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不是屯留有什麼變故???
對于屯留守將高干抵達的消息,袁譚的心髒不爭氣的惴惴不安了起來。
如果不是屯留出現的變故,一個本該守御城池的將領,怎生會深夜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
是屯留有失,為秦軍攻下?
還是甘寧退軍了,高干引軍前來與他助陣?
不不,甘寧沒有可能退軍,那就是屯留有失!!!
“快傳。”袁譚按納下心中紛亂的思緒,向著帳外吩咐了一聲。
很快,一身狼狽,神情頹廢的高干踏入了中軍大帳。
甫一瞧見高干的姿態,袁譚心中就暗道不好,怎麼瞧高干,怎麼都是一副敗犬的模樣。
屯留當是有失,高干還未開口,袁譚心中就下了一個定論,一個讓他有些窒息的定論。
壺關還沒有奪回,屯留又為秦軍所得,上黨……上黨是守不了了,也守不住了。
嗣君之位,也將與他這位長公子再無瓜葛,日後他將于袁尚帳下听令而行。
高干開口的同時跪拜在地“兄長,干無能,屯留失了。”
先是簡短的講述了當下的情況,而後高干娓娓道來,他以秦軍善戰無當,河北士卒怯懦不敢戰為理由,將屯留的丟失推到了將校士卒的身上。
而他這位主將,雖是拼死奮戰,但卻是無濟于事,無法挽回屯留的敗局,他本欲同屯留共存亡,可親衛不忍他殞命,夾帶他從屯留逃脫了。
袁譚沉默了片刻,他很想抽出腰間寶劍,對著高干劈砍幾劍,但他知道,現在殺了高干也沒有用,屯留到底是丟了。
按下心中的怒氣,袁譚換上一副溫和的面容,他上前扶起高干道“賢弟,听汝之言,屯留之失非爾之罪也,況勝敗乃兵家常事,今次敗了,來日重振旗鼓,與秦軍再戰,勝上一場便是。”
“兄長。”高干神色感動,涕泗橫流,袁譚的一番話,讓他很是羞慚。
稍稍平復了激蕩的心境後,高干向著袁譚進言道“兄長,今下壺關、屯留皆失,上黨之地不足守也,況且來日若是甘寧自西而來,與壺關守軍里應外合,我軍恐遭大敗,到時候說不得匹馬返回鄴城。”
“為今之計,戰不可行,又值隆冬寒節,唯有退軍再做思量。”
“等到來年開春,發兵上黨,與秦軍決一死戰。”
袁譚默然了,正如高干所言,上黨之地,他們是爭不了了,蓋因秦軍已經拿下屯留、壺關,深入上黨的腹地之中,這種情況下,想要逆風翻盤,只怕是比登天還難,唯有從長計議。
良久袁譚長嘆一口氣道“為今之計,當如賢弟所言。”
第二日。
馬超早早的來到了壺關城頭,他接到斥候回稟,言是袁軍收攏營寨,似是要遁走,放棄攻打壺關了。
而此刻袁軍營寨的景象,恰如斥候所通稟的一樣,只見一張張帳篷被收起,軍中器械被堆迭了起來,士卒們在將校的督促下收攏了陣型,一副拔營起寨的模樣。
是真的要退軍,還是偽作退軍,實則誘使我追擊?
馬超對袁軍這番操作做出了多種推測,在不了解敵軍實際目的的時候,他決定靜觀其變,以不變應萬變。
這也是壺關在手,時間站在己方這一邊,馬超耗得起,也等得起,他不用多做無謂的事情,勝利就會干脆的落到他的手里,是故不變是他的應對策略。
當日至中天,馬超收到了一樁消息,他確信了下來,袁譚的確是在撤軍,而不是偽作撤軍,伺機設伏。
這樁消息是從東邊的屯留來的,來自輔漢將軍甘寧,甘寧聲稱他已經攻取了屯留,不日就將發兵來此,同馬超匯合。
馬超將文書遍示軍中將校,由將校們傳達給士卒,屯留被攻取的消息是一樁勝利,而勝利的消息可以激勵士卒的戰心。
“袁譚小兒,無能為也。”
馬超推算起了接下來的戰局,屯留即是被甘寧攻取,袁譚肯定是要撤的,若是袁譚雄心不死,還妄求奪回壺關,到時候就是被他和甘寧夾擊的下場。
而袁譚即是撤軍,馬超就有兩個選擇,追擊或者不追擊。
兵法雲‘歸師勿遏’,似乎馬超不應當去追擊袁譚這一路歸師,可兵法是死的,戰術是靈活的,追擊和不追擊敵軍,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考慮,並不是說敵軍撤軍就一定不能去追。
心中計較了一二後,馬超放出多批斥候,對撤軍的袁譚所部施行實時的偵查,同時他聚齊軍中騎卒,令騎卒們做好出擊的準備。
如果有機會,他自然要去咬上一口,如果沒有機會,那他只能坐視袁譚離去,畢竟他的兵力比起袁譚所部,是兵力薄弱的一方,追擊不成,反為歸師所敗的事情也不在少數。
馬超靜候起了斥候回音,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斥候帶回了袁譚撤軍的消息。
作為撤軍而去的一方,袁譚所部章法還是有的,這一點袁譚做的不錯,袁譚著令高干督促眾軍依次撤離,而他則是和高覽一起,領著殿後的數千士卒,在全軍出拔後再行撤離。
眼下袁軍大部已經東撤,袁譚和高覽所領殿後士卒,也漸次動起了身來。
大軍撤離,殿後的部卒自是精銳無疑,這一支數千人馬的殿後部卒,也確乎是袁軍中的精銳,撤離的時候軍陣森嚴,依次而行,沒有脫節和混亂的情況出現。
在分析斥候帶回的消息後,馬超思索了一二,他放棄了追擊的念頭,袁軍撤離即是有條不紊,次序嚴明,追擊只怕是斬獲不多,而且有被反撲的風險。
當前上黨即下,萬事以穩字當頭。
馬超雖是一員突將,好行危弄險,但他知道什麼時候突前,什麼時候穩守,這是一員大將該有的底色。
今日無有風波,如此再過了一日。
作為先鋒的襲肅來到了壺關城下,馬超大開城門,將襲肅迎了進去,一見面,二人面上皆是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喜色。
如今上黨即下,功勛無二,而榮耀和勛章歸屬于他們。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季漢劉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