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419 章 定價權之爭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419 章 定價權之爭

    當奇跡投資出貨完畢之後,川建國破口大罵,華爾街方面也非常難堪,他們本來還以為這次做空原油期貨是沒有莊家的,沒想到又讓李月祺跑到他們的地盤上肆虐。就連川建國的死對頭,原本力挺金融資產來去自由的老巫婆也發文,抨擊奇跡投資是金融恐怖分子,是威脅偉大的阿美瑞肯的邪惡組織典型的雙重標準)。

    相反華國的官方媒體倒是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此次奇跡投資做空紐約原油期貨的事件,稱贊奇跡投資是華國金融企業的優秀代表。

    很多華國的吃瓜群眾都沒搞明白這件事情的真正意義,奇跡投資當年在老美卷走800噸黃金,也沒讓老美從上到下如此跳腳。

    為什麼這次只是區區70億美元的利潤,就讓老美的第一、二號人物放下彼此之間的深仇大恨,共同出面抨擊奇跡投資?

    因為在金融投資領域,尤其是期貨和現貨投資領域,坐莊的人和跟風的人意義完全不同,這種不同牽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定價權。

    看電視和網絡新聞的人,都會听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專有名詞,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

    我們在進口鐵礦石、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時,如果這些商品漲價了,我們的電視上會感慨,這些鐵礦石都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所壟斷,所以我們的企業沒有定價權,所以我們只能被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這幾家礦業公司剝削。

    而我們出口工業產品,機電產品,化工、鋼鐵、機械等產品時,如果我們的商品賣得便宜了,電視上同樣會感慨,我們沒有這些商品的定價權,于是埋怨那些購買工業品的消費者。

    奇怪,華國作為世界的第一的工業國,不論是進口原材料,還是出口工業產品,我們似乎都沒有定價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電視上的新聞編導們,從來沒有真正搞懂金融學的秘密,把責任怪罪到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那幾家鐵礦石公司,還有歐盟和東南亞的工業品消費者頭上,其實這真的是錯怪了他們。

    華國這樣的準超級大國,工業第一大國,都沒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巴西和澳大利亞那種靠賣資源的生存的國家,怎麼可能擁有定價權?

    其實不論是大宗商品還是原材料,還是工業產品這些物資,真正的定價權既不在這些商品的出口國手中,也不在進口國手中,而是在這些商品的炒作者手中。

    換句話說,決定全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既不是巴西和澳大利亞這種生產國,也不是華國這樣的進口國,而是老美和英國這樣的擁有頂級金融期貨集散地的交易國。

    而工業品的情況也類似,華國這樣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歐盟和東南亞這樣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樣無法決定這些商品的價格,決定這些工業品價格的人在華爾街。

    這才是世界金融體系中的最大的秘密,也是老美從大統領到華爾街的金融財團們如此憤怒的根本原因,因為李月祺在2017年4月初的幾天,短暫的掌握了世界原油價格的定價權。<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商品的定價權是英美金融霸權最核心的體現,他們不需要生產什麼,也不需要消費什麼,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打著自由市場還是英美世界霸權最核心的成果,的旗號,就可以決定大宗原材料和工業品的價格,就可以肆意的利用剪刀差同時剝削巴西、非洲、澳大利亞這樣的原材料供應國,也可以剝削華國這樣的工業品生產國。

    英國早已不是世界霸主,老美的霸權也被全世界多個國家挑戰,但是只要華國、毛子,歐盟、阿三、霓虹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挑戰者還沒有商品的定價權,那就無法真正撼動英美兩國的金融霸權。

    以黃金為例子,世界上兩大黃金交易所,倫敦金是現貨,紐約金是期貨。雖然英美兩國既不生產黃金,也不消費黃金,甚至他們交易所中儲備的黃金在名義上也不屬于他們。

    這里面有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現貨和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遠遠高于實體物品的存在量。

    比如倫敦金每天的交易額有幾萬億美元,但是全世界所有黃金加起來,按照最高價估算,實際上也只值幾百億美元。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黃金的不斷交易,來判定世界黃金的價格。

    再比如李大老板這次坐莊的紐約原油期貨,持倉最多時,空單多單加起來高達45萬手,相當于4.5億桶,這個數量幾乎相當于華國一個季度的石油進口量。這麼多的原油,李大老板操作著幾百億美元,就收割了一大波的利潤。

    而背後開設這些交易所的英美等國,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從這些交易中完成抽成。

    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金融投資屬性,而是英美兩國可以按照自己需要,來給這些商品進行暗箱操作來定價。

    比如老美需要發展頁岩油時,就可以拉高全世界的原油價格,讓自己的頁岩油開發商獲利,從而實現頁岩油產業的從無到有,憑空創造一個產業。

    再比如前些年華國需要大宗商品搞基建,英美等國可以提高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的價格,不但可以從華國榨取更多的利潤,也可以拖慢華國發展的節奏。

    總之,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定價權,是英美作為世界霸主獲得的最大的好處,也是後來像德三、毛子、以及華國這些挑戰者,最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李大老板雖然僅僅是在紐約期貨交易所坐莊了幾天原油,卻是相當于短暫竊取了英美最核心的金融霸權,這才是老美從上到下難以容忍的地方。

    如果以後老美的期貨市場,任由像奇跡投資這種公司自由出入,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定價,那以後老美為自己的金融行業設立的護城河就形同虛設,老美的金融霸權就將遭遇最大的挑戰。

    老美這次從政府到華爾街,都感受到了奇跡投資的巨大威脅,所以他們決定,采用最堅決的手段,對奇跡投資在期貨領域的投資,進行限制。

    當奇跡投資出貨完畢之後,川建國破口大罵,華爾街方面也非常難堪,他們本來還以為這次做空原油期貨是沒有莊家的,沒想到又讓李月祺跑到他們的地盤上肆虐。就連川建國的死對頭,原本力挺金融資產來去自由的老巫婆也發文,抨擊奇跡投資是金融恐怖分子,是威脅偉大的阿美瑞肯的邪惡組織典型的雙重標準)。

    相反華國的官方媒體倒是連篇累牘地報道了此次奇跡投資做空紐約原油期貨的事件,稱贊奇跡投資是華國金融企業的優秀代表。

    很多華國的吃瓜群眾都沒搞明白這件事情的真正意義,奇跡投資當年在老美卷走800噸黃金,也沒讓老美從上到下如此跳腳。

    為什麼這次只是區區70億美元的利潤,就讓老美的第一、二號人物放下彼此之間的深仇大恨,共同出面抨擊奇跡投資?

    因為在金融投資領域,尤其是期貨和現貨投資領域,坐莊的人和跟風的人意義完全不同,這種不同牽扯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定價權。

    看電視和網絡新聞的人,都會听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專有名詞,國際貿易中的定價權。

    我們在進口鐵礦石、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時,如果這些商品漲價了,我們的電視上會感慨,這些鐵礦石都被澳大利亞的力拓、必和必拓,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所壟斷,所以我們的企業沒有定價權,所以我們只能被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這幾家礦業公司剝削。

    而我們出口工業產品,機電產品,化工、鋼鐵、機械等產品時,如果我們的商品賣得便宜了,電視上同樣會感慨,我們沒有這些商品的定價權,于是埋怨那些購買工業品的消費者。

    奇怪,華國作為世界的第一的工業國,不論是進口原材料,還是出口工業產品,我們似乎都沒有定價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電視上的新聞編導們,從來沒有真正搞懂金融學的秘密,把責任怪罪到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那幾家鐵礦石公司,還有歐盟和東南亞的工業品消費者頭上,其實這真的是錯怪了他們。

    華國這樣的準超級大國,工業第一大國,都沒有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巴西和澳大利亞那種靠賣資源的生存的國家,怎麼可能擁有定價權?

    其實不論是大宗商品還是原材料,還是工業產品這些物資,真正的定價權既不在這些商品的出口國手中,也不在進口國手中,而是在這些商品的炒作者手中。

    換句話說,決定全世界大宗商品價格的既不是巴西和澳大利亞這種生產國,也不是華國這樣的進口國,而是老美和英國這樣的擁有頂級金融期貨集散地的交易國。

    而工業品的情況也類似,華國這樣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歐盟和東南亞這樣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樣無法決定這些商品的價格,決定這些工業品價格的人在華爾街。

    這才是世界金融體系中的最大的秘密,也是老美從大統領到華爾街的金融財團們如此憤怒的根本原因,因為李月祺在2017年4月初的幾天,短暫的掌握了世界原油價格的定價權。<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商品的定價權是英美金融霸權最核心的體現,他們不需要生產什麼,也不需要消費什麼,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打著自由市場還是英美世界霸權最核心的成果,的旗號,就可以決定大宗原材料和工業品的價格,就可以肆意的利用剪刀差同時剝削巴西、非洲、澳大利亞這樣的原材料供應國,也可以剝削華國這樣的工業品生產國。

    英國早已不是世界霸主,老美的霸權也被全世界多個國家挑戰,但是只要華國、毛子,歐盟、阿三、霓虹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挑戰者還沒有商品的定價權,那就無法真正撼動英美兩國的金融霸權。

    以黃金為例子,世界上兩大黃金交易所,倫敦金是現貨,紐約金是期貨。雖然英美兩國既不生產黃金,也不消費黃金,甚至他們交易所中儲備的黃金在名義上也不屬于他們。

    這里面有個很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在現貨和期貨市場的交易量,遠遠高于實體物品的存在量。

    比如倫敦金每天的交易額有幾萬億美元,但是全世界所有黃金加起來,按照最高價估算,實際上也只值幾百億美元。但是他們卻可以通過黃金的不斷交易,來判定世界黃金的價格。

    再比如李大老板這次坐莊的紐約原油期貨,持倉最多時,空單多單加起來高達45萬手,相當于4.5億桶,這個數量幾乎相當于華國一個季度的石油進口量。這麼多的原油,李大老板操作著幾百億美元,就收割了一大波的利潤。

    而背後開設這些交易所的英美等國,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從這些交易中完成抽成。

    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金融投資屬性,而是英美兩國可以按照自己需要,來給這些商品進行暗箱操作來定價。

    比如老美需要發展頁岩油時,就可以拉高全世界的原油價格,讓自己的頁岩油開發商獲利,從而實現頁岩油產業的從無到有,憑空創造一個產業。

    再比如前些年華國需要大宗商品搞基建,英美等國可以提高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原材料的價格,不但可以從華國榨取更多的利潤,也可以拖慢華國發展的節奏。

    總之,大宗商品和工業品的定價權,是英美作為世界霸主獲得的最大的好處,也是後來像德三、毛子、以及華國這些挑戰者,最難以逾越的護城河。

    李大老板雖然僅僅是在紐約期貨交易所坐莊了幾天原油,卻是相當于短暫竊取了英美最核心的金融霸權,這才是老美從上到下難以容忍的地方。

    如果以後老美的期貨市場,任由像奇跡投資這種公司自由出入,按照自己的意志隨意定價,那以後老美為自己的金融行業設立的護城河就形同虛設,老美的金融霸權就將遭遇最大的挑戰。

    老美這次從政府到華爾街,都感受到了奇跡投資的巨大威脅,所以他們決定,采用最堅決的手段,對奇跡投資在期貨領域的投資,進行限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419 章 定價權之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419 章 定價權之爭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