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一百八十四章 圍城“大軍”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圍城“大軍”

    長安城已經被圍困得水泄不通。

    壕溝挖得到處都是,有的還引了水。

    附近的林木被砍伐一空,變成了大營和寨牆,里面駐滿了“奇奇怪怪”的兵士。

    是的,這就是侯飛虎最初看到他們時的第一印象。

    從發型上來說,有髡發的,有辮發的,有披發,有髻發的,還有剪發的。

    從面孔上來說,有大盤子臉,有長臉,有高鼻深目,還有各種串子。

    從裝束上來說,有穿著麻布粗服的,有穿著破舊羊皮襖的,有穿著被蟲蛀過的皮甲的,甚至還有袒露上身,在上面鬼畫符的……

    總之就沒幾個正常的。

    當然,誰都知道這些只是被臨時征發起來的丁壯,戰斗力參差不齊。

    部落大人們再窮,也能湊幾十副鐵甲、供養百十個親隨勇士的,只不過這些人不輕易出手,不舍得拿出去消耗罷了。

    侯飛虎大營扎在長安城東的霸上,其實離長安城有點距離。駐軍于此,壓根就沒有主動攻城的意思,更多的是想驅使各路雜胡兵馬攻城。

    今日(八月十六),他帶著黑左營數千軍士,巡視城東部分區域。

    這里駐扎著梁勛部隴西兵萬人。

    隴西,從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個胡漢雜處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胡人遠多于漢人的地方。

    氐羌才是當地的主流,另有少許匈奴別部——從他們居住在隴西的年頭算起,幾乎可以算是“新原住民”了。

    甚至于,近年來還有一批羯人遷徙而至,總之非常雜亂。

    侯飛虎登高望遠的時候,見著一批匈奴騎兵直沖而至。

    梁勛本人不在,但他的子佷以及各個部大們還算賣力,只不過這仗打得實在有點——

    正中央一隊披頭散發的輕騎(羌人)迎了上去,與匈奴戰作一團,本來是個兩翼包抄的好機會,奈何部署在左右的人居然看不懂旗號,你敢信?

    派人過去傳令,語言不通,通過多人轉譯後,才恍然大悟,然後數百羯騎、數百氐人騎兵手持騎弓迎了上去,但匈奴人已經擊破正面的羌騎,返回城牆附近的出擊營地了。

    羯人、氐人這時候倒追得猛了,結果吃了人家城頭一波箭雨,狼狽退了回來。

    侯飛虎深深地嘆了口氣。

    就這水平,打什麼仗?

    不過,侯飛虎腦海中剛冒出這種念頭,就有一支比較整肅的部伍前出,整整三千人,牆列而進,攻打匈奴人設于城外的營壘。

    營中箭矢連發,攻方高舉木盾,不斷有人被射死射傷,但剩下的人令行禁止,比較有章法,攻了好一陣才退下來。

    侯飛虎默默數了數,攻方大概死傷五百余人,匈奴亦有近三百傷亡,打得其實不錯了。

    “此何人耶?”他問了問。

    很快便有人前去打探,片刻之後,信使回報︰“此隴西李氏部眾。”

    “隴西李氏?”侯飛虎一怔,隴西有這個家族嗎?

    “李氏自稱寒門。”有幕僚輕捋胡須,臉上帶著揶揄的笑意,道︰“也就是自稱罷了。”

    侯飛虎搖頭失笑。

    像河南、河北那些地方,如果沒有經歷大亂,郡中譜牒未曾遺失,地方士族未大量死傷,一般而言很難在身份上作假。

    你明明是個豪強,卻硬說自己是寒門,萬一被人拆穿了,臉都不要了。

    但像隴西這種地方,規矩就沒那麼嚴了。有些地方豪強上進之心十分熱切,偏偏不斷被士族嘲笑、排擠,時間長了,心態扭曲,就會暗戳戳自稱寒門,以抬高自家門第。

    侯飛虎也算當世名將了,但他卻談不上什麼門第,東海侯氏現在就是一豪強而已。

    如果他兒子還能當官,或許可以厚著臉皮操作一下,混個下品士族,但現在顯然不行。

    “諸部戰力參差不齊,當以守為主,先整肅部伍,再與賊戰。”侯飛虎沒興趣再看了。

    有些部落兵其實挺有勇氣的,敢打敢拼,但沒章法,亂打一氣,須得有人教他們怎麼打仗。

    再者,器械有些差,甲冑奇缺無比,這些都極大影響了戰斗力。

    如果能有個多年整訓,且統一配發精良的器械,其戰斗力會有飛速提升——基礎太差了,提升反而快,像黑左營這種精兵提升反而慢多了。

    但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梁王整頓五營黃頭軍幾年了?到現在才看到一點效果。

    黃頭軍這種部隊放在這里,其實也是一支不錯的部伍了。

    他們在黑軍面前只能當輔兵,但在關中群豪手里卻可當主力部隊。

    “都督。”黃頭軍第四營督軍鄭東策馬而至,在高台下遇到了侯飛虎,說道︰“諸部兵馬吵吵嚷嚷,烏煙瘴氣。方才我在城北觀戰,虛除氏統羌兵攻匈奴營壘,敗退之後,其余諸營居然不救。從富平趕來的匈奴騎兵甚至大聲嘲笑,鮮卑人更是騎馬後退,擔心被氐羌潰兵席卷。最後還是蒲洪部氐兵前出,擊退了屠各部騎兵的追襲。”

    “竟有此事?”侯飛虎一听就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這些時日,奉命而來的關中豪族、部大兵馬不下十萬,聲勢可謂浩大,但戰斗力參差不齊,有的還算能打,有的則不堪一擊,連唬人都談不上。

    其實這些還不算什麼。

    真正問題是鄭東方才說的,友軍潰敗,其他人居然坐視,還他媽大聲嘲笑!

    這真是友軍嗎?

    部隊亂哄哄的,互不統屬——說實話,便是梁王來了,也很難將這些成分復雜的部隊擰成一股繩,這不是短時間內能辦到的。

    現在侯飛虎最擔心的是某支部隊敗了,然後突然有人大喊“我軍敗了”,然後撒丫子跑路,帶動一個方向的大潰退。

    這種事並非不可能發生,想想都頭大。

    “隨我去城北。”侯飛虎擰了擰緊鎖的眉頭,嘆了口氣。

    ******

    靳準來到了城頭,仔細觀察著。

    此時的長安城並不大,甚至洛陽都不夠大。

    如果不考慮城外那些亂七八糟的附郭建築的話,長安城周也就二十余里,和洛陽一個級別,略小一些。

    洛陽真正變大,還得到北魏年間,將城外建築區全部用城牆圈起來,即修建外郭城。

    長安變大則要到隋唐,城周達七八十里,但城牆非常低矮,只有五六米的樣子,還非常薄,很容易被進攻方砸爛。

    所以魏晉長安可以守,但隋唐長安沒法守。

    但再好守,也需要人。

    趕來增援的諸部援軍有兩三萬人,多屯于城外。

    城內可戰之軍只有禁軍殘部,大約萬人,而今全交給靳準指揮。

    靳準很清楚靠這一萬人守不住長安,于是又征發城內丁壯上城戍守,補充不足。甚至于,讓一部分禁軍擺脫守城,可以出城野戰。

    關中豪族、雜胡兵馬已經次第匯集而來。

    最先抵達的是屯于城東的部伍。

    據報,侯飛虎的大營就立于霸上,而梁勛部一萬多人被從霸上驅逐,到城東挖溝立柵,並利用舊建築戍守。

    汝南王劉咸率軍攻了一下,發現他們其實沒什麼章法。

    當年能被王師打敗,盡數遷移至此,現在一樣能擊敗他們。

    城南沒有動靜。

    趙固帶著兩萬余兵列柵戍守,只小小攻了一次,被擊退後便偃旗息鼓了。

    數千來自卑移山的雜胡叛亂,與趙固合兵一處,邀其攻城,趙固拒絕,雜胡遂自獨攻,為廣平王劉岳擊敗。

    城北的賊軍非常多,眾不下五萬,但來源復雜,形不成合力。

    虛除權渠遣兵來攻,為安定王劉策擊退。

    城西比城北還要復雜,聚集了大隊雜胡。你一千、我兩千,最大股便是盧水胡彭天護部萬人,總計不到三萬兵,再加上馮翊氐羌二萬人,眾四萬余,至今還沒發起進攻。

    正因為此,城內官將居然起了一點期待,認為或許可以死中求活,迫退圍城大軍。

    但靳準壓根不敢這麼想。

    圍城大軍幾近二十萬,雖然互不統屬,沒有章法,但他們挖溝立寨,堅壁圍困,就足以耗死長安了。

    更何況,此番關中大亂,听聞京兆、北地、安定、扶風等郡還有更多的人馬在四處劫掠。而今屠各精兵盡在長安,部落里青壯不多,真能抵御住作亂的胡漢賊子嗎?

    萬一被他們擊破,將諸部老弱婦孺皆押來長安城下,守軍士氣崩潰近在眼前。

    靳準自家部落就往安定方向跑了,意圖前往秦州,匯合秦州刺史、酒泉王石武所部,卻不知如今身在何處。

    萬一他們半途被擒,靳準也不知道有沒有抵抗下去的勇氣。

    所以,他左思右想,覺得指揮圍城的侯飛虎若有幾分本事,但整頓部伍,不急著進攻,待把這種亂哄哄的局面穩定下來後,長安必然是守不下去的。

    如此,便要考慮後路了。

    靳準壓根沒有為屠各氏殉葬的想法,他只考慮自己以及自家的部落。

    他相信與他一般想法的人不少。

    尤其是蔣英(杜陵蔣氏)、游子遠(金城游氏,居馮翊)、辛恕(隴西辛氏)、胡勛(安定胡氏)等漢官漢將,他們本來就是關西士族子弟,若邵勛沒打進關中就罷了,他們可能還會為朝廷效力。但如今兵圍長安,你覺得這些人會不會叛亂?

    侯飛虎對亂糟糟的圍城大軍感到頭大,靳準也對悲觀的局面感到頭大。

    這仗,就是如此“奇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一百八十四章 圍城“大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一百八十四章 圍城“大軍”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