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話事人

第232章 恢復初心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隨輕風去 本章︰第232章 恢復初心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第232章 恢復初心

    有賢人說過,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這句話在王家怡老園北半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映證。

    在萬歷十四年正月的頭幾天,也就是春節走動和游玩的高峰期,成千上萬人硬生生的在怡老園北部踩出一條路來。

    一開始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出城入城路過,但後來聞聲而來湊熱鬧的人反而佔了多數。

    王家怡老園可是當今甦州城最有名的園林之一,普通人根本沒機會賞玩。

    非常多的人就是為了看看怡老園的園景,特意過來走一遍。

    王家想過召集工匠,連夜砌牆,用最快時間徹底堵上缺口,但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工匠來干活。

    一是因為正處于過年期間,本來就沒多少工匠還願意出工。

    二是給怡老園修牆,工匠們生怕有命掙沒命花。

    畢竟通過兩個工程隊,林大官人的聲威在甦州工匠群體里已經深入人心。

    所以短短數日間,怡老園的院牆缺口不但沒補上,反而越擴越大,整個西北角的院牆幾乎已經被拆光了。

    被人踩出來的路也越走越寬敞,甚至還有熱心公益的市民把高低不平處都墊齊了,連馬車都能通行。

    王家這個新年算是極度糟心了,正月初十這日,十幾個男丁齊聚一堂會商。

    東山王家是一個很大的家族,男丁肯定不止十幾個。

    但怡老園是為了王文恪公王鏊所建,屬于王鏊這一支的產業,所以在此商議的人也只有王鏊的子孫。

    王有壬是王鏊的嫡長孫,又當過官,乃是這一支的話事人。

    召集了所有堂弟、子佷後,王有壬宣布道︰“我準備將靠近新城門的怡老園北半部捐獻給官府,只保留南半部。”

    這個決定,直接讓所有人都驚到了。

    近一百年時間,王家什麼時候吃過虧?

    王有壬最寵愛的兒子王禹聲急忙道︰“父親不可!如此屈服,恐為世人恥笑!”

    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勸道︰“不必如此喪氣,等過了正月,多召工匠耐心修補就是。”

    王有壬很悲傷的說︰“十天之前,我和你們一樣,以為我們王家很強勢。

    但現在我才明白,其實我們王家已經是弱勢了,但最可悲的是身處弱勢還不自知。

    如今形勢不如人,從手段到輿情人心全面落于下風,若不斷尾求生,只怕連南半部也保不住!”

    王禹聲還是很不服氣的說︰“就算讓出半個園子,也實在是王家的奇恥大辱,他日我等有何面目去見文恪公!”

    王有壬斥道︰“既然知道是奇恥大辱,你這個後來人就要牢牢記住這個恥辱!用心讀書,早日博取功名!”

    王禹聲跪地不起,“都是兒子不爭氣!”

    其他堂兄弟一起問道︰“當真非如此不可?”

    王有壬閉目長嘆一聲,“听說縣衙里有人已經開始查找七八十年前的舊檔,想將王家當年違規造園之事釘死!

    如果不認輸,你們有本事攔得住刨根問底式的追查嗎?

    我王家自文恪公後,沉迷富貴不思進取,三代竟然無一金榜題名者!

    所以活該有此教訓,這次是別人把我們打醒了,所幸還不至于傷筋動骨。

    �f潛鴆環 純次頤嵌賜Х繳降南 搖 郊冶徽緯墑裁囪耍br />
    如果沒有文恪公的余蔭,你們以為我王家能比那席家、陸家強多少?”

    想到幾乎被摧毀的席家、大傷元氣的陸家,堂中眾人悚然清醒了。

    他們王家與席家、陸家這些同行巨商相比,也就是百年前基因突變多了個王鏊。

    王有壬見其他人再沒話說,便又吩咐說︰“我們王家就是太富有了,才導致子弟貪圖享樂,學業無成。

    從今日起,家中所有二十歲以下男丁無事不得外出,每日勤奮讀書不得松懈,我親自監督!

    古人尚知臥薪嘗膽,三年生聚三年教訓,我王家難道做不到?

    若能以恥辱激勵子弟,再振家聲,未嘗不是因禍得福,我倒要感謝那林泰來!”

    以下一代接班人自詡的王禹聲,見父親態度堅決,強忍著內心痛苦表態支持說︰

    “兒子也悟到了,父親所言不錯,身處弱勢時,就不要去爭一時短長。

    巡撫總有換人的時候,府縣也總有換人的時候,甚至連首輔也總有換人的時候!

    天下沒有長盛不衰的花,也沒有永遠站在巔峰的勢力。

    只要我王家能維持不倒,等待時機,就總有找回場面的時候。”

    王禹聲並不贊同這麼慫,但為了討得父親歡心,鞏固自己繼承人地位,不得不違心擁護。

    王有壬卻頗感欣慰,“能讓你有所長進,學會了隱忍,這虧就沒白吃。”

    隨即又對眾人說︰“在此與汝等約定,我文恪公子孫,無論嫡庶,未來先擊敗林泰來者為王家本支主奉!”

    王禹聲︰“???”

    爺爺、父親兩代都順利接了班,怎麼到自己這代就開始全族競爭了?

    等到過了正月十五,各衙署就開始逐漸恢復辦公。

    王家第一時間就向吳縣縣衙申請,將怡老園北半部四十五畝捐獻歸公。

    這個消息傳出去後,甦州城又又又又一次震動。

    先前朱知府被驅逐,都沒有王家認輸讓甦州本地人震撼。

    本土豪強把外來的流官驅逐,其實在當今鄉土社會的機制下,並不算多麼令人稀奇。

    朱知府被林大官人修理這件事,仍然沒有脫離上面這個範疇。

    但王家和府縣官員不一樣,王家那可是吳縣赫赫有名的本土四大家族之一,王鏊之後連續兩代有好幾個人恩蔭做官,同樣屬于地方豪強。

    這樣一個標志性的、看起來不可撼動的四大家族之一,竟然被林大官人逼到割肉投降認輸。

    這委實讓很多人都驚訝,對林氏社團的爆發力有了重新的認知。

    收到王家認栽的消息後,林大官人不用再避嫌,終于又進城了。

    一方面,是給那些熟人拜個晚年,刷刷存在感,免得因為不拜年被人挑禮。

    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種告別,林大官人可能再過一個月就要北上去京師趕考了。

    其實所拜訪的人里,也有那麼一個不太熟的人,就是原府衙七品推官、現府衙六品管糧通判劉大人。

    當初傳言張四維復職,在劃分陣營時,劉推官出人意料的站在了林大官人這邊,成為府衙主要官員唯一不是余毒的。

    之前林大官人與劉大人的交情,僅限于被告和法官的關系。

    但這時候即使不那麼熟,于情于理也要走動。

    坐在通判廳里,林大官人環視四周,意有所指的說︰“這通判廳比推官廳略為寬敞。”

    新升職的劉通判沒有寒暄,帶著幾分戲謔語氣說︰“剛才府衙收到了提學官發來的通告,說是提學官將于四月按臨甦州城。”

    這時代被讀書人稱為大宗師的提學官,並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的。

    而是在全省府縣巡行,每到一處便主持考試,考察當地生員和童生。

    一般讀書人想考取秀才,就要等待提學官按臨本地,然後參加提學官主持的院試。

    所以劉通判說的這個消息的意思就是,提學官房寰計劃四月份抵達甦州城,主持考試錄取秀才。

    林泰來當即大怒︰“往年都是二月份,怎麼今年就是四月?”

    林大官人之心,路人皆知,都知道林大官人有北上奪取功名的意思。

    朝廷選拔人才的會試三年一次,稱為京城大比,萬歷十四年就是一個京城大比之年。

    考試時間相對固定,二月份會試考三場,二月底放榜,上了名單就算準進士了。

    然後一般三月中旬再舉行殿試,決定最終進士名次,產生狀元榜眼探花。

    等朝廷忙完金殿唱名大典、瓊林宴等等新科進士的禮儀性事務後,一般也都到四月初了。

    當然以上內容暫時與林大官人無關,對林大官人而言,重要的事情還在後面。

    武科考試與文科考試都是同年進行的,但到了四月份中旬,朝廷才能騰出手來,進行武舉會試並選拔武進士。

    所以如果甦州城院試同樣定在四月份,與武舉會試時間產生沖突,那麼北上京師的林大官人今年就無法再兼考秀才了。

    對此林泰來憤然道︰“依我看來,這是房提學故意針對我!”

    劉通判︰“.”

    你林泰來到底有多大的臉?難道堂堂提學官還能這麼無聊,專門為了你把按臨甦州城的時間改到四月?

    不過想起林大官人的“殺傷力”,這也不是不可能。

    又听到林泰來抱怨說說︰“如果院試還在二月,那還來得及,但偏偏今年就不是二月!”

    林大官人如果想去京城趕考,最遲二月底就要出發,可以早走,但絕對不能再晚。

    所以按照往年慣例,林大官人完全可以先在甦州參加院試,然後北上京師,什麼也不耽誤。

    但偏偏今年院試被安排在了四月,這怎能不讓林大官人生氣和疑神疑鬼?

    畢竟在南京城時,林大官人曾經從提學察院一直殺到長板橋,也是狠狠得罪過房提學的。

    對此劉通判除了假裝同情,也別無他法,只能說︰“反正你還年輕,也不差這一年兩年早晚的。”

    林泰來不滿的說︰“功名之路,只爭朝夕。”

    不趁著這幾年,申首輔說話還算管用時迅速上位完成原始積累,以後哪還有更好打基礎的機會?

    距離萬歷三大征開始也沒多少年了,要是多蹉跎幾年,趕不上萬歷三大征了怎麼辦?

    劉通判很想說,不服又能怎樣?你林大官人再能打,還能與體制對抗?

    怎麼安排考試日程,那是提學官的權力,你林大官人還能強迫提學官收回成命?

    人都有無奈的時候,哪還能事事都順心?該接受現實就接受現實!

    隨後林泰來又對劉通判說︰“煩請別駕一件事,幫我向周邊府縣打听明白,摸清楚提學官下月的行程,看看他到底去哪。”

    劉通判詫異的問道︰“打听這個有何用處?”

    林泰來答道︰“雖然提學官二月份不來甦州城,但我可以過去啊。

    反正提學官巡行江南,應該不會走的太遠。只要時間來得及,我可以主動找他去考試!”

    劉通判愕然,也不知道林泰來腦回路怎麼長的,總是能有異想天開的奇思妙想。

    考官不來考你,你就去堵考官的門?

    忍不住質疑說︰“秀才都是一個縣一個縣考的,你這樣跨縣去應考,能行麼?”

    林泰來解釋說︰“我又不是要與其他縣考生搶名額,也不是冒籍考試。

    我只是作為吳縣考生,主動提前接受考察,等到公布吳縣錄取結果時,把我加進去就行了。

    再說這事也不是沒有先例,比如我們更新社的精神領袖徐文長,年輕時為了走後門,就跨縣參考,才拿下了秀才功名。”

    劉通判不禁嘆為觀止,這位林大官人能夠成功,絕非僥幸。

    然後劉通判好奇的問道︰“即便你能見到房提學,又當如何?”

    林泰來答道︰“當然是用我這價值千金的才華打動房提學。”

    劉通判秒懂,江湖傳聞房提學此人極度貪財,想買秀才就掏五百兩,概不還價,當然也沒多少人掏得起這個價格就是了。

    林大官人先前將房提學得罪狠了,五百兩銀子再翻倍可不就是“價值千金的才華”麼?

    劉通判感慨說︰“你也真舍得。”

    林大官人口頭上滴水不漏的說︰“才華來的太快,揮霍掉也不心疼。”

    等到走出府衙,林泰來迅速對左護法張文說︰

    “你今天不用跟著我了,去通知各線頭領,籌集出兩千兩銀子給我!

    然後準備好船只和行李,大概過幾天就要出發了!”

    他現在倒真是希望房提學是個認錢不認人的大貪官,用銀子能解決的問題那都不叫問題。

    右護法張武嘆道︰“坐館終于恢復初心了。”

    林泰來莫名其妙,他有什麼初心可恢復?

    張武回憶著說︰“想當初,坐館還沒起家時,最大志願不就是用銀子砸出一條功名之路麼?

    喝多了後還發下豪言壯語,說要拿幾十萬兩去買一個狀元。

    後來坐館熱衷于打熬文學,我還以為坐館改弦易轍,要拿才華去爭奪功名了。

    沒想到坐館還是初心未改,仍然用銀子當開路先鋒。”

    感覺甦州沒什麼可寫了,林大官人出征!去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話事人》,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話事人第232章 恢復初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話事人第232章 恢復初心並對大明話事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