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巴伊羅科的日軍,我們暫時沒有確切的消息,但日軍的總兵力不會超過兩千人,應該是由日本海軍和陸軍共同組成的部隊。
根據之前打探的消息,巴伊羅科是日本海軍一支陸戰隊的大本營。
除此之外,應該還有日軍第45步兵聯隊的一部。”
“第45聯隊?日軍第6師團下面那個?”听到美軍指揮官範弗塞奇的介紹,張洋忍不住插了一句嘴。
範弗塞奇听聞有些好奇這些中國軍官的反應,但還是點了點頭,“的確是日軍第6師團一部。”
“範弗塞奇上校,主攻就由我們傘兵一團負責吧。”孫波听聞一臉嚴肅地提議。
“孫旅長,你確定?你們並不熟悉日軍的布置,駐守巴伊羅科的日軍有榴彈炮和一定數量的步兵炮,又有堅固的防御工事,進攻並不容易。”範弗塞奇考慮到傘兵一團畢竟是盟友,還是提醒了一句。
“範弗塞奇上校,日軍第6師團是我們的生死仇人,他們曾在我們的首都屠殺了數十萬國民。”孫波嚴肅地解釋原因。
範弗塞奇听聞大吃一驚,就連其他美軍軍官也是如此,他們倒是沒听說這一茬。
“若是這樣,我可以給你們一次主攻的機會,但要是拿不下來,也不用擔心,等下次進攻便是。”
“多謝範弗塞奇上校成全,相信我的士兵,他們會拿下這處日軍陣地的。”
。。。。。。
7月17日,巴伊羅科。
作為日軍在新喬治亞島北面的一個港口,這里有著水文條件不錯的港口,因此日本海軍第6特別根據地隊才把總部設在這里。
從盟軍登陸倫多瓦島和蒙達角以來,日軍的援兵就是通過這里登陸,然後沿著巴伊羅科—蒙達小道增援蒙達機場。
日軍第13聯隊就是沿著這條小道抵達的蒙達機場。
所以攻佔巴伊羅科對于盟軍來說,不僅能切斷蒙達機場的日軍退路,也能阻止科隆班加拉島日軍增援蒙達機場。
放在後世,巴伊羅科或許會是一個適合旅游的地方。
可現在這里卻是滿目瘡痍,整個地面就像是被大火燒過一遍,黑 的。
這自然不是範弗塞奇部造成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大規模進攻巴伊羅科。
他們之前在賴斯灣登陸後,雖然一度封鎖了巴伊羅科—蒙達小道,但因為缺少重武器和補給,最終還是被日軍第13聯隊擊敗,只能轉而向埃羅卡伊角進攻,佔領這里後再沿著海岸線進攻巴伊羅科。
而造成這一切的卻是空中的飛機。
為了支援傘兵一團作戰,李航讓特遣航空隊出動了6架P47戰斗機護送12架B25轟炸機展開了一番轟炸。
這可把範弗塞奇看的羨慕不已。
他登陸這幾天以來,除了看到飛機空投補給外,就沒看到增援的飛機。
因為飛機都被蒙達機場那邊要去了。
倒不是李航沒有下令支援,一則是飛機都被要去支援蒙達機場作戰,二則是範弗塞奇部一直沒有正面進攻巴伊羅科。
在一番狂轟濫炸後,位于隱蔽處的12門107mm迫擊炮交替開火,十幾公斤的高爆彈的威力可比日軍75mm野戰炮的威力大不少。
日軍沒想到一早上就遭遇如此密集的炮火打擊。
好在日軍這邊也算是有所防備,修建了不少防御工事。
炮擊的間隙,港口旁山坡上被炸得焦黑的岩石輕輕一動,就看見一只望遠鏡從岩石後面的坑道內伸了出來。
這只望遠鏡的主人,是日本海軍的奧村三郎中佐。
他就是巴伊羅科的日軍最高指揮官。
駐扎在這里的原本是日軍第六特別根據地隊的第6特別陸戰隊本部、第3中隊及平射炮中隊的兩個小隊。
但日軍考慮到巴伊羅科兵力的薄弱,又從陸軍那邊調來第45步兵聯隊第2大隊、第13步兵聯隊兩個中隊、第6野戰炮兵聯隊第8中隊。
之前幾天的戰斗損失了一些人,又南下增援一部分,如今巴伊羅科的日軍只有1500人的樣子。
這個兵力其實也不算弱,畢竟只是防守,而且從之前的盟軍情況來看,在賴斯灣登陸的盟軍只是輕步兵,沒有重武器。
不然的話,第13聯隊之前1個大隊的兵力也不會那麼快撕開盟軍第148步兵團3營的防線並南下增援蒙達機場。
可誰知道原本認為的輕步兵,如今卻變成了重步兵。
雖然沒有大口徑的榴彈炮,但那十幾門大口徑迫擊炮的威力不比105榴彈炮的威力小。
“炮擊,小心!”
奧村三郎沒來得及看遠處,一聲聲悶雷似的呼嘯從天而降。
防御工事里的日軍軍事素質還是不錯的,听到呼嘯立即臥倒縮回掩體。
可十幾枚十幾公斤的高爆彈落下,小範圍內跟地動山搖也差不多了。
一些沒那麼堅固的工事在這種炮火的打擊下,直接千瘡百孔,工事里的日軍更是消失不見。
或許在不遠處的其它地方能找到那些消失日軍的某個身體部位。
持續多輪的炮擊,造成的煙霧和沙塵,更是把整個巴伊羅科陣地所在的山頭都籠罩起來。
“可惡的米國人,為什麼不敢來決戰!
我們的大炮呢?我們的飛機呢?”
幾名日軍低級軍官和士兵在工事里嚎叫著、謾罵著。
沒人喜歡這種被炸的作戰,關鍵自己這邊還缺乏有效反擊手段。
要知道在中國戰場,都是他們對中國軍隊狂轟濫炸。
怎麼到了太平洋戰場,反著來了?
這些美軍就喜歡利用武器優勢,一點都不講武士精神。
大口徑迫擊炮的開火,仿佛吹響了沖鋒號。
幾分鐘後,整個巴伊羅科的日軍陣地都被炮火淹沒。
&nm的迫擊炮也開火了。
密集而猛烈的炮擊就像是那來自深海之中的狂暴颶風一般,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了整個廣袤無垠的地表。
日軍那並不是很堅固的工事和掩體在這恐怖的炮擊中搖搖欲墜,仿佛脆弱的紙牌屋,不堪一擊。
它們被無情地推倒、摧毀,化作一堆堆破碎的磚石。
日軍士兵只能在漫天的塵土和硝煙中艱難地尋找著生存的縫隙,他們的身影在炮火的映照下顯得如此渺小而無助。
還沒等炮擊結束,盟軍就從兩個方向對日軍陣地發起了進攻。
主攻是礁湖南側方向,主力是傘兵一團一營。
佯攻則是北邊礁湖外側沿海方向,則是由海軍陸戰隊第1突擊團1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