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江湖二十年

第二百零七章 風聞頭緒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征子有利 本章︰第二百零七章 風聞頭緒

    民國五年,奉天城南。

    大雪紛紛揚揚,無聲無痕,整座院落白茫茫一片,安靜寂然。

    門扉開闔,十幾歲的小丫鬟手提熱水壺,呼出一團團哈氣,沿著抄手游廊,急匆匆地走進正屋。穿過廳堂,撩開厚實的棉布門簾,里屋的交談聲便隨之清晰起來。

    江連橫身穿黑色夾襖,雲紋綢面,羊絨棉襯,此刻正端坐在茶桌旁,雙手搭在膝蓋上,不苟言笑,看上去很有些老爺氣派。

    書寧縮在炕頭上,懷里捧著手爐,用褥墊裹住兩只腳。炕燒得很熱,如同煎熬,她的雙頰因而微微泛起紅暈。

    小丫鬟走進屋,給倆主子的茶碗兒里添上熱水。

    “老爺,夫人,喝茶。”

    “嗯。”

    江連橫沉聲回應。

    小丫鬟頷首屈膝,轉身離開,方才的交談聲便又漸漸響了起來。

    “我听說,老張家的宅子,準備擴建了?”江連橫端起茶碗兒,輕輕吹了吹。

    書寧點點頭,“上次去打牌,我听她們念叨過,說是要把東邊兒那塊地買下來,再蓋一棟大洋樓。”

    “應該。”江連橫笑著感慨起來,“那宅子是有點兒小,沒有大帥的氣勢。”

    其實,宅子並不小,而是老張的勢力越做越大,那三進宅院,早已經容不下這尊大佛了。

    是年入夏,“府院之爭”愈演愈烈。黎總統和段總理針鋒相對,分別在英美與東洋的支持下,暗中角力爭權。

    眼見雙方劍拔弩張,“大清孤忠”便在黑龍會的攛掇下,親率五千辮子軍入京“調停”。

    調停的結果是︰既然府院天天吵吵巴火,誰也不服誰,那你倆干脆誰都別干了。

    于是,宣統大帝再上龍椅,陪“張孤忠”和“康聖人”耍了十來天,到底成了一出鬧劇。

    這件事盡管荒唐,且遠在千里之外,但江家卻受到了不小的震動。

    滿清復國,可不僅僅局限于四九城地界兒。

    辮子軍入京以後,關東三省盡皆響應。黑龍江的許巡撫、吉林的孟巡撫,紛紛在轄區內降下五色旗,再次懸掛起大清的黃龍旗,只有張老疙瘩坐鎮下的奉天,始終猶疑不決。

    老張向來慣于騎牆觀望。

    何況,他三番兩次鎮壓過宗社殘黨,心里自然得掂量掂量。

    不過,馮師長卻早已急不可耐,腦袋一熱,就把自己卷進了這場鬧劇。

    後來討逆軍起,辮子軍潰散而逃,老張順勢奪權二十八師,同時又趁亂兼並黑省地盤。自此,關東三省,只剩下吉林尚未納入張氏手中——大勢所趨,或早或晚而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江家自然也是乘風而上,大有烈火烹油之勢。

    想到此處,江連橫不禁沉吟感慨,“大帥可得好好活著呀!”

    “什麼?”書寧在炕上沒听清。

    “沒什麼。”江連橫擺了擺手,旋即又問,“張家的五夫人怎麼樣,你見沒見過?”

    書寧點點頭說︰“見過一次,挺好,長得年輕還有主見,听說特別受寵。”

    “這話說的,剛娶進門兒沒多久,正在興頭上,那肯定稀罕吶!”

    “不光是稀罕,打牌的時候,听其他姨太太說,老張談軍務的時候,都不避著五夫人。”

    “這麼看重?”江連橫放下茶碗兒,略感意外地問。

    “具體我也不清楚,反正她們怎麼說,我就怎麼听,你不是不讓我多問麼。”書寧回憶了片刻,“那五夫人還是個名門之後,她爹好像是個將軍,叫什麼守山,我沒太記住。”

    “壽山?”

    “對,就叫這個,你听說過?”

    “還真叫壽山?”江連橫忽然感到有些玄妙,“我小時候听一個親戚說過這人。”

    “很厲害麼?”

    “是�爺們兒!”

    江連橫的回答言簡意賅,隨即又吩咐道︰“下次要是再有機會去打牌,記著給五夫人備份兒重禮,還有她的貼身丫鬟也別忘了,另外其他姨太太——”

    “我會送禮。”書寧打斷問,“但再有倆月就要過年了,你不親自送過去麼?”

    “咱倆兩回事兒,我又不能天天跟人家姨太太後屁股轉悠,那我不成老公了麼!”

    書寧忍不住“噗嗤”一樂,點點頭說︰“行,我知道了。”

    大帥夫人也是人,總要有幾個闊太太朋友,沒事在一起消閑解悶,江家的姨太太當然奉陪得起。

    閑話幾句,江連橫拿起桌上的帽子,問︰“沒別的事兒了吧?”

    書寧朝棚頂瞟了一眼,仔細回憶了片刻,念叨著說︰“好像也沒再說什麼了,提過兩句軍械廠,但她們都不懂,我也沒听明白……”

    江連橫應聲點了點頭,似乎對此早有耳聞。

    眼下,張老疙瘩坐擁黑奉兩省,不缺人手,但卻急缺槍支彈藥,因此才打算將奉天原有的破爛廠房重新拾掇起來。要求不多,只要能生產子彈,仿造、組裝幾條槍,便足以緩解燃眉之急。

    不過,這件事跟江家關系不大。

    大宗軍火商會直接去找老張,而不是來找小江。

    何況,造槍遠比買槍難。興辦軍械廠,江連橫要是真有這份兒能耐,張老疙瘩估計要把他供起來燒高香,江家無異于手持丹書鐵券、免死金牌,想怎麼作,就怎麼作。

    想得挺美,但不切實際。

    江連橫戴上帽子,說︰“行了,沒別的事兒我就先回去了。”

    “誒?我想起來了!”書寧連忙轉過身說,“上次二夫人提過,張家大少爺去當兵了。”

    “當兵?”江連橫不禁皺起眉頭,“這麼著急?那小子現在也沒多大吧?”

    “應該也有十六七歲了,反正听她們說是不打算繼續念書了,估計是想讓他鍛煉鍛煉,早點兒接他爹的班兒吧。”

    “也對,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麼!”

    江連橫忽然想起倒清那年,第一次見到張家公子的情形,那小子看上去脾氣挺好,人緣也不錯,就是……少了點他爹身上那股草莽氣息,究竟是阿斗還是仲謀也不好說。

    “�砥@攀 咚輳 乖繾拍兀 苯  嶙怨俗緣刈叩矯趴冢 暗鋇母悠搪罰  蔡舨懷雒  !br />
    “你今天不在我這住?”書寧往炕沿兒上挪蹭了兩下。

    “嗯,我順道路過,今天不在你這待著了。”江連橫撩開棉布門簾,“今天國硯從營口回來,我得去跟他踫個面,就不來回折騰了。”

    “外頭還下雪呢。”書寧趿拉著棉鞋走過來挽留,“你吃完飯再走唄。”

    窗外大雪紛飛,晝短夜長,一個人孤零零地空守這座大宅,除了家丁僕從,連個上桌吃飯的伴兒都沒有,換做是誰,都難免覺得孤寂難耐。

    江連橫看了看雪勢,嘆聲卻道︰“拉倒吧,這雪下的,等吃完了飯,估計就走不了了。”

    “那過年怎麼辦?”

    書寧急匆匆地跟到大門口,卻又被寒風吹住了腳步,倚在門邊,有些幽怨地問︰“今年大年三十,�S谷夢乙桓鋈嗽謖夤。俊br />
    江連橫在院心處停下來,轉過身,面露難色地含糊了幾句。

    兩人之間,鵝毛大雪下得正緊,仿佛一道稠密的紗簾將彼此遠遠地隔開。

    “這不是還有丫鬟陪著你麼!”江連橫迎風眯起眼楮,轉頭吆喝起來,“惠兒,去進屋陪夫人嘮會兒嗑!”

    小丫鬟應聲從下房里走出來,左右看了看,又悄無聲息地退了回去。

    “家家都放鞭炮,吃團圓飯,你就讓我在這跟丫鬟過年?”書寧難免有些怨氣。

    “哦,要鞭啊!”江連橫裝傻充愣,搪塞敷衍道,“你啊你啊,跟個小孩兒似的。好說,改明兒我給你整兩掛,二百響兒的,讓你一次听個夠,就這,我走了啊!”

    說罷,雪地上的腳印便又開始緩緩朝前蔓延,最終在院門口拐了個彎,從視野里消失了。

    書寧在門口呆站了一會兒,旋即猛地轉過身。

    “砰!”

    房門關上,江連橫暫且逃過一劫。

    四年了……

    雖說書寧是個強扭的瓜,但吃在嘴里倒也挺甜,無論怎麼說也是帶著“嫁妝”來的,人長得也不差,老老實實,從不鬧事,怎麼也不至于當成窯姐兒般對待。

    當年,江城海的言傳身教,江連橫每一樣都牢牢地記在心里,唯獨女人這件事被他拋諸腦後。

    “爺們兒的,只要能管住褲襠里那點事兒,這輩子就能省去一多半的煩惱和麻煩。”

    江連橫鑽進馬車,老爹的勸告又一次在腦海里響起來。

    他忍不住撇了撇嘴,暗自嘀咕道︰“怪不得一個個都是老光棍子!”

    車輪將積雪壓實,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面朝城北江宅的方向緩步行駛。

    江連橫輕輕晃著腦袋,閉目養神,沒工夫把心思放在這些家長里短之上。

    今天,趙國硯從遼南回來,招募勞工的生意,到底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江家打算先听听最近的情況。

    這一年以來,趙國硯和王正南幾乎都在營口度過。

    是年三月,遠東和德意志斷絕關系。八月中旬,“府院之爭”落下帷幕,段氏掌權,終于下令正式參戰,停止支付前清遺留下來的戰爭賠款,同時“強行”回收各地德租界——除了膠東以外,畢竟小東洋不肯松口。

    如此一來,先前偷偷摸摸的“以工代兵”行為,也就隨即變得堂而皇之起來。

    王正南跟洋人走得近,很快便得到了消息,緊跟著下場摻和了一腳。

    英國佬和法國佬已經在北國各地招募了十幾萬人,並將其統一運抵威海衛,乘船遠洋,奔赴歐洲戰場。

    “拿上你們的合同,去往法蘭西吧!”

    “你們的年薪將超過兩千法郎,等到回國的時候,你們將過上富家翁的生活!”

    彩旗飄揚,汽笛聲響,西線勞工就此踏上征程。

    不過,王正南似乎錯估了這門生意的利潤。

    “以工代兵”是官府決策,不是“賣豬崽兒”,而是代為招工,不僅麻煩事兒不斷,而且利潤少得可憐,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不知什麼緣故,南風始終打定主意要繼續做下去,並三番兩次勸說大嫂不要放手。

    胡小妍信任南風,江連橫卻有些興趣索然,因為商埠局已經放出消息,開埠一事,箭在弦上,江家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

    想著想著,馬車已然穿過內城,開進城北江宅門前的胡同。

    袁新法拉開車門,頭上、肩上滿是積雪,“東家,回來了?”

    “嗯。”江連橫應下一聲,轉而問道,“國硯到沒到呢?”

    袁新法搖了搖頭,“還沒有,估計是下大雪,火車晚點了。”

    江連橫知會一聲,旋即邁開腳步,穿過院子,推門走進大宅。

    腦海中的思緒已然沒有斷。

    看樣子,他似乎是更加偏向于趙國硯的想法,叫停招募勞工的生意,但這又並非只是因為利益的緣故,而是另有一點讓他對這門生意有些反感。

    因為招工的不只是西線的英法,還有東線的毛子,他對毛子有種近乎偏執的厭惡。而且,關外跟他有同樣想法的人並不罕見。

    畢竟,少時的他曾親眼目睹“庚子俄難”,燒殺劫掠的場景歷歷在目,始終不曾忘卻。

    更何況,洋人頭、長風鏢局和毛子兵……都是今時今日的緣起。

    還有老崔,江連橫暗自感慨,已經十幾年了,也不知道那老登現在還活沒活著。

    還有張大詩人,想起他那幾首順口溜,江連橫又忍不住笑了笑,同樣是多年未見,也不知道那老哥現在擱哪發財呢!

    然而,無論他怎麼想,時勢洪流始終滾滾向前。

    如同當年在關外修築鐵路時一樣,他們也先後在西北和關外招募了大量勞工。

    這些勞工沿中東鐵路運往前線,沿途比海上的西線勞工更容易,也更安全,只是落地以後的生活條件,恐怕遠比西線勞工更加艱苦惡劣。

    不過,真正讓江連橫感到始料未及的是,這些趕赴東線的勞工,不止是在清掃戰場、挖掘壕溝、或者充當炮灰;他們甚至還在毛子那邊參加了一場內戰!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民國江湖二十年》,方便以後閱讀民國江湖二十年第二百零七章 風聞頭緒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民國江湖二十年第二百零七章 風聞頭緒並對民國江湖二十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