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機家

第 294 章 征戰歐洲的第一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悠遠劍客 本章︰第 294 章 征戰歐洲的第一仗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一個很獨特的國家。英國,在地理上,屬于歐洲,被認為是歐洲國家。英國的人種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當年日耳曼蠻族入侵西羅馬帝國時,一部分日耳曼人人跑到不列顛島和當地土著雜居混雜衍生成的這麼一個種族。

    當年的英國在歐洲大陸是有地盤的,而且最初不列顛島是諾曼底公爵的封地,第一代諾曼底公爵就是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後來經過兩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被徹底趕出歐洲大陸。所以英國對于歐洲一直有種一種非常特殊的情緒。

    後來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和軍事勢力遠超世界任何國家,開啟了全球擴張的步伐。但是英國也並非沒有挑戰者,他的挑戰者就在隔海相望的歐洲大陸。從最初的西班牙,荷蘭,到後來的法國、德國,再到後來的沙俄,歐洲大陸上的國家,憑借著自己的人口和交通資源優勢,不斷地挑戰者英國世界霸主地位。

    英國的外交政策也很簡單,“光榮孤立和大陸均勢”,這一條政策始終貫穿了英國的國策。首先是光榮孤立,英國憑借著一條短短二十四英里的英吉利海峽,使自己始終游離于歐洲大陸之外,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再怎麼打生打死,那都是在你們的領土上,與我英國無關。

    其次是大陸均勢,英國的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保證歐洲大陸上不能崛起一個可以整合歐洲的強權。所以英國會聯合荷蘭去揍西班牙,聯合法國去揍荷蘭,組織七次反法同盟剿滅法國,聯合法國在克里米亞半島打垮沙俄,聯合法國和俄國去消滅德國……

    所以歷史上,莫斯科被大火焚燒兩次,柏林和維也納像妓女一樣被敵國反復輪來輪去,巴黎在被攻克前法國就會投降……只有英國本土,除了在二戰期間被德軍的飛機轟炸了一圈之外,基本沒有遭到過任何破壞。

    這種政策執行久了,也會讓英國人產生一種心理,我們和歐洲不是一家子。

    當經濟好利益大的時候,大家一起搭伙吃飯、坐地分贓。一旦經濟不好,而且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英國就會第一個拋棄歐洲跑路。

    所以在1973年,英國千方百計加入歐共體,分享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帶來的好處。可是一旦歐洲經濟出了問題,比如2010年的歐債債務危機,再比如2014年的敘利亞難民危機。這個時候需要英國出力了,英國就會千方百計地拖延推諉,英國絕大多數人就會覺得,我又不是歐洲人,這些責任憑啥讓我來承擔?

    而正是英國這種歷史傳統國策的影響,最終醞釀出了2016年6月23日的英國脫歐公投。

    英國脫歐之前,包括首相卡梅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英國政商兩界的領袖都很清楚,英國留在歐盟獲得的好處遠比承擔的責任要大得多,可偏偏英國遇到了卡梅倫這麼一個既沒有魄力,也沒有擔當的裱糊匠首相。<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卡梅倫看見英國很多人,因為最近這幾年的經濟蕭條和難民危機,脫離歐盟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害怕因為繼續承擔責任而失去選票。所以干脆兩手一攤,搞個脫歐全民公投,讓老百姓去決定國家未來的命運。

    其實卡梅倫是堅定的留歐派,而且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內閣成員大多數也是留歐派。他敢于發動這次全民公投,是因為按照當時的民調比例,留歐派佔據了調查人數的七成以上。而且之前一次脫歐公投支持留在歐盟的人數佔到了全民人口的73。所以卡梅倫認為的英國人腦子是很清醒的,脫歐留歐這種話題,平時當個口號喊喊就算了,真到了投票的時候,大家還是能夠恪守底線的。

    這次脫歐公投說白了,就是卡梅倫首相為了權力斗爭,進行的一次豪賭。而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豪賭留歐派獲勝的概率很大。

    所以公投之前,很多人是看好應該留在歐盟,而一旦英國人決定要留在歐盟,那到時一直低迷英鎊的匯率和倫敦的股市就會大漲,倫敦黃金價格就會因為英國決定留在歐盟,隨著危機緩解,倫敦金市場價格就會隨之大幅下跌。

    所以在英國決定搞全民公投之前,英鎊的匯率反而出現了小幅的上揚,而倫敦金的價格一直處于下跌狀態。

    6月16日,李月祺再次來到久違的交易室。這時,幾十名訓練有素的交易員已經嚴陣以待。政策分析部,風險控制部,證券投資部和期貨交易部的四大高管和管理人員也已經全部到位。

    由于之前幾次泄密事件和紐約金烏龍事件,李月祺讓人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安保級別,除了常規的上交通訊工具和全方位監控之外,對于能夠進入交易室的每個人進行了很多輪的背景調查和心理測試,重新簽訂了更加嚴格的保密協議。這麼做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泄密事件的發生,但最起碼可以大幅降低泄密事件發生的概率。

    李月祺第一個攻擊對象,既不是英鎊匯率,也不是倫敦金現貨價格,而是德國海德堡資產管理公司。這家公司在奇跡投資收購藤訊的過程中,臨陣倒戈,致使李月祺的布局險些功虧一簣,李月祺進入歐洲的第一戰,必須對這家叛徒公司的進行嚴厲懲戒,否則不足以震懾那群傲慢的歐洲老牌貴族。

    可問題在于,海德堡公司並非一家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和奇跡投資類似,屬于是那種私募型資產管理機構。而且他們資產規模高達近千億美元,投資方式非常分散,所以要攻擊這樣一家機構非常不容易。

    所以此前李月祺派人反復調查了海德堡公司,分析了它旗下的每一筆投資和資產,最終李月祺決定采用以點破面的方式,選擇海德堡投資旗下最大的一筆資產——德國巴伐利亞銀行作為攻擊對象。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一個很獨特的國家。英國,在地理上,屬于歐洲,被認為是歐洲國家。英國的人種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當年日耳曼蠻族入侵西羅馬帝國時,一部分日耳曼人人跑到不列顛島和當地土著雜居混雜衍生成的這麼一個種族。

    當年的英國在歐洲大陸是有地盤的,而且最初不列顛島是諾曼底公爵的封地,第一代諾曼底公爵就是歐洲大陸的日耳曼人。後來經過兩次英法百年戰爭,英國被徹底趕出歐洲大陸。所以英國對于歐洲一直有種一種非常特殊的情緒。

    後來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經濟和軍事勢力遠超世界任何國家,開啟了全球擴張的步伐。但是英國也並非沒有挑戰者,他的挑戰者就在隔海相望的歐洲大陸。從最初的西班牙,荷蘭,到後來的法國、德國,再到後來的沙俄,歐洲大陸上的國家,憑借著自己的人口和交通資源優勢,不斷地挑戰者英國世界霸主地位。

    英國的外交政策也很簡單,“光榮孤立和大陸均勢”,這一條政策始終貫穿了英國的國策。首先是光榮孤立,英國憑借著一條短短二十四英里的英吉利海峽,使自己始終游離于歐洲大陸之外,歐洲大陸上的國家,再怎麼打生打死,那都是在你們的領土上,與我英國無關。

    其次是大陸均勢,英國的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保證歐洲大陸上不能崛起一個可以整合歐洲的強權。所以英國會聯合荷蘭去揍西班牙,聯合法國去揍荷蘭,組織七次反法同盟剿滅法國,聯合法國在克里米亞半島打垮沙俄,聯合法國和俄國去消滅德國……

    所以歷史上,莫斯科被大火焚燒兩次,柏林和維也納像妓女一樣被敵國反復輪來輪去,巴黎在被攻克前法國就會投降……只有英國本土,除了在二戰期間被德軍的飛機轟炸了一圈之外,基本沒有遭到過任何破壞。

    這種政策執行久了,也會讓英國人產生一種心理,我們和歐洲不是一家子。

    當經濟好利益大的時候,大家一起搭伙吃飯、坐地分贓。一旦經濟不好,而且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英國就會第一個拋棄歐洲跑路。

    所以在1973年,英國千方百計加入歐共體,分享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帶來的好處。可是一旦歐洲經濟出了問題,比如2010年的歐債債務危機,再比如2014年的敘利亞難民危機。這個時候需要英國出力了,英國就會千方百計地拖延推諉,英國絕大多數人就會覺得,我又不是歐洲人,這些責任憑啥讓我來承擔?

    而正是英國這種歷史傳統國策的影響,最終醞釀出了2016年6月23日的英國脫歐公投。

    英國脫歐之前,包括首相卡梅倫、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英國政商兩界的領袖都很清楚,英國留在歐盟獲得的好處遠比承擔的責任要大得多,可偏偏英國遇到了卡梅倫這麼一個既沒有魄力,也沒有擔當的裱糊匠首相。<argin 15px 0">

    <script async src="esyndication.pageadjsadsbygooge.js?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crossorigin="anonyous"><script>

    <! bock auto >

    <ins cass="adsbygooge"

    stye="dispaybock"

    dataadcient="capub4121986937661579"

    dataadsot="1016693305"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script>

    (adsbygooge = indo.adsbygooge || []).push();

    <script>

    卡梅倫看見英國很多人,因為最近這幾年的經濟蕭條和難民危機,脫離歐盟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害怕因為繼續承擔責任而失去選票。所以干脆兩手一攤,搞個脫歐全民公投,讓老百姓去決定國家未來的命運。

    其實卡梅倫是堅定的留歐派,而且卡梅倫領導的保守黨內閣成員大多數也是留歐派。他敢于發動這次全民公投,是因為按照當時的民調比例,留歐派佔據了調查人數的七成以上。而且之前一次脫歐公投支持留在歐盟的人數佔到了全民人口的73。所以卡梅倫認為的英國人腦子是很清醒的,脫歐留歐這種話題,平時當個口號喊喊就算了,真到了投票的時候,大家還是能夠恪守底線的。

    這次脫歐公投說白了,就是卡梅倫首相為了權力斗爭,進行的一次豪賭。而且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豪賭留歐派獲勝的概率很大。

    所以公投之前,很多人是看好應該留在歐盟,而一旦英國人決定要留在歐盟,那到時一直低迷英鎊的匯率和倫敦的股市就會大漲,倫敦黃金價格就會因為英國決定留在歐盟,隨著危機緩解,倫敦金市場價格就會隨之大幅下跌。

    所以在英國決定搞全民公投之前,英鎊的匯率反而出現了小幅的上揚,而倫敦金的價格一直處于下跌狀態。

    6月16日,李月祺再次來到久違的交易室。這時,幾十名訓練有素的交易員已經嚴陣以待。政策分析部,風險控制部,證券投資部和期貨交易部的四大高管和管理人員也已經全部到位。

    由于之前幾次泄密事件和紐約金烏龍事件,李月祺讓人全面提升了公司的安保級別,除了常規的上交通訊工具和全方位監控之外,對于能夠進入交易室的每個人進行了很多輪的背景調查和心理測試,重新簽訂了更加嚴格的保密協議。這麼做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泄密事件的發生,但最起碼可以大幅降低泄密事件發生的概率。

    李月祺第一個攻擊對象,既不是英鎊匯率,也不是倫敦金現貨價格,而是德國海德堡資產管理公司。這家公司在奇跡投資收購藤訊的過程中,臨陣倒戈,致使李月祺的布局險些功虧一簣,李月祺進入歐洲的第一戰,必須對這家叛徒公司的進行嚴厲懲戒,否則不足以震懾那群傲慢的歐洲老牌貴族。

    可問題在于,海德堡公司並非一家上市公司,這家公司和奇跡投資類似,屬于是那種私募型資產管理機構。而且他們資產規模高達近千億美元,投資方式非常分散,所以要攻擊這樣一家機構非常不容易。

    所以此前李月祺派人反復調查了海德堡公司,分析了它旗下的每一筆投資和資產,最終李月祺決定采用以點破面的方式,選擇海德堡投資旗下最大的一筆資產——德國巴伐利亞銀行作為攻擊對象。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投機家》,方便以後閱讀大投機家第 294 章 征戰歐洲的第一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投機家第 294 章 征戰歐洲的第一仗並對大投機家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