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郡,平原縣。
袁譚登上城樓,舉目遠眺,但見荒原莽莽,冰消雪融。
冬日即將過去,春天將要來臨了。
這也就意味著鄴城不日就將遣兵來攻,一場大戰就將在平原郡掀起。
“唉。”袁譚垂首,發出一聲若有若無的嘆息聲。
他眼下所據有的青州,往日里久經黃巾肆虐,人物雕零殆盡,雖說這幾年過上了太平日子,可郡縣的元氣,一時間卻是不得恢復,人口來說不多,士庶來說不富。
而掌控鄴城的袁尚,手握冀州和幽州這兩個大州,冀州戶多民阜,幽州駿馬所產,是以袁尚帳下兵精糧足,士眾兵強,比之單有青州的他,確乎強上數倍。
非外援,安能抗衡袁尚,袁譚自認為如果沒有外援,他決計難以對抗袁尚,唯有在強援的幫助下,他才能憑借荒殘的青州去對抗富庶的冀州。
然而,袁譚年前向許都發去一封求援的文書,請求曹操出兵為他討賊——這賊自然是竊據魏公一職的袁尚,並且許諾在事成之後,以青州相贈。
可是,袁譚許以這般的重利,曹操卻是不為所動,許都反倒是同鄴城方面聯系緊密,似乎有出兵同鄴城夾擊青州的打算,且目下已經有了蹤跡,齊國、東萊等郡縣遣使來報,言是瑯琊臧霸、孫觀有所異動。
‘曹賊。’袁譚于心中大罵曹操,在他看來,欲同袁尚一起夾攻他的曹操,又是一名賊子,袁尚竊據合該歸屬于他的冀州,曹操又想竊據屬于他的青州,都在從他手上偷搶東西。
可是罵歸罵,卻是無濟于事,也沒有對袁尚和曹操有半分損傷,只能是惹得自家氣滿胸膛,肺腑為之所傷,袁譚重重的嘆息了一聲,神色忽的有些悲戚。
作為長子,他想得到本該屬于他的家產,這有什麼過錯嗎?為何袁尚身為人弟,對兄長步步緊逼,曹操作為盟友,對于盟友的子嗣欲行下手。
吾道窮也,袁譚有一種窮途末路的感覺,袁尚實力勝于他數倍,難得的一個外援曹操,卻想著渾水摸魚圖謀青州,掩襲他的後路,這天地雖是遼闊,竟無他的容身之地。
“報,長公子,有一樁喜事。”一名親衛登上城頭,面懷喜色,向袁譚拱手言道。
“喜事?”袁譚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接著他放眼打量著這名親衛面上掛著的開懷之意,語氣冷冷的說道“說吧,是何等喜事?”
袁譚目下心如死灰,他已經自覺無路可走,這個時候也斷乎沒有什麼所謂的喜事,因而他的態度冰冷,神色淡然,沒有因親衛口中的喜色而有所色動。
“是郭先生,還有兩位辛先生。”親衛大聲通稟道“三位先生從鄴城脫身,眼下正在縣寺中等候公子,欲同公子會面,商議這河朔的大事。”
郭圖,辛評,辛毗!!!袁譚眸中閃過一抹亮光,他不顧身前的親衛,只一腳越過親衛,向著城樓的馬道踏去,急匆匆的奔往了平原縣的縣寺。
下了城頭,袁譚翻身跨上一匹良駿,隨後揚鞭飛馳。
沒有花上多少時間,袁譚就來到了縣寺,于縣寺門口,目光中落入了三道侯在門前的身影。
“郭卿,兩位辛卿,你們……”袁譚神色激動,眼角泛起了晶瑩之色,他快步走上前去,同三人牽手在一起“你們如何離了鄴城,來到了平原。”
袁譚這話說的蹊蹺,但也露出了他的本心,而今袁尚勢大,又有曹操為助力,他屬于弱勢的一方,風雨飄搖之下,說不得哪一日就傾覆在波浪之中。
可郭圖、辛評、辛毗幾人,放著鄴城的安生日子不過,偷摸從鄴城脫身,奔向了平原,這等看似腦袋發昏的行為,自是讓袁譚有所不明,也有所感切。
“公子。”郭圖面帶微笑,他倒退一步,長揖而下,施禮完畢後他直起身子,慷慨言道“臣下自從歸效公子,別無二心,公子在何處,圖就在何處,自當長隨公子身側,不做他念。”
辛評跟著言道“公子,為人臣子,只念二字,忠與義也,今公子委身平原,不得入主鄴城,臣下安能于鄴城安享富貴,棄公子于平原不顧,此非忠臣之道也。”
辛毗也有話說“公子,毗事君以忠,不為二念,以前是侍奉故魏公,今日合當侍奉公子,雖是如今公子小有扼困,然忠臣之道,義在與君上共患難,而今是也。”
“我得諸卿,真可謂是上天庇護。”袁譚同三人把臂而談,神色間不復這幾日來的神情低迷,面容也變的煥發了起來,恢復了以往河北長公子的氣象。
“諸卿,隨我入內,安座後再暢談。”袁譚手臂一伸,延請了三人進入縣寺,于縣寺的大堂中,袁譚和幾人分主客坐定,鄭重其事的商談了起來。
袁譚先是長舒一口氣,而後論起了他當下的困境“鄴城為阿尚所據,兵馬糧草盡歸于他,而譚竄走青州,賴青州士民以我為主,別駕王修引兵馬前來助陣,不然我絕無力量能和阿尚抗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如今我雖是四散檄文,指明袁尚篡位一事,然四方郡縣,多不為之響應,今番所得人馬,不過兩萬余人,且多為烏合之眾,欲同鄴城抗衡,確乎難矣。”
“我本念著延請外援,先前向許都發去文書,請求曹孟德出兵相助,事成以青州相贈,然曹孟德奸猾萬分,無意同鄴城抗衡,反倒于瑯琊生事,欲趁我首尾不顧之時襲取齊國、東萊之地。”
說到這里,袁譚神色略顯沮喪,他輕輕的嘆了一聲“如今無有外援,又須同時應對袁尚和曹孟德,我思來想去,唯有奮命一搏,別無他策。”
“不然。”郭圖自鄴城奔向平原,自是為了輔佐袁譚做下大事,豈會放任袁譚喪志,他鼓舞袁譚道“少公子若是遣將而來,于平原同公子對壘,這麾下的將校,于身份地位上就遜于公子,當不敢全力同公子抗衡,公子可無憂也。”
“若是阿尚親至呢?”袁譚循著郭圖的話垂詢道。
“少公子居優容之地,長于婦人之手,既無治政之名,又無用兵之實。”郭圖輕笑了一聲“是故雖是少公子統兵馬十萬前來,也非是公子的敵手,公子只需設伏弄險,把握良機,定能攻破少公子,而後借大勝之威,長驅直入,一舉奪回鄴城。”
“嗯。”袁譚微微頷首,雖是郭圖的話很樂觀,但不足以激起他的戰心,畢竟這都是郭圖的個人之見,而真實的戰事,卻是千變萬化,難以看透。
“況且公子還有一個強力的外援。”郭圖打著啞謎道。
“外援?”袁譚面上露出惑然之色,曹操可不是他的外援,而是袁尚的外援“先生且說的明白些。”
“幽州。”郭圖簡短的吐出了兩個字。
袁譚對著‘幽州’二字思索了起來,片刻後他試探的說道“郭卿說的莫非是劉玄德。”
“正是。”郭圖點了點頭,他為袁譚剖析道“劉玄德昔日為豫州刺史時,舉公子為茂才,是公子的舉主,而今公子落難,可向劉玄德請援。”
“嗯。”袁譚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劉玄德所據,不過遼東、右北平、遼西等地,兵馬不多,士眾不強,而今幽州刺史是審配,以審配之才,足以抗衡,思來劉玄德難以成為強援。”
“公子。”郭圖解釋道“劉玄德兵馬雖是不多,然其麾下猛將有關羽,張飛,士卒皆是精悍,可以一當十,足可為我等的外援,下則可牽制幽州的兵馬,上則能襲擾冀州之北,使少公子不敢傾力來攻打平原郡。”
“公子可行書一封,言以少公子篡位悖逆,天地不容,請求劉玄德出兵,或可以幽州為誘,聲明他日公子入據鄴城,當以幽州相贈,幽州為劉玄德本州,其人必定為之心動。”
“善。”袁譚合掌贊道,他現下心中稍稍安定了些,不復這些日子來的躁動和惶惶。
辛毗見郭圖獻策完畢,他拱手言道“公子,單有一劉玄德為援,恐是難得萬全,臣下之意,可遣使關中,勸說秦王出兵,或襲取許都,可掩襲鄴城之後,使少公子左右支絀,如此我軍奮勇上前,當可一鼓而下鄴城。”
“秦王。”袁譚面色沉凝了幾分,若非是秦王劉璋,先是襲取上黨,後又奪取河內,他如何會失了父親袁紹的意,最終讓父親決定立幼子為嗣,而他這位長子失了嗣君之位。
況且若不是秦軍連年進逼,父親也不會氣急嘔血,以至于過早的病逝,說起來秦王劉璋和他有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莫說是同處一片屋檐下,就算是蒼天底下也不行。
眼下辛毗竟是獻策向秦王求援,這讓袁譚神色不解,面懷猶疑“辛卿,秦王與我為仇,安有向仇敵求援的。”
“公子。”辛評進言道“此一時彼一時,以往秦王同我等有仇,然今河北之大仇,是篡位自立,行事狂悖的少公子,為去大仇,同小仇相連,可為權宜之計。”
“再者,非常的時候,理當做下非常的事情,況且如今存亡之秋,一切事宜,皆以擊破少公子,澄清河北為上,至于其他,可先置而不論。”
袁譚神色猶疑,卻是有所色動,瞧上去似乎想應下來,但又擔心為他人所不解,誹言于各地。
“公子,事急也,當斷則斷。”郭圖跟著道了一句,眼下什麼最重要,自然是干掉袁尚一伙,至于怎麼干掉,用什麼手段,且先不顧,總之干掉袁尚一伙最為緊要。
“也罷,如今非常之時,我固當行非常之事。”袁譚落定主意,他朗聲道“先行求兵于秦王,用于討定袁尚,待我入主鄴城,坐鎮河朔,橫掃群雄,再一解今日之委屈。”
應下向秦王求兵一事的袁譚,為了自己卑微的行為補了一句解釋,大丈夫能屈能伸,今日屈下來,是為了來日伸起來,他自比吳王勾踐,做下臥薪嘗膽之事。
計策已定,現在就是挑選使者了,郭圖作為袁譚的心腹,袁譚有意留郭圖在身邊時時垂問,因而郭圖不在使者的人選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因此使者的重擔,落在了辛評和辛毗二人的身上,袁譚遣辛評北上幽州,向劉備請求發兵援助,又遣送辛毗往關中而去,向秦王劉璋請求援兵。
不日,袁譚出平原縣送別辛評和辛毗,一人北上,一人西去,望著二人遠去的背影,他面色沉重,不知辛評和辛毗二人此去,能否使出張儀、甦秦之口舌,為他說動劉備和劉璋出兵為援。
送別二使,回到平原縣寺的袁譚,開始了整軍備戰,如今冰雪消融,道路漸次可以通行起來,說不好鄴城的大軍什麼時候就會出動,兵臨平原城下。
所故袁譚為了打好平原守御戰做起了準備,而至于為何不主動出擊,蓋因他麾下兵少,且精銳不如鄴兵,鄴城將卒皆是這些年河北征討四方的強兵,而他麾下是四方雲集的烏合,是以袁譚打算先行守御,再做反擊。
也是袁譚為了拖延戰事,欲拖到劉璋和劉備同意出兵,時局發生變化,那時候出兵一擊,方可用帳下的烏合之眾發揮出奇效,說不好能做到一舉翻盤。
接下來,平原縣的護城河被拓寬,城牆被迭高,城外立起了數座堅固的營寨,用于守城戰事,和平原縣互為犄角之勢,對敵來自鄴城的大兵。
袁譚在忙碌中牢牢關注著鄴城的動向,而袁尚沒有讓他等上太久,河北四庭柱之一高覽所統率的先鋒人馬,游騎已經抵近平原縣偵查,摸查起了平原郡的軍情。
“來的好快。”袁譚即是為鄴兵抵至而感到緊張,又為之松了一口氣——鄴兵終是來了,懸在頭頂的利劍,遠比落下的利劍更為讓人焦躁和不適。
如今鄴兵抵近,利劍落下,袁譚不由為之松了一口氣,他頂盔摜甲,立于城頭,準備迎接他人生的生死存亡之戰。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