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

    王玄于二月二十一日抵達許昌,卻撲了個空。無奈之下,第二天啟程南下,直奔宛城。而這個時候,邵勛已過方城山,抵達了南麓的堵陽縣境。

    方城山隘口已經修建了一座關城,名字就叫“方城關”,由堵陽屯田軍輪番派人駐守。

    自南陽北上,三鴉谷路相對難走,且有魯陽關這種要隘,于是一般而言,官私商旅都走東面的宛葉走廊。

    事實上,別說旅人了,古來南北交兵,基本也都走這條道路。

    劉邦自洛陽下宛城,走這條路。

    劉秀起事,王莽遣王邑等出昆陽,與劉秀遇,敗還洛陽,走的這條路。

    劉秀自堵陽征鄧奉于南陽,也走這條路。

    後漢末,曹洪擊荊州,戰于舞陽、葉縣,就在這條路上。

    劉備屯新野,進兵葉縣,設伏敗夏侯𠴱@ 故欽接詿恕br />
    南北朝時,陳顯達討桓天生,盧淵攻南陽,魏孝文帝攻襄陽,皆戰于此。

    宛葉走廊,顧名思義,宛城到葉縣的一條宛如走廊般的狹長道路。但事實上,這條道路南端在堵陽縣北境的方城隘口,北端在葉縣境內的葉邑,之所以稱“宛葉走廊”,大抵是宛城太過出名的緣故。

    邵勛已經是第二次走這條路了。

    再走一次,還是覺得草木幽深,周邊又有很多泛濫的河流,看似平坦,其實能走的就那麼一條路罷了。

    方城關是宛城北上進入宛葉走廊的關鍵,但怎麼說呢,這個關城比起西面魯陽關的作用,真的差太多了。

    原因無他,這�隘口實在太大了,東西寬度竟然達三十里,除非修長城,不然一座小小的關城,並不能完全堵住這個隘口。

    但你要說關城一點用沒有,那也不對。

    此城當道而設,駐軍出城之後,只要不是一點野戰能力沒有,還是可以對繞過此城的敵軍補給線進行襲擾的。

    因此,當翻越方城隘口之時,邵勛特地在山上停留了一會,听了樂嵐姬親手撫的一曲小琴,方才心滿意足,下了此山。

    進入堵陽縣後,大軍就地扎營屯駐,他則在屯田校尉邵光的陪同下,巡視鄉野。

    屯田軍的設置,與陳郡安置的流民不同。

    他們大多數聚集在一起,耕作的土地也不算很多,只能勉強糊口罷了。

    屯田軍有城池,但比不上正兒八經的縣城、郡城或軍城,更像營壘。

    軍官及骨干士兵的家屬住在城內,其他人住在城外。田地也是緣城開墾,一圈圈向外。

    堵陽屯田軍原有五千人,現在還有四千。少掉的一千,要麼已經戰死在枋頭北城,要麼已經去東平當府兵了。

    但總體而言,這仍然是一股可觀的軍事力量。

    “明公,過了這條河,便歸堵陽縣管了。”邵光指著一條寬度不超過兩步的小河溝,說道。

    河對岸駐扎著一批銀槍軍士卒,盔甲鮮明,氣勢不凡。

    邵勛信步走過木橋,來到了河對岸。

    對岸就是農田,此刻有不少百姓在田間勞作。

    邵勛猶記得,大軍剛剛進至此地的時候,這些百姓直接扔了農具,一哄而散。

    不過在銀槍軍派人過去歸還農具後,他們放下了戒心,又回來種地了。

    這些百姓其實膽子挺大的!

    “咦?關西人?”邵勛在田間小路上走著走著,突然停下了腳步,望向田中。

    他方才好像听到了關西口音。

    小路一側密密麻麻站滿了身著明光鎧的親兵,有人甚至站在了田地中間,舉著大盾。

    樂嵐姬見了,噗嗤一聲,搖著邵勛的手臂,好笑地看著他。

    自進入堵陽縣境後,離宛城已近在咫尺,嵐姬的心情好得無以復加,臉上從早到晚都掛著輕松愉悅的笑容。

    有些時候,邵勛甚至能听到她輕聲哼唱的歌謠。一問,才知道是南陽俚曲,她小時候從乳娘那里學來的。

    看到女人如此高興,邵勛的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

    人家死心塌地跟著你,為你生孩子,服侍你的生活起居,對她好不是應該的麼?

    古來交通不便,有時候可能就那麼一兩次見親人的機會,非常難得。

    邵光在一旁察言觀色,琢磨著他這個小堂弟可能想見見那幾個關西人,于是招了招手,喚來一名文吏,著他前去交涉。

    文吏領命而去,他沒敢擠開如同一堵牆般的邵氏親兵,而是繞過他們,下到了田地之中,道︰“你、你,還有�瞴@鹿  倌忝俏駛埃 偎俑易摺!br />
    幾個農人站在田間沒動彈。

    很快,又有數人趕至。

    領頭一人挎刀持弓,身上居然有件皮甲,一點不像干農活的樣子。

    他先是皺了皺眉,再看了看路邊如林的甲士,頓時屈服了,親自領著那三位農人過來。

    蔡承搬來了兩張胡床。

    邵勛坐了下來,嵐姬不想見外人,直接回到馬車上去了。

    劉靈吊兒郎當地跳下了田,伸手去奪領頭之人身上的弓刀。

    那人一驚,伸手阻擋。

    劉靈輕蔑地看了他一眼,稍稍用力,便將此人雙手反剪,壓倒在地。

    楊勤手疾眼快,將其弓刀取走,然後仔細搜了搜,又從靴中搜得一把匕首。

    其他幾人也被搜檢了一番,確保身上沒武器之後,才被帶到邵勛面前。

    領頭之人被劉靈一番整治,氣勢全無,見到邵勛後,直接跪倒于地,大聲道︰“鄉人楊三拜見陳公。”

    其余數人也跟著行禮。

    “起來吧。”邵勛說道︰“鄉人?鄉籍何處啊?”

    “堵陽——”

    “原籍!”

    “阿城人。”

    “那便是長安縣嘍?”

    “正是。”

    “何時來的南陽?”

    “前年。”

    “盧水胡攻長安之時?”

    “是。”

    “盧水胡如何?”

    “凶殘暴虐,搶掠成性。”

    “和誰一起來南陽的?”

    “鄉里有德高望重之長輩,帶著數百家一起出藍田關,入南陽。”

    “如何來的堵陽?”

    “梁都督遣人領我等而來。”

    “幾百家都來了?”

    “還有一起上路的池陽人三百余家,實有近千家。”

    “都住在那邊嗎?”邵勛站起身,指著遠處一座掩映在樹林後,露出一角的堡寨,問道。

    “正是。”

    “梁芬倒是有魄力。”邵勛突然一笑,道︰“將你等四散安置,不怕被土人欺負嗎?”

    楊三抬起頭,認真地說道︰“我等並非大奸大惡之輩,所求不過活命罷了。土人不來擾我,自可相安無事。”

    “說得輕巧。”邵勛搖頭。

    鄉間之事,若都這麼簡單倒好了。爭地、搶水乃至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引起居民、流民的大規模沖突。

    “長安是個好地方啊。”邵勛感慨一聲,道︰“你等既然來了堵陽,聚居成塢,自種自收,就安生下來吧,莫要多生事。”

    “陳公去過長安?”楊三見邵勛臉上一副緬懷之色,斗膽問道。

    “去過,還在長安殺過人呢。”邵勛開玩笑道︰“整整五千枚頭顱,懸于街市兩側,數月不收。”

    “你是邵太白?”楊三驚訝道。

    邵勛啞然失笑,道︰“你既知我乃陳郡公,寧不知我名?”

    楊三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激動,道︰“原來陳公便是太白。昔年長安斬殺鮮卑,听過的都說好。自弘農至京兆,復至扶風、始平、馮翊,人人稱頌。”

    “過去好些年了,不意關中還有人記得我。”邵勛听了,感慨萬千。

    那件事給他帶來了很多麻煩,甚至可以說直接加速了他與司馬越之間的裂痕,讓矛盾提前爆發,沒法繼續苟下去了。

    但做都做了,又能如何呢?

    他又不是機器人,有七情六欲,會沖動,會犯錯,這都很正常。

    鮮卑干的那些喪盡天良的事,殺就殺了,我自一力承擔後果,如此而已。

    “梁公讓你等來堵陽屯墾,可有寄語?”感慨完畢,邵勛又問道。

    楊三這會對邵勛的態度好了許多,聞言立刻答道︰“僕在宛城時面見過梁公。梁公操心流民安置之事,心力交瘁,曾對我言‘既來南陽,便在此生息,天下元氣已然不多,勿要作亂,讓親者痛仇者快。’”

    邵勛听了,若有所悟。

    他相信這是梁芬的真心話,因為他一沒有讓這些人對他效忠,二也沒有煽動土客之間的仇恨,相反隱有勸解之意。

    這不像是鞏固基本盤的樣子啊。

    或許,他真的把這個老登想得太復雜了。

    梁芬就是那種非常傳統的人物。

    在朝之時,明哲保身;出鎮之時,保境安民。

    有割據之實,但無割據之意。

    手里空有龐大的實力,但並沒有將其作為攻伐四方的武器。

    這樣的人,有意思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一百四十六章 傳統之人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