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話要是讓第7中隊的人听到,你得被罵死。”
“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對于兩人的交流,周圍的人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原本第三大隊是有16架飛機,大部分都是伊152和斗士。
至于性能稍微好點的伊153只有4架而已。
為了作戰方便,所以7架伊152和5架斗士被劃歸了第七中隊,正好12架飛機。
一些老飛行員不想開木頭飛機,就申請留在第七中隊。
如今看來,不少人都後悔了。
其實也有人建議把第三中隊的飛機都換成民27式C型飛機。
但這不是隨便一個建議就能實現的。
首先還是換到哪兒去。
換下來的伊152和斗士給誰?
總不可能給航校吧?
目前航校也有不少飛機,夠用了。
給第五大隊,第五大隊也不想要。
除非是空軍新成立驅逐機中隊。
目前空軍驅逐機部隊主力就四個大隊,下轄14個中隊。
若是全部按照編制配齊,那也是168架。
這個規模肯定不夠的,可目前有援華航空隊,倒也夠用。
不是空軍不想新組建驅逐機中隊,主要還是沒有飛行員。
就算是有華僑飛行員回國,但數量也不多。
本身航校的培養能力也差,分校這邊的飛行員得明年畢業。
起碼在今年是沒有那麼多飛行員支撐來擴建驅逐機大隊的。
所以第三大隊想不要性能差的飛機是不可能的。
“那今天是誰去試飛新飛機?”
“還能有誰,李長官親自試飛。”
“李長官親自試飛啊?”
“難不成你去?李長官經驗豐富,就算是遇到突發情況,也能及時解決。”
“今天試飛,你這烏鴉嘴。”
“我實話實說而已,我反正是相信李長官的本事。”
“好了好了,別說了。田長官、大隊長他們都在跑道那邊,難道有什麼事?”
“你還看不出來?這是在等人,沒看到空軍幾位重要人物都在罵?”
“誰要來觀看試飛?”
“我哪里知道,要不你上去問問那些長官?”
對于這些飛行員在那里的議論,在跑道旁邊等候的老鄒等人自然是沒心情關注,他們都盯著東邊的天空。
“怎麼還沒到?”老鄒看了看時間,有些焦急。
“應該還在路上。”一旁的老黃雖然這麼說,但也下意識看著手表。
“那位那邊是多久出發的?”
“計劃是九點出發。以專機的速度,在十點左右就能到。”
“這也差不多該到了啊!”
“長官不用擔心,第四大隊出動了飛機護航的。
他們出動的還是霍克75,有無線電,若是有其它情況,會及時向我們傳遞的。”李航在一旁提醒了一句。
話雖如此,但老鄒還是很擔心。
好在他的擔心都是多余的,在十點零三分的時候,他們就看到了東邊的天空有五架飛機正朝著鳳凰山機場飛來。
中間就是專機,兩側各兩架霍克75戰斗機。
之所以選擇霍克75戰斗機,主要還是其有無線電的原因。
雖說霍克75的火力差了些,但是在大後方,而且日軍現在很少白天來轟炸。
隨著飛機降落,眾人心里的擔心瞬間煙消雲散。
到了十一點,李航正式登上了那架新飛機,開始了表演性質的試飛。
其實這飛機都試飛過好幾次了,但這一次卻是要給能否多撥點經費的人,自然要認真一些。
總的來說,試飛很成功,李航用其高超的飛行本領給眾人來了一場極具欣賞性的表演,看的下面的一群內外行都不禁拍手鼓掌。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時候,能否成功就看能否得到一群高層的認可。
而且在李航的建議,老鄒同意了那個有些拿不上台面的辦法。
把飛機取了一個很能舔的名字,就像那步槍一樣。
可想到為了能得到認可並拿到經費,飛機叫什麼都可以。
就是皮皮蝦號都行。
好吧,串台了。
不過這款飛機的性能是真的不錯,加上老鄒和李航的刻意巴結的辦法,很快一眾高層從開始的故作姿態,轉變成對這架飛機的喜歡。
而李航等人還列出了這架飛機的優點,用的是霍克75戰斗機的發動機,有現貨。
而且這款飛機的航程較遠,加掛副油箱可以為轟炸機護航轟炸武漢、運城等地的機場。
听到這些,誰不心動?
要知道重慶老是被轟炸,國府上下就算是主和派心里也憋屈,要是能轟炸小鬼子,國府臉上也好看一些。
“既然如此,那這飛機就可以多多生產。對了,造價幾何?”其中一位高層好奇問道。
“因為有之前采購飛機時配的發動機,又有李航之前去美國從華僑那邊募捐購買的原材料,實際上造價並不高,每一架的成本不超過五萬法幣。”
五萬法幣此時連五千美元都不一定值。
此時法幣和美元雖然還有著官方匯率,但實際上很難自由兌換了。
因為國府缺外匯,如今國戰之際,肯定要把緊缺的外匯掌控在手中。
可黑市上還是能兌換,只是兌換比例比官方匯率嚇人。
這麼算來,五萬法幣是真的不錯。
倒不是真的這新飛機便宜,沒有完整的工業鏈,能便宜才怪。
之所以便宜,還是發動機和鋁合金這些原材料是現成的,實際上這些才是飛機制造最大的成本。
除去發動機和鋁合金這些,成本連兩萬法幣都沒有。
不過為了能多要點經費,老鄒自然得多說點。
“五萬法幣?倒是不高。這種飛機需要多少架,可以改變目前的空中局勢?”
“卑職認為至少得五百架。”
听到這個數字,一群高層並沒開口,尤其是為首之人不可能現在答應,只是讓航空委員會打報告,讓國府研究一下再說。
先不管目前幾大飛機制造廠有沒有能力造出五百架,就算是能造,這也不是一年能造出來的。
平均每年造一兩百架,成本也就沒那麼高了。
要知道空軍一年的軍費並不少,外購飛機這些花的錢比這個數字多了去。
下午,一行人就去看了航校和飛機制造廠,就在走了一圈準備啟程的時候,防空警報卻是很突兀的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