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劉璋

第508章 顧盼自雄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花花家的太歲 本章︰第508章 顧盼自雄

    建安三年,八月。

    自從拿下河東後,與河東毗鄰的河內郡的消息,在各地驛使快馬加鞭的加持下,不數日就會傳到長安衙署的文書收發處,並最終遞到劉璋的案幾上。

    就如當下,一封標著緊急軍情的文書,被書吏程郁端端正正的擺放在了劉璋面前的案幾上,供劉璋第一時間查閱其中的內容。

    劉璋拿起文書袋,熟稔的拆開封口,從中拿出了一封絹布制成的文書,觀看起了上面的文字。

    說起來雖是在劉璋的指導和督促下,長安的匠人制造出了可以用于書寫的紙張,但紙張的推廣還需要時間,也需要刀筆吏們去適應,所以眼下文書傳遞,還是在用著絹布。

    ‘楊丑死了,被河內郡將眭固設計加害。’

    ‘眭固向高干、郭援投誠,目前高干領著上黨的袁軍踏入了河內。’

    ‘屯于孟津的曹仁,雖是有心同高干爭上一爭河內的歸屬,但在河南尹鐘繇的勸告下放棄了,避免了一場曹軍和袁軍的沖突。’

    放下手中的文書,劉璋莫名的感喟了一聲,時局變化,非人力所能揣測,不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就如現在的河內,先是河內太守張楊南下進犯河南,以聲援被曹操圍困的呂布,而後楊丑殺張楊,有意歸效曹操,接著眭固又殺了楊丑,向高干表達了投效之心。

    到最後,河內郡落入了高干的手中。在河東失之東隅的高干,卻是在河內收之桑榆,一失一得,高干倒是沒有得失。

    劉璋伸出手,將案幾上的河內詳情文書遞給了荀攸,同時向著荀攸笑道︰“到底是袁紹聲威勝于曹操一籌,而今河內歸效袁紹矣。”

    四世三公的袁紹,鷹揚河朔的袁紹,坐領冀幽青並河北四州的袁紹,單憑聲威,就使本該在楊丑帶領下,歸效曹操的河內,歸屬來了袁紹一方。

    且河內不止是郡將眭固一人心向袁紹,依著文書上所言,河內長史薛洪、督郵繆尚等人,亦是心屬袁紹,以袁紹為當世英雄、命世之人,對曹操則是不以為意,所故河內才歸屬到了袁紹的統治下。

    荀攸一目十行,快速瀏覽完了文書後,他應了一聲︰“袁紹四世三公,而曹操出身閹宦,且袁紹少時便有盛名,于董卓行逆的時候出奔渤海,反董大旗一豎,天下州郡響應,威名赫赫如此,也難怪眭固、薛洪、繆尚等河內官吏,屬意袁紹,而不是屬意曹操。”

    “況且。”荀攸補了一句︰“以前的時候,河北還有一公孫瓚為袁紹所忌,今時今日,易縣被袁紹攻下,公孫瓚自焚于高樓,黑山賊張燕等屢敗于袁紹,已然不成氣候,大河以北,皆為袁紹所有,形勢益張, 赫天下。”

    “非是痴愚之輩、知命之人,孰會選擇曹操,而不是選擇袁紹呢?”

    “卿言是也。”劉璋點頭︰“公孫瓚一沒,袁紹虎踞河北,鷹揚河朔,勢大力強,地廣兵眾,雖是匹夫之徒,也將謂袁紹為至強。”

    就如今天下諸侯的牌面來看,袁紹的牌面很是不錯,河北之地,阻三面而守一面,又有胡馬之利,幽州突騎之悍,完全是手握大小王的牌面,非是劉璋、曹操所能企及的,更不必提荊州劉表、江東孫策了。

    若是讓劉璋給天下諸侯分個層次,袁紹居于金字塔的尖端,是獨一檔的人物,而他和曹操位居第二,劉表、孫策第三,至于遼東公孫度、交州士燮自是不必提及,這等邊角的小嘍嘍,對天下的局勢並不會造成什麼影響。

    入夜,鉤月清冷,星光黯淡,這是一個不太適合賞月的夜晚。

    但劉璋反之常態,卻是在當下立于亭中,欣賞起了天穹的鉤月,神色中若有所思,對眼下的時局做起了分析和推衍。

    自蕩定關中、梟首李郭後,劉璋一方面招誘離散他州的關中人返回關中,同時將巴蜀、漢中有意遷徙到關中的士庶遷入關中。

    除卻漢兒外,劉璋也沒放過夷狄,他把武都、陰平漢化較深的氐人,外及為他征戰的南中青羌所部的家小,寧可遷錯,不可放過的遷入到了關中、涼州。

    而劉璋所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充實關中的人口,畢竟西漢末年的戰亂、今時的涼州羌亂、董卓李郭的接連禍害,造成了關中空虛無人的局面,他需要改善這一點,不然關中不足以支持他東出略地,掃平天下。

    所以才有了劉璋病急亂投醫,甚至于做出了遷徙羌氐充實人口的決定,不過五胡亂華的陰影始終在劉璋眼前不時晃動,他對遷徙羌氐的政策做出了針對性的後手。

    一則是遷徙的羌氐,必須是漢化已深的人士;二則對于羌氐的人數,劉璋做出了限制,保證其人數在關中的漢兒面前處于一個絕對弱勢的地位;三則對遷徙到關中、涼州的羌氐,做出了梟除其渠帥,分割其部族的做法,將羌氐的抱團的可能降到了最低。

    可到如今,就算加上羌氐的人數,關中的戶口也算不得豐殷,到底是一副人物雕零、士庶缺乏的景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夫舉大事者,以人為本。”劉璋不由念起了同宗劉備的名言,欲要成就大事,若是沒有得人之盛,那不如洗洗早點睡。

    但劉璋也知道急不得的,關中人物繁衍,遷徙巴蜀、羌氐充實關中的事情,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去走,水滴石穿的去做,終究是急不得的。

    雖說巴蜀、漢中戶口殷盛,如果劉璋大手筆遷徙百姓,關中戶口會得到一時的充實,可考慮到遷徙一千人和一萬人的難度,以這個時代的旅行條件,誰知道遷徙一萬人到關中,路上會有多少人倒下呢?又有幾人能抵達關中呢?

    非不為也,實不能爾!

    ‘得苟上二三年,然後再考慮東出爭雄的事情。’劉璋心中有了定奪,他對東出爭霸天下的日期,往後推了一段時間,至于小規模的小打小鬧,他還是能應付的。

    ……

    河內。

    高干騎在高頭大馬上,神色間顧盼自雄,一掃前段時間敗于馬超之手的頹唐,他抬起頭,望向野王這座河內實際的郡治,臉上的得意之色不由溢出。

    但見野王城門大開,城中官吏依著官職大小一字排開,更有鼓吹作響,發出喜慶的聲音,在迎接著高干到來。‘有得必有失。’高干神色愜意,他腦中閃過了一句俗語,在河東遭受失敗的他,竟是輕飄飄的得到了河內,一失一得間,他這次出征倒也有所斬獲,總歸是得到了一個大郡。

    到了野王城門口,高干翻身下馬,隨即河內的官吏上前,向著高干致敬,外加通稟自家的出身文字,以及官職大小。

    “末將眭固,見過高府君,往者楊丑造逆,弒殺張府君,郡中無主,末將聚眾商議,論定,非高府君不能主持大事,是故末將無狀,致書上黨,共推高府君來此坐鎮河內,使河內得安。”眭固一面夸耀著高干,一面直敘起了他的首倡之功。

    高干面上泛著笑意,他先是謙遜了一聲︰“干本陳留一庸才,不想為眭君見重如此,真是令某實在汗顏。”

    而後擺出一副謙讓神色的高干,他上前握住眭固的手,熱情洋溢的說道︰“眭君誅殺楊丑,夷滅其族,攻殺此等不忠不義之人,功勛不小,吾已發書盟主,細言將軍之功,想來不日就有封賞降下。”

    “楊丑弒殺主君,某為張府君之將,自當討殺楊丑,為張府君報仇,這是某應做的事情,哪里還敢望有什麼功勞。”眭固雖是武將,但也知道對答間的慣例,于是他對高干的表功之舉做出了推讓的舉措。

    “況且定計誅殺楊丑的人,乃是本郡長史、督郵二人與某共同籌劃,某豈敢貪天之功,無恥之尤,獨佔這份功賞。”

    眭固沒有忘了薛洪、繆尚二人,他提了薛洪、繆尚一嘴,贏來了在他身後的薛洪、繆尚二人感謝和欣喜的目光。

    “河內忠義之士何其多也!”高干感嘆了一聲。

    “只是忠義之士,行忠義之事,固當有嘉賞也,不然何以激勵後人……卿等所行,當為後人所效仿也。”

    在城門口對答之間,高干向眭固、薛洪、繆尚等河內官吏做出了保證,會對他們歸順袁氏一事做出嘉賞,大大的嘉賞。

    接下來,高干領軍屯駐進了野王,並行文河內諸縣,要求各縣皆歸順他這位新任的河內太守,同時高干遣間細去偵察了河南的情況,對于前面楊丑打算歸順曹操,並邀請屯于孟津的曹仁渡河一事,知曉後的高干自是不得不防上一手。

    雖說高干自認為曹操正在征討徐州,曹仁這邊當是不會有什麼妄動,對已經被他掌控的河內生出什麼覬覦之心。

    但這個世道,只有謹慎的人才能活下來,所以高干打算秉著謹慎的態度,在確保曹軍沒有異動的情況下,他才會真正放心下來。

    而孟津的曹仁所部的動向,很快就被間細傳到了高干的案幾上,從中高干得知曹仁所部一開始的確有異動,似是有爭橫河內的舉措,但很快曹仁所部停止了異動,留下了一部分人馬守御孟津,大部人馬退回了雒陽。

    當下,河內無憂也。

    ……

    易縣。

    一向雍容的袁紹,踏上了戰場上的一片焦土,他望向擺放在地上的一具焦尸,尸體的面貌已經不能分辨,而尸體腰間的玉墜上的‘公孫’二字,以及尸體旁邊放著的一柄寶劍,在清楚的傳達出焦尸的身份——白馬將軍公孫瓚。

    見著同自己爭斗數歲,搶奪河北權柄的公孫瓚,如今化作一具焦尸躺在地上,此外公孫瓚昔日俊美的相貌,已然不可辨析時,袁紹心中不是喜悅,而是生出了一股說不清的意味。

    “伯圭,何至于此?”良久,袁紹發出一聲感慨,他對公孫瓚誓死不降,自焚于城樓的舉動表達出了惋惜的態度。

    言罷袁紹回顧河北文武道︰“以伯圭之武勇驍銳,若是能輔佐于我,而不是同我相爭,這天下的亂局,說不得已經結束了,而伯圭異日裂土封侯,富貴未可知也……”

    一眾河北文武默然不語,無人上前應對,畢竟這是袁紹的個人秀,是袁紹在展示他的寬宏,他的度量,他的心胸的時候,做下屬的不宜開口打斷袁紹的表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表演過後,袁紹登上了易縣的城樓,他舉目遠眺,目之所及,皆是他所掌控的土地,而眼楮看不到的地方,也是他所掌控的土地。

    河北大地雖是遼闊,眼下沒有一寸不在袁紹的手中,公孫瓚已死,黑山賊不成氣候,舉河朔之地,無人敢逆反也。

    袁紹長舒出一口氣,他神色間顧盼自雄,經歷數載的辛苦,他做到了曹操討論天下大事時所說的話︰‘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梟首公孫瓚,並其長史關靖的頭顱,一起送往許都。”袁紹給出了一道命令,同時他吩咐了一句︰“至于公孫瓚和關靖的尸身,好生安葬,不得有所怠慢。”

    一聲吩咐後,袁紹繼續欣賞起了入目的大地,沉醉在一統河北的喜悅之中,無法自拔,難以脫離出來。

    入夜。

    精神亢奮,神色快意的袁紹,始終難以入睡,他于床榻上翻來覆去,思考著當下的時局,以及接下來的舉措。

    忽的袁紹想起了一樁事情,他的眉間露出了一縷憂色,前面高干遞來書信,言其不敵劉璋派遣到河東的馬超,進軍不利,退還了上黨。

    “劉璋、劉季玉。”對于當今的天下諸侯,少有能讓袁紹介懷和憂心者,唯有這一個宗室出身,繼任益州牧後,數年間據有秦地,聲名鵲起的劉璋,讓袁紹有些擔憂。

    無他,劉璋坐擁秦地,與高皇帝相類,又是宗親身份,與光武相仿,時人多謂劉璋將覆高皇帝之撤,行光武帝之事,中興漢室,三興大漢,這一點,招了袁紹的忌諱和憂慮。

    “關中,劉璋!”袁紹再念叨了一句。(本章完)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季漢劉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季漢劉璋》,方便以後閱讀季漢劉璋第508章 顧盼自雄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季漢劉璋第508章 顧盼自雄並對季漢劉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