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
三聲劇烈的爆炸傳來,讓整個戰場都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氣氛。
只有日向號艦體發生劇烈的顫抖,大量的海水從其左舷灌入,原本微弱的平衡再也維持不住。
大量還在開火防空的日軍水兵都驚慌不已。
“怎麼回事?日軍的戰列艦怎麼左舷發生了爆炸?誰投的炸彈。”
“不知道,我們還沒開始投彈。”
“我們已經投過了,沒有命中。”
“那不是炸彈造成的,那是魚雷,盟軍的潛艇在附近。”
親眼見證了三枚魚雷命中日軍戰列艦全過程的楊粟忍不住在無線電里解釋。
“盟軍的潛艇?他們什麼時候到的?”
“我還以為是我們投的炸彈太準了。”
“盟軍這算不算搶我們的功勞?明明我們都快擊沉了這艘日軍戰列艦。”
“這麼說好像也是。”
“是什麼?誰說這艘戰列艦被盟軍擊沉了?不是還有沒有扔完的炸彈嗎?
給我趁機瞄準了扔。”曾培富當即在無線電里吩咐。
得罪盟軍的事情,曾培富自然不會去做,不是誰都是自家長官那樣可以跟盟軍說不。
但曾培富也不可能承認這艘戰列艦是被盟軍擊沉的。
現在只是海水涌入,距離沉沒還早呢。
“對,立即進攻,戰列艦的防空炮基本停止了,瞄準了再扔。”徐吉祥當即附和起來。
其他飛行員有些听懂了,有些還是懵的,但都听從了曾培富的命令,繼續對日向號發起了轟炸。
這個時候無疑就是痛打落水狗了。
三枚魚雷再次命中左舷,加上昨天左舷也挨了幾枚魚雷,日向號就算是戰列艦,也扛不住了。
更別說還挨了差不多一二十枚炸彈。
而遠處的盟軍潛艇在發射魚雷後就快速下沉了,因為附近有一艘日軍驅逐艦。
只不過神風號驅逐艦也有些自顧不暇,自然沒空去追那艘盟軍的潛艇,而是在想辦法救人。
沒錯,就是救人。
日向號航空戰艦上的水兵有不少因為軍艦傾斜而落入水中。
這樣一來,等盟軍潛艇再次出現在水面時,卻只是看到已經嚴重傾斜的日向號還在挨炸。
那些P47戰斗機都基本跑到日向號上空不足兩百米的高度投彈,簡直是騎在其頭上拉屎。
可此時日向號毫無辦法。
就這十來分鐘的時間,日向號傾斜程度已經達到了三十度,而且在天上不停地轟炸下,艦體還在傾斜。
很明顯,這艘差不多四萬噸的航空戰艦已經保不住了。
日軍連打開右舷船艙注水以維持日向號平衡的時間都沒有。
加上持續的轟炸,也讓日向號艦體受到沉重的打擊,各種應急措施都基本上滿負荷運轉,就這樣還是無法處理日向號如今面臨的局面。
不過日向號還在航行,很明顯是想在側翻之前把軍艦開到礁石等海邊擱淺。
這基本上算是唯一的自救辦法了。
天上的戰機也未看著,投完彈後就對日軍其它目標發起進攻。
掃射驅逐艦、炮艇的炮位處,或者直接對著海上落水的日軍展開屠殺。
甚至還有P47戰斗機仗著防御力強和火力強大,直接闖入了基隆上空,對著肉眼可見的日軍目標發起攻擊。
最終日向號還是克服各種困難,在淺灘上擱淺。
當然,並未開入基隆港,而是在基隆港北邊的一個叫基隆嶼的小島旁邊擱淺。
這個小島距離基隆港只有三四公里。
而日向號已經沒有能力開入基隆港,只能在這個小島附近擱淺。
這的確是救了日向號一命,並沒有徹底沉沒,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當看到這個結果,高友新有些不滿意,但也沒有多好的辦法。
他們這群人能做到這一步已經不錯了。
要不是有盟軍潛艇的三枚魚雷直接讓日向號大量進水並傾斜,日向號有很大可能會開進基隆港。
“長官,現在怎麼辦?”曾培富看著不如預期的結果,有些不甘心。
“怎麼辦?我能怎麼辦?讓偵察機給指揮部發報,申請轟炸機,直接給日向號來個密集轟炸,就算是它擱淺了,也別想好過。
對了,最好是讓轟炸機攜帶凝固汽油彈,給我燒了日向號。”
“是,長官。”
最終,一眾飛機在發泄般的一通掃射後就返航了。
接下來就看轟炸機了。
。。。。。。
“長官,陳副司令的電報,說是擊沉了日軍1艘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和4艘炮艦,但是日軍伊勢號戰列艦和另一艘驅逐艦逃走了。”
一名參謀拿著電報來到李航面前,臉上還是有些激動。
“伊勢號跑了?是找不到位置嗎?”李航有些好奇。
“回長官,偵察機倒是一直跟著伊勢號,但伊勢號離開了我們飛機的作戰半徑內,無法繼續發起攻擊。
不過陳副司令在電報里說伊勢號損失不小,到現在都燃著大火。”參謀解釋道。
“還不錯,既然伊勢號已經離開了作戰半徑,就不管了,告訴陳副司令,可以結束作戰行動了。”李航听聞也未強求,這個結果已經很不錯。
就在陳睿田的電報來了沒多久,洪養福的電報也來了。
上面大致說了一下攻擊日向號的情況。
當听到日向號擱淺在基隆港北邊幾公里的小島附近時,李航也覺得可惜。
雖說這艘航空戰艦已經廢了,但畢竟沒有被真正擊沉。
當然,對外還是可以宣布擊沉,畢竟日向號那情況跟擊沉沒多大的區別,反正也進水嚴重。
開肯定是開不動了。
可听到盟軍的潛艇出現在了附近,並給日向號發射了魚雷,李航也有些意外。
但想想又能理解。
畢竟在琉球附近,還是有不少盟軍潛艇活動。
對于盟軍潛艇的老六行為,李航也只是笑了笑,沒當回事。
畢竟那種情況,都是各憑本事。
再說,就算是不滿,李航又能怎麼辦?
不過他倒是想到了一個‘報復’回來的機會,那就是日本海軍噸位最大的那艘戰列艦——大和號!
只要早早計劃,說不定可以參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