所有戰斗艦的命名,還只是一個初步,後續回國後還得根據艦船噸位大小重新進行命名,比如十四艘運輸船就沒有安排名字。
按照孫義成的心思,緬甸海軍是需要航母的,至少需要兩艘,就以省的名字來命名。戰列艦、重巡洋艦就算了,弄一些輕巡洋艦,加上一些驅逐艦、潛艇、補給艦,就構成緬甸海軍的總體了。
接到艦隊發來的電報,王子海等一干人都非常興奮,終于等到這一天了,等到自己海軍去攻打日軍佔領的島嶼了,趕忙將這一消息報告給在曼德勒的孫義成。
此時的孫義成,正在通過電報,和緬甸駐重慶政府的大使進行工作交代,主要還是為了以一個合法的身份進駐納土納島問題。
對于緬甸政府的這個“無理”要求,重慶政府外交部官員非常地不理解,這完全就是出力不討好的行為,緬甸國這樣做到底是為什麼?難道真的是想幫助國民政府,亦或是想搶佔那個叫什麼土的海島?
對于遠離大陸五六千里的不毛海島,外交部人員根本就關心,他們的眼光還看不了那麼遠,包括曾經留洋的外交部長宋子文,但老蔣已經開口了,宋部長只能派人和緬甸大使進行接洽。
外交部常務次長胡世澤和秘書處秘書李駿兩人,就被宋子文派出來,和緬甸大使牟中成會面,商談有關緬軍以國民政府軍隊的名義,攻佔納土納島的相關事宜。
“牟大使,如果貴國想要那個小島,只管開口就是,以貴國對我國抗戰的支援,想來委員長不會介意一個小島的。”會客室里,重慶政府外交次長胡世澤很是隨意地說道。
在他看來,緬甸國派出海軍攻佔那個什麼納土納島,肯定是有目的的。這個世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大方到會無償地支援另外一個國家,去替這個國家奪回一塊土地,況且這塊土地只是在很多年以前屬于國民政府,現在名義上還是荷蘭人的。
“胡次長,我再說一遍,我們絕不是想要那個海島,只是執行元首給我的命令,幫助貴國從日本人手里奪回納土納島,那雖然只是一個海島,又遠離貴國大陸,但元首說了,將來這個海島對貴國的作用將非常大,大到不可想象,他不希望同將漢語作為國家第一語言的貴國到時後悔。”
“呵呵!貴國孫元首還真是慷慨!”胡次長打了個哈哈,繼續開口道︰“感謝孫元首的好意,來時我已經接到上面的授意,可以允許貴國以國民政府軍隊的名義進攻納土島,屆時我們會舉行一場記者招待會,說明是在貴國海軍的幫助下奪回納土島的。駐軍就以第八十三師第二四七團的名義好了。听說為了協助你們這次行動,委座的老鄉陳光漢軍長出了不少力。”
四四年底,隨著南亞地區戰局穩定,緬甸軍隊日益強大,原本駐守在緬甸東北地區的中國遠征軍全部撤回,陳光漢的新編八十三師也奉命調回國內,參加了湘桂戰役的後半部分作戰。此時的陳光漢,已經由代軍長升為軍長,仍舊兼任八十三師師長。
“...不過我們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貴國再提供二十架飛機,作為此次借用國軍名義的交換條件。這個條件,還希望牟大使能夠快速傳回國內,呵呵!這個是上面的意思,我只是代為傳達而已。”
听到國民政府提出的這個新條件,牟中成大使的臉色頓時不好看起來,這國內政府怎麼會是這個樣子,為他們做事,還得搭上二十架飛機,一架飛機就算最便宜的,也得要好幾萬美元,二十架就是小一百萬美元了。
“二十架飛機,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你們知道的,我們國家也不生產飛機,這些還得從美國人手里購買。我只能將這個條件傳回國內,至于元首怎麼決定就不好說了。”
“那是!那是!大使只管將消息傳回,想來貴國元首一定有他的考慮!”
送走了牟大使,胡次之回到部長辦公室,向宋子文做了剛才會談的內容,然後又急急忙忙回到自己辦公室,推開門,里面已經有一人在等候。見到胡次長進來,那人立即起身,笑嘻嘻地遞上一支煙︰“怎麼樣,次長先生,事應該辦成了有吧?”
“哎呦我說陳老弟,該個事上頭早談好了的,爾就不要多想啦!”往辦公室里的沙發上一坐,胡次長用半湖州話說道。
來人身穿便衣,不是陳光漢的堂弟陳光榮是誰,原來早就等在胡次之的辦公室里了。胡次長也是浙江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陳家兄弟是浙江寧波人,不過前者和後者在當今的心里,位置和份量顯然不能比,後者可是和當今一個地方的,在抗日戰場上有立過大功,所以胡次長得小心應對。
這一次,孫義成要實現自己的心願,以國軍名義攻佔納土納島,就發電報給陳光漢,讓其想法讓當今點頭同意。此時陳光漢早就听孫義成提及過,在向黃山官邸那位說明的時候,也將堂弟派了出來,看看最後結果如何。
黃山官邸那位開始確實怕擔責任,擔心此事會引起西方國家的不滿和指責,陳光漢最後拍胸脯,駐軍以自己部隊名義,出了事上頭可以拿自己來頂罪,就說是他指揮部隊干的,與政府、特別是當今無關,況且特已經將一萬套國軍軍服移交給了緬甸軍隊,出了事完全由他承擔,這才讓某人同意。
不說陳家兄弟的行動,回頭看孫義成收到牟大使的電報後也是一陣苦笑,還要飛機?本想著推辭,最後想想日後南海局勢,還是咬牙同意。緬甸空軍飛機里面,那些從日本人手里零元購來的戰斗機,現在應該可以淘汰了,給國民政府就好,不過數量不能是二十,只能給十架。
國民政府那邊,得到了十架飛機也很滿意,于是很爽快的就沒有再說什麼,算是默認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