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

第二章 軍戶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孤獨麥客 本章︰第二章 軍戶

    長亭古道,荒草連天。

    南風之中,隱隱傳來飯菜香味。

    甑中的粟米飯已經蒸好,士兵們拿著木碗,挨個領取飯食。

    飯食賣相很差,可能還夾雜著谷殼、沙子。

    菜是沒有的,有點豆豉、咸菜佐食就不錯了。

    眾人的碗也黑乎乎的,底部還有可疑的髒污,但沒人在乎,狼吞虎咽地吃著。

    左司馬劉洽有些憂心,帶過來的士兵數量近五百,但都是什麼貨色?

    出發之前,糜晃和他提及︰“凡兵四百九十人,七八歲以上、十六七以下,百五十余人;年在耳順,逾矩之下,二百余人……”

    簡而言之,十六七歲以下的孩童佔三分之一,六七十歲的老人超過四成,真正正值青壯年的,不過百來個。

    這兵員質量,差到沒邊了!

    “劉司馬。”督護糜晃走了過來,與劉洽互相見禮之後,便道︰“明日就要進京了,該如何與司空分說?”

    劉洽愕然,半晌後才問道︰“糜督護,你覺得這些兵——堪用麼?”

    糜晃性直,實話實說道︰“耳順之上二百人,僅可食飯糜,有些人甚至盲聾昏聵,眼不能視,無法御寇,只可粗警小盜。至于那些孩童,大約可以驅護鳥雀吧。”

    劉洽嘆了口氣。

    東海國是有兵的,規模在兩千人上下。

    王國兵分三等。

    大國置中軍兩千人、上下軍各一千五百人,總計五千人。

    次國置上軍兩千人、下軍千人,總計三千人。

    小國只有上軍兩千人。

    這些兵都是世兵,也就是軍戶,子承父業,世代當兵,平時務農,閑時訓練,戰時出征,相當于晚唐的土團鄉夫之流——甚至還不如,因為他們仗打得少,自滅吳之後,已是多年未曾出征,戰斗力下降得厲害。

    大晉司空、東海王司馬越不便調遣東海國兵入洛陽,于是走了關系,讓徐州都督(亦叫青徐都督)司馬� o)幫忙,賣他個面子,征調一幢兵過來,為他撐場面。

    結果他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他在司馬�搶鋦久幻孀櫻 攪俗詈螅 思腋屠戳甦餉匆慌跎  昧跚  踴味訟嗟鋇匚抻鎩  韭翟諤 至耍 駝庋 究眨 蘸蠖 趟每矗br />
    吃完飯後,糜晃分派人手布置營地。

    以這一幢人的素質,嚴格按照軍法下營是不可能了,糜晃思來想去,只能讓人把馬車、牛車圍起來,貴人住在中間,由他親自帶人保護,其余人以隊為單位分散在各處。

    安排好這一切後,他來到了一輛華麗的馬車前。

    “可已安排妥當?”馬車車簾掀開,一看起來二十二三歲的婦人問道。

    婢女們圍在車外,放下了幾張案幾。

    案幾上放置著十余件食器。

    七名僕人排成一排,各執瓶、碗、樽、勺、提魁等物事,供主人隨時取用。

    還有一人跪坐于前,平舉著第一道菜肴,遞進飲食。

    野外宿營,就只能“簡單”點了,不能亂講排場,湊合湊合得了。

    “王妃放心,皆已安排妥當。”糜晃低著頭,應道。

    婦人點了點頭,輕啟櫻唇︰“糜君辛苦了。”

    婦人容貌姣好,許是自小養尊處優,肌膚雪白,嬌嫩可人。此時身子略有前傾,胸前便像兜不住一般,似乎要傾瀉而下。

    及至腰間,身體曲線又以夸張的弧度收束了下去,堪稱盈盈一握。

    這婦人,有點東西。

    許是無聊,婦人又開口問道︰“糜君一路行來,將兵頗有方略,卻不知此兵如何?”

    糜晃猶豫了下,最終決定實話實說︰“正如王妃所見,多不堪用。”

    王妃沉默了一會,旋又問道︰“去歲大王在國中征募勇士入京,可有堪用之輩?”

    “倒有那麼幾個。”糜晃回道︰“有勇少年名邵勛者,胊人,年十五,箭術通神,刀矛之術亦可圈可點,或堪大用。”

    “這又是哪家子弟?”王妃感興趣地問道。

    “這……”糜晃頓了下,說道︰“邵勛祖上世代為兵。”

    “原來是士息。”王妃臉色恢復淡然,失了興趣。

    士息,士兵息子的意思。

    邵勛的身份太過低賤。

    如果是世家子,倒可以好好拉攏栽培一番,可惜了。

    見王妃不再說話,糜晃行禮告辭,巡視營地去了。

    夜色漸漸暗了下來。

    晚風拂過營地,吹向遠方的村落。

    傾頹的屋舍中,鬼火磷磷,狐鼠出沒其間。

    僅有的幾戶人家,也不敢張火,早早就將房門緊閉,免得惹上麻煩。

    洛陽首善之地,已是這副模樣,可憐可嘆。

    ******

    第二天,這支“引人注目”的隊伍開進了洛陽城。

    市人百姓看軍士們老的老,小的小,即便已經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依然被逗樂了。

    但仔細想想,駐扎在城內外的大軍之中,老人、孩童似乎也不少,只不過不像眼前這一幢那麼集中罷了。

    大晉世兵制中,曾明文規定十七歲以下、五十歲以上的軍戶不得征召。

    但律令是一回事,實際則是另一回事。

    武帝時,詔令六十歲以上老兵歸家,可見實際執行之中,軍將們並不完全按照朝廷律令行事,他們只管湊足人頭。

    世兵制下,父死子繼,抽到你這一家,你就得出一男,哪怕花錢請人代役,你也得給我弄一個人過來。

    其實不光大晉了,魏時曹植就曾上疏,直言征召的軍士中,竟有不少七八歲的孩童,聞之駭然。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大晉休養生息多年,應不至于再出現這種事了。

    司空征召的這一幢人,應該是被人甩臉子的結果。那麼多老人集中在一幢之中,實在少見。

    司馬氏這幫子孫,骨肉相殘,貌合神離,苦的都是百姓,唉。

    軍士們很快入住一處空蕩蕩的軍營。

    洛陽中軍本有十萬余眾,是大晉相對最為精銳、最有戰斗力的部隊,其中不光有世兵,還有募兵,即職業武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多年來一直是威壓諸胡乃至世家門閥的定海神針。

    有一說一,在這個年代,晉軍對外戰績還看得過去,不是晉軍多強,而是胡人騎兵的戰斗力太差了。

    二十多年前,馬隆率三千五百步兵,在陷入包圍,外無補給,斷絕消息的情況下,行軍千余里,抵達涼州,前後殺胡騎數萬,讓禿發樹機能欲哭無淚。

    在鋪天蓋地的草原騎兵面前,技藝嫻熟、意志堅定的精銳步兵就是這麼豪橫。

    但最近幾年,天下大亂,晉室宗親各引兵馬,在洛陽附近反復廝殺。精銳的洛陽禁衛軍也分成幾派,在內戰中消耗了很多,于是便空出了不少軍營。

    邵勛此時就住在軍營內。

    世兵有“分休”之制,即不是什麼時候都處于值守、出征狀態,他們是輪換休息的。

    休息時間有長有短,短則數月,長則數年,期間可以回家,但需在指定時間內回返,違者以逃亡論處,不但本人有罪,全家亦坐罪當死,非常嚴苛。

    此時身在洛陽,分休不可能回家,也不會有多長的分休時間,撐死了與其他幾什人輪換值守司空府罷了——去年東海王在封國內征募了四十名世兵,正好分兩批輪換。

    新人入營之後,吵吵嚷嚷,亂糟糟的。

    邵勛看著圍在自己身邊的十幾個少年,厲聲道︰“與爾等無關,繼續認字。”

    “是。”周圍響起了稀稀落落的聲音,卻是那十余拿著樹枝,在地上反復練字的少年所答。

    邵勛站起身,看著那些新來的老老少少,有些愕然。

    幾個伍長、什長也走了過來,同樣目瞪口呆,紛紛看向邵勛。

    “作孽啊。”邵勛嘆息一聲。

    伍長、什長紛紛開口︰“確實作孽。”

    邵勛雖然只是什長,更只有十五歲,但技藝確實精湛,又身強力壯的,持械拼掉他們幾個人不在話下。

    自家人知自家事。

    世兵世兵,世代為兵,說得好听,其實一生中絕大多數時候在種地。

    有人不會射箭。

    有人只會用長矛,不會耍刀劍。

    有人連金鼓旗號都不太清楚。

    說穿了,他們就是一幫接受過軍事訓練的農夫罷了。

    邵勛的身手,在他們之中簡直鶴立雞群。

    有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多方打听,最後也沒問出什麼名堂。

    胊縣老邵家,仿佛突然冒出了這麼一個勇武絕倫之輩,一身廝殺本事堪稱天授,讓人羨慕得不行。

    底層軍營是個很現實的地方,比的就是誰拳頭硬。

    邵勛如此勇猛,其他三個什長鄭狗兒、楊寶、秦三都不敢挑釁,至于暗地里怎麼想的,就只有天知道了。

    邵勛提議分休的時候,帶著那些年歲不大的少年兵認字,沒人阻止,相反更是驚為天人——這廝居然認字?

    這個時候,已經有人懷疑胊縣邵氏祖上是不是寒素門第,家道中落後淪為軍戶?

    你別說,這個論調還是有市場的,很多人深信不疑。

    邵勛懶得管他們怎麼想,此時只定定看著新來的那批人。

    一百多個孩童,還多是東海鄉黨……

    “做時間的朋友。”這是他腦海中突然冒出來的一句話,有點意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晉末長劍》,方便以後閱讀晉末長劍第二章 軍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晉末長劍第二章 軍戶並對晉末長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