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年糕兒,語氣嚴厲的問︰“年糕,你說實話,這東西是哪里來的?到底怎麼回事兒?你可不能為了虛榮心,就來欺騙學校、欺騙張校長,一旦查清了,你可能會被開除的!”
年糕兒拉著小臉,“就是弄錯了!”
誰要上報紙?誰要登報?她要幫助林初夏同學!
年立仁一听,急忙對張校長說︰“看吧!我就說吧,肯定是弄錯了,小孩不經詐的,撒多大的謊都敢,一嚇唬就全說實話了!”
就年糕兒那樣的,能上什麼報紙?簡直是笑話。
年糕兒氣憤地回了座位,她生氣了,還《為了小孩》呢,他們哪里是為小孩了?
張校長見年糕兒一點都不高興,他有些疑惑弄錯了,哪里弄錯了?
張校長心中疑惑,他拿起報紙,仔細看著年糕兒寫的那封信,臉上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
難怪年糕兒說弄錯了,原來年糕兒寫那封信的目的,不是為了投稿,而是為了幫助林初夏!
張校長從窗戶里朝年糕兒看了一眼,看到那小丫頭的臉上滿是失望。
張校長不由抿了下唇,真是個好孩子啊!
年立仁還在旁邊說話︰“害得張校長白高興一場,現在的小孩,謊話是隨口就來,可真的是……”
張校長皺著眉頭看了年立仁一眼,“年老師,該上課了。你一個教數學的,盯著語文這一塊干什麼?”
年立仁話被打斷,有點難堪,趕緊陪笑道︰“那是,我上課去了,張校長你忙。”
年糕兒不拿雜志社寄過來的報紙,張校長拿回了辦公室,他再次仔細看著年糕兒寫的那封信,小孩子的語言稚嫩又真摯,每一句都充滿了小孩子式的疑惑。
她的心中有那麼多為什麼,卻沒有人告訴她答案,把她希望寄托在這家名為《為了小孩》的雜志社,希望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難怪小丫頭會失望,如果換了是他,他也會失望。
張春風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考上也是最早畢業的大學生,他參加高考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紀。
他到芋頭村的小學純屬意外,老校長當年借過他考高的書,給他數學開過小灶,沒辦法,張春風偏文科,理科差一點。
畢業後他已經三十多歲,老校長退休之前,把任務交接給了他。
張春風是個正直,善良,一心為孩子考慮的好老師,他為了讓學校得以繼續辦下去,也為了周圍的孩子能有上學的機會,他會把附近所有適齡孩子的姓名和年齡記下來,挨家挨戶家訪,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送孩子上學。
這麼多年下來,張春風真的把學校撐起來了,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班級和年級都在擴充。
只是,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太嚴重了,芋頭村比其他地方更嚴重。
越窮的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就越嚴重,這似乎成了一種鐵律,老一輩愚昧的思想促使著家長相信女兒以後是別人家的,不用在她們身上多花錢。
而生不出兒子的人家,對于周圍人來說就是絕戶,明明滿地跑的漂亮女娃娃,卻說家里以後沒有根。
張春風看多了農村有關男女性別上的亂象,生不出兒子就是抬不起頭,計劃生育搞了這麼多年,連生十個八個點比比皆是。
這世上最奇怪的事,就是那些越想生兒子的人,越偏偏生不出。
村里的亂葬崗,經常有人丟棄剛出生的女嬰,若被發現晚了,熬不到第二天的比比皆是。
張春風拿著年糕兒寫的求助信,長長的嘆了口氣,他把報紙折了折,放進了自己的包里。
艾文華剛回家,就被張春風拉到沙發上坐下,“媳婦,有個事我想求助你。”
艾文華疑惑地看著丈夫,他可從來沒跟她說什麼求助這種話,今兒這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你先看看這篇文章。”
張春風把報紙攤開,放到艾文華的面前,“看完了告訴我你是什麼感想?”
艾文華認真的看著那份報紙,看完之後她的眉頭皺了起來,“這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寫的?孩子哪里的?是我們這兒的嗎?”
“寫信的孩子是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叫年糕兒。她信里寫的那個孩子叫林初夏,是我們學校五年級的學生。”
張春風說︰“你不是婦聯的嗎?我知道你們主管婦女這一塊,但是像孩子的事,歸不歸你們管?”
“你今天是沒看到年糕那孩子臉上露出的失望表情,我看了以後心里很難受,我希望能幫到他們,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她們。”
艾文華小心的把報紙折起來,“這報紙我先拿著,等明天我帶去婦聯!”
年糕兒垂頭喪氣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邊的小野花她都不願意采了。
凌寄拽她的小辮,“這是怎麼了?跟霜打過的茄子似的,斗敗的公雞都比你神氣。”
年糕兒鼓著臉蛋,“《為了小孩》一點都不為小孩。”
“他們給你回信了?”凌寄問。
年糕兒搖搖頭︰“他們沒有給我回信,而是把我寫給他們的信放到了報紙上,都沒有告訴我解決的辦法!”
凌寄歪頭盯著她看了一會兒,然後笑著問︰“年糕兒,你是不是傻呀?”
年糕兒很氣憤,“就你聰明!”
她氣憤的朝前走著,她生氣了。
凌寄說︰“小傻子,你等會兒。”
凌寄快走幾步追上她,捏著她的小辮說︰“我話還沒說完呢。登報紙是一件好事兒啊!”
“他們都沒有告訴我答案應該怎麼做,怎麼就是好事兒了?”年糕兒扯回自己的小辮子,疑惑地問。
凌寄說︰“你寫信給雜志社,如果他們回你,那說明只有一個人看到了你的信。”
年糕兒鼓著胖臉蛋,“所以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你去偷電鈴還知道扯好幾個人,何況是這種很難解決的事?”
“看信的這個人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但他很重視你的問題,所以他把你的信登上報紙。登報意味著會有無數人看到你這封信,無數人知道了你的問題。”
年糕兒站住腳,眼楮一下亮了起來,“所以,一定會有很聰明的人知道該怎麼幫助林初夏!”
他看著年糕兒,語氣嚴厲的問︰“年糕,你說實話,這東西是哪里來的?到底怎麼回事兒?你可不能為了虛榮心,就來欺騙學校、欺騙張校長,一旦查清了,你可能會被開除的!”
年糕兒拉著小臉,“就是弄錯了!”
誰要上報紙?誰要登報?她要幫助林初夏同學!
年立仁一听,急忙對張校長說︰“看吧!我就說吧,肯定是弄錯了,小孩不經詐的,撒多大的謊都敢,一嚇唬就全說實話了!”
就年糕兒那樣的,能上什麼報紙?簡直是笑話。
年糕兒氣憤地回了座位,她生氣了,還《為了小孩》呢,他們哪里是為小孩了?
張校長見年糕兒一點都不高興,他有些疑惑弄錯了,哪里弄錯了?
張校長心中疑惑,他拿起報紙,仔細看著年糕兒寫的那封信,臉上的表情開始嚴肅起來。
難怪年糕兒說弄錯了,原來年糕兒寫那封信的目的,不是為了投稿,而是為了幫助林初夏!
張校長從窗戶里朝年糕兒看了一眼,看到那小丫頭的臉上滿是失望。
張校長不由抿了下唇,真是個好孩子啊!
年立仁還在旁邊說話︰“害得張校長白高興一場,現在的小孩,謊話是隨口就來,可真的是……”
張校長皺著眉頭看了年立仁一眼,“年老師,該上課了。你一個教數學的,盯著語文這一塊干什麼?”
年立仁話被打斷,有點難堪,趕緊陪笑道︰“那是,我上課去了,張校長你忙。”
年糕兒不拿雜志社寄過來的報紙,張校長拿回了辦公室,他再次仔細看著年糕兒寫的那封信,小孩子的語言稚嫩又真摯,每一句都充滿了小孩子式的疑惑。
她的心中有那麼多為什麼,卻沒有人告訴她答案,把她希望寄托在這家名為《為了小孩》的雜志社,希望得到她想要的答案。
難怪小丫頭會失望,如果換了是他,他也會失望。
張春風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考上也是最早畢業的大學生,他參加高考的時候已經三十多歲,孩子都到了上學的年紀。
他到芋頭村的小學純屬意外,老校長當年借過他考高的書,給他數學開過小灶,沒辦法,張春風偏文科,理科差一點。
畢業後他已經三十多歲,老校長退休之前,把任務交接給了他。
張春風是個正直,善良,一心為孩子考慮的好老師,他為了讓學校得以繼續辦下去,也為了周圍的孩子能有上學的機會,他會把附近所有適齡孩子的姓名和年齡記下來,挨家挨戶家訪,做家長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們送孩子上學。
這麼多年下來,張春風真的把學校撐起來了,上學的孩子越來越多,班級和年級都在擴充。
只是,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太嚴重了,芋頭村比其他地方更嚴重。
越窮的地方,重男輕女的思想就越嚴重,這似乎成了一種鐵律,老一輩愚昧的思想促使著家長相信女兒以後是別人家的,不用在她們身上多花錢。
而生不出兒子的人家,對于周圍人來說就是絕戶,明明滿地跑的漂亮女娃娃,卻說家里以後沒有根。
張春風看多了農村有關男女性別上的亂象,生不出兒子就是抬不起頭,計劃生育搞了這麼多年,連生十個八個點比比皆是。
這世上最奇怪的事,就是那些越想生兒子的人,越偏偏生不出。
村里的亂葬崗,經常有人丟棄剛出生的女嬰,若被發現晚了,熬不到第二天的比比皆是。
張春風拿著年糕兒寫的求助信,長長的嘆了口氣,他把報紙折了折,放進了自己的包里。
艾文華剛回家,就被張春風拉到沙發上坐下,“媳婦,有個事我想求助你。”
艾文華疑惑地看著丈夫,他可從來沒跟她說什麼求助這種話,今兒這是怎麼了,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你先看看這篇文章。”
張春風把報紙攤開,放到艾文華的面前,“看完了告訴我你是什麼感想?”
艾文華認真的看著那份報紙,看完之後她的眉頭皺了起來,“這是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寫的?孩子哪里的?是我們這兒的嗎?”
“寫信的孩子是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學生,叫年糕兒。她信里寫的那個孩子叫林初夏,是我們學校五年級的學生。”
張春風說︰“你不是婦聯的嗎?我知道你們主管婦女這一塊,但是像孩子的事,歸不歸你們管?”
“你今天是沒看到年糕那孩子臉上露出的失望表情,我看了以後心里很難受,我希望能幫到他們,但是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她們。”
艾文華小心的把報紙折起來,“這報紙我先拿著,等明天我帶去婦聯!”
年糕兒垂頭喪氣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邊的小野花她都不願意采了。
凌寄拽她的小辮,“這是怎麼了?跟霜打過的茄子似的,斗敗的公雞都比你神氣。”
年糕兒鼓著臉蛋,“《為了小孩》一點都不為小孩。”
“他們給你回信了?”凌寄問。
年糕兒搖搖頭︰“他們沒有給我回信,而是把我寫給他們的信放到了報紙上,都沒有告訴我解決的辦法!”
凌寄歪頭盯著她看了一會兒,然後笑著問︰“年糕兒,你是不是傻呀?”
年糕兒很氣憤,“就你聰明!”
她氣憤的朝前走著,她生氣了。
凌寄說︰“小傻子,你等會兒。”
凌寄快走幾步追上她,捏著她的小辮說︰“我話還沒說完呢。登報紙是一件好事兒啊!”
“他們都沒有告訴我答案應該怎麼做,怎麼就是好事兒了?”年糕兒扯回自己的小辮子,疑惑地問。
凌寄說︰“你寫信給雜志社,如果他們回你,那說明只有一個人看到了你的信。”
年糕兒鼓著胖臉蛋,“所以呢?”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你去偷電鈴還知道扯好幾個人,何況是這種很難解決的事?”
“看信的這個人解決不了你的問題,但他很重視你的問題,所以他把你的信登上報紙。登報意味著會有無數人看到你這封信,無數人知道了你的問題。”
年糕兒站住腳,眼楮一下亮了起來,“所以,一定會有很聰明的人知道該怎麼幫助林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