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二批攻擊機群是11點28分抵達的,一共有一百多架戰機。
美軍的第二波攻擊讓大和號遭到了更加嚴重的打擊,第二波攻擊剛開始不到五分鐘,大和號戰列艦的左舷中間部位就挨了3枚魚雷和2枚炸彈。
雖說大和號戰列艦是三層艦底,也扛不住多枚魚雷的打擊。
要知道魚雷可是目前海戰中最具性價比的武器。
大和級三號艦的信濃號航母可是挨了4枚魚雷就被擊沉了。
4枚魚雷才多少錢?
信濃號航母又是多少錢?
而且大和號戰列艦防魚雷攻擊也沒想象中那麼好,所以當挨了4枚魚雷和9枚炸彈的大和號已經減速了,整個甲板上也都是一片狼藉。
燃燒的火焰、被炸毀的炮塔,還有那死傷慘重的水兵。
甚至為了滅火,大和號戰列艦的水兵那叫一個前赴後繼,可沒等這名水兵舉起水槍幾秒,一架飛過的美軍戰機就打來一梭子子彈。
就在這種情況下,大和號雖說已經開始減速,但還是很堅挺,只是不知道能否撐過天上那至少超過150架的美軍戰機。
具體多少架,日軍此時哪有空數,也就美軍指揮官才會知道。
時間來到11點36分。
大和號戰列艦的艦橋內突然有人大喊,“右舷45度,發現不明機群,大約有40架。”
“納尼?右舷怎麼還有敵機?米國人的飛機不都在我們的左舷方向嗎?”一名日軍大佐當即質問。
“閣下,右舷的確有不明機群,而且都掛載了航彈,飛機型號無法識別。”觀察員著急地大聲回答。
伊藤中將听聞當即舉起望遠鏡看向右舷45度方向,很快就看到了映入眼簾的機群。
“司令官閣下,真的是一股不明機群。”
“右舷?”伊藤中將听聞神色嚴肅,很快想到什麼,“不是米國人的飛機,而是支那人的。”
“納尼?這些可惡的支那人,他們來干什麼?
他們是覺得聯合艦隊好欺負是嗎?
誰都想來踩一腳?”一旁的大佐氣得在那里大罵。
“閣下,我們必須要教訓這些支那人,我們即便是被美軍擊敗,也不能被支那人擊敗。”
“吩咐下去,集中火力攔截支那機群。”伊藤中將顯然也很認可手下人的看法。
要是大和號被中國飛機給擊沉了,那才是丟人。
只是就如今的情況,即便是艦橋這邊下達了命令,外面的那些日軍士兵也不見得就能收到命令。
天上不斷有美軍飛機進攻,軍艦上也是爆炸聲和呼喊聲此起彼伏,能听到艦橋的命令才是怪事。
于是,並沒有幾個炮塔或者炮位執行艦橋內發出的最新命令,而由林曜率領的36架民27式G型(天蓬)戰斗機就這麼加入了戰場。
而在機群抵達之前,偵察機這邊就通過無線電向空中的美軍機群呼喊,表明自己的身份,避免誤傷。
“Shit,那些中國人的飛機來了。”
“他們還真敢來?就這麼點飛機。”
“都小心一些,不要誤傷了我們的中國盟友。”
“他們這是來搶功勞的嗎?”
“看來我們有競爭了,不要都顧著大和號戰列艦,可以攻擊外圍的護航軍艦。”
“收到!”
“YeS Sir!”
雖然這中國機群的到來,美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們的態度不一,但這個時候,他們也不可能把中國飛機趕走,因此雙方反倒是較起勁來了。
而作為帶隊的林曜卻是叮囑著麾下眾人。
“各機注意,我們已經抵達戰場,攻擊時注意躲避日艦防空火力和盟友的飛機。”
“各機自由發揮,優先攻擊大和號戰列艦,投彈後就返航,不要過多逗留。”
“收到!”
“收到!”
其實林曜沒有這種海戰經驗。
他並沒有去特遣航空隊,自然也沒參加過那幾次海戰。
就連對日向號和伊勢號的攻擊,他也沒有參與。
因為在這之前,他所在的13大隊,最開始只有三個中隊,但卻是3個中隊的P40N戰斗機。
後來又新增了第54中隊,這個中隊裝備的是P51C戰斗機。
後來半年,3個中隊的P40N戰斗機陸續換為民27式G型(天蓬)戰斗機,舊的P40N戰斗機則是給了其他友軍部隊。
民27式G型(天蓬)戰斗機如今是半金屬戰斗機,性能自然不如P47和P51戰斗機,但比P40N戰斗機好不少。
P51戰斗機航程遠,性能優異,適合長距離護航和爭奪制空權。
P47戰斗機皮糙肉厚、火力猛,適合中近程爭奪制空權或者對地空地。
民30(改)戰斗機,如今改裝成了專業的對地攻擊機,用于彌補之前不斷被消耗的P63A戰斗機,因為航程縮短至1000公里,專門用于支援前線地面作戰。
當然,有時候,P47戰斗機也會客串了一下對地攻擊機。
而民27式G型(天蓬)戰斗機的優勢是航程比P47戰斗機遠,而且火力也不差,還能掛彈攻擊。
除了這次這種特殊任務外,還可以執行護航並攜彈攻擊日軍目標的任務。
當然,這款戰斗機也能爭奪制空權。
打不打得過疾風戰斗機不好說,沒試過,但有可能不佔優勢。
不過對付一式、二式和三式戰斗機還是沒問題。
民27系列從D型開始,就沒有與日軍主力戰機落下多大差距。
除了最初面對零式有些吃虧外。
至于其終極改進型H型,其設計目標是對標四式疾風戰斗機,甚至能超過。
不過兩款戰斗機應該是沒啥機會交手。
而且H型也有其尷尬之處,因為發動機的問題,速度比不上P47和P51戰斗機,防護能力不如P47,空中靈活性不如P51。
看似有點尷尬,但其並不是輸在設計,而是輸在了國府的軍工基礎。
即便是在李航的支持下,在大定縣的發動機廠這些年有了不小的發展,但因為國府對此不重視,訂單不夠,導致發動機升級換代的動力不足。
而且高精尖設備等技術問題,導致發動機得‘手搓’,自然產量和使用壽命上都有存在問題。
畢竟就五六年的時間,能有現在這個地步已經算是不錯了。
要不是李航干涉,別說H型沒有量產的機會,就連G型都得胎死腹中。
原本是能勉強夠著世界一流戰機的尾巴,如今卻是落後了一大截,就是因為之前三年的時間耽擱了。
但李航也沒法,大環境如此,他也無力改變。
雖然民27式G型(天蓬)戰斗機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優秀,但是此戰,能用國產的戰斗機已經就是很不錯的了。
而且相比于美軍艦載機飛行員,中國飛行員顯然更敢打敢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