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999 章 友好並購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999 章 友好並購

    拉里•芬克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反而急沖沖的詢問楊先生是如何知道貝萊德集團在4月28日那天發生的事情的。

    4月28日那天,其實也沒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就是貝萊德集團和老美第三大證券公司美林證券達成了戰略合並協議,貝萊德集團以5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收購美林證券的所有股份。

    這個美林證券可不簡單,它成立于1885年,它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綜合投資銀行,其資本額高達235億美元,在《財富》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美林證券位列證券業第一。該公司在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佔據了整個34層樓。

    只是美林證券的歷史再輝煌,也無法挽回如今的頹勢,就好像曾經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通訊巨頭一樣,不論曾經多麼輝煌,終究因為無法適應時代的變革,而最終走向沒落。

    只不過擁有百年歷史的美林證券,依舊擁有著強大的底蘊和隱形財富,它那遍及全球的券商渠道、經驗豐富的員工、以及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都知道全世界稍有實力的金融公司,對它虎視眈眈。

    美林證券的高管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公司無可救藥了,因此想要給自己找個有錢的金主,賣身也能賣個好價錢。

    李大老板也曾經打過美林證券的主意,奇跡投資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卻遠不及美林證券底蘊深厚。只不過有老美的制裁在,再加上華爾街對奇跡投資的態度,李大老板最終還是放棄了對美林證券的念頭。

    美林證券經營不善想要出售資產,這是華爾街各大投行機構眾所周知的事情,只不過想打梅林公司主意的人太多,因此大家反而誰都不敢輕易的越雷池一步。

    這就好比高中時,自己的班上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生,只是家庭有些困難,很多男生都想對這個女生示愛,甚至有些富二代打算包養這個女生。

    可問題在于,這個女生是班里的團寵,大家對她的態度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任何想要對她出手的男生,都不得不考慮犯眾怒的問題。因此大家雖然想要和這個女生做朋友,卻沒有人干真的追求她。

    如今的美林證券,就是這樣一個漂亮的女生,而華爾街的餓狼們,都想把她吞到肚子里去,卻誰都不敢輕易的把這個想法表露出來。

    別的公司不敢,不代表拉里•芬克不敢。

    芬克先生的貝萊德集團,之所以成長的如此迅速。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就超越了華爾街眾多百年巨頭,成為世界三大投行之一,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核心經營策略——並購。

    拉里•芬克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並購大師,他的投資生涯中,很少有像芭菲特、彼得•林奇,李月祺那樣驚人金融戰例。

    但是拉里•芬克先生卻總能夠說服對方跟貝萊德集團合作,或者干脆買下對方,兩家合並成為一家,之前的競爭自然無從談起。

    貝萊德集團的並購並非是那種我直接全資買下你那種泰山壓頂式的惡意並購,而是一種雙方合作式的“友好並購”。

    所謂友好並購,是相對于“惡意並購”來說的。就是通過和對方談判的方式,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或者通過雙方的股權交換,實現兩家公司合作的並購方式。<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以奇跡投資為例,奇跡投資當初從南非傳媒集團手中收購藤訊公司,就是一個標準的“友好並購”。雖然中間也發生了種種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李月祺和藤訊公司高層,以及南非傳媒集團的各方股東之間都達成一致,又支付了足額並購現金。各大股東和並購的標的方最後都對並購結果給予承認,這就是最典型的“友好並購”。

    而與之相反的,2016年的萬珂公司收購案,在萬珂公司的高管團隊事先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寶能和恆太先後上場,與萬珂公司爭奪股票,企圖以完成對萬珂公司的控股。這就是近幾年最有爭議的一場“惡意並購”。

    “友好並購”或者“惡意並購”,都是相對而言的。總之一句話,讓被並購方股東和高管層都滿意的並購就是友好並購,如果對方不滿意,那就是惡意並購。

    這種滿意也要分情況,並購雙方都對談判結果滿意,可問題是,如果有其他公司在此時突然跳出來,告訴被收購方,他們願意直接在這個談判結果上再加錢,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同樣道理,拉里•芬克先生之前已經在4月28日談好了貝萊德集團對美林證券的並購,拉里•芬克和美林證券的高管以及股東方代表,都對結果表示滿意。

    可是如果此時這個談判結果被其他人得知,並且泄露了出去,那會發生什麼呢?

    要知道,在華爾街,對美林證券虎視眈眈的金融巨頭不止一家,大家都在憋著一股勁,想要拿下這家華爾街歷史上的百年巨頭。

    拉里•芬克先生為美林證券開出的500億美元,放到華爾街,可並不算什麼高價,能拿出這麼多錢的金融巨頭,絕不只有兩三家。

    如果允許奇跡投資參與並購的話,李大老板絕對不惜開出千億美元的價格,也願意拿下美林證券。

    貝萊德集團雖然發展很快,但畢竟根基尚淺,老貴族們還沒出手,貝萊德集團卻在暗中與美林證券達成協議,要當眾摘走這朵大家心中的女神,這可絕對是犯眾怒的事情。

    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包括芭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都完全不介意在50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兩百億美元,參與對美林證券的並購。

    到時候合同未簽,協議未定,美林證券的高管面對新增的一兩百億美元的巨款,難免不會想入非非。

    就算美林證券依舊願意維持協議,但是為了表示誠意,貝萊德集團是不是也該修改一下協議的內容,人家加了200億美元,你拉里•芬克加個100億美元,不算多吧?然後就只能等著其他金融巨頭再加高價碼。

    反正對于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來說,這種加高籌碼的做法又沒有成本,上嘴唇踫下嘴唇,幾百億就這麼許諾出去。可是對于貝萊德集團來說,就不知道要多掏多少真金白銀,芬克先生恐怕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想到這里,拉里•芬克先生冷汗直冒,他急忙對準備離開的楊先生道︰“楊先生,請等一等,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合作要談?”

    拉里•芬克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囂張氣焰,反而急沖沖的詢問楊先生是如何知道貝萊德集團在4月28日那天發生的事情的。

    4月28日那天,其實也沒發生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就是貝萊德集團和老美第三大證券公司美林證券達成了戰略合並協議,貝萊德集團以5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收購美林證券的所有股份。

    這個美林證券可不簡單,它成立于1885年,它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綜合投資銀行,其資本額高達235億美元,在《財富》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美林證券位列證券業第一。該公司在曼哈頓四號世界金融中心大廈佔據了整個34層樓。

    只是美林證券的歷史再輝煌,也無法挽回如今的頹勢,就好像曾經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等通訊巨頭一樣,不論曾經多麼輝煌,終究因為無法適應時代的變革,而最終走向沒落。

    只不過擁有百年歷史的美林證券,依舊擁有著強大的底蘊和隱形財富,它那遍及全球的券商渠道、經驗豐富的員工、以及成熟的人才培養體系,都知道全世界稍有實力的金融公司,對它虎視眈眈。

    美林證券的高管大概也知道自己的公司無可救藥了,因此想要給自己找個有錢的金主,賣身也能賣個好價錢。

    李大老板也曾經打過美林證券的主意,奇跡投資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卻遠不及美林證券底蘊深厚。只不過有老美的制裁在,再加上華爾街對奇跡投資的態度,李大老板最終還是放棄了對美林證券的念頭。

    美林證券經營不善想要出售資產,這是華爾街各大投行機構眾所周知的事情,只不過想打梅林公司主意的人太多,因此大家反而誰都不敢輕易的越雷池一步。

    這就好比高中時,自己的班上有一個長得很漂亮的女生,只是家庭有些困難,很多男生都想對這個女生示愛,甚至有些富二代打算包養這個女生。

    可問題在于,這個女生是班里的團寵,大家對她的態度都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任何想要對她出手的男生,都不得不考慮犯眾怒的問題。因此大家雖然想要和這個女生做朋友,卻沒有人干真的追求她。

    如今的美林證券,就是這樣一個漂亮的女生,而華爾街的餓狼們,都想把她吞到肚子里去,卻誰都不敢輕易的把這個想法表露出來。

    別的公司不敢,不代表拉里•芬克不敢。

    芬克先生的貝萊德集團,之所以成長的如此迅速。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就超越了華爾街眾多百年巨頭,成為世界三大投行之一,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核心經營策略——並購。

    拉里•芬克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並購大師,他的投資生涯中,很少有像芭菲特、彼得•林奇,李月祺那樣驚人金融戰例。

    但是拉里•芬克先生卻總能夠說服對方跟貝萊德集團合作,或者干脆買下對方,兩家合並成為一家,之前的競爭自然無從談起。

    貝萊德集團的並購並非是那種我直接全資買下你那種泰山壓頂式的惡意並購,而是一種雙方合作式的“友好並購”。

    所謂友好並購,是相對于“惡意並購”來說的。就是通過和對方談判的方式,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或者通過雙方的股權交換,實現兩家公司合作的並購方式。<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以奇跡投資為例,奇跡投資當初從南非傳媒集團手中收購藤訊公司,就是一個標準的“友好並購”。雖然中間也發生了種種不愉快的事情,但是李月祺和藤訊公司高層,以及南非傳媒集團的各方股東之間都達成一致,又支付了足額並購現金。各大股東和並購的標的方最後都對並購結果給予承認,這就是最典型的“友好並購”。

    而與之相反的,2016年的萬珂公司收購案,在萬珂公司的高管團隊事先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寶能和恆太先後上場,與萬珂公司爭奪股票,企圖以完成對萬珂公司的控股。這就是近幾年最有爭議的一場“惡意並購”。

    “友好並購”或者“惡意並購”,都是相對而言的。總之一句話,讓被並購方股東和高管層都滿意的並購就是友好並購,如果對方不滿意,那就是惡意並購。

    這種滿意也要分情況,並購雙方都對談判結果滿意,可問題是,如果有其他公司在此時突然跳出來,告訴被收購方,他們願意直接在這個談判結果上再加錢,這個問題該怎麼解決?

    同樣道理,拉里•芬克先生之前已經在4月28日談好了貝萊德集團對美林證券的並購,拉里•芬克和美林證券的高管以及股東方代表,都對結果表示滿意。

    可是如果此時這個談判結果被其他人得知,並且泄露了出去,那會發生什麼呢?

    要知道,在華爾街,對美林證券虎視眈眈的金融巨頭不止一家,大家都在憋著一股勁,想要拿下這家華爾街歷史上的百年巨頭。

    拉里•芬克先生為美林證券開出的500億美元,放到華爾街,可並不算什麼高價,能拿出這麼多錢的金融巨頭,絕不只有兩三家。

    如果允許奇跡投資參與並購的話,李大老板絕對不惜開出千億美元的價格,也願意拿下美林證券。

    貝萊德集團雖然發展很快,但畢竟根基尚淺,老貴族們還沒出手,貝萊德集團卻在暗中與美林證券達成協議,要當眾摘走這朵大家心中的女神,這可絕對是犯眾怒的事情。

    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包括芭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都完全不介意在500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兩百億美元,參與對美林證券的並購。

    到時候合同未簽,協議未定,美林證券的高管面對新增的一兩百億美元的巨款,難免不會想入非非。

    就算美林證券依舊願意維持協議,但是為了表示誠意,貝萊德集團是不是也該修改一下協議的內容,人家加了200億美元,你拉里•芬克加個100億美元,不算多吧?然後就只能等著其他金融巨頭再加高價碼。

    反正對于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來說,這種加高籌碼的做法又沒有成本,上嘴唇踫下嘴唇,幾百億就這麼許諾出去。可是對于貝萊德集團來說,就不知道要多掏多少真金白銀,芬克先生恐怕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

    想到這里,拉里•芬克先生冷汗直冒,他急忙對準備離開的楊先生道︰“楊先生,請等一等,我們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合作要談?”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999 章 友好並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999 章 友好並購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