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劉璋

第495章 河東風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花花家的太歲 本章︰第495章 河東風雲

    長安,官舍。

    為了能及時根據河東的局勢,做出相應的妥善應對。在一番斟酌深思後,劉璋招來了軍議中郎將法正,叮囑一二後,遣送法正出了長安。

    左馮翊的官道上,法正騎著馬疾馳而行,一門心思的想早點抵達大河之畔。

    不數日,法正來到了大河所在地,舉目視之,但見大河滔滔,翻滾叱 ,見此勝景,法正不由喟嘆︰“當真是無雙的大河。”

    並未有太多的時間交由法正欣賞眼前的勝景,他早早的離開了此地,來到了大河流速較為平緩的蒲阪津,踏上一葉扁舟,渡河而去。

    渡過河去的法正,見到了前來相迎的中郎將婁發,二人把臂言談,平齊著步子,攜手踏入了蒲阪城。

    入得蒲阪縣寺,法正和婁發相對而坐,未有其他的言語往來,而是直接就談起了河東的局勢。

    “王邑遣送中郎將範先屯兵東桓,堵住了高干進入河東的道路,高干不得前行,只能留在壺關,向袁紹請兵攻打河東。”婁發率先出言,介紹起了河東的情況。

    法正問詢道︰“那冀州可有兵來?”

    “到眼下,還未曾有冀州發兵的消息。”婁發搖了搖頭,隨即他補了一句︰“不過間細有消息遞來,言是從冀州運來了一些糧草輜重到上黨郡,份量的話,足夠五六千人作戰四五個月。”

    “這便是了。”法正點了點頭,他剖析道︰“袁紹正欲掃清易縣公孫瓚、黑山賊張燕等內患,兵力當是集中用于攻克易縣,阻截張燕,所以高干求兵不得,只求來了糧草輜重等物。”

    婁發眨巴了下眼楮,他試探的道了一句︰“法君的意思是高干會動員上黨的郡兵,以此來攻打河東……”

    “然也。”法正點頭表示認同。

    婁發亦是點頭︰“它處郡兵或許不堪大用,只能用來守御城池,營造宮室,上黨的郡兵確乎可以用來兩軍交戰,陣前廝殺,到底並州是精兵所出之地,郡兵也是不可等閑視之。”

    雖是出身鄙陋的蜀地,但婁發作為一名渠帥,目光卻是掃向四方,他對並州軍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法正的引導,大抵猜出了高干的意圖。

    順著前面的言談,婁發詢問道︰“明公遣送法君來此,莫不就是為了此事?我等是否助陣王邑,不使河東落入高干之手。”

    法正干脆的搖頭,他擺了擺手道︰“明公的意思是再觀望一二,若是王邑兵敗,河東危殆,我等再出手,或是援以王邑,或是直接奪了河東……”

    一言至此,法正向著婁發道出鏗鏘的問語︰“只是如今夏收未至,糧草不濟,明公搜羅關中諸縣府庫,硬湊出來的糧草,只夠婁君本部部曲使用……到時候河東若有事,須得全盤仰仗婁君,卻是不知婁君麾下部曲堪用否?畢竟高干聚齊上黨郡兵,或可得七八千人。”

    對于婁發麾下人馬數量,法正是知之甚詳,畢竟他和荀攸、賈詡等人一起典掌文書往來,凡是軍中的文書他都是會過上一遍眼,是以他知曉婁發麾下約有三千人,兵力上是遜于高干的。

    婁發聞言,他正色道︰“敢教法君知曉,某麾下三千銳卒,足以當萬人,莫說是高干領七八千人至此,就是都統萬人至此,某亦為明公破之,到時候,法君可以做個見證。”

    “婁君的驍勇,我是見識過的,這番話我是信的,若是事有不濟,須得仰仗婁君了。”法正頷首,他對婁發給出了十分的信任。

    如此,過了數日,婁發和法正收到了上黨郡遞來的消息,高干聚起上黨的郡兵六七千人,又招誘了南匈奴右賢王去卑三四千人助陣,凡有兵力萬余人,旌旗獵獵,刀戈如林,正向河東而來。

    “且看王邑如何應對。”法正秉著坐山觀虎斗的心思,打算讓王邑先去消磨高干一番,然後再伺機而動,這也是早就定下來的策略。

    法正這邊優哉游哉,觀賞風雲變幻,那邊河東太守王邑卻是暗自叫苦,此刻的王邑,于安邑縣的縣寺中破口大罵道︰“漢家的內政,干他去卑何事,他去卑跑來助陣高干是何意?”

    河東督郵衛固進言了一句︰“听聞是高干以金帛誘之,去卑貪于財貨,加之袁紹身為諸侯盟主,聲威震于戎狄,此外袁紹又有懷柔之心,羌胡多是仰慕,去卑自是也不例外,是故去卑受到高干邀請,隨即就統兵前來。”

    “高干所統上黨郡兵就不容易對付,如今加上如豺狼般的匈奴,非是我等能對敵的,府君,莫不如遣使關中,邀蜀軍助陣。”一位幕僚出席道,他給出了一個籌畫,那就是搬救兵。

    王邑聞之色動,但他不及回音,那邊衛固就厲聲道了一句︰“萬萬不可。”

    眾人目光為衛固所吸引,王邑也停下了翻動唇舌,表態同意邀請蜀兵助陣的話,他向衛固投去了垂詢的目色。

    “咳……”衛固為諸多目光交錯掃射著,但他神色不變,向著王邑倜儻發言道︰“府君,高干、匈奴有如豺狼,甚為可怖,然蜀兵為猛虎也……這請神容易送神難,若是求援于蜀兵,後面打退了高干,但蜀兵駐足不去,這河東之地,將非府君所有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王邑露出深思的模樣,他竊居河東數載,無人羈縻,自擅其事了一段年月後,很是沉迷眼下的狀況。他只願以後都如今日一般,可以肆意于一方,自擅殺生大權,不用去看他人顏色。

    就在王邑準備表態,不去向關中請求援兵,只扯著劉璋大旗威嚇高干時。他忽的想到,若是兵敗,只怕他將難免一死,而他的妻子宗族,搞不好也要跟著他一並踏足幽泉。

    一念至此,王邑神色糾結,眉毛擰做一團,片刻後他出言道︰“卿所言乃是正理,可奈何高干、去卑相連,有萬人之眾,攻伐至此,吾孤木恐是難以抗衡。”

    “府君。”對上神色憂然的王邑,衛固顯得氣定神閑,他拱手進言道︰“袁紹方有事于易縣公孫、黑山張燕,加之是在春耕之際發兵,所以能給到高干的糧草輜重、兵員助力當是不多。”

    “愚意我等只需于東桓堅守,不數月,高干必然糧盡而退,到時候我軍趁機襲取高干的歸師,必然可得完勝。”

    王邑給出了他的籌劃,堅定守住,高干就將不戰自退,而他們也可不戰而勝。

    王邑聞言細思一二後,他點了點頭,同時撫掌贊道︰“卿言可謂是為我撥開烏雲,使我得見青天也。”

    即已定策,王邑和他的心腹衛固開始著手布置了起來,往東桓輸送糧草輜重,避免東桓在守御的時候出現糧草匱乏的情況。同時王邑著人征集郡兵,雖是剛剛召集的郡兵不足堪用,但用來壯壯膽也是不錯的。

    在王邑布置的同時,高干,以及為高干招誘而來的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兩方合聚,共有兵力萬余人,抵達了東桓城外。

    打著先禮後兵,如此不失世家子弟風範的想法,高干派遣了一名口舌伶俐的使者進入東桓,向駐守東桓的中郎將範先宣讀道︰“將軍若是棄暗投明,他日榮華富貴不淺也,而若是俯逆王邑,則家門之禍不遠也。”

    說客,說客,無非是威逼利誘四字。是故高干使者的話語中,有對範先三族的威脅之語,也有如石蜜一般的招誘之言。

    言罷,使者靜待起了範先的回音,而範先卻是眉色一皺,他擺了擺手道︰“足下莫要白費口舌,還是早早回去,讓高元才前來攻城為宜。”

    作為扎根河東的望族範氏出身的範先,其實對于是誰擔任河東太守並不太在意,在他的觀點里,不管誰擔任太守,他範氏都是郡中望族,數一數二的存在。

    也因此,範先對于舍棄王邑、投效高干一事,其實心里是有一二想法的,但是在听聞高干招誘匈奴助陣後,範先消弭了歸降高干的想法。

    無他,蓋因匈奴遷入內郡,時不時就會進犯襲擾河東各處郡縣,範氏是深受匈奴之患。所以對于匈奴之輩,範先是極其厭惡的。

    恨屋及烏,也由此,範先此刻卻是不願意歸降高干,只念著王邑交給他的任務,堅守住東桓,待到高干一方糧草耗盡,趁機進擊,一舉攻破高干。

    範先的態度,很快被使者傳遞到了高干面前。

    中軍大帳內的高干,听得使者的通稟後,他啞然失笑了一句︰“範先啊範先,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那就切莫怪我心狠手辣了,到時候東桓城下,我定要夷滅爾三族。”說到此處,高干臉上露出了一個狠辣的表情,有若一只欲要擇人而噬的餓虎。

    “明日早上讓士卒飽餐一頓,伙食中添些肉食,定要一舉拿下東桓。”高干吩咐道,他沒有再次派遣使者勸說範先的想法,只打算強攻拿下東桓,到時候大舉西進,全取河東勝地,直抵大河處。

    第二日,東桓城外。

    除卻留下千五百人守御營寨外,其余六千人,都為高干帶出了營寨,于東桓城外立陣,俗語雲人馬過萬,無邊無岸,而眼下高干麾下六千人立陣于此,卻也有著望不到頭的赫赫聲勢。

    “擂鼓,助威。”高干督促著鼓手,讓鼓手掄起大錘,狠狠的捶向牛皮大鼓,以激率士卒上前,先登破城。

    在有若驚雷般的鼓聲中,一隊隊士卒上前,推著簡易的雲梯和沖車,向著東桓城殺去,有著一往無前的氣勢。

    而在東桓城頭指揮守御的範先,自是不會讓袁軍就這般輕易的沖到城牆前,他大聲疾呼,讓士卒拋灑強弓硬弩,狠狠的打擊前來攻城的袁軍。

    瞬息之間,兩方交起了手來,有人倒下,有人哀鳴,但更為嘹亮的是隆隆的鼓聲,與士卒心跳形成共鳴,讓士卒忘乎死亡,只覺熱血澎湃,今日定要斬將奪旗,立有功勛。

    頂著東桓牆頭拋射的箭雨,袁軍悍不畏死的將雲梯推到了東桓城下,而後袁軍登上雲梯,在雲梯上同河東軍對射了起來。

    除卻雲梯,沖車也被袁軍推到了東桓的城門前,隨即就是齊心協力的搖曳,沖車上的巨木攜帶著無與倫比的勢能,向著東桓的城門沖撞而去。

    “ 。”但見一聲巨響,東桓的城門搖晃了幾下,卻是屹立不倒。見此情狀,有袁軍將校高喊︰“再來,再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範先、高干,一守一攻的對手,二人全神貫注于戰場之上,不放過對方任何一個空擋,一個細微的破綻。

    而在河東軍和袁軍廝殺正急的當下,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神色卻是略微顯得有些無聊,心境也是有些百無聊賴。

    今日攻防,由于去卑麾下多是騎卒,且匈奴人對攻城這種精細活是做不來的,所以他及他麾下兒郎,被高干用以掠陣,以防東桓城內的河東軍突然殺出。

    可眼下袁軍士氣正盛,河東軍正處于下方的狀態,自是不可能殺出城來,所以一時間去卑也就無有事情可做,只能連連打著哈欠,等待河東軍和袁軍的攻防有個結果。

    然依照去卑的軍事眼光來看,雖是袁軍打的有模有樣,但要想拿下東桓城,只怕也是沒有那般輕易,今日當是拿不下來的。

    事情也正如去卑所料,待到夕陽西斜,倦鳥歸林,東桓城還牢牢的把控在河東軍的手里,攻伐甚猛的袁軍卻是未曾登上東桓的城頭。

    日將西沉,天色已晚,高干雖是心中不太情願,也只得頒發下了鳴金收兵的號令,在一通有規律的鳴金聲中,袁軍依次退出了戰場,不給河東軍出城尾隨的機會。

    如此數日,高干多次攻打東桓城,卻是一無所獲,未能稱心如意的拿下東桓,只得在東桓城外徘徊而已。

    “可恨。”

    又是一日的攻城戰結束,回到中軍大帳的高干卸去兜鍪,脫下甲冑,神色不悅的憤憤然了一聲,東桓一直未下,讓他心中甚是憂煩。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季漢劉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季漢劉璋》,方便以後閱讀季漢劉璋第495章 河東風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季漢劉璋第495章 河東風雲並對季漢劉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