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文景在第二天去澡堂子洗了個澡,然後請同村的人騎自行車載著自己,去那家旅館把自己的車自行車趕緊給騎了回來。
趙明明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大大小小的事務差不多也是忙完了,這其中少不了年糕兒,上躥下跳的身影。
她擔心自己的媒婆生意被媽媽搶走,所以丁秀干啥她都要摻和一腳,以求在每一個環節中都留下她小小但努力的身影,讓趙明明牢記自己才是他的媒婆。
趙明明原本打算就在芋頭村辦上兩桌的,但是考慮到凌家村這邊也有人,他就加了一桌,改成了三桌。
結親當天,趙明明的自行車被擦的噌噌亮,大杠上被繞了紅綢帶,自行車的車龍頭上還綁了一朵大紅花,自行車的後座上鋪厚厚的墊子,這是去接新娘的。
跟趙明明一同去的,都是家里有自行車的年輕人一起去常家村接人。
年糕兒坐在爸爸的車大杠上,本來大家是不想帶小胖丫去的,但年糕兒說她是媒婆,接親的時候她必須得去,她要不去了,那結親的時候遇到點啥事兒,誰來處理啊?
最後還是年文景偷偷摸摸把小閨女撈到了車大杠上,跟在自行車車隊的最後面。
他們這些人去,一是給新郎壯勢,而是運新娘的陪嫁品的。
年糕兒見爸爸騎在最前面,一直催著年文景,“爸爸,你倒是往前去呀,你騎快一點啊,你那天晚上在弄坑的時候,騎得可快了,像飛起來似的,今天咋騎的這麼慢呢?”
年文景︰“……”
他那天晚上是被小閨女的話嚇的,所以才騎那麼快得呀!
年文景︰“爸爸這不是剛從外面回來嗎?跑業務有點辛苦,爸爸都沒機會在家休息,就過來幫你趙明明哥哥接親,爸爸累啊,你別催爸爸好不好?咱就在後面,爸爸保證不掉隊成不?”
年糕兒一听爸爸說累,頓時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催爸爸于是便乖乖說︰“爸爸,我不催你,你慢慢在後面騎,咱只要不掉隊就行了。”
年文景這才松口氣,幸好他的小閨女善解人意,懂事又可愛。
趙明明一馬當先,騎在了最前面,到了常家後,他們才發現常家從院子到藏新娘子的屋子,里三層外三層被大人小孩左一道右一道攔門了。
這是他們這一片的風俗,新郎接親,新娘自家的里外門都會有人攔門。
一般男人比較少,大多是婦女老太太和小孩。
“給糖給糖不給糖,不準接新娘!”
小孩們一個個伸出小手,對著新郎官要糖。
趙明明一見,就要把他們準備好的糖包拿出來,結果到趙明明的手還沒挨到伴郎遞過來的包,就被一只小胖手拍了下去。
年糕兒瞪著眼楮看著趙明明,小聲對他說︰“趙明明哥哥,你傻呀,這邊有十幾個小孩,你十幾個糖包一拿,你的糖包還夠嗎?”
一個糖包里面就有八塊糖,這得多少糖才夠造的呀?
趙明明無語地看著小胖丫,“那總得給糖啊,那我把糖包拆開,把里面的糖拿出來算行不?”
年糕兒︰“當然不行的,那一個糖包咋也要一毛多錢,你哪有那麼多錢這麼花呀?”
趙明明問︰“那咋弄啊?不給糖他們不讓道啊!”
年糕兒頓時露出了一個成熟媒婆才有的微笑,“你的大媒婆就在你眼前,你咋能不問我呢?”
趙明明︰“……”
年糕兒說著,把身上背著小書包扭正,伸手從小書包里抓了一把最最便宜的硬糖,小店里一毛錢可以買十幾塊的糖。
她往旁邊一站,伸手把手里的那包糖往小孩們的旁邊一扔︰“發糖嘍!”
她這一扔,小孩們瞬間騷動起來。
因為年糕兒的糖不是扔在小孩們的腳下,小孩們想要第一時間撿到糖,就必須離開摞起來的長板凳,然後才能撿到糖,他們要是撿的晚了,糖就被周邊其他圍觀的大人給撿走了。
所以小孩們一見散糖了,一窩蜂離開了長板凳去撿糖。
年糕兒又扔了兩把︰“快撿糖啦!”
板凳一沒了人,新郎官和伴郎們直接把板凳給挪到一邊,沖進的第二道門。
第二道門守著的是一群婦女和老太太,這群婦女和老太太可比小孩難纏的多,小孩扔糖容易吸引走他們,但是這些老太太在乎的可不是那幾塊糖,他們不但要糖,他們還要煙。
趙明明再次看向年糕兒,意思是扔糖啊,扔糖讓她們搶啊,結果年糕兒看了趙明明一眼,再次伸手伸進了她的小書包,但這一次她沒有掏糖果,而是掏出了一些用紅紙糊起來的紙包。
年糕兒一邊挨個把紅紙包分給攔門的老太太和婦女,嘴里一邊還在說呢︰“奶奶嬸嬸們沾個喜氣,行個方便啊!”
年糕兒說著,扶起一個年紀較大的老太太,還壓低聲音故意說︰“奶奶你過來,你過來我再多給你一個包……”
老太太一听年糕兒要多給她一個紅包,當即就跟著站了起來。
她一離開,離她最近的婦女听到了年糕兒的話,也跟著站了起來,嘴里還說︰“那我的呢?”
她這一站起來,原本水泄不通的門瞬間出現了一個空檔,伴郎們一見,頓時一擁而上,直接把二道門給沖開了,順利見到了屋里漂亮的新娘子。
年糕兒把紅包給了那老太太之後,趕緊捂緊自己的小書包,快速地躲到了年文景身後,生怕人家搶自己的小包包。
年文景一直跟著年糕兒,畢竟人多,他怕孩子貪玩跑丟,或者會被其他大人擠著,結果就看到小閨女拿糖哄小孩,用紅包引老太太離開……
年文景很驚奇,他家小年糕啥時變得這麼大方呢?
竟然舍得給人發紅包?
“年糕兒,你給人的紅包裝了多少錢啊?你給了不少紅包吧?這得花不少錢吧?一個紅包里哪怕只裝一毛錢,那十幾個也得一塊多錢呢。”
結果,年糕兒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爸爸一眼,“爸爸,誰給紙包里裝那麼多錢啊?我就裝了一分錢。”
年文景在第二天去澡堂子洗了個澡,然後請同村的人騎自行車載著自己,去那家旅館把自己的車自行車趕緊給騎了回來。
趙明明的婚事被提上日程,大大小小的事務差不多也是忙完了,這其中少不了年糕兒,上躥下跳的身影。
她擔心自己的媒婆生意被媽媽搶走,所以丁秀干啥她都要摻和一腳,以求在每一個環節中都留下她小小但努力的身影,讓趙明明牢記自己才是他的媒婆。
趙明明原本打算就在芋頭村辦上兩桌的,但是考慮到凌家村這邊也有人,他就加了一桌,改成了三桌。
結親當天,趙明明的自行車被擦的噌噌亮,大杠上被繞了紅綢帶,自行車的車龍頭上還綁了一朵大紅花,自行車的後座上鋪厚厚的墊子,這是去接新娘的。
跟趙明明一同去的,都是家里有自行車的年輕人一起去常家村接人。
年糕兒坐在爸爸的車大杠上,本來大家是不想帶小胖丫去的,但年糕兒說她是媒婆,接親的時候她必須得去,她要不去了,那結親的時候遇到點啥事兒,誰來處理啊?
最後還是年文景偷偷摸摸把小閨女撈到了車大杠上,跟在自行車車隊的最後面。
他們這些人去,一是給新郎壯勢,而是運新娘的陪嫁品的。
年糕兒見爸爸騎在最前面,一直催著年文景,“爸爸,你倒是往前去呀,你騎快一點啊,你那天晚上在弄坑的時候,騎得可快了,像飛起來似的,今天咋騎的這麼慢呢?”
年文景︰“……”
他那天晚上是被小閨女的話嚇的,所以才騎那麼快得呀!
年文景︰“爸爸這不是剛從外面回來嗎?跑業務有點辛苦,爸爸都沒機會在家休息,就過來幫你趙明明哥哥接親,爸爸累啊,你別催爸爸好不好?咱就在後面,爸爸保證不掉隊成不?”
年糕兒一听爸爸說累,頓時覺得自己不應該這樣催爸爸于是便乖乖說︰“爸爸,我不催你,你慢慢在後面騎,咱只要不掉隊就行了。”
年文景這才松口氣,幸好他的小閨女善解人意,懂事又可愛。
趙明明一馬當先,騎在了最前面,到了常家後,他們才發現常家從院子到藏新娘子的屋子,里三層外三層被大人小孩左一道右一道攔門了。
這是他們這一片的風俗,新郎接親,新娘自家的里外門都會有人攔門。
一般男人比較少,大多是婦女老太太和小孩。
“給糖給糖不給糖,不準接新娘!”
小孩們一個個伸出小手,對著新郎官要糖。
趙明明一見,就要把他們準備好的糖包拿出來,結果到趙明明的手還沒挨到伴郎遞過來的包,就被一只小胖手拍了下去。
年糕兒瞪著眼楮看著趙明明,小聲對他說︰“趙明明哥哥,你傻呀,這邊有十幾個小孩,你十幾個糖包一拿,你的糖包還夠嗎?”
一個糖包里面就有八塊糖,這得多少糖才夠造的呀?
趙明明無語地看著小胖丫,“那總得給糖啊,那我把糖包拆開,把里面的糖拿出來算行不?”
年糕兒︰“當然不行的,那一個糖包咋也要一毛多錢,你哪有那麼多錢這麼花呀?”
趙明明問︰“那咋弄啊?不給糖他們不讓道啊!”
年糕兒頓時露出了一個成熟媒婆才有的微笑,“你的大媒婆就在你眼前,你咋能不問我呢?”
趙明明︰“……”
年糕兒說著,把身上背著小書包扭正,伸手從小書包里抓了一把最最便宜的硬糖,小店里一毛錢可以買十幾塊的糖。
她往旁邊一站,伸手把手里的那包糖往小孩們的旁邊一扔︰“發糖嘍!”
她這一扔,小孩們瞬間騷動起來。
因為年糕兒的糖不是扔在小孩們的腳下,小孩們想要第一時間撿到糖,就必須離開摞起來的長板凳,然後才能撿到糖,他們要是撿的晚了,糖就被周邊其他圍觀的大人給撿走了。
所以小孩們一見散糖了,一窩蜂離開了長板凳去撿糖。
年糕兒又扔了兩把︰“快撿糖啦!”
板凳一沒了人,新郎官和伴郎們直接把板凳給挪到一邊,沖進的第二道門。
第二道門守著的是一群婦女和老太太,這群婦女和老太太可比小孩難纏的多,小孩扔糖容易吸引走他們,但是這些老太太在乎的可不是那幾塊糖,他們不但要糖,他們還要煙。
趙明明再次看向年糕兒,意思是扔糖啊,扔糖讓她們搶啊,結果年糕兒看了趙明明一眼,再次伸手伸進了她的小書包,但這一次她沒有掏糖果,而是掏出了一些用紅紙糊起來的紙包。
年糕兒一邊挨個把紅紙包分給攔門的老太太和婦女,嘴里一邊還在說呢︰“奶奶嬸嬸們沾個喜氣,行個方便啊!”
年糕兒說著,扶起一個年紀較大的老太太,還壓低聲音故意說︰“奶奶你過來,你過來我再多給你一個包……”
老太太一听年糕兒要多給她一個紅包,當即就跟著站了起來。
她一離開,離她最近的婦女听到了年糕兒的話,也跟著站了起來,嘴里還說︰“那我的呢?”
她這一站起來,原本水泄不通的門瞬間出現了一個空檔,伴郎們一見,頓時一擁而上,直接把二道門給沖開了,順利見到了屋里漂亮的新娘子。
年糕兒把紅包給了那老太太之後,趕緊捂緊自己的小書包,快速地躲到了年文景身後,生怕人家搶自己的小包包。
年文景一直跟著年糕兒,畢竟人多,他怕孩子貪玩跑丟,或者會被其他大人擠著,結果就看到小閨女拿糖哄小孩,用紅包引老太太離開……
年文景很驚奇,他家小年糕啥時變得這麼大方呢?
竟然舍得給人發紅包?
“年糕兒,你給人的紅包裝了多少錢啊?你給了不少紅包吧?這得花不少錢吧?一個紅包里哪怕只裝一毛錢,那十幾個也得一塊多錢呢。”
結果,年糕兒用看傻子的眼神看了爸爸一眼,“爸爸,誰給紙包里裝那麼多錢啊?我就裝了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