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劉璋

第410章 稻麥輪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花花家的太歲 本章︰第410章 稻麥輪作

    上庸有張魯,江東有孫策,再加上劉表本性不過是一介自守之賊。

    劉璋一通盤算,他自覺不必憂心于荊州了。

    以前的時候他為了和睦劉表,不使劉表干擾到他平定南中、驅逐張魯、北進關中的軍事活動,不得已和劉表結盟交好,同劉表這位宇內名士虛以委蛇,以確保益州東面的安寧。

    而如今,在荊州劉表多面樹敵的情況下,劉表當是沒有什麼余力做出威脅益州的舉動了,劉表的注意力需要多多的放在荊州的東面——抵御江東孫策的橋頭堡江夏郡上才是。

    此外荊州的士卒,水軍或許有一二可取之處,但陸軍卻是無甚大用,從蔡瑁、張允統帥倍于張魯的荊兵,然而拿不下上庸就可以看出。

    再加上劉表這位荊州牧,不過是得荊州北部的世家大族擁護而坐穩的,荊南的大部分地區劉表並沒有深入掌控,荊南之地只是名義上臣服劉表罷了。

    內憂、外患,劉表自是不足慮也。

    益土無憂于東面。

    不過劉表雖是虛弱,但劉璋對荊州卻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想法,畢竟這個時代北方才是爭霸的主場,南方不管從人口、土地來說都算是偏鄙之地,沒有太大的可取之處。

    南方真正被漢人開發完成,還要等待唐代,唐代有‘揚一益二’之稱,而須得等到宋代,才有甦湖熟、天下足的美譽出現,那時候,江南方可作為爭霸天下的基業,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從南方起兵殺穿北方、一統天下的猛人朱元璋。

    而在這東漢末年,當北方一統後,只需統一北方的霸主不似曹操一樣,在飛龍騎臉的時候自鳴得意、忘乎所以,弄出赤壁這等的大敗來,南方的勢力怎麼也不得割據。

    就留著劉表放置在益州的東面,一個虛弱兼之無能的鄰居,對劉璋來說多少是一件好事,至少劉璋不必去憂心他這位同宗有什麼圖謀和打算,劉表一介自守之賊,雄心壯志未得存也。

    一頓思慮完畢,劉璋喚來了兵曹彭,他口述,彭記錄︰“發文書與公衡黃權),不必急著去圖謀上庸的張魯,就留著張魯作為屏藩,隔開漢中和荊州,況且米賊張魯在上庸猖獗放肆,該著急的是劉荊州才是,我等卻是不用在意。”

    “諾,明公說的極是。”彭點頭應下,同時贊了一聲︰“自上庸攻打漢中,山高路險,需要逆漢水而上,張魯以區區上庸之地,萬余甲兵,斷乎難以做到……而由上庸循漢水而下,卻是地勢便利,朝發夕至的抵達襄陽,雖說張魯實力不夠強勁,但也足夠劉荊州憂心了。”

    輕輕的拍了個馬屁,彭坐于案幾前,鋪開一張絹布,他沒有立即書寫,而是拿著墨筆思慮了一陣,不多時他思慮完畢,提筆書寫了起來。

    作為蜀郡的名士,且和學士秦宓這樣的飽學鴻儒來往一二,彭的文才自然也是出眾的,不過軍情往來,他卻是不用去考慮點綴什麼,只是平鋪直敘的寫上了一封文書,而後待墨跡干透,遞給了劉璋審驗。

    劉璋接過彭遞來的文書,他大致的瀏覽了一遍,隨即滿意的點了點頭,拍板讓信使發往漢中。

    時間很快來到十月,劉璋驅車自長安而出,來到關中的隴原上,觀察起了冬小麥的種植和生長情況,他下了馬車,站在田壟上,神情若有所思。

    起初,關中之地的主糧以粟為主,這一點可從商鞅變法的時候有納粟拜爵這條規則可以看出,秦漢之際關中百姓並沒有種植小麥的習慣。

    直到漢武帝之時,由于長安作為帝都,長安日漸繁榮,人文薈萃,導致人口激增,官民的食糧供應逐漸成為難題。

    而解決供糧問題的方法有二,一個是開墾關中荒地,增加糧食產量,一個是從關東運送糧食到關中,只是水路運輸路途遙遠,加上黃河險要,渭水河道迂回曲折,運輸頗為不易,路途上的耗損也十分巨大。

    所以要解決關中糧草不足的問題,惟有立足于當地,以三輔為中心,即關中地區的農業為主,來維持長安這座帝都所需的大量糧食和海量的物資消耗。

    這個時候秋種夏收的冬小麥,便得到官府的重視和推廣,在官府的推動下,關中百姓開始種植起了冬小麥,使之得以與粟或大豆輪作,緩解了只種粟時青黃不接的困境。

    當時有名泛勝之的官員,將五谷主糧及瓜、瓠、芋、桑等十三種作物的種植經驗編纂成冊,書中對土地的精細利用、對每棵作物的精心照料,被用以教導督促關中百姓種植小麥。

    自此以後,小麥逐漸取代粟,成為關中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加之小麥畝產量高,大面積種植後,關中地區的糧食供應將大大增加,同時也帶來了種植結構、耕作技術等方面的優化。

    劉璋望著面前青綠的麥田,他心中自覺光憑小麥還不足以支撐他的霸業,唯有獲取到優良的稻種,做到稻麥輪作,將冬小麥和種稻結合在一起,獲取更多的糧食產出,他的霸業才可以稱得上穩妥,畢竟稻田的產量勝于粟、麥這些農作物。

    在封建時代爭雄天下,糧草是一等一的大事,有了足夠的糧草,才能孕育出更多脫產的士卒,而脫產的士卒,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利器。

    一念至此,他想起了被他派遣到交州的張裔,張裔從興平元年被他派遣到交州尋覓稻種和棉花,如今已經快兩年了,雖是偶有音訊傳來,但優良的稻種和劉璋心心念念的棉花還是沒有個苗頭,卻是不知現在情況如何了。

    稻種,尤其是佔城稻,性早蒔、早熟、耐旱、粒細,宜于高仰之田,可與晚稻配合成為雙季稻,使谷物產量大為增加,也可與冬小麥一起輪作,可謂是國之利器。

    而棉花,在如今小冰河期降臨的當下,能夠提供足夠的保暖措施,不至于使得一場嚴冬過後,士庶百姓饑寒交迫的死去,導致北方漢族人口大減,五胡趁機侵擾橫行華夏。

    思緒至此,劉璋蹲在田壟上,目光飄遠,望著南方,冀望能看到張裔歸來的身影。

    喜歡季漢劉璋請大家收藏︰()季漢劉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季漢劉璋》,方便以後閱讀季漢劉璋第410章 稻麥輪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季漢劉璋第410章 稻麥輪作並對季漢劉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