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真定。
張任坐在縣寺的主位,面前的案幾上是一張鋪開的河北地圖,這張地圖是潛入河北的間細精心繪制的,大到州郡,小到縣鄉,皆是一目了然。
從這張地圖上,張任可以看清當下他所處的局勢,如今他身在真定,為冀州之北,幽州之南,處于冀州和幽州之間。
從好處想,他這一行人,就像是一柄尖刀,直直的插入了冀州和幽州之間,能夠起到隔絕南北,斷絕冀州和幽州交通的大用。
但反之從壞處想,他在隔絕南北的同時,也處于為南北所夾擊的情狀,是一種不怎麼有利的態勢,稍有不慎,他麾下的萬余人馬,就容易陷入傾覆的結果。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慎。
就在張任沉思的時候,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他抬頭望去,看清來人的面容後,口中問詢了一句道“外間可有什麼消息?”
親自出外探查敵情的張繡,他上前幾步,拱手言道“稟將軍,袁本初看上去向幽州發去了命令,如今袁熙的人馬正在做南下的打算,此外烏桓諸部亦有所行動。”
“袁熙,烏桓。”張任把握著其中的關鍵詞,他目光閃爍,斟酌了起來“袁熙此人,素聞沒有什麼才干,無論軍政皆無所長,不過賴以是袁本初的兒子,所以得以竊據一州,把控幽州的軍政。”
“只是袁熙雖是無能,然幽州為突騎產出之地,民風勁勇,士庶好戰,倘抽丁征調,不計民力,估摸著可以整出數萬大軍的烏合之眾,揮師南下與我為敵。”
“將軍說的是,不過兵不在多而在精,強征出來的烏合,我軍可以一當十,就算袁熙從民戶不豐的幽州強行征調出數萬人馬,只要我軍指揮得當,把握良機,也不是沒有擊敗袁熙的機會。”張繡目光湛亮,言辭慷慨,年輕的臉上是對功業的渴望,卻是一點都沒有將袁熙放在眼里。
“卿言在理。”張任微微頷首,續而言道“烏桓所部,弓馬尤擅,又常山國利于驍騎馳騁,彼輩若是呼嘯而來,呼嘯而去,不同我軍交戰,但行騷擾之計,卻是一樁患處。”
“可曾探听清楚烏桓所部今次出兵幾何,用于助陣袁氏?”
“凡三四千人。”張繡給出了一個大概的數字。
“三四千?”張任眉宇間露出淺淺的惑色,他旋即疑問道“烏桓之輩,凡有萬余落,每落五六人,倘抽調一丁,就可得萬人,何以只有三四千人。”
張繡應聲作答,為之解釋道“烏桓所部,真烏桓者有萬余落,逢著如今天下大亂,袁氏又厚養其輩,加之丘力居、蹋頓等睿智的酋長屢出,一直在暗中吸收招攬流民,計其民戶,已非萬余落,恐怕已經到了十萬人。”
“十萬!”張任囁嚅著這個數字,神色間浮起了一抹凝重,這比他所得悉的烏桓民戶翻了數倍,足可見外夷趁著中國大亂,正在私底下蔓延生長,早晚為中國之患。
張繡這邊接著說道“烏桓既有十萬人,此次出兵只在數千,薄少非常,卻是因為遼東劉玄德的原故。”
“怎麼講?”張任追問道。
掌控了第一手情報的張繡回道“遼西、右北平之地,多有遼東的間細和斥候出沒,蹋頓疑心劉玄德有南下之意,所以大部人馬不敢輕松,一心防備著遼東。”
“烏桓的主力即是不動,所能抽調出來的兵馬自然不多,所故助陣袁氏的人馬只在三四千人左右,據幽州間細傳來的消息,袁熙以此認為蹋頓看輕他,心中生出了怨憤。”
“那我等倒是要謝上一聲劉玄德了。”張任說笑了一句,從現實出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的劉備算是他的朋友,但將來等到劉備真的拿下了幽州,那兩邊就是敵人了。
不過眼下,張任卻是要好生向劉備謝上一句,不然他就要對上袁熙的數萬人馬,加上烏桓輕騎逾萬,這場仗就不好打了,螞蟻多了,也是能咬死大象的。
“袁熙所部什麼時候南下,可有探清發兵的時間?”張任沉聲問道。
“就在這幾天。”張繡給出了一個時間,同時道出了他出外偵查的見聞“烏桓的人已經到了,斥候們見到了披發左衽的烏桓游騎,正在常山國的邊界晃蕩。”
張繡撫著下巴的短須,思量了片刻後道“某尋思著,袁熙這是因為蹋頓沒有傾力相助,所以將助陣的烏桓人作為打頭陣的先鋒,讓烏桓先同士氣正盛的我軍戰上一場,用烏桓人來消耗我軍的兵力,也是消磨我軍的斗志。”
“各懷鬼胎,焉能不敗。”張任給出了一句批語,似是見到了袁熙落敗的景況。
北邊的情況摸查探清了,張任和張繡討論起了南邊的情況,這里北邊由他們自己摸查,南邊則是由甘寧和馬超分別遞來消息。
甘寧于文書中言道,袁紹因河內之失,有了退兵之意,眼下已經在行退兵之事,不過因為擔憂甘寧餃尾追殺,所以退兵的腳步並不快,且退的非常穩妥,沒有給甘寧留下破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一時間,甘寧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只有貼近袁紹所部,給到袁紹一定的壓力,不讓袁紹退的輕松,退的自在。
馬超遞來的文書上言,他已經拿下了大半的河內,唯有朝歌未下,如今袁譚守蕩陰,甦由守朝歌,各自堅守,不予出戰,他不好揮師攻堅,以免折損太多人馬,只在外圍橫掃,讓蕩陰、朝歌二城惶惶不安,不敢輕動。
雖是甘寧和馬超一時半會沒有大的進展,可二人擺出一副進擊的姿態,威脅著鄴城的安全,足可令鄴城不敢遣兵北上,同袁熙一起南北夾擊真定。
“先破袁熙,再行南下。”張任根據當下所收集到的情況,他定下了一條戰略上的規劃,至于具體的戰術,則需要根據戰局的變化來定,世上沒有打呆仗的道理。
幽州,涿郡。
在收到父親袁紹召他南下的命令後,袁熙坐鎮于涿縣,分遣使者,抽調起了幽州的丁口,他打算匯齊三萬人馬,然後舉大軍南下,一舉攻滅侵奪常山國的秦軍。
得益于袁氏的威名,袁熙征調士卒的過程很順利,他很快募集了三萬人馬,如今涿縣的城內城外,皆是士卒往來,營帳遍野,好一派恢弘的氣象。
登上涿縣城頭的袁熙,見此盛況他心下自是快意,向來他統兵不過數千,如今得袁紹之令,他可以放開胃口募集壯士,召攏丁口,一口氣成為了統兵逾萬的大將。
只是面色欣喜的袁熙,眉宇間卻是有一股子陰霾,從他的口中喃喃出了兩個字“蹋頓。”
對于蹋頓這位烏桓名王,袁熙以前還覺得其人對他頗為禮敬,凡是有求無有不應,但自從河北連番兵敗,蹋頓瞧上去生出了異心,開始對他陽奉陰違了起來。
就拿這次袁熙將興兵南下一事來說,他著人拿著袁紹的令旨,往蹋頓處行去,本指望著蹋頓能夠出兵萬人助陣,合兵四萬南下剿滅常山國的秦軍。
可蹋頓卻是只派遣了三千余人,簡直是在打發要飯的,將他袁熙看作了路邊乞兒,同時蹋頓還有開脫的言語遞上,說是遼東劉備似有異動,遼軍有南下之征兆,他須留下兵馬防備,好不容易才擠出了三千烏桓輕騎,用于助陣袁熙。
“呸。”對于蹋頓的這些話,袁熙只道是蹋頓看不起他,才搬出這一通推脫的話,什麼劉備生患,什麼遼軍南下,不過是蹋頓臆想出來的情況罷了。
更何況,就算幽州的幾個邊郡為劉備所得,但只要擊敗了進犯冀州的秦軍,他袁熙到時候挾大勝之威揮師北上,被劉備奪走的幾個邊郡,還不是能輕易的奪回。
卻不知蹋頓在憂心什麼,區區幾個邊郡,戶口不豐,民生不阜,如何比得上冀州重要,說的夸張一些,就算搬出整個幽州,也比不上冀州的一個郡人口多,民生富。
冀州才是袁氏的命根,幽州算不得什麼。
抱著對蹋頓的不喜,袁熙將三千烏桓輕騎作為先鋒,讓烏桓先去試一試秦軍的戰力和水準,最好是烏桓和秦軍拼個你死我活,兩相殘血,他再上前去收割下勝利的果實。
為了激勵烏桓輕騎上前,袁熙許下了允烏桓劫掠的軍令,也唯有這樣,貪于財貨、見風易走的烏桓,才願意上趕著沖到最前方,去為袁熙打生打死。
雖是袁熙清楚的知道,這樣會激起地方上的民怨,可在袁熙眼中,民怨算不得什麼,擊敗秦軍才是大道理,贏下戰局就是一切,贏家不用去懼怕什麼流言蜚語。
幽州,右北平。
烏桓名王蹋頓,這位執掌三十萬烏桓的王者,一貫言笑晏晏的神色,眼下卻是陷入了憂思當中。
先是,趁著天下大亂,蹋頓以幽州公孫瓚對于他們這些夷狄太過苛待,加上袁紹日益強盛,公孫日衰,于是蹋頓獻媚于袁紹,從袁紹處得了烏桓單于的稱號,又得到了在幽州邊郡定居的自由。
蹋頓把握著和袁氏的蜜月期,私底下不斷招攬流民,行使著得之不易的權柄,使得只有萬余落,五六萬人的烏桓,成為了一股治下民戶十萬,可抽調兵馬數萬的強盛部落。
這些年來,蹋頓是春風得意,好不快活,上一代的烏桓名王丘力居,都不如他在烏桓部落中的權威大,名頭響。
然而直到最近,遼東興起的一股漢家勢力,成為了蹋頓的心頭之患。
劉備,劉玄德。
關羽,關雲長。
張飛,張翼德。
蹋頓也不知道,為什麼劉關張兄弟三人,不好好在遼東待著,反倒積極謀求南下,間細和斥候深入遼西郡,摸到了柳城周圍,而柳城是蹋頓的本營之一,是他日不能立于幽州的避難之所。
決計不能讓柳城陷入劉備之手,這是蹋頓的底線,他不管劉備在劉備耍弄何等威風,但柳城,他一定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能落入劉備的手中。
‘須得北上柳城,防備劉軍。’
蹋頓作為族老比之冒頓的雄武之人,他瞬息間下了決斷,擁騎北上,屯駐柳城,同劉備相抗,伺隙擊破劉備,若是能拿下遼東,烏桓將為之大興,而他也將成為比冒頓威名還要大的英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至于袁熙這邊請求他派遣兵馬助陣的事情,在蹋頓看來,南面的事何如北面的事情重要,遼西、右北平,漁陽,上谷是他的命根子,南面的事情,他能在這緊要關頭,派出三千烏桓輕騎助陣,已經是給了袁氏天大的面子了。
北上,在蹋頓一聲令下後,萬余烏桓部落的輕騎踏上了北上的道路,他們向著柳城行去。
遼東屬國,昌黎縣。
“上表許都,改遼東屬國為昌黎郡。”劉備向著孫乾吩咐了一聲。
“諾。”孫乾面露笑意,應下了這樁差事。
‘屬國’者,蓋漢庭安置歸附的蠻夷所設,擁有一定的自主權,而郡縣是漢家的疆土,從上到下都只能是漢家的臣子,漢家的命令大于夷狄酋長的號令。
是故,改遼東屬國為昌黎郡,就意味著遼東屬國不再是蠻夷盤踞的居所,而是正兒八經的漢家郡縣。
當然,劉備不是信口開河,隨口道來,他是根據遼東屬國如今的漢夷比例做出的決定。
天下大亂,河北紛爭,多有民人避之于遼土,大量漢人的擁入,改變了遼東屬國的漢夷比例,如今遼東屬國是漢人遠多于夷人,這種情況下改屬國為郡縣,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言訖,劉備目光南望,遼西郡就在眼前,倘若遼西在手,他就可涉足幽州,參與到宇內爭霸的進程中,而不是偏于僻遠的遼東,對于中原的局勢只能干看著,既無法參與,也無法干涉。
而現下,確乎是一個大好的時機,袁曹結盟,擁兵西進,自上黨、河內、河南尹一路向南,打的是不可開交,不趁此良機擁兵南下,又更待何時。
只是,劉備目光閃爍,他的面前還有一只餓狼阻路——烏桓。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