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五十九章 底氣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五十九章 底氣

    八月金秋,桂花飄香。

    整整1362頃恤田之內,冀州屯田軍第一、第二營六千余名屯丁揮舞著鐮刀,開始收割粟米。

    地里的粟稀稀落落,產量注定不會太高。

    有人收割時,甚至踫到了殘存的石子,將刀刃損壞。

    有人收割時,看到已經腐爛了一小半的樹根,于是做個標記,秋收完畢後再來挖掉。

    雜草不可避免地被一起割倒,屯丁們心中暗嘆,多長一株草,就少收一株粟,地里積存多年的草籽還是多了一些。

    好在情況在一點點改善。

    比起去年,今年畝收當在兩斛左右。

    按照樂家制定的規則,大家都能多吃幾口飯,肚子能更飽一些。

    產量最高的那一百人,還能得兩匹絹帛賞賜,並提前轉為民戶——這一下子就免去了四年“刑期”,誰不發奮?

    恤田一河之隔,是大片郁郁蔥蔥的樹林。

    樹林前後左右乃至中央,像癩子的頭頂一樣,好一塊禿一塊的。

    修建行宮不但需要燒磚制瓦、開山取石,也需要大量木材。

    現在用的木料多從他處調用,但廣成苑內也大量砍伐竹木,陰干後備用,這從第一年就開始做了。

    于是,森林、竹海一片片消失。

    當然了,數萬人的規模,對山林造成的影響壓根談不上多大。

    廣成澤就超過半個郡大小了,如果算上周圍的山林、草地,則遠遠超過一個郡。

    持續三年的開發,也只是整飭出了一小部分罷了。

    樹木被砍伐後清理出來的空地,被改造成了農田。

    因為挖樹根帶走了大量泥土,這些農田的質量談不上多好,即便運來了不少淤泥、灰燼肥田,產量依舊少得可憐。

    這�判斷,邵勛一走到田間地頭時,就看出來了。

    但他沒有廢話,而是揮舞著鐮刀,與來自潁川郡的役徒們一起收割。

    銀槍軍也臨時結束了訓練,整整六幢三千多人輪番上陣,收割粟米。

    “魯陽那邊差不多也開始收割了吧?”邵勛彎著腰,飛快地割著粟,嘴上說道。

    庾亮勉為其難地跟在旁邊,笨手笨腳干著活,回道︰“比這邊略早一些,再過幾日,就收完了。”

    老實說,他是真不願干這種粗笨活計。

    無奈邵勛臉一板,他就有點畏懼,于是勉強跟過來了。

    他辭了幕府的東閣祭酒之職,現在跟在邵勛身邊,沒有任何職務,活似僕役一般。

    邵勛在淤泥里行走,他要跟著。

    邵勛下地收割,他要跟著。

    邵勛乘船捕魚,他要跟著。

    邵勛去牧場看馬,他也要跟著。

    諸如此類。

    “今年這批新開之地,計有1409頃有余,如果明年交給你來管,能不能干好?”邵勛收割的動作很快,大鐮刀擺動的幅度不大,但效率極高,不一會兒就落下了庾亮好幾步。

    庾亮一听,心神大振,立刻說道︰“君侯放心。我家在鄢陵也有莊客部曲,定能干好。”

    “沒那麼簡單哦。”邵勛笑了笑,道︰“青州屯田軍八千降人,他們可不好管。”

    庾亮一听,亦笑道︰“我讓族中派二十名典計、管事,另遣三四百部曲家兵過來,不妨事。”

    “好。”邵勛也不廢話,事情就這麼定下了。

    恤田那邊,牙門軍遲早要卸下看守職責,畢竟太影響訓練了。

    從明年開始,完全交給南陽樂氏管理。

    他們能拉出數千部曲家兵,派個三五百人過來,完全不是事,能減輕自己的壓力。

    眼前這1400余頃田是去年秋收後平整出來的,今年由青州屯田軍第五、第六兩營(尚有近八千人)耕種,明年完全脫手,解放出五百牙門軍,參加可能爆發的戰爭。

    今年秋收後,還會繼續平整一部分田地,耕種的勞動力還沒找到。大概率是明年交給洛陽三園撤下來的莊戶,目前已增長到2500余戶,算是自己的私人產業。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會交給三弟邵、大佷子邵慎共同管理。

    三弟跟著裴妃的典計們學了幾年,進步不慢,可在裴進等人的協助下,勉強管理莊園。

    邵慎身邊圍著一群“惡少年”,整天策馬騎射,舞刀弄槍,閑時也帶著莊客們操練一番,人頭比較熟。

    二人配合,一文一武,大概能將這個新莊園勉強運轉起來。

    廣成澤這個新開闢的後勤基地,短期內基本就是這麼個格局了︰邵氏、樂氏、庾氏三家共掌,源源不斷地為他提供糧草。

    禹山塢那邊,準備交給舅舅劉氏一家,他家以前是世兵小軍官,比邵家強那麼一點點——亂世之中,任人唯親有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真沒辦法。

    宜陽三大塢堡,由學生干部管理。

    綠柳園現在也有近千莊戶了,由邵父帶著一幫親戚管理。

    魯陽有崔功,梁縣有羊曼,襄城則歸盧志,周謨最近到了縣令被殺的陽翟走馬上任。

    仔細算算,現在手頭實控十個縣,外加廣成澤和幾個零散的莊園、塢堡。

    耕戰系統之中,耕這一部分,基本“外包”給親戚了——妻族也是親戚嘛。

    邵勛突然間覺得,他的這個勢力與北朝胡人何其相似!

    他現在就是專司練兵、打仗的“胡人”……

    難道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不,他還有掙扎的余地。

    他還有絕招。

    現在需要的是快速積累實力,不然的話,等別人積攢了大量錢糧,並在長期戰爭中鍛煉出了一支可靠的軍隊,傾巢而來時,你的政權就算再純潔又有何用?體量太小了啊。

    先活下來是最重要的。

    ******

    恤田收獲完畢後,第一件事就是授予獎勵。

    一百名勞動積極分子被編為民戶,落籍廣成澤南部的南山、汝陽二防。

    此百人听到自己的名字時,千恩萬謝,喜極而泣。

    在廣成澤開荒種地可不是什麼好差事,病死、累死甚至被打死的並不少見,今能成為民戶,可謂身份上的一大飛躍。

    哪怕沒給他們分地,靠著給人當部曲,日子也能過得不錯。

    他們離去之後,其他人幾乎羨慕得眼楮噴火。

    不過,驚喜馬上落到他們頭上。

    邵勛下令招募七百人為兵,分給王闡、郝昌、樓褒、樓權四將。

    這樣一來,四位河北降將各領兵千人,于魯陽縣屯田,自食其力,邵勛額外補貼他們少許糧食,以令其有余力操練。

    說白了,這四千人現在已經成了事實上的輔兵。

    每次銀槍軍出征,幾乎都會把他們拉上,再塞一些工匠過去,安營扎寨、輸送糧草、樵采做飯、修理器械、照料牲畜綽綽有余。

    輔兵出征亦有賞賜,再加上日常補貼、自己屯田,生活並不算太差。屯于魯陽縣的這批河北降兵之中,甚至已經有人娶妻,在當地扎根了。

    去掉這批人後,汲桑降眾只剩六千左右,縮編為一個營,繼續耕作恤田,且下個月就會開始︰種植冬小麥。

    “元規,潁川役徒就要回鄉了,你是本郡豪族,發放余糧之事,就一力操辦了吧。”邵勛拍了拍庾亮的肩膀,道︰“賬無需算得太細。他們辛苦了一整年,多拿點糧食回家,也好讓家里的日子寬松些,去吧。”

    “君侯,征發役徒開荒,向來有之,從沒如此大方過。這……”庾亮有些疑惑。

    “元規!”邵勛拍他肩膀的力氣更大了,讓庾亮齜牙咧嘴。

    國朝泰始年間,于薊縣修造了一個水利設施,可灌田萬余頃。

    而薊縣新增的這萬余頃良田,都是幽州官府征發役徒開荒所得。他們回家時,可沒說能帶余糧回家——所謂余糧,即秋收之後,扣除役徒開荒過程中消耗的口糧所剩下的糧食。

    邵勛搞的這些,可算是善政了,同時也提高了開荒的積極性。

    “人要有仁愛之心。”邵勛說道︰“這等施恩機會,白給你的,勿要讓我失望。”

    “諾。”庾亮應下了,很快便找人去操辦。

    邵勛嘆了口氣。

    這幫世家子,是真不把百姓當人看啊。

    我都覺得自己已經是黑心資本家了,沒想到他們更狠。

    南陽、潁川兩郡役徒輪番開荒,明年則輪到順陽郡役徒。

    對他們好點,能降低鬧事的頻率,也能傳播自己的名聲。

    廣成澤附近的襄城、南陽、順陽、潁川、汝南諸郡,他都有想法,早晚要一一佔據。

    人心這東西,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但關鍵時刻就顯現出威力了。

    傍晚時分,他登上了一處高坡,看著仍在辛苦勞作著的夫子役徒,看著一片片收割完畢的農田,看著一條條鋪好的路,看著一間間完工的屋舍,看著漫步徜徉著的牛羊馬匹,看著湖面上星星點點的漁船……

    滿足感油然而生。

    這才是他與人爭斗的底氣。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五十九章 底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五十九章 底氣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