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第39章 高家堡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咖啡就蒜 本章︰第39章 高家堡

    一路前行,從國道換到省道,從省道換到鄉村公路,終于在七點左右到了高家堡。

    問了幾個人,大金杯停在一幢三層紅磚小樓旁。

    “到了,是這兒吧。”小王看了眼李樂。

    “嗯。”

    李樂抬頭,“高家堡鎮招待所”的牌匾,歪歪扭扭的掛在小樓二層的窗外,車燈一照,透著蕭條、破舊。

    拉開車門,李樂拎著旅行包,下了車。

    “李樂,趕緊給李隊打個電話,就說我們把你帶到地方了。”

    “你們還得開長時間?這都七點多了,要不先吃個飯?”

    “算了,中午吃撐了,從這到麟州縣城也就個把小時,我們到那再說。”

    “李樂,二十五號,麟州別忘了。”

    “忘不了,你們路上慢著點。”

    “走了啊。”

    金杯鳴了兩聲喇叭,一個調頭,突突突開走,燈光所照之處,一片灰撲撲。

    說是招待所,倒像是個破爛的辦公樓。

    推門進去,就看到水泥地面,掉漆的綠色牆裙,發黃的白色牆面,牆面上,還沾著塑料泡沫裁成的標語,“堅決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

    幾根吊在屋頂的日光燈管,時不時的閃一下。後牆一扇紅漆木窗,掉了一半的地方,補著一張三合板。

    如果不是樓梯口一間寫著住宿登記的屋里有電視機傳來的聲響,李樂都以為到了密室逃脫的場景。

    “師傅,師傅。”李樂敲敲房門。

    屋里,正坐在一張鋼絲床上,看捧著鋁飯盒,看電視的中年男人,听到叫聲扭過頭,一邊打量李樂,一邊問道,“住宿?”

    “來找人的。”

    “找人?住這的還是在這干活的?”

    “住這的,社科院的,姓曾,他是我姥爺。”

    “哦,曾老師吧。”男人點頭,放下飯盒,起身披上棉襖,“他們剛回來,我帶你上去。”

    “麻煩你了,師傅。”李樂笑笑。

    “客氣個啥麼,曾老師剛還和我說,他孫子要來。”

    跟著男人上了二樓,走廊兩邊,幾個房間從門上面的副窗透出燈光,還有人說話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傳來。

    走到最里面一個房間門口,男人敲了敲門,“曾老師,你家娃來了。”

    吱呀一聲,穿著灰色手打毛衣,鼻梁上架著一副老花鏡的曾昭儀出現在李樂面前。

    “姥爺。”

    “我還想呢,怎麼還沒到。”曾昭儀取下眼鏡,朝男人道,“胡師傅,麻煩你了。”

    “嗨,這有啥,趕緊進去,涼氣別進去了,回頭我讓小孫再補點暖氣。”胡師傅笑道。

    “沒事,屋里夠熱了。”

    “哪能呢,你們也凍一天了,都是知識分子,身子骨可不比我們。”

    “那謝了啊。”

    “要被子枕頭什麼的,我就在樓下。”

    胡師傅抖抖肩頭的棉衣,擺擺手下了樓。

    李樂進屋,掃了眼屋里的陳設。

    兩張木板床,被褥齊全,就是床單枕巾什麼的,那叫一個花開富貴,鴛鴦戲水,鸞鳳和鳴。

    一張小書桌,擺滿了資料和書本,還有幾張手繪地圖掛在牆上,地上擺著十幾個寫了編號的編織袋和紙箱。

    “吃飯了沒?”曾昭儀關上門。

    “沒呢,您吃過了?”

    “那你等我一會兒,我先把今天的統計做了,樓下有個小飯館。”

    “我幫您?”李樂扔下旅行包,蹲到床頭,指指地上的一堆破瓦片,“這是干嘛的。”

    “別亂踫,還沒整理呢。”老頭拿腳趨了趨李樂。

    又走到小桌前翻了翻,撿出一本書,塞給李樂。

    “閑著沒事就看看書。”

    李樂接到手里,看了眼書皮,《考古學和科技史》,“太專業了吧。”

    “先當故事書看。”

    “夏作銘著,夏作銘是誰?”

    “我老師。”老頭撂下一句,就擰過身,坐到桌前,不再理人

    李樂半躺在床上,拿起書翻著,想起曾敏以前說起小時候,老頭就是這麼對她的,給一只蠟筆,幾張紙,自己玩去吧。

    一天舟車勞頓,雖說在車上睡了大半路,可一本書沒看幾頁,李樂兩只眼皮開始不由自主的往下沉。

    迷迷糊糊中,幾聲凳子和水泥地摩擦的聲響,讓李樂一驚。

    “走,吃點東西去。”曾昭儀抄起掛在牆上的軍大衣,戴上圍巾。

    “哦。”

    出了房門,李樂听到其他幾個房間里,傳出男男女女的笑聲。

    “姥爺,這些人和你一起的?”

    “算是吧,都是燕大、西北的幾個老師和學生。”

    “不叫他們?”

    “不用,他們都吃過了。”

    “合著您等我,還沒吃呢?”

    “想什麼呢?我得趕緊把手里的東西弄了,沒顧上。”曾昭儀哼了一聲,頭一扭,大步朝前。

    哎,這老頭,一句軟話都說不得。

    跟在曾昭儀,在鎮里溜達了一圈,終于在一條小巷邊,找到了還亮著的一家小吃店。

    兩碗掛面,一人一個煎雞蛋。

    “這里的手工掛面外面吃不到。”曾昭儀拿小勺,往碗里添著辣子。

    李樂挑起一筷子,湊到眼前,“我還以為是那種機器的呢。”

    “工業食品哪能和這種比。”

    “是挺好吃。”李樂吸溜一口,一股麥子特有的香氣。

    “姥爺,剛才溜達一圈,我看這鎮子又是城牆又是門樓的,有什麼說法麼?”

    曾昭儀朝門外望了一眼,點點頭。

    “這個地方是明代九邊鎮里延綏鎮下面三十六座城堡之一,正統年間建的,原本是屯兵駐守的地方,明清建築不少,城牆也算完整,當時主要是應對北面瓦剌部的南侵,瓦剌你知道吧。”

    “知道,瓦剌韃靼麼,有人念瓦次和達旦。土木堡,大明戰神朱祁鎮,一戰坑死五十萬精銳,去了蒙古當留學生。”

    “調侃調侃就行了,歷史人物,尤其是這種帝王,哪能是一句兩句,好與壞說的清的。”曾昭儀瞥了眼李樂。

    “歷史人物具有復雜性和多重性?”

    “嗯,階段論和方面論。”

    “我之英雄,彼之賊寇?”

    “差不多吧。”老頭把碗里的煎雞蛋夾給李樂,“這邊往北就有沙漠和長城,我讓人帶你去看看?”

    “听我爸說,你在挖什麼古墓?”

    曾昭儀一听,筷子敲敲碗邊,嘁了一聲,“他懂個屁,不學無術。”

    “那是啥?”李樂笑道。

    “算是有個方向,你要是有興趣,明天幫我拎包,路上與你講。”

    “好。”

    老頭想了想,又叮囑道。“不過得听話,不能亂摸,不能亂跑。”

    “放心吧,姥爺,您說啥是啥。”

    清冷的石板路,點點零星燈光,五百多年的老鎮子里,李樂听身邊老人慢聲細語講解著城牆青磚、門樓杵柱、小廟挑檐,雖有寒風撲面,心中卻溫暖如春。

    一路前行,從國道換到省道,從省道換到鄉村公路,終于在七點左右到了高家堡。

    問了幾個人,大金杯停在一幢三層紅磚小樓旁。

    “到了,是這兒吧。”小王看了眼李樂。

    “嗯。”

    李樂抬頭,“高家堡鎮招待所”的牌匾,歪歪扭扭的掛在小樓二層的窗外,車燈一照,透著蕭條、破舊。

    拉開車門,李樂拎著旅行包,下了車。

    “李樂,趕緊給李隊打個電話,就說我們把你帶到地方了。”

    “你們還得開長時間?這都七點多了,要不先吃個飯?”

    “算了,中午吃撐了,從這到麟州縣城也就個把小時,我們到那再說。”

    “李樂,二十五號,麟州別忘了。”

    “忘不了,你們路上慢著點。”

    “走了啊。”

    金杯鳴了兩聲喇叭,一個調頭,突突突開走,燈光所照之處,一片灰撲撲。

    說是招待所,倒像是個破爛的辦公樓。

    推門進去,就看到水泥地面,掉漆的綠色牆裙,發黃的白色牆面,牆面上,還沾著塑料泡沫裁成的標語,“堅決走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道路”。

    幾根吊在屋頂的日光燈管,時不時的閃一下。後牆一扇紅漆木窗,掉了一半的地方,補著一張三合板。

    如果不是樓梯口一間寫著住宿登記的屋里有電視機傳來的聲響,李樂都以為到了密室逃脫的場景。

    “師傅,師傅。”李樂敲敲房門。

    屋里,正坐在一張鋼絲床上,看捧著鋁飯盒,看電視的中年男人,听到叫聲扭過頭,一邊打量李樂,一邊問道,“住宿?”

    “來找人的。”

    “找人?住這的還是在這干活的?”

    “住這的,社科院的,姓曾,他是我姥爺。”

    “哦,曾老師吧。”男人點頭,放下飯盒,起身披上棉襖,“他們剛回來,我帶你上去。”

    “麻煩你了,師傅。”李樂笑笑。

    “客氣個啥麼,曾老師剛還和我說,他孫子要來。”

    跟著男人上了二樓,走廊兩邊,幾個房間從門上面的副窗透出燈光,還有人說話的聲音斷斷續續的傳來。

    走到最里面一個房間門口,男人敲了敲門,“曾老師,你家娃來了。”

    吱呀一聲,穿著灰色手打毛衣,鼻梁上架著一副老花鏡的曾昭儀出現在李樂面前。

    “姥爺。”

    “我還想呢,怎麼還沒到。”曾昭儀取下眼鏡,朝男人道,“胡師傅,麻煩你了。”

    “嗨,這有啥,趕緊進去,涼氣別進去了,回頭我讓小孫再補點暖氣。”胡師傅笑道。

    “沒事,屋里夠熱了。”

    “哪能呢,你們也凍一天了,都是知識分子,身子骨可不比我們。”

    “那謝了啊。”

    “要被子枕頭什麼的,我就在樓下。”

    胡師傅抖抖肩頭的棉衣,擺擺手下了樓。

    李樂進屋,掃了眼屋里的陳設。

    兩張木板床,被褥齊全,就是床單枕巾什麼的,那叫一個花開富貴,鴛鴦戲水,鸞鳳和鳴。

    一張小書桌,擺滿了資料和書本,還有幾張手繪地圖掛在牆上,地上擺著十幾個寫了編號的編織袋和紙箱。

    “吃飯了沒?”曾昭儀關上門。

    “沒呢,您吃過了?”

    “那你等我一會兒,我先把今天的統計做了,樓下有個小飯館。”

    “我幫您?”李樂扔下旅行包,蹲到床頭,指指地上的一堆破瓦片,“這是干嘛的。”

    “別亂踫,還沒整理呢。”老頭拿腳趨了趨李樂。

    又走到小桌前翻了翻,撿出一本書,塞給李樂。

    “閑著沒事就看看書。”

    李樂接到手里,看了眼書皮,《考古學和科技史》,“太專業了吧。”

    “先當故事書看。”

    “夏作銘著,夏作銘是誰?”

    “我老師。”老頭撂下一句,就擰過身,坐到桌前,不再理人

    李樂半躺在床上,拿起書翻著,想起曾敏以前說起小時候,老頭就是這麼對她的,給一只蠟筆,幾張紙,自己玩去吧。

    一天舟車勞頓,雖說在車上睡了大半路,可一本書沒看幾頁,李樂兩只眼皮開始不由自主的往下沉。

    迷迷糊糊中,幾聲凳子和水泥地摩擦的聲響,讓李樂一驚。

    “走,吃點東西去。”曾昭儀抄起掛在牆上的軍大衣,戴上圍巾。

    “哦。”

    出了房門,李樂听到其他幾個房間里,傳出男男女女的笑聲。

    “姥爺,這些人和你一起的?”

    “算是吧,都是燕大、西北的幾個老師和學生。”

    “不叫他們?”

    “不用,他們都吃過了。”

    “合著您等我,還沒吃呢?”

    “想什麼呢?我得趕緊把手里的東西弄了,沒顧上。”曾昭儀哼了一聲,頭一扭,大步朝前。

    哎,這老頭,一句軟話都說不得。

    跟在曾昭儀,在鎮里溜達了一圈,終于在一條小巷邊,找到了還亮著的一家小吃店。

    兩碗掛面,一人一個煎雞蛋。

    “這里的手工掛面外面吃不到。”曾昭儀拿小勺,往碗里添著辣子。

    李樂挑起一筷子,湊到眼前,“我還以為是那種機器的呢。”

    “工業食品哪能和這種比。”

    “是挺好吃。”李樂吸溜一口,一股麥子特有的香氣。

    “姥爺,剛才溜達一圈,我看這鎮子又是城牆又是門樓的,有什麼說法麼?”

    曾昭儀朝門外望了一眼,點點頭。

    “這個地方是明代九邊鎮里延綏鎮下面三十六座城堡之一,正統年間建的,原本是屯兵駐守的地方,明清建築不少,城牆也算完整,當時主要是應對北面瓦剌部的南侵,瓦剌你知道吧。”

    “知道,瓦剌韃靼麼,有人念瓦次和達旦。土木堡,大明戰神朱祁鎮,一戰坑死五十萬精銳,去了蒙古當留學生。”

    “調侃調侃就行了,歷史人物,尤其是這種帝王,哪能是一句兩句,好與壞說的清的。”曾昭儀瞥了眼李樂。

    “歷史人物具有復雜性和多重性?”

    “嗯,階段論和方面論。”

    “我之英雄,彼之賊寇?”

    “差不多吧。”老頭把碗里的煎雞蛋夾給李樂,“這邊往北就有沙漠和長城,我讓人帶你去看看?”

    “听我爸說,你在挖什麼古墓?”

    曾昭儀一听,筷子敲敲碗邊,嘁了一聲,“他懂個屁,不學無術。”

    “那是啥?”李樂笑道。

    “算是有個方向,你要是有興趣,明天幫我拎包,路上與你講。”

    “好。”

    老頭想了想,又叮囑道。“不過得听話,不能亂摸,不能亂跑。”

    “放心吧,姥爺,您說啥是啥。”

    清冷的石板路,點點零星燈光,五百多年的老鎮子里,李樂听身邊老人慢聲細語講解著城牆青磚、門樓杵柱、小廟挑檐,雖有寒風撲面,心中卻溫暖如春。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方便以後閱讀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39章 高家堡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第39章 高家堡並對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