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的“小花”機器人在全國比賽中拿了銀獎,消息傳回四合院那天,三大爺特意把獎狀裱了起來,掛在科普角最顯眼的位置,比他自己的養花手冊還當回事。“你看這孩子,”他逢人就念叨,“才上三年級就懂機器人,比當年的周叔還厲害。”
周陽听了總笑著擺手︰“是囡囡指導得好,再說這機器人設計得確實巧,澆水臂上還刻著小花,有咱們院的味兒。”
槐花卻不樂意,捧著她的機器人模型跟三大爺理論︰“三大爺,這花兒是我畫的,囡囡姐說這樣才像‘小花’。”
“是是是,”三大爺趕緊順毛捋,“咱們槐花最有想法。對了,周末的養花課,你得來當小助教,給爺爺奶奶們演示怎麼用智能花盆澆花。”
槐花立刻挺直小胸脯︰“保證完成任務!”
周末的養花課果然來了不少人,連隔壁胡同的退休教師都來了。槐花穿著小圍裙,站在講台上,有模有樣地舉起智能花盆︰“大家看,這個按鈕按一下,就是自動澆水;按兩下,是手動模式。要是忘了澆水,它還會亮紅燈提醒,就像我的布娃娃變顏色一樣。”
台下的老人听得認真,李大媽舉著手問︰“槐花,這花盆能澆蘭花不?我那盆墨蘭總爛根。”
“能啊,”槐花調出花盆的設置界面,“您選‘喜濕花卉’模式,它會少澆點水,根就不會爛了。”
三大爺在旁邊看得眉開眼笑,悄悄對周陽說︰“這孩子比我會講,我當年教我兒子認花,他還沒槐花一半認真。”
周陽點頭︰“這就是耳濡目染,天天在科普角泡著,想不懂都難。”
正說著,許大茂推著三輪車進來,車斗里裝著些新到的智能花盆,上面印著槐花畫的小花圖案。“周叔,您看我這新設計,”他得意地指著花盆,“廠家說這圖案賣得最好,好多家長都指定要這個,說給孩子用合適。”
“確實好看,”周陽拿起一個,“回頭讓槐花再畫幾個,比如向日葵、月季,換著花樣來。”
槐花听見這話,眼楮一亮︰“我還會畫機器人!能印在花盆上嗎?”
“當然能,”許大茂拍板,“就叫‘小花系列’,以後咱們院的孩子都能當設計師。”
傻柱端著一盤子剛烤好的餅干過來,餅干上用巧克力醬畫著小花和機器人︰“嘗嘗,新做的‘小花餅干’,跟槐花的機器人配一對。”
眾人笑著嘗餅干,李大媽邊吃邊說︰“咱們這院兒真是越來越好了,有花看,有課上,還有餅干吃,比公園還熱鬧。”
二大爺拎著鳥籠過來,鳥籠上掛著的迷你溫度計顯示“22℃,適宜賞鳥”。“那是,”他得意地說,“有周叔在,咱們院兒就是全北京最洋氣的四合院。你看我這鳥籠,都裝了溫度計,別的院兒有嗎?”
三大爺︰“你那算啥,我這養花手冊都上了互聯網了,全國各地的花友都來問我問題。”
許大茂︰“我這智能花盆都賣到國外了,漢斯先生說,德國的老太太們都喜歡槐花畫的圖案。”
傻柱︰“我這餅干明天要送到幼兒園去,讓全園的小朋友都知道咱們院兒的厲害。”
槐花舉著她的機器人模型,大聲說︰“我的機器人還要去參加國際比賽呢!”
周陽看著他們,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像個萬花筒,轉一轉,就能看到不一樣的精彩。而那些藏在精彩背後的,是每個人心里的那點熱乎勁兒,像傻柱烤餅干的爐火,像三大爺養花的熱情,像許大茂做生意的勁頭,也像槐花眼里的光。
下午,漢斯帶著他的團隊來參觀科普角,看到槐花畫的花盆圖案,立刻拍板要大批量采購。“這些圖案太有生活氣息了,”他對周陽說,“我們的客戶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機器,是能讓人想起家的東西。”
“這就是我們的設計理念,”周陽笑著說,“科技得貼著日子走,才叫真本事。”
漢斯的團隊里有個年輕的工程師,叫托馬斯,對槐花的機器人特別感興趣,拉著槐花問個不停︰“這個澆水臂的角度是怎麼設計的?為什麼要刻小花?”
槐花一本正經地解釋︰“角度是我跟囡囡姐算的,能澆到花盆的每個角落。刻小花是因為好看,機器人也需要打扮呀。”
托馬斯听得連連點頭,掏出筆記本記個不停︰“你說得對,機器也需要溫度。回去我要給我們的機器人也加個裝飾,讓它看起來更友好。”
臨走時,漢斯特意跟槐花合影,說要掛在公司的研發中心,“讓所有工程師都記住,最好的設計來自生活。”
槐花得意地把照片拿給周陽看︰“周爺爺,托馬斯說下次要帶我去德國看他們的機器人,是真的嗎?”
“是真的,”周陽摸了摸她的頭,“等你放暑假,爺爺帶你去。不過有個條件,得把德語學好,不然跟機器人都沒法交流。”
槐花立刻保證︰“我現在就去學!囡囡姐說她會德語,可以教我。”
看著槐花跑向囡囡的背影,漢斯感慨道︰“周先生,您這里就像個魔法學院,能把普通人變成發明家、設計師。”
周陽笑著搖頭︰“我們這不是魔法,是日子。日子過好了,人自然就有勁頭琢磨點新東西。”
漢斯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臨走時又訂了五百個印著槐花圖案的智能花盆,說要作為公司的員工福利。許大茂樂得合不攏嘴,拉著周陽說︰“周叔,您看我這生意,是不是該擴大規模了?我想租個大點的倉庫,再雇兩個人幫忙。”
“可以,”周陽點頭,“但記住,不管規模多大,都得像現在這樣,把街坊四鄰的需求放在心上。別學那些大老板,眼里只有錢。”
“您放心,”許大茂拍胸脯,“我許大茂能有今天,全靠院里的老街坊捧場,我要是忘了本,天打雷劈。”
三大爺在旁邊听著,插嘴道︰“大茂,你要是擴大規模,可得算清楚賬,租金、工資、水電費,都得精打細算。我這里有本《生意經》,是我年輕時總結的,借你看看。”
許大茂趕緊道謝︰“謝謝三大爺,您這《生意經》可比商學院的教材管用多了。”
傻柱拎著個保溫桶過來,里面是剛炖好的雞湯︰“漢斯先生,嘗嘗我炖的雞湯,補補身子。周叔說你們德國人愛喝啤酒,這雞湯配啤酒,絕了。”
漢斯嘗了一口,連連稱贊︰“太美味了!比我媽媽做的還香。傻柱先生,您有沒有興趣把這雞湯做成速食產品?我覺得在德國肯定受歡迎。”
傻柱愣了一下,隨即撓撓頭︰“我沒想過……不過要是能讓外國人嘗嘗我的手藝,也挺不錯。”
周陽︰“可以試試,先做小包裝的,在許大茂的門市部試試水,反應好再找廠家合作。”
夕陽西下,漢斯的團隊離開了,四合院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三大爺在給月季剪枝,嘴里念叨著“要想花開得好,就得舍得剪”;二大爺在逗鳥,時不時跟鳥說幾句“洋文”,說是跟漢斯學的;許大茂在盤點貨物,嘴里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傻柱在收拾廚房,準備晚上的飯菜;槐花則在科普角的黑板上畫著德國的機器人,旁邊還畫了個大大的啤酒杯。
周陽坐在葡萄架下,看著這一切,覺得心里格外踏實。他想起剛搬進這院兒的時候,院里還是土路,下雨就泥濘不堪;家家戶戶用煤爐,冬天總嗆得人睜不開眼;孩子們沒地方玩,只能在胡同里瘋跑。而現在,柏油路面干淨整潔,暖氣取代了煤爐,科普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連智能設備都帶著煙火氣。
這變化,不是一天兩天來的,是像三大爺養花那樣,一天天澆水、施肥、修剪出來的;是像傻柱烤餅干那樣,一點點摸索、嘗試、改進出來的;是像許大茂做生意那樣,一回回跑市場、談價格、找客戶積累出來的。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日子是熬出來的,熬得越久,越有滋味。
晚上,院里的人聚在科普角,圍著漢斯送的投影儀看德國的風景。當看到柏林牆遺址公園時,一大爺嘆了口氣︰“還是和平好啊,你看人家現在多熱鬧,以前打打殺殺的,多沒意思。”
二大爺︰“可不是嘛,咱們院兒以前也不太平,傻柱和大茂總打架,現在不也和好了?人啊,得往前看。”
三大爺︰“我年輕時候見過打仗,那日子,苦啊。現在能安安穩穩養花、算賬,比啥都強。”
傻柱︰“我就希望以後能安安穩穩烤餅干、炖雞湯,看著槐花長大,看著院里的花開花落。”
許大茂︰“我希望我的智能花盆能賣到全世界,讓所有人都知道,咱們中國的老百姓,能造出最好的東西。”
槐花︰“我希望我的機器人能去很多國家,告訴他們,中國的小朋友很厲害!”
周陽看著他們,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有歡笑,有爭吵,有夢想,有生活。而這個小小的世界,正和外面的大世界緊緊連在一起,像院里的葡萄藤,爬過牆頭,爬向更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周陽剛到廠里,就接到了囡囡的電話︰“爺爺,非洲的村長爺爺發視頻了,說他們的社區花園又豐收了,還說要給您寄西紅柿呢!”
“好啊,”周陽笑著說,“讓他們多寄點,咱們在科普角辦個‘非洲西紅柿品嘗會’,讓院里的人都嘗嘗。”
掛了電話,周陽走到窗邊,看著廠區里來來往往的貨車,上面裝著發往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智能設備。他知道,這些設備不僅僅是產品,更是一個個小小的紐帶,把幸福里的日子,和世界各個角落的日子,連在了一起。
而這紐帶的另一頭,是三大爺的養花手冊,是傻柱的雞湯,是許大茂的生意經,是槐花的機器人,是四合院里每一個熱熱鬧鬧的日子。
這些日子,還長著呢。
中午,周陽回院吃飯,剛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傻柱正從廚房端出一盤紅燒肉,油光 亮的,看著就讓人胃口大開。“周叔,快嘗嘗,”傻柱笑著說,“我新學的做法,放了點蜂蜜,甜滋滋的,槐花說比上次的好吃。”
槐花正坐在桌邊,手里拿著個西紅柿,紅彤彤的,上面還帶著新鮮的泥土。“周爺爺,這是李奶奶從鄉下帶來的,她說比超市買的甜,您嘗嘗。”
周陽咬了一口西紅柿,果然又酸又甜,汁水滿口都是。“真好吃,”他笑著說,“等非洲的西紅柿寄來了,咱們也這麼生吃,肯定更甜。”
三大爺端著碗米飯過來,上面扣著幾塊紅燒肉︰“我這叫‘紅燒肉蓋飯’,是最經典的吃法。大茂,你快嘗嘗,吃完了有力氣去跑業務。”
許大茂正對著計算器算賬,聞言抬起頭︰“來了來了,三大爺您這蓋飯,比外面飯館的強多了。對了周叔,我剛才算了算,租倉庫的錢夠了,下個月就能搬。”
“好,”周陽點頭,“搬的時候說一聲,院里的人都去幫忙。”
二大爺喝了口酒,夾了塊紅燒肉︰“還是咱們院兒好,有吃有喝有熱鬧。不像我兒子住的小區,鄰居是誰都不知道,冷冷清清的。”
“那是,”傻柱得意地說,“咱們這是‘幸福里’,可不是白叫的。”
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桌子上的紅燒肉和西紅柿上,照在每個人的笑臉上,暖洋洋的。周陽看著這一切,忽然覺得,所謂的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有個院兒,有群街坊,有口熱飯,有個盼頭。
而他們的盼頭,就像院牆邊的爬山虎,正一節一節地往上爬,爬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下午,科普角來了幾個新面孔,是附近幼兒園的老師,想跟囡囡學習怎麼用智能設備給孩子們上課。囡囡耐心地給她們演示智能花盆的使用方法,槐花則在旁邊表演她的“小花”機器人,逗得老師們哈哈大笑。
三大爺湊過去,給老師們推薦他的養花手冊︰“這上面有專門給孩子看的章節,圖文並茂,保證一看就懂。買一本吧,才五塊錢,比買玩具劃算多了。”
老師們笑著買了幾本,說要帶回幼兒園,讓孩子們也學學養花。許大茂見狀,趕緊拿出幾個迷你智能花盆︰“這個給孩子們玩正好,小巧玲瓏的,還便宜,買五個送一個。”
傻柱則在旁邊給老師們分發餅干︰“嘗嘗,免費的,好吃了下次再來買。”
周陽站在門口,看著這一幕,覺得這科普角越來越像個小集市了,有教有學,有買有賣,有吃有喝,熱熱鬧鬧的,充滿了生氣。
他知道,這只是開始。以後,這里還會有更多的新面孔,更多的新想法,更多的新故事。而他,願意一直在這里,看著這些故事一點點展開,像院里的月季一樣,一季一季,開得絢爛。
傍晚,夕陽把四合院染成了金色,周陽坐在葡萄架下,看著槐花和幾個孩子在科普角追逐打鬧,听著三大爺和二大爺的拌嘴聲,聞著廚房里飄來的飯菜香,忽然想起了一句詩︰“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槐花的“小花”機器人要去參加國際比賽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遍了整個胡同。李大媽把攢了半年的雞蛋票塞給槐花︰“好孩子,多吃點雞蛋補腦子,到了國外可得給咱中國人爭光。”張大爺則顫巍巍地拿出個布包,里面是他年輕時在工廠得的“技術能手”獎章︰“帶上這個,保準能贏!”
三大爺特意給槐花的機器人做了個木架子,刷上紅漆,上面刻著“為國爭光”四個金字。“這架子得帶上,”他拍著胸脯保證,“到了賽場,咱的機器人往這架子上一站,氣勢就壓過他們一頭。”
傻柱更實在,天天變著花樣給槐花做好吃的,今天是紅燒魚,明天是糖醋排骨,美其名曰“補腦套餐”。“槐花,你可得好好比,”他邊給槐花夾菜邊說,“等你拿了獎回來,我給你烤個三層高的機器人蛋糕,比你那‘小花’還高。”
許大茂則跑前跑後地幫忙辦手續,簽證、機票、酒店,安排得妥妥當當。“周叔,您就放心吧,”他拿著行程單給周陽看,“我托德國的朋友訂了離賽場最近的酒店,還雇了個翻譯,保證槐花在那邊吃好住好。”
周陽看著忙前忙後的街坊們,心里暖烘烘的。他想起自己年輕時第一次出國考察,也是這樣,廠里的老伙計們塞給他煮雞蛋、烙餅,千叮嚀萬囑咐,生怕他在外面受委屈。這大概就是中國人的性子,看似平常,可真到了關鍵時候,心都往一塊兒湊。
出發前一天,院里特意辦了場“壯行會”。傻柱殺了只老母雞,炖了滿滿一大鍋雞湯;秦淮茹蒸了兩籠肉包子,熱氣騰騰的;三大爺炒了盤花生米,說是“長生果,能帶來好運”;二大爺則把他那只最會叫的玉鳥拎了來,說是“給槐花唱個送行曲”。
槐花穿著新衣服,抱著她的機器人,給每個人都鞠了一躬︰“謝謝爺爺奶奶叔叔阿姨,我一定好好比賽,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周陽端起酒杯,看著槐花說︰“槐花,到了國外,別緊張,就像在院里玩一樣。記住,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們看看,咱中國的孩子,有多棒。”
“嗯!”槐花用力點頭,小臉上滿是堅定。
第二天一早,周陽和囡囡陪著槐花去機場。胡同里的街坊們都來送行,站在路邊揮手,直到汽車看不見了才散去。飛機起飛時,槐花趴在窗戶上往下看,北京的輪廓越來越小,她忽然小聲說︰“周爺爺,我有點想院里的月季了。”
周陽笑著摸了摸她的頭︰“等咱們回來,月季肯定開得正艷。”
槐花在德國比賽的那幾天,四合院像少了點什麼,總覺得不熱鬧。三大爺每天都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新聞里出現槐花的身影;傻柱烤餅干時,總會多烤一份,說“等槐花回來吃”;許大茂則天天給德國的朋友打電話,問槐花的情況。
比賽結果出來那天,許大茂第一個接到消息,他在院里蹦著高喊︰“槐花拿了金獎!咱的‘小花’機器人拿了金獎!”
全院的人都跑了出來,三大爺激動得直抹眼淚︰“我就知道這孩子行!沒給咱院丟臉!”二大爺趕緊把他的玉鳥籠掛到最高處︰“給咱的功臣唱首歌!”傻柱則轉身就往廚房跑︰“我得趕緊炖只雞,等槐花回來慶功!”
周陽看著這熱熱鬧鬧的場面,忽然覺得眼楮有點濕潤。他想起小時候,院里的孩子得了獎狀,全院人都跟著高興;誰家做了好吃的,總會給街坊們分點。這種人情味,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槐花回來那天,院里像過年一樣熱鬧。許大茂特意租了輛花車去機場接她,車身上貼著“歡迎我們的小英雄回家”的標語。槐花捧著金燦燦的獎杯,坐在花車上,笑成了一朵花。
街坊們站在路邊,手里拿著鮮花和彩帶,不停地喊著“槐花真棒”。三大爺舉著他的老相機,跑前跑後地拍照,嘴里念叨著“這得好好保存,給後人看看”。
回到院里,傻柱早已擺好了慶功宴,桌子上擺滿了好吃的,中間放著個機器人形狀的蛋糕,是他和秦淮茹忙活了一晚上做的。“快嘗嘗,”傻柱給槐花夾了塊紅燒肉,“這是給咱小英雄的獎勵。”
槐花舉起獎杯,給每個人都看了看︰“這個獎杯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大家的。沒有周爺爺的支持,沒有囡囡姐的幫忙,沒有大家的鼓勵,我肯定拿不到獎。”
周陽笑著說︰“這孩子,還挺懂事。不過你也別謙虛,你的‘小花’機器人確實厲害,尤其是那個會開花的設計,連評委都夸有創意。”
漢斯特意從柏林趕來參加慶功宴,還給槐花帶了個禮物——一個德國傳統的布偶,穿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槐花,你是最棒的,”他笑著說,“你的機器人讓我明白,科技也可以很溫柔。”
“謝謝漢斯叔叔,”槐花把布偶抱在懷里,“等我長大了,我要設計一個能幫全世界小朋友澆花的機器人。”
漢斯連連點頭︰“我等著那一天,到時候我一定第一個買。”
許大茂趁機拿出他的新樣品——印著槐花和“小花”機器人的智能花盆。“各位,”他清了清嗓子,“這是我們的新款花盆,全球限量發售,今天買有優惠,就當慶祝槐花拿獎了。”
大家紛紛掏錢購買,三大爺一下子買了五個︰“我要給我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送一個,讓他們也沾沾槐花的喜氣。”
慶功宴一直鬧到深夜,院里的笑聲此起彼伏。周陽看著槐花和漢斯用德語交流,看著傻柱和許大茂互相敬酒,看著三大爺和二大爺爭論誰的功勞大,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就像個小小的地球村,不同國家、不同性格的人,因為一個小小的機器人,走到了一起,其樂融融。
第二天,槐花的事跡登上了報紙,標題是“四合院走出的小發明家,用機器人征服國際賽場”。記者還特意拍了四合院的照片,院里的月季、向日葵、智能花盆,都上了報紙。
一時間,四合院成了名人,每天都有記者來采訪,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想看看這個能培養出小發明家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的。
許大茂趁機擴大了他的門市部,還雇了兩個人幫忙,生意越做越紅火。他特意在門市部里設了個“槐花專區”,擺放著她的獲獎證書和“小花”機器人的模型,吸引了不少顧客。
三大爺則把他的養花課開到了網上,每天在直播平台上教網友怎麼用智能花盆養花,粉絲越來越多,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我這可不是為了出名,”他對周陽說,“我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咱們中國的老百姓,也能把日子過成詩。”
傻柱的“機器人蛋糕”也火了,不少人慕名而來,想嘗嘗這個能吃出科技感的蛋糕。他索性在院里開了個小作坊,專門做各種造型的蛋糕,還雇了兩個下崗工人幫忙,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二大爺則把他的鳥籠改裝了一下,裝上了智能喂食器和溫度計,成了“高科技鳥籠”。他天天提著鳥籠去公園遛彎,引來不少鳥友的羨慕︰“老易,你這鳥籠夠洋氣的,在哪買的?”
二大爺得意地說︰“這是咱院兒自己做的,外面買不著!”
周陽看著院里的變化,心里既高興又感慨。他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機器人,竟然給這個老院子帶來了這麼多新活力。這大概就是生活的奇妙之處,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不經意的想法,會開出怎樣燦爛的花。
這天,周陽正在廠里看新研發的助老機器人樣品,囡囡忽然跑了進來︰“爺爺,非洲的村長爺爺發視頻了,說他們用咱們的智能花盆種的蔬菜,不僅夠自己吃,還能拿到市場上去賣,村民們的日子好多了。”
周陽接過平板電腦,視頻里的非洲村莊煥然一新,土房變成了磚房,孩子們穿著干淨的衣服,正在社區花園里勞動。村長舉著一個碩大的西紅柿,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謝謝中國朋友,謝謝周先生,你們的智能花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周陽看著視頻,忽然覺得鼻子有點酸。他想起剛創業的時候,有人說他做這些“小玩意兒”沒前途,不如去搞房地產、開工廠。可他總覺得,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一點,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比賺多少錢都有意義。
“囡囡,”周陽說,“讓王博士再設計幾款適合非洲氣候的智能花盆,要更耐用、更便宜。再派兩個技術員過去,教他們怎麼維修、保養。”
“好的爺爺,”囡囡點頭,“我已經跟王博士說了,他說可以用當地的材料做外殼,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適應當地環境。”
周陽欣慰地點點頭︰“好孩子,想得真周到。記住,做技術的,不能只想著賺錢,得有良心,有擔當。”
傍晚回到四合院,周陽剛進門就聞到一股香味。傻柱正從廚房端出一盤新做的“非洲風味”餅干,上面撒著芝麻和花生碎。“周叔,您嘗嘗,”他笑著說,“這是我跟非洲朋友學的配方,說他們那邊的人都愛吃這個。”
周陽嘗了一口,果然香脆可口︰“不錯,有股異域風情。傻柱,你這手藝,真是越來越全面了。”
“那是,”傻柱得意地說,“我打算把這些餅干賣到非洲去,讓他們也嘗嘗咱中國的味道。許大茂說他能幫忙聯系海運,說不定還能賺點外匯呢。”
許大茂從外面回來,手里拿著個大箱子︰“周叔,傻柱,你們看我帶啥回來了?德國漢斯先生寄來的啤酒,說是慶祝咱們的智能花盆在歐洲銷量突破一萬個。”
“太好了!”傻柱趕緊去拿杯子,“今晚咱不醉不歸!”
三大爺和二大爺也湊了過來,三大爺還特意炒了盤花生米︰“啤酒配花生,越喝越有。”二大爺則把他的“高科技鳥籠”掛到了葡萄架上︰“讓我的玉鳥也听听,咱這院兒的日子,過得有多滋潤。”
槐花抱著她的“小花”機器人,坐在葡萄架下,給漢斯寄來的布偶講故事。夕陽透過樹葉,在她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像一幅溫暖的畫。
周陽看著這一切,忽然覺得,這四合院的故事,就像一本永遠也寫不完的書。翻開一頁,是槐花的機器人在國際賽場上閃閃發光;再翻一頁,是非洲村莊里掛滿枝頭的西紅柿;又翻一頁,是傻柱的餅干香飄滿胡同,是許大茂的生意越做越紅火,是三大爺的養花課開到了網上……
而這本書的下一頁,又會寫些什麼呢?周陽不知道,但他知道,肯定會很精彩。因為這里的人,心里都揣著一團火,揣著對生活的熱愛,揣著對未來的期盼。
夜深了,院里的燈漸漸熄滅,只有科普角的屏幕還亮著,循環播放著槐花在德國領獎的畫面,和非洲孩子們歡笑的場景。月光灑在四合院的屋頂上,像一層薄薄的銀霜,溫柔而寧靜。
周陽站在院里,看著天上的星星,忽然想起小時候媽媽給他講的故事︰“星星就像人們的眼楮,不管走多遠,都在看著你,陪著你。”
他想,這四合院,大概就是一顆最亮的星星吧,照亮了這里每個人的生活,也照亮了遠方那些因為他們而變得更好的日子。
第二天一早,周陽被一陣喧鬧聲吵醒。他走出屋,只見槐花正帶著一群孩子在科普角組裝機器人模型,漢斯的工程師團隊也在旁邊幫忙,院子里充滿了歡聲笑語。
三大爺舉著相機,又在拍照了,嘴里念叨著“這又是歷史性的一刻啊”。傻柱則在廚房忙活,準備給大家做早餐,煙囪里冒出的青煙,在晨光中慢慢散開。
周陽伸了個懶腰,深吸了一口氣,空氣中滿是陽光和生活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