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創業實錄

第六十三章 貝尼托的隱忍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惡的呃呃呃 本章︰第六十三章 貝尼托的隱忍

    弗朗茨皇帝心里很清楚,這個帝國已經無可救藥,但凡經歷一次沖擊,就隨時可能土崩瓦解。

    所以,他不得不和魯道夫說些心底話,但是這也等于他承認了自己這些年來執政上的失誤,不過做到弗朗茨這個位置,能夠維持這個古老帝國的延續這麼多年,已經實屬不易。

    听到弗朗茨的交代,魯道夫內心也涌上一股惆悵,他勸慰道︰“父親也不必太過悲觀,我們哈布斯堡的底蘊還是有的,而且隨著我們這些年的部署,只要熬過這一最艱難的日子,未來帝國肯定能夠穩定下來。”

    哈布斯堡家族自然也清楚他們所面臨的困境,所以做了許多的措施,只不過這些措施效果並不顯著。

    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擴大了德意志圈子,這至少保證了在威尼斯和達爾馬提亞,對哈布斯堡的擁護者數量提高了不少。

    ……

    初步統一意大利後,貝尼托的個人威望在亞平寧半島上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很多意大利民族主義者將他視為意大利最偉大的聖人。

    更有激進者主動向貝尼托勸進道︰“首相閣下,如今意大利重歸一統,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收復倫巴第和威尼斯,這樣才算真正使得意大利徹底變得完整。”

    對于下屬的提議,貝尼托沒有直接反駁,而是頭腦十分清晰的說道︰“收復倫巴第和威尼斯,是每一個愛國的意大利人責無旁貸的,但是現在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辦。”

    “我們要先把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面來,如今意大利經濟情況不容樂觀,如果不解決經濟問題,別說收復失地,恐怕原教宗國和那不勒斯兩地,也可能得而復失。”

    而貝尼托的好友兼下屬迪諾對此也表示認同,他說道︰“首相閣下說的十分在理,現在我們剛剛統一教宗國和那不勒斯,已經在歐洲引起了一陣波瀾,這個時候,應該以消化兩地為主。”

    “而且,這些年來亞平寧半島三國,因為分裂的原因,武備廢弛,軍隊戰斗力堪憂,如果馬上和經歷過一戰的奧匈帝國對上,我們恐怕很難在軍事上佔到便宜。”

    自從上個世紀,意大利統一失敗後,意大利就被拆分為三個國家,這也導致意大利軍隊一分為三。

    一分為三的意大利顯然難以對奧匈帝國形成威脅,加上奧匈帝國也不允許那不勒斯和教宗國過度發展軍隊,所以真正具有完整主權的其實只有意大利王國一家。

    而意大利王國對于陸軍的發展其實並不算的上有多用心,畢竟單憑一己之力也很難對抗奧匈帝國,加上當時為了經營紅海殖民地,所以把更多的資源投向海軍,陸軍能獲得的經費就更少了。

    除此外,意大利承平日久,在一戰期間,亞平寧半島三國都維持著中立,而缺乏戰爭考驗,即便在人數和裝備對等的條件下意大利軍隊對上奧匈帝國大概率佔不到優勢,更何況意大利軍隊人數和裝備本就處于劣勢。

    基于這些原因,貝尼托說道︰“迪諾說的不錯,倫巴第和威尼斯的情況更加復雜,並不像教宗國和那不勒斯一樣,至少在這兩個國家,還是意大利人管理,而倫巴第和威尼斯,甚至連大部分人都變成了奧匈帝國公民。”

    “我們想要收復兩地,和平手段是起不到效果的,唯有戰爭才能從奧匈帝國那里拿回我們失去的一切。”

    “但是,現在我們和奧匈帝國對比,兩國的實力差距過于懸殊,尤其是軍事層面上,說到底還是我們意大利近些年來國小力微,加上經濟水平較低,無力支撐軍隊的強大。”

    “現在,既然我已經使得意大利初步統一,這也奠定了我們意大利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

    “但也僅僅是基礎,我們雖然有四千萬人口,但是缺乏養活這四千萬人口的農業,缺乏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缺乏各種國家發展所需要的資源。”

    意大利是典型的貧礦國,甚至比日本還要可憐的多,基本上工業發展初期必要的資源,意大利都缺。

    而這也是意大利輕工業相對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意大利在資源上就不具備發展重工業的基礎。

    當然,這還不是貝尼托最擔心的情況,相較于工業上的不足,農業對于意大利這個國家來說或許更加致命。

    意大利的耕地資源是極度稀缺的,但是偏偏意大利的人口又這麼多,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嚴重後果,那就是意大利的糧食不能自給自足。

    意大利國土的七成以上被山脈和丘陵佔據,尤其是東部波河平原地帶被奧匈帝國佔據後,耕地資源更加緊張。

    而且,意大利南部土地貧瘠,同時氣候也不穩定,這都讓意大利農業問題雪上加霜。

    而這也是那教宗國和不勒斯王國民眾為什麼喜迎貝尼托王師的重要原因之一,相較于意大利王國,兩地民眾連能不能吃飽飯都是問題,每年這兩個地區也是意大利人口流出最嚴重的地方,加上這幾年經濟上的困難,這也導致了他們對之前政府的極度不滿。

    而現在,貝尼托實現了意大利的統一,那這些經濟和社會問題,自然而然的也就輪到了他的頭上。

    所以,貝尼托說道︰“對于意大利的經濟而言,必須要下猛藥,才能挽救我們這個命途多舛的國家。”

    “首先就是在農業上,盡可能的實現本國糧食生產的自給自足,否則的話,未來一旦我們和奧匈帝國發生沖突,就有可能面臨糧食進口渠道被截斷的風險。”

    “而且,這些年以來,那不勒斯和教宗國為了討好奧匈帝國,選擇從奧匈帝國進口大量糧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我們在兩地統治的。”

    “就當下而言,我們應該考慮更換糧食進口渠道,比如從法國,美國或者東非等地區進口糧食,來替代奧匈帝國進口的糧食。”

    在歐洲找不到比意大利糧食問題更嚴重的國家,而且反觀意大利的鄰居們,除了不成氣候的瑞士以外,法國和奧匈帝國各個都是歐洲乃至世界的主要糧食生產大國。

    尤其是那不勒斯和教宗國,過去長期作為奧匈帝國的附庸,從奧匈帝國進口糧食是應對他們迅速增長人口的主要辦法之一,若非如此,他們的政權早就崩潰了。

    現在貝尼托統一意大利,這也就得罪了奧匈帝國,同時也意味著糧食問題上可能會受到奧匈帝國的干擾。

    之所以說是可能,那是因為奧匈帝國也未必會采用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畢竟意大利的備用選項還有很多,不說美國,東非,阿根廷這些糧食生產過剩的國家,光是法國鄰居就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但是,對于貝尼托這種想要帶領意大利成為世界大國的野心家來說,糧食問題如果受制于人,這是貝尼托不能接受的,哪怕是從其他國家進口同樣如此。

    在本土糧食能夠實現自給自足以前,貝尼托只能積極和其他產糧國下單,進而擺脫意大利對奧匈帝國糧食進口上的依賴。

    畢竟,在他看來,現在奧匈帝國就是意大利的敵人,所以,從奧匈帝國進口糧食,那就是資敵行為,他寧可讓其他國家賺這個錢,也不想讓奧匈帝國佔這個便宜。

    “進口糧食不是長久之計,想要成為獨立的大國,意大利就必須建設自己的高效農業和穩定的糧食生產基地。”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以國家的力量,推動大規模開荒,比如在本土對于那些有開發條件的丘陵地區,建設梯田,同時建設大型水利項目,從而將本土的糧食產量提升上去。”

    “同時,我們應該學習德國和東非兩個國家,對于農藥化肥的使用,鼓勵農業技術的發展,提高單位產量的提升。”

    “除了本土方面的農業建設以外,殖民地的農業開發,也應該大規模鋪開,尤其是對紅海殖民地西部的耕地開發,可以大大緩解我們的糧食供應壓力。”

    貝尼托的這些農業政策,其實沒有太大創新,不過卻未必沒有效果,畢竟之前的意大利因為分裂的原因,所以很難支撐一些大型農業工程的建設,但是統一之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

    最典型的就是水利建設上,很多水利項目,尤其是調水項目和水庫建設,過去因為分裂的原因,是難以統籌協調的,現在在一個政府領導下,就有了基礎條件。

    就比如一條河流如果經過教宗國和意大利王國,過去兩國勢必會對水資源的佔比和劃分有所沖突,現在既然是一個國家了,沿岸居民用水問題,就有了談判空間。

    對于貝尼托關于農業方面的重視,他的下屬也是支持的,畢竟農業一直都是意大利這幾十年來,迫切需要應對的問題,而且直接關系到意大利的統治基礎,意大利人的地矛盾十分突出,而因此延伸出的各種政治問題也比歐洲其他國家嚴重的多。

    而過去意大利各國其實並不好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貝尼托政府卻並非如此,畢竟貝尼托是一個獨裁者,這恰好為他推動一些改革提供了便利。

    在對農業問題進行了基本定調後,貝尼托才開始關于工業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關于工業上,貝尼托的重點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進口替代,二是大力發展軍事工業。

    進口替代,主要在于兩個層面,其一是盡可能用本國工業產品替代進口工業產品,從而促進本國工業的發展,而這也就意味著意大利必然會在經濟上構築本國關稅壁壘。

    其二則是盡可能的在工業發展中采用一些本國資源來替代進口,畢竟意大利是一個貧礦國,貝尼托不能憑空給意大利變出資源來,所以只能從其他方面想一想辦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比如肉類,肉類的品種有許多,豬肉,牛肉,雞肉,鴨肉等等,而對于意大利這種資源和土地有限的國家來說,毫無疑問通過養豬或者禽類,性價比更高。

    所以,貝尼托政府接下來顯然會在經濟發展政策上,推動這些容易滿足意大利民眾基本需求產業的發展,從而避免受制于人。

    至于大力發展軍事工業,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貝尼托作為極端民族主義者,發動戰爭,從而擴大意大利的疆域範圍,從始至終都是他的個人目標之一。

    只不過,關于這一點,尚未表現出來,雖然貝尼托愛說大話,但他並不傻。

    現在的意大利剛剛統一,而且各個領域在貝尼托看來,極度落後,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貝尼托也不會在國際社會上表現出自己的野心。

    這一點從前世貝尼托上台後的表現和現在一對比,就可以看出來,前世貝尼托毫不掩飾自己對巴爾干,北非和東非等地區的野心,妄圖將意大利打造成地中海沿岸的強大國家。

    但是,前世的意大利和現在的意大利完全是兩個概念,前世意大利在世界範圍都算的上大國,而現在的意大利,只能算一個歐洲大國。

    而且,前世意大利的死敵,奧匈帝國早就因為一戰解體,從而在東地中海缺少了能夠干預和壓制其發展的大國,這也是為什麼前世意大利在二戰前,政治和外交領域咄咄逼人的原因之一。

    沒有奧匈帝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意大利就是南歐,東歐和地中海區域最強大的國家,所以前世貝尼托才能對周邊國家重拳出擊。

    而現在別說奧匈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意大利也未必能擺平的了,所以鑒于如今意大利的情況,貝尼托深感意大利國家貧弱,進而對自己實現政治野心的支撐不足。

    貝尼托將這些野心都埋藏在心底的最深處,等到他整合意大利的資源,並且建設出一支強大軍隊後,才打算重建“羅馬帝國”。

    而在他張開自己獠牙以前,現在的貝尼托在英、法、德等國家面前,還是人畜無害的樣子,除了天然和意大利不對付的奧匈帝國除外。

    所以,貝尼托對心腹們說道︰“現在,意大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積蓄我們的實力,否則意大利現階段想成為國際事務的主導者之一,大概率會撞得粉身碎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非洲創業實錄》,方便以後閱讀非洲創業實錄第六十三章 貝尼托的隱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非洲創業實錄第六十三章 貝尼托的隱忍並對非洲創業實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