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506 章 不會坐視不理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506 章 不會坐視不理

    李超人這老小子要跑路!!

    這是李月祺看到《東方日報》的新聞後的第一反應。

    說實話,李月祺雖然知道華國高層要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計劃後,港城的這些房地產家族都已經是昨日黃花了,沒落只是遲早的問題。

    但是他依舊沒想到,當了三十多年華人首富,已經在港城待了近百年的李超人,居然會在自己行將就木之時,出售李家在華國的產業,準備跑路。

    要知道,華國這些年雖然出台了一些限制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但是華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依舊是世界主要國家中最快的。港城這些富豪之前趁著華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風,在華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布局。

    這些年以來,一直是港城富豪在轉口貿易和金融中賺錢,然後再把這些賺到的錢投資華國的各個產業,實現財富的滾動增長的模式。

    雖然這些港城房地產家族在港城主要投資的是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但是在內地,卻有著很多不同的產業布局。

    比如李超人家族在大陸就有遍及各地的屈臣氏便利店,甦省吳中的一座120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廠,以及很多地方的商業地產項目等等,最出名的要數京城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總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建築群。京城的城中之城。

    除此之外,港城的其他家族在內地也有很多布局,比如鄭家的周大福珠寶和各種影視公司,劉建雄的在內地擁有30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投資包括京城的希爾頓飯店和魔都的影視中心等等。

    當然了,這些多元化的投資僅僅是一種形式,這些港城的富豪真正的瘋狂斂財模式,和港城一樣,同樣是囤積和炒作土地。

    華國大陸的房地產起步,源自于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自從1994年開始,內地很多地方政府的稅收權被收歸中央,于是當年確立了以房地產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也就是地方政府出售所在城市的土地使用權,來為城市的發展籌集資金的模式。

    由于1994年那個時間,華國的經濟還不發達,各項改革還處于醞釀階段,經濟發展還處于爆發的前夜,而且華國很多地方剛剛從福利分房的制度中走出來,並沒有意識到土地和房地產對于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港城幾乎所有的富豪都紛紛來到內地搶拍地方政府出售的土地使用權。包括李超人家族,李召基家族、霍先生家族等等,以及之前做金融的劉建雄,之前做航運的郭得志,之前做基建的郭炳輝等等,也都紛紛跑到內地,搶奪地方政府拍賣的土地使用權。

    當時華國的房地產經濟處于起步階段,並沒有大型房地產企業出現,那些後來崛起的房地產公司,比如建業、恆太、百達等等,當時也並不清楚房地產的真正玩法。在資金上和規模上都處于劣勢,根本無法與港城的房地產家族相抗衡。<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這導致港城的很多富豪家族都購買了內地各大城市大量的土地使用權。這些土地被港城富豪大量買入,不能完全說是壞事,因為正是因為這些港城富豪的炒作,為華國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原始資金。如果沒有他們參與土地拍賣,地方的土地財政可能都無法維持。

    但是這些港城的富豪家族在買入了內地許多城市的土地使用權之後,並沒有進行如地方政府和人民期待的那樣,進行大規模開發,也沒有對其進行各種建設。而是買入後就放在那里不動彈了。

    這些港城富豪知道,華國已經不可能重新回到計劃經濟和福利分房的時代,而各大城市的土地都屬于的城市發展的不可再生的核心資源,隨著華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土地的使用權遲早會大規模升值。

    他們從九十年代開始大量購入土地使用權之後,剩下的就開始耐心的等待即可,等待華國經濟的爆發,等待華國房地產市場的爆發。

    果然如他們所料,自從2001年華國加入to之後,經濟出現爆炸性增長,各大城市的土地使用價格也都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漲船高。地方上每年進行的土地使用權拍賣價格都比前一年有著大幅上漲。

    這些囤積了大量土地的港城富豪也都隨著華國土地使用權的增長,他們的財富每年也都有著難以想象的巨額增長。

    還是以李超人為例,1997年港城剛剛回歸時,有人估算過李超人的資產總額為36億美元,到了20年的2017年,李超人家族的資產被估計為8000億港幣,約合1100億美元,增長了足足30倍。

    而李超人家族的主要財富增長都源自于他們在內地囤積土地的價格上漲,京城的東方廣場那塊土地,是李超人在1994買下的,當時的購入價格僅僅為36億人民幣加上4億中介費。到了2017年,東方廣場每年可以為李超人家族提供15億元的租金收入和接近3億的物業費收入。根據最保守估計,東方廣場的總體估值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23年時間,增長了足足35倍。

    港城富豪對內地土地的投資模式非常簡單,無非是把港城的那一套拍下土地不開發,然後乘上經濟發展的東風,坐等土地升值的模式從港城復制到內地罷了。說房地產綁架華國經濟,這些港城的富豪家族,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當然了,如果這些家族在內地耐心進行投資,慢慢經營,幫助華國發展經濟。那他們賺錢誰也不能說什麼,畢竟人家眼光好,運氣好,敢在一片混沌的情況下去賭華國經濟和房地產市場會出現爆炸性增長。

    但是現在李超人在吸干了內地老百姓的血汗錢之後,卻想要突然想要出售內地的資產,跑到國外去安享富貴?

    李大老板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不理!!

    李超人這老小子要跑路!!

    這是李月祺看到《東方日報》的新聞後的第一反應。

    說實話,李月祺雖然知道華國高層要實施粵港澳大灣區計劃後,港城的這些房地產家族都已經是昨日黃花了,沒落只是遲早的問題。

    但是他依舊沒想到,當了三十多年華人首富,已經在港城待了近百年的李超人,居然會在自己行將就木之時,出售李家在華國的產業,準備跑路。

    要知道,華國這些年雖然出台了一些限制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但是華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依舊是世界主要國家中最快的。港城這些富豪之前趁著華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風,在華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布局。

    這些年以來,一直是港城富豪在轉口貿易和金融中賺錢,然後再把這些賺到的錢投資華國的各個產業,實現財富的滾動增長的模式。

    雖然這些港城房地產家族在港城主要投資的是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但是在內地,卻有著很多不同的產業布局。

    比如李超人家族在大陸就有遍及各地的屈臣氏便利店,甦省吳中的一座120萬千瓦時的火力發電廠,以及很多地方的商業地產項目等等,最出名的要數京城長安街1號東方廣場,總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0萬平方米,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建築群。京城的城中之城。

    除此之外,港城的其他家族在內地也有很多布局,比如鄭家的周大福珠寶和各種影視公司,劉建雄的在內地擁有300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投資包括京城的希爾頓飯店和魔都的影視中心等等。

    當然了,這些多元化的投資僅僅是一種形式,這些港城的富豪真正的瘋狂斂財模式,和港城一樣,同樣是囤積和炒作土地。

    華國大陸的房地產起步,源自于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自從1994年開始,內地很多地方政府的稅收權被收歸中央,于是當年確立了以房地產為核心的發展模式,也就是地方政府出售所在城市的土地使用權,來為城市的發展籌集資金的模式。

    由于1994年那個時間,華國的經濟還不發達,各項改革還處于醞釀階段,經濟發展還處于爆發的前夜,而且華國很多地方剛剛從福利分房的制度中走出來,並沒有意識到土地和房地產對于經濟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港城幾乎所有的富豪都紛紛來到內地搶拍地方政府出售的土地使用權。包括李超人家族,李召基家族、霍先生家族等等,以及之前做金融的劉建雄,之前做航運的郭得志,之前做基建的郭炳輝等等,也都紛紛跑到內地,搶奪地方政府拍賣的土地使用權。

    當時華國的房地產經濟處于起步階段,並沒有大型房地產企業出現,那些後來崛起的房地產公司,比如建業、恆太、百達等等,當時也並不清楚房地產的真正玩法。在資金上和規模上都處于劣勢,根本無法與港城的房地產家族相抗衡。<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這導致港城的很多富豪家族都購買了內地各大城市大量的土地使用權。這些土地被港城富豪大量買入,不能完全說是壞事,因為正是因為這些港城富豪的炒作,為華國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原始資金。如果沒有他們參與土地拍賣,地方的土地財政可能都無法維持。

    但是這些港城的富豪家族在買入了內地許多城市的土地使用權之後,並沒有進行如地方政府和人民期待的那樣,進行大規模開發,也沒有對其進行各種建設。而是買入後就放在那里不動彈了。

    這些港城富豪知道,華國已經不可能重新回到計劃經濟和福利分房的時代,而各大城市的土地都屬于的城市發展的不可再生的核心資源,隨著華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這些土地的使用權遲早會大規模升值。

    他們從九十年代開始大量購入土地使用權之後,剩下的就開始耐心的等待即可,等待華國經濟的爆發,等待華國房地產市場的爆發。

    果然如他們所料,自從2001年華國加入to之後,經濟出現爆炸性增長,各大城市的土地使用價格也都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漲船高。地方上每年進行的土地使用權拍賣價格都比前一年有著大幅上漲。

    這些囤積了大量土地的港城富豪也都隨著華國土地使用權的增長,他們的財富每年也都有著難以想象的巨額增長。

    還是以李超人為例,1997年港城剛剛回歸時,有人估算過李超人的資產總額為36億美元,到了20年的2017年,李超人家族的資產被估計為8000億港幣,約合1100億美元,增長了足足30倍。

    而李超人家族的主要財富增長都源自于他們在內地囤積土地的價格上漲,京城的東方廣場那塊土地,是李超人在1994買下的,當時的購入價格僅僅為36億人民幣加上4億中介費。到了2017年,東方廣場每年可以為李超人家族提供15億元的租金收入和接近3億的物業費收入。根據最保守估計,東方廣場的總體估值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23年時間,增長了足足35倍。

    港城富豪對內地土地的投資模式非常簡單,無非是把港城的那一套拍下土地不開發,然後乘上經濟發展的東風,坐等土地升值的模式從港城復制到內地罷了。說房地產綁架華國經濟,這些港城的富豪家族,就是最大的罪魁禍首。

    當然了,如果這些家族在內地耐心進行投資,慢慢經營,幫助華國發展經濟。那他們賺錢誰也不能說什麼,畢竟人家眼光好,運氣好,敢在一片混沌的情況下去賭華國經濟和房地產市場會出現爆炸性增長。

    但是現在李超人在吸干了內地老百姓的血汗錢之後,卻想要突然想要出售內地的資產,跑到國外去安享富貴?

    李大老板無論如何也不能坐視不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506 章 不會坐視不理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506 章 不會坐視不理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