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當新加坡圓桌會議協定的消息傳開後,不僅是東南亞沸騰了,在整個世界上都引發了不小的震蕩。
因為婆羅洲算得上是東南亞第二個獨立國家,第一個是暹羅。
菲律賓此時不算獨立,緬甸也是如此。
印尼想要獨立,目前卻被英國軍隊給打的名存實亡。
其實英國自己都沒想到這會帶來多嚴重的後果,相當于開了一個壞頭。
因為婆羅洲應該是戰後第一個從殖民地變為獨立國家的國家。
其它殖民地看到婆羅洲獨立了,心里是不是也在想,我不也可以獨立嗎?
例如印度、緬甸。
就連印尼那個獨立政府也是如此。
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會怎麼想。
一個婆羅洲都能享受獨立國家的全部權利,而他們還沒有自己的立法、司法等權利。
不過已經達成了協定,英國這邊也沒法反悔。
當消息傳到婆羅洲,可謂是舉國沸騰。
雖說頭上還頂著一個英國國王,那都所謂了,反正也只是名義上的。
就連南洋其他地區的華人也是如此。
不過南華聯合會和婆羅洲倒是沒有繼續刺激英荷,開始協商釋放英軍俘虜的事情。
同時英軍也停止進攻泗水,允許荷蘭派小部分官員進入泗水,協助建立自治區。
確定自治區的範圍,以泗水為主,周圍六個縣納入自治區範圍。
那些逃離的華人百姓也會陸續回來。
能給荷屬東印度華人爭取到泗水和棉蘭兩處自治區,其實已經是很不錯的結果的了。
泗水這邊是靠梁天明帶著義勇軍打出來的,棉蘭就純粹是躺贏。
從長期來看,英荷兩國簽署這個協定肯定是個錯誤決定。
但他們哪里知道之後數年國際局勢會發生巨大變化。
而從目前來看,英荷兩國這麼做是最能利益最大化的。
畢竟對于婆羅洲,英荷都沒信心能收回來。
那地方都讓婆羅洲那群華人佔領了數年,加上有美國在背後提供軍事支持,英荷兩國就算是能收回來,怕是也要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
關鍵那都是預測,到底會是什麼情況,他們也不敢保證。
這次的協定,雖然讓出了一些利益,卻能讓婆羅洲這邊置身事外。
這樣一來,沒有華人的抵抗,英國想要平息荷屬東印度的獨立運動還是很容易的。
最起碼能保住荷屬東印度的核心地區。
婆羅洲,除了巴厘巴板、打拉根和文萊等地的石油值得英荷多看一眼外,那就是一片原始森林。
即便是巴厘巴板等地的石油,也不如甦門答臘島。
如何選擇似乎並不難。
雖然這次圓桌協定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很快這件事就過去了。
目前世界上主要任務還是處置日德兩個法西斯國家,這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在協定之後,婆羅洲這邊就跟美國WWA機構展開了一系列的軍購談判。
最終達成了一筆高達5000萬美元的軍購合同。
除了基本的陸軍武器外,更多的是空軍和海軍的裝備。
包括3艘弗萊徹級驅逐艦、3艘小鯊魚級潛艇、5艘LST坦克登陸艦、5艘海雀級快速掃雷艦、36架P40N型戰斗機、12架P47D型戰斗機、30架C47運輸機以及6架B25轟炸機等。
這些算是整個軍購合同中最顯眼的,什麼步槍、機槍、坦克、火炮什麼的,那都不算什麼。
不過說起坦克,WWA同意了出售50輛謝爾曼中型坦克。
當然,這些武器都是二手的,所以最終才能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達成協議。
因為這麼多錢,自然不好直接從SD公司出。
于是這筆錢就以貸款的形式,從南華銀行、美華銀行、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貸出來,然後再支付給美國的WWA機構。
當然,原本是不打算帶上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的,因為這兩家銀行因為日本入侵的原因,實力大減。
但考慮到也需要照顧一下新加坡華人和本地華人資本,這才把兩家帶進來。
不過兩家總共也就分到了600萬美元的貸款份額。
不是不想多給,而是這兩家銀行此時也拿不出更多的錢。
美華銀行則是承擔2900萬美元、南華銀行承擔1500萬美元。
若是以婆羅洲政府的情況,肯定無法承擔5000萬美元的貸款。
其一年稅收可能都沒一千萬美元。
畢竟如今婆羅洲也就不到五百萬人,加上戰爭結束,一切都還處于百廢待興階段。
李航的計劃是後面找機會以自己或者其它名義,捐一大筆錢給婆羅洲自治政府或者南華聯合會,然後以此來償還貸款。
這五千萬美元的軍火中,其實還有價值五百萬美元的日式二手武器彈藥,都是從菲律賓軍用倉庫拉過來的。
而且美國不僅僅是出售軍艦就算了,還需要負責派人來培訓,不然就驅逐艦和潛艇這些,婆羅洲的人也不會用。
除了訂購的三艘驅逐艦,婆羅洲還計劃把繳獲的英軍驅逐艦和那艘被擊沉的驅逐艦打撈起來看能否維修使用。
到時候,婆羅洲海軍也就有了四到五艘驅逐艦,對于一個剛剛獨立的小國家來說,倒也夠了。
至于飛機的訓練,倒是不用。
因為這段時間從國內空軍退役的飛行員有不少,但大部分都有個特點就是南洋華人。
除了是因為南華聯合會在里面發力外,也有因為國府在準備挑起內戰。
因為這在國府內部並不是什麼秘密。
這些人當初是因為日寇入侵才回國參軍抗日,如今自然不願意打內戰。
不僅是飛行員,還有不少地勤人員以及傘兵。
當然,這部分人的退役對空軍和傘兵這些其實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因為後面還有不少人排隊呢,尤其是空軍飛行員那邊,航校學員都還有不少沒畢業。
普通的人退役倒是沒什麼,但空軍中有高級軍官申請退役了。
並不是李航,而是陳睿田。
要知道航空委員會可是準備調任其擔任比較重要的職位,結果其卻提出了退役。
最終這位便于46年1月1日正式以上校退役。
在退役後,他就帶著妻兒等先去了一趟日本東京,見了一面李航。
最終在李航的建議和推薦下,其暫時留在了東京的盟軍司令部擔任上校高級參謀,而其家人則是前往了美國。
而李航在安排好這一切,他也準備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