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做個小縣官

第303章 ︰京中知此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好酸的楊梅 本章︰第303章 ︰京中知此事

    事實正如宗孺聞猜測,皇帝確實有事要找他。

    但他身體不允許,只能作罷。

    御書房內,皇帝面前擺著兩份奏本、兩封秘信,分別來自達州和涼州,其中內容全是有關于孟長青所作所為,但側重點完全不同。

    御林軍說,孟長青借勢欺人,在達州多次藐視上官文如許。

    達州奏本則是說,孟長青辜負皇恩,胡作非為。

    但這兩邊上呈的內容,都沒寫孟長青為何如此。

    皇帝最先听到達州的奏本,那奏本未過門下省,直接在朝上宣讀,滿朝文武無不震驚,當即要求皇帝嚴懲孟長青。

    更有御史認為,是皇帝對孟長青太過優待,才使得孟長青無法無天,皇帝該為此事負一定責任。

    皇帝任由大臣們說完,全程不發一語,只盯著宣讀奏本的那人看。

    將那人看的心虛,直往其他大臣身後躲藏。

    等朝臣們說完一輪,皇帝將那讀奏本的官員叫出來,問︰“達州上稟之事,可有核查?孟長青身為涼州知縣,因何事跑到達州去?”

    那人支支吾吾,回不出一句正經話。

    “你等接到奏本,既不核實,也不追其原因,只會照著奏本內容讀,朕要你們做什麼?”皇帝平靜的反問,隨即又道︰“從今日起,你部官員全部卸任,所有地方奏本直接送至御書房。”

    皇帝站起來就走,底下官員跪了一片,皆是為同僚求情的。

    皇帝見狀,對那幾位心存僥幸的官員說︰“十日之內離開京城,否則以亂黨處置。”

    龍顏大怒,朝臣們驚惶不安。

    有敏銳的大臣看出來,皇帝此怒,並不全為孟長青。

    等下了朝,當即派出家僕到各處打探,看那幾位被罷免官職的人,可是私下做了什麼不光彩的事,傳到了皇帝耳中。

    探來探去,探不出個眉目,多數朝臣只能管好自己的嘴,絕不在皇帝面前提到與此有關的事。

    孟長青倒是沾了個光,沒人再敢提要懲處她。

    听到達州奏本沒多久,御林軍統領魏知山就送來了涼州密報。

    正是那日王尋所寄出的密報,其中內容比達州知府所奏更加詳細,孟長青在達州的所作所為,詳盡記錄在其中,既沒有添油加醋,也沒有半分美化。

    只是看完以後皇帝更加疑惑。

    好端端的,孟長青為什麼要去達州?還做出如此猖狂之舉。

    但有此疑惑時,他已提早一步派人去達州查明情況。

    就在皇帝以為,一切要等到巡檢官員回京後,才能弄清緣由,不想隔天就又收到了御林軍的密信。

    兩封密信送來的日期如此之近,皇帝有所預感,這信封之下多半是孟長青的筆記。

    一打開果然如此。

    其中正是孟長青的認罪書。

    皇帝可算知道了,孟長青為什麼突然跑去達州,但這只是孟長青的一面之詞。

    以皇帝對孟長青的了解,這認罪書中必然有多處美化,不能全信。

    還是要等到巡檢官員回京。

    這一等,又把涼州知府的請罪書等來了。

    其中內容平平無奇,不過把孟長青認罪書上的內容重寫了一遍,順道給孟長青求情,讓皇帝從輕發落。

    只是衛方耘的請罪書中,還夾著孟長青的請罪書。

    皇帝看完也是無奈嘆氣,將這四份東西摞到一起,堆在了他書案的角落上。

    這一系列事情全由孟長青引起,皇帝心中對孟長青也有所埋怨,想跟老太傅說說煩心之事,偏偏不巧,太傅這幾日一直生著病。

    要說還是御醫技術好。

    經他看診後,宗孺聞的身體一天天的好轉起來。

    等他意識清醒,能清晰表達後,立馬跟御醫告狀,說之前大夫開的藥,他喝下去更加不適這才不肯喝。

    御醫再次查看了藥方和藥渣,確實是之前大夫水平不行,沒有考慮到太傅這個年紀,脾胃本就虛弱,有些藥承受不住。

    宗守卿自責不已,要沒有御醫前來,他父親就要因那庸醫吃大苦頭了。

    宗孺聞的身體雖說日漸好轉,可到底病去如抽絲,想要康復還得好好調養一段時間。

    但宮中的內侍隔三差五的來探望他的病情,憑他多年和皇帝相處的經驗,知道肯定是皇帝想見他。

    再跟兒子一打听朝上的事,心里就有數了。

    等體力稍許恢復,他就入了宮。

    皇帝特許他坐馬車到宮門口,下了車就見內侍們抬著步攆等在一旁。

    進了御書房,也是早就備好座椅,甚至椅子上還鋪好了軟墊。

    讓皇帝如此相待,整個大梁,宗孺聞是頭一個。

    到此時,巡檢達州的官員已經回京,皇帝也將整件事情從頭至尾理清。

    “如此看來,孟長青在其中所犯的錯,倒不值一提。”皇帝氣憤道,“偏偏他們不問原因,但凡涉及孟長青,便要將其一腳踩死。

    真當朕看不出來,他們針對的是誰嗎?”

    “陛下息怒,此事之中,最難以解決的,便是土地兼。”宗孺聞緩聲道︰“富戶吞並農人土地,使原本有農田可養活自己的百姓,變成佃農,更甚者變成流民。

    百姓的難處,正是在于無法保全自身的土地。

    陛下不必著急,此弊端自古便有,就算陛下有心改善,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做成。”

    “太傅可記得,前朝末期,對此類事就有過變法。”

    “老臣記得。”

    “可變法的結果如何?”皇帝自問自答,“不過是加速前朝的滅亡。”

    “前朝變法首先從士族中下手,他們怎肯答應?

    到手的東西,如何肯輕易讓出來?老臣到這把年紀,也才稍稍想通,若真要叫我交出家中田產,老臣心中仍有不舍。

    陛下能體諒百姓之苦,已是仁心,關于此事,還要徐徐圖之。不妨看看孟長青往後如何處置北山縣的土地。”

    皇帝嘆聲,“只能如此。”又對旁邊的錢公公道,“傳翰林院擬旨,達州知府文如許老邁昏聵不堪大用,接旨之日起罷其知府職位,念其為朝廷效力多年,準其告老還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在古代做個小縣官》,方便以後閱讀在古代做個小縣官第303章 ︰京中知此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在古代做個小縣官第303章 ︰京中知此事並對在古代做個小縣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