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簡短說下勛官體系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簡短說下勛官體系

    急著碼字,針對關心的問題簡略說下。

    首先,勛官主要用在府兵體系里,不會用在募兵上面。

    其次,對,你們猜得沒錯,歷史上的勛轉制度就是面向所有人的,包括士兵。

    還記得那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嗎?花木蘭就是南北朝時期的人。

    勛官制度推出,需要大量配套設施。

    最簡單的,隨軍記錄人員(書記)。

    書記的主要工作是記錄戰前情況,確定這場戰爭是上陣、中陣還是下陣,然後再評定戰果。

    同時,還要記錄軍官、士兵斬殺或俘虜敵軍的人數,送交吏部有關部門審核,最終確定功轉數。

    這個過程中,很多人無法證明自己殺了敵人(沒有首級或其他什麼證明的東西),則不計功,其實非常嚴謹,即寧錯過,也不濫計功。

    計功最高等級為十二轉,上柱國。

    最低一轉,各朝代官名不同。

    從這種計功方式來說,會產生什麼結果?

    對了,北朝後期遍地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等。

    西晉末年,一個都督都了不得了,但北朝後期你不加個開府儀同三司那都不叫有地位——有一說一,這�時候開府儀同三司已經只是個頭餃,未必真開府。

    可以這麼說,官貶值了。

    那麼,貶值了還值不值得追求呢?值得。

    對普通人來說,有勛官在身是有好處的,可以獲得按級獲授永業田、減免部分賦稅徭役、贖罪、封祖先妻母(僅僅是榮譽稱號)、自身入仕、子孫門蔭入仕的資格等等——只是有資格,還需考察其他方面。

    不同級別有不同程度的好處,這是勛官制度推出後,歷朝歷代慢慢完善的。

    這個制度,其實有點像秦朝的軍功爵,只不過好處更多樣性。

    接下來一個問題是,這個制度什麼時候走向終結?

    對一個正常王朝來說,大概一百年。

    如果君主不濫賜,可能會有一百多年——李世民曾經“凡渡遼海者皆賜勛一轉”,這個就是沒打仗就遍賞。

    到了唐玄宗時代,有人說全國五分之一的府兵有勛官在身(沒工資),激進的說有三分之一。

    這個時候,朝廷也負擔不起勛官對國家財政的消耗,勛官的待遇和特權慢慢減少乃至消失,于是這個制度就走向終結了。

    唐玄宗中後期,募兵大行其道,成為對外作戰的主力。

    原本打算隨著這個制度推出,在文中慢慢體現的——主角也不是神人,制度也不是一個人能完善的,需要群策群力,推出、試點、修改、完善、再推出新版本、再發現問題、再完善……

    大體是這麼個過程。

    既然有人著急,我就先簡略寫下。接著熬夜碼明天早上一章,別忘了投票,謝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簡短說下勛官體系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簡短說下勛官體系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