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九十四章 挑選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九十四章 挑選

    五月初的時候,邵勛又去了一次河南西市。

    這次只是他一個人過來了。

    虎頭被打發去了宜陽,其他孩子在宮中讀書練武,邵勛則帶著庾來到皇女台上,隨手處理幾份政務,然後听取匯報。

    此時閉門交易的河南西市已經結束了,但大商賈走了,又來了一堆中小商人,繼續叫賣。只不過,他們就是傳統的商業貿易形式了,不再是記賬式大宗批發。

    「《史記•貨殖列傳》有雲,‘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粟’。鄴城都有糧商販糧至洛陽,進而見此地糧價還是高,有利可圖。」邵勛說道︰「不過,朕倒是好奇,現在糧食究竟最遠可以販賣多遠?一千里?」

    「太平時節,最多一百里。」庾素有貪財名聲,對錢之一道非常感興趣,

    立刻說道︰「若有災歉,雖數百、上千里亦有得賺。若大饑,只要運過來,別管多貴,都能賺。」

    「這倒是。」邵勛笑道︰「三國、晉時,販糧有多遠?」

    「蜀地臣不甚了了,只知魏吳。」庾說道︰「魏晉之時,洛陽設‘五谷市’,皆仰賴外郡糧食,最遠從冀州販來,多走白溝,輸送至郵城。大商賈于彼處分發,再河運至洛陽。」

    「船運所費幾何?」

    「糧船有大小二種,小船運一千五百斛、船工兩人,大船三千斛,船工多一人。」庾說道︰「順水之時無需縴夫,靜水或逆水則需縴夫七八人乃至十余人,需日給糧九升、薪水五至十錢不等。」

    「薪水」就是「薪柴」、「汲水」之意思,相當于補助,後來才引申為日常開支乃至工資。

    「水運所費是真的低。」邵勛感嘆道︰「換成牛車,怕是數十倍運費不止。」

    「正是。」庾說道︰「全柔任桂陽太守時,嘗使子(全)琮資米數千斛到吳,有所市易。」

    「從長沙販米至建鄴————」邵勛都有些無語了,這得多遠?

    「這也就是東吳可以了。」庾說道︰「北地水運終究不如江南。東吳豪族田地布千里,商販千艘,腐谷萬庾。」

    「庾」,露天谷倉,意思是東吳的大豪族們計算糧食以谷倉為單位,這和金城、游兩家計算牛羊以山谷為單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田地布千里,恐過于夸耀。」邵勛笑道。

    庾賠笑了下,道︰「陛下明鑒。」

    「所以其中關竅在于船運。」邵勛說道。

    中古時代商業,離不開運河,因為實在太有成本優勢了。

    比起陸路運輸幾十分之一的成本,已經讓長途轉售成為了可能。

    這就是為何南北朝亂世結束後,汴州一躍超過洛陽,成為關東第一大都會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座城市處于漕運節點上。

    同理,作為漕運重鎮,彭城、鄴城也迅速富了起來。

    洛陽的區位優勢,終究還是不如汴梁,蓋因船隊抵達汴梁後,還要入黃河,

    再入洛水,白白多兩道程序。

    「汴梁乃國朝東都。朕得尋個機會,去那邊住上幾年。」邵勛說道︰「先不談此事了。卿也在河南西市逛了數日了,可有感悟?」

    庾欲言又止,顯然不太想說。

    「有話直說。」

    「度田是有用的,府兵亦有大用。」庾嘆道。

    「怎麼說?」

    「全國八萬府兵,連帶其家口,幾有四十萬眾。」庾說道︰「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乃至錘煉武技,上番出征,皆要采買。每逢元、冬、寒食、重陽、

    喪、婚等,都能讓集市為之一空。”

    八萬府兵,釋放出四十萬消費人群,幾乎再造兩座大型消費城市,擴大了市場。

    說白了,很多消費品是要靠人來消耗的,莊園制經濟下消費人群還是有限。

    就算莊園主連帶著底下的管事人員瘋狂消費,又能用多少?

    府兵這種小型軍功地主是最適合的消費人群。

    庾其實已經明白這個道理了。

    所以邵勛緊接著問道︰「今歲,朕欲繼續度田,庾卿覺得哪些郡更合適?」

    「關西尚未度田,可大行此事。」庾答道。

    「關西情勢復雜,可不是什麼郡都可以度田的。」邵勛說道︰「庾卿說說看「馮翊郡數次叛亂,氏羌賊早已膽寒,今又有三軍府鎮之,可大力度田。」庾數說道。

    邵勛點了點頭,道︰「不錯。」

    馮翊郡他以前不想度田,因為氏羌實力太強大了,一旦度田,必然叛亂,所以就沒管。但現在都三番五次作亂了,什麼四角王、虛除氏之類被打擊得夠嗆,

    似乎可以行此事了。

    大不了再亂一次,金正再去殺得人頭滾滾而已。

    叛亂這種事,只會一開始聲勢浩大,越往後越不成氣候。

    「京兆郡乃鎮西將軍駐地,劉漢腹心,大族雖多,然屢遭侵掠,或可度田。

    扶風郡有秦王食邑,戶口已然清查過一遍,亦可度田。」

    「就這兩郡?」

    「馮翊、京兆、扶風,總計三郡。」庾說道。

    北地、新平、始平、安定、雕陰、新秦、上七郡都沒提。

    至于秦州,庾壓根不認為適合度田,至少現在不行。

    「雖有些膽怯,不過卻是老成謀國之言。雍州度田之事,便依卿言。」邵勛說道。

    其他七個郡不是不度田,而是暫時不適合。

    總體來說,邵勛的戰略是先易後難第一批度田對象是梁國二十郡,反復犁、反復清查,查出來的戶口真的驚人,如今已是大梁朝治下最穩固、可提供賦稅、人丁最多的區域。

    第二批十九郡,或經歷過戰爭摧殘,或爆發過嚴重災害,或本身豪族勢力不夠強,度田阻力相對較小。

    這三十九郡清查過去,容易度田的就沒幾個了,今後就將進入深水區。

    按照邵勛的想法,第三批度田對象將是那些有一定豪族勢力,但統戰價值不夠大的郡縣。

    說白了,你們因為度田而反對我甚至造反,我固然不爽利,但不是不能對你們痛下殺手,屬于可以切割的對象。

    當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度田風波,外加「圍三闕一」的戰術,以及在商業方面的幫扶,已經軟化了一些土人的態度,可能沒想象中那麼難了,但比起前面三十九郡,阻力肯定是要大一些的。

    「司州、並州呢?」邵勛問道。

    「司州就剩河東、上洛、廣平三郡了,臣以為可一並操辦了。」庾低著頭,說道。

    「上洛可,河東、廣平不可。」邵勛沒有猶豫,直接說道。

    「陛下英明。」庾說道︰「並州尚有岢嵐郡未度田,臣以為可暫緩。上黨度田並不徹底,臣以為亦不問。」

    「繼續說。」

    「冀州有趙、巨鹿、安平、渤海、平原、清河六郡尚未度田,此皆人煙輻之地,可度田清理。然其中還雜有軍鎮、胡人牧地,頗為復雜,臣以為可徐徐圖之。」庾說道。

    「庾卿之意,暫緩此六郡度田之事?」邵勛問道。

    「陛下意欲南圖,後方不能生亂。」庾說道︰「此六郡之中,可選趙、安平、渤海三郡行之,清河、平原、巨鹿暫不度田。」

    邵勛不置可否,問道︰「青徐二州呢?「

    「青州之齊、城陽、長廣、北海、樂安五郡皆可度田。」

    「為何不提徐州?」

    「丞相望于青徐二州,以瑯琊、東莞、蘭陵等郡尤盛。臣以為丞相勞苦功高,可暫緩度田。」庾說道。

    邵勛突然笑了。

    庾不解,邵勛也沒多說,只道︰「蘭陵郡可度田。」

    說完,擺了擺手,道︰「卿若有事,可自退下。」

    庾行了一禮,悄然離開。

    邵勛又想了想,徐州只有半個,之前已經度了東海、彭城二郡,剩下的要麼沒在手中,或與敵人各佔一半,或士族扎堆,且還是支持他的核心群體,確實可以暫緩,于是最後只選了蘭陵五縣。

    兗州還有泰山、濟陰、東平、高平四郡並未度田,邵勛思慮良久,決定對高平、東平二郡動手,因為當地有府兵,士族力量也沒強到夸張的地步。

    至于豫州,他選了魯郡。

    凡十六郡,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度田。老規矩,永嘉年以後侵佔的田地不作數,一一清退。

    其他郡縣,要麼已經度田完成,要麼暫時不適宜拿來開刀。

    這是邵勛和朝中士族官員的默契。

    此番選定的十六郡,也是他和世家大族一次無聲的對話,就看接下來的反應了。

    他的決心很大。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他甚至願意暫緩南征,與反對度田的人打內戰。

    歷史上南北朝就沒好好度過田,以至于根基虛浮,城頭變幻大王旗。

    先前石勒據河北,據說清查戶口,結果一郡一萬戶,簡直笑話。

    後趙在歷史上亡得不冤,即便石虎不倒行逆施,國祚也長不了。

    前線一傳回「我軍敗了」,後方立刻城頭變幻大王旗。

    一夜之間,豪族不出兵出人了,不往前線輸送糧草軍資了,全在坐觀成敗,

    這誰受得了?

    即便前線突然大逆轉,打贏了,對這些觀望的士族,也只能小懲大誡,拿幾個典型開刀,然後安撫余下之人。

    這樣搞,下次他們還會觀望,而不是全力支持你。

    五月很快一晃而過,到六月初時,十六都度田的命令終于下發了。

    朝中固然有反對意見,但嗓門不是很大,地方上則說不準。

    與此同時,邵勛決定補完禁軍最後一塊拼圖︰組建黑稍中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九十四章 挑選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九十四章 挑選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