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張老疙瘩有“三多”——兄弟多,義父多,親家多。
初入江湖起,海交天下拜把子;顯露頭角時,趨炎附勢認干爹;揚名立萬後,合縱連橫攀姻親。
丟人?
不,這是能耐。
叫一聲干爹容易,人家答不答應兩說。
張老疙瘩四處認親而不招人厭惡,能成,其為人處世必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而他和陳家秀才的這段緣分,還得從光緒二十八年說起。
那一年,江連橫夜闖……�砥@廝 裁詞露 劍 br />
那一年,張老疙瘩早已在奉天綠林闖出了名堂,並在新民府受朝廷詔安,搖身一變,成了地方巡警馬隊幫帶,兼任知府大人的貼身護衛。
彼時的新民知府,便是這位陳家秀才的叔父。
陳知府官運亨通,有權有錢又有才,還是個大收藏家,無論走到哪兒,都是個羨煞旁人的主。
可人生何來圓滿這一說?
陳知府家中妻妾成群,卻偏偏該著他命中無子,偌大的家業後繼無人,于是便把自幼成孤的陳秀才從南方帶到奉天收養,親自提點教誨,悉心照料栽培。
張老疙瘩心生艷羨,沒過多久,便找了個機會跪地叩首,想把陳知府拜作義父。
陳知府能識人,早就看出來這小年輕絕非庸碌無能之輩,加上心里始終對“膝下無子”懷有幾分執念,冷不防踫見個大小伙子要認他當爹,他是打心眼兒里高興,當場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俯身攙起,已是父子相稱。
從那以後,嗣子陳秀才,義子張雨亭,便成了陳知府的左膀右臂。
兄弟倆一文一武,陳秀才幫忙協理文書公事,張雨亭幫忙管帶巡防營務,一日下來,又同歸一處,並在陳知府的親自督導下,相伴讀書。
暑去寒來春復秋,兄弟之外,又平添了同窗之誼。
一�是綠林響馬,一個是書香門第,彼此之間,相隔萬里,怎麼偏偏就是他們倆成了干兄義弟?
此等緣分,又作何解?
莫不是︰天下英豪出我輩,風雲際會正當時?
如今時過境遷,張老疙瘩早已成了封疆大吏,偏霸于白山黑水之間;而那陳家秀才,也早已離開關外,奔波于京師重地和十里洋場,苦尋救亡圖存、強國強種之路。
一個是當權派,一個是革命派。
他的利益不容侵犯,他的信仰不徇私情。
立場不同。
兄弟相悖,漸行漸遠。
陳知府若是泉下有靈,見了此情此景,也不知他心里會是什麼滋味。
“英雄第一傷心事,不赴沙場為國亡。”
憶起往事,張老疙瘩忽然幽幽地念了一句詩文。
“大帥好文采呀!”江連橫由衷贊嘆了幾句。
不說別的,單這兩句詩,可遠比他那位故交的水平高出太多了。
張老疙瘩回身一笑,卻說︰“這是我那個義弟寫的東西,他那個人,以前就老是勁勁兒的,能白話,滿嘴全是大道理,看來現在也還是一點兒沒變吶!”
江連橫靜靜听著,等候吩咐。
張老疙瘩接著說︰“老陳家開的那家崇古齋,在咱這城南還有一家分號呢,他大哥有時候過來辦事,我還招待過一回,交情還在,就是我的這個義弟,已經好多年沒有聯系了。”
“我知道那家古董行。”江連橫提議道,“大帥要是礙于情面,要不我安排人過去探探底?”
“�砥@塹共揮茫 一故悄薔浠埃渮檣 眩 簿突崴KW炱テ印 矢俗櫻 撇黃鴝啻蠓繢耍 br />
江連橫不再言語。
他能看出來,大帥還念著這份交情,畢竟是詔安提攜之恩,要是沒有當年的陳知府,便不會有今日的張大帥,只要不涉及根本,更沒理由恩將仇報。
然而,正當江連橫以為事情不大的時候,張老疙瘩卻又突然把話題拽了回來。
“那幫書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他們要是跟北邊的勢力勾結起來,那就不得不防了。”
勾結北邊的勢力?
江連橫愕然,腦海里隨即迸出一個詞兒,但想了想,終究沒敢說出口。
張老疙瘩點點頭,問︰“毛子跟德國佬停戰了,這事兒你應該知道吧?”
“月初的時候,在報紙上看見消息了。”
“嗯,最近這十幾年,毛子可沒少在咱們東北招募勞工啊!”
江連橫點了點頭。
真要說起來,打從庚子年開始,毛子便在關外陸陸續續招募了大量勞工,有政府牽頭招募,也有工廠私自招募,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是被軍隊強行擄走,進而淪為了奴隸。
歐洲開戰以後,毛子國內男丁稀缺,于是趕忙加緊力度,憑借種種花言巧語,在關外哄騙大量勞工北上,等到了地方以後,又對他們毒打、虐待、拖欠工資、強令其充當炮灰……各式各樣的非人待遇,簡直層出不窮。
毛子對勞工稍有不滿,當即棄之不顧,任由他們饑寒交迫,凍死餓死,全都置若罔聞。
京師當局問詢,屢次嚴正抗議,結果總是不了了之。
如今,毛子退出戰爭,許多勞工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可異國他鄉兩三年,最後不僅沒能發財,居然連一張車船票都負擔不起。
好在,北洋諸公雖然形同散沙,各自爭名奪利,但在妥善勞工回國這件事上,尚且能夠達成一致。
京師外事部跟交通部“求情”,為海外勞工爭取到了京奉一線免收車費的優待。
同時,外事部還得跟各地軍閥大員溝通商量,讓他們幫忙協助妥善勞工一事。
北邊的勞工歸國,多半要途徑東三省,當局便跟張老疙瘩商議︰待到勞工回國之日,無論其原籍在哪,膠東也好,河北也罷,只要是途徑奉天,“輪船舟車一切費用,可否念彼流離,概予免費”?
幾天前,老張又再次收到電令︰“如日內有工人有先到者,希派員赴站照料,代購車船票,分別遣散。”
張老疙瘩的回答也很干脆︰均照電文辦法,分別照辦。
听到此處,江連橫也明白了自己的差事。
畢竟,勞工回國以後,總不能全都排隊去衙門口等待安排,其間總得有個承辦的商號才行。
“大帥,這種招待勞工回國的小事兒,你要是放心的話,就交給我去辦吧?”
“小江,我是打算把這差事交給你去辦,但這可不是什麼小事兒!”
江連橫眉頭一緊,琢磨了片刻,腦海里隨即回想起華人勞工參與北方內戰的傳聞,再加上老張方才所說的那些話,整個人立時醒悟過來,連忙小心翼翼地問︰
“大帥,你是不是擔心這批回國的勞工里頭……可能會有毛子的奸細啊?”
“不是可能,是一定!”張老疙瘩當即糾正道,“所以我才要派你去辦這件事兒,你手底下都是些跑江湖的人,最容易跟那幫勞工套近乎,順便幫我摸摸他們的底,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麼情況,尤其是那幫要留在奉天的人,務必要格外注意。”
“明白。”
“這幫人未必全都是前兩年才去的毛子那邊,他們可能會偽造身份,偽造意圖,什麼都可能是假的。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寧殺錯,不放過!”
“了然。”
江連橫應聲回了一句,旋即又忍不住偷瞄了幾眼張老疙瘩,心中不禁猶疑︰大帥的反應,是不是有點過激了?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廟堂太遠,一個小小的江湖龍頭,豈能窺得見全貌?
實際上,在警惕北方勢力蔓延這件事上,卻是北洋直奉皖三大家、交通系、政學系等等各大派系所達成的一致共識。
對待北方歸來的勞工,京師當局想要妥善安頓是真的,猜忌顧慮卻也是真的,最是擔心這股激進的廣義派勁風吹到本國這邊來。
因為擔心北方勞工濡染“惡習”,京師當局甚至特地電令各地督軍︰“遇有補兵額時,對于應募者務須詰問來歷,凡在‘北方’充任勞工者不許收留,並通令各縣認真調查,有無此種華工,隨時呈報,不得敷衍塞責”。
京師當局都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架勢,張老疙瘩自然也不能免俗,唯恐這股風吹過來,讓自己丟失了權勢。
江連橫當然也只能遵命照辦,同時又趁著這個機會,給自家勢力擴張找了一個由頭。
“大帥,盤查勞工這件事兒,我當然盡心竭力。不過,我是覺得,等到了奉天再查,可能就已經晚了,我是覺得,應該從哈埠或更北邊開始盤查,這樣才能避免疏漏啊。”
張老疙瘩點點頭︰“說的在理,咋的,你听見什麼風聲了?”
江連橫不敢隱瞞,便說︰“年前我去過一趟哈埠,听說那邊要成立什麼遠東諜報局,那地方人雜,消息也雜,多加留意,有備無患麼。只不過,那地方現在……”
話還沒說完,張老疙瘩突然大笑起來,拿手指點著江連橫,卻道︰“你小子淨他媽的在我跟前兒打馬虎眼,說實話,想在哈埠發財,是不是?”
不是江連橫說話欠周到,而是他原本就想讓老張听出自己的意思,听不出來,那不就白說了麼。
“大帥,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