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之名門飛將

第一百六十八章 衛覬出山

類別︰ 作者︰臨崖問天 本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衛覬出山

    皇甫彪先去溫縣跑了一趟,結果撲了個空,司馬家為避戰禍已搬遷黎陽。而黎陽並非河內地界,乃屬冀州魏郡,現在是韓馥的地盤,皇甫彪新吞河內,若再染指魏郡怕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主公勿憂,並未听聞司馬家有出仕之人,怕是遷徙避禍無奈之舉,不妨先從朝廷召令以觀後效。”

    “大亂紛起,天下州郡無不驚擾,所謂避世不過乃是徒勞無功罷了。”

    “為今之計也只好先回朝歌了!”

    皇甫彪和董昭二人原路返回,好在此次平定河內並未大動干戈,一路見田地郁郁蔥蔥,很是喜人,如果今夏雨水充沛,沒有影響民生大計,河內又是一處產糧大郡。

    河內作為司隸所轄七郡之一,處天下正中,南倚黃河,北緣太行,又是殷人故地,民風彪悍,豪俠任勇,自先秦以來就是歷代君王矚目之處,如今並州巧取河內,標志著皇甫彪有了問鼎中原的先機。

    “取河內而不得司馬,實乃一大憾事!”

    皇甫彪心中此想,卻也不好當著董昭的面說出來,以免顯得有些貶低董昭之才,一路自是少了些言語。

    回到朝歌之後,令周倉廖化率刀盾營先行回並,一面寫信邀王邑出面游說河東衛家,一面派出大量人手打探長安消息,若西京有變,應該是東出廢都洛陽的絕佳時機。

    不幾日,河內就迎來一位大才,乃是衛家衛覬,也是世家子弟,因王邑與族中衛固相交甚密,所以得以舉薦出任河內郡守。

    衛覬之名,早在洛陽就廣為人知,其草體微瘦,筆跡精熟,尤善發掘古籍多識典故,是不可多得的少年人才。

    “拜見驃騎將軍!在下衛凱,字伯覬,祖籍河東安邑,此次奉詔前來,不知有何吩咐!”

    皇甫彪挺喜歡這個開門見山的方式,但見衛覬俊朗睿智,穩重干練,很是對他胃口,當即讓座奉茶,相談起來。

    “河內新安,百廢待興,是故上奏陛下欲請閣下出任郡守一職,不知伯覬對治理河內有何高見?”

    皇甫彪前面說出朝廷征召河內郡守是其授意,後面便詢問他治理河內之法,這算是考量之意了。

    “在下有三策可定河內!”

    “願聞其詳!”

    此時茶葉已泡好,香氣沁鼻,綠意盎然,皇甫彪端起茶盞淺抿一口,開始聆听衛覬之言。

    “董卓作亂,關中之民畏而流失甚眾,皆無以為業,多被豪族引為部曲,而郡縣貧弱不能與爭,世家遂強。第一策,乃是收攏歸民。官府先與供給,教其勤耕積粟,增訂戶籍,如此則赴者如雲,可強本弱敵。第二策,乃在鹽鐵之利。自古為國之重器。自亂來散放,當下宜置使者監賣,稅收盈利皆充府庫,以資國用。第三策,乃是百里長吏,皆宜知律,依律行事,依法辦事。刑法者,國家之所貴重;獄吏者,百姓之所縣命。如此朝廷綱紀得復,時弊得正,何愁河內不能穩固。”

    衛覬這番侃侃而談,皇甫彪听得津津有味,第一策同他在並州招收流民如出一轍,自然贊同。第二策衛覬是嚴查偷稅漏稅之意,可皇甫彪卻想將鹽鐵收歸官營,由鹽官統管經銷,得利皆歸國有,略有不同。第三策依法治國,雖是法家理念,卻功在千秋,值得大力推廣,甚至可以定為國策。

    “衛先生大才,果然名不虛傳,此三策皆保境安民功在千秋之大計,需擇日詳細奏報天子。若運營河內大定,當可在各郡例行推廣。”

    “將軍謬贊,伯覬愧不敢當!”

    “大可不必謙虛,當有此贊!不過派謁者僕射監督鹽官只是權宜之計,日後需將鹽鐵收歸官營,河內初定,當緩緩圖之。”

    “天下無商不興,商賈雖為逐利,卻也缺之不可,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衛覬知道鹽鐵暴利,可是若要自己操刀切這塊肥肉,怕有些力不從心。大商富可敵國者甚多,平定天下還需他等相助,只能善意規勸皇甫彪不要操之過急。

    隨後便相熟了,倆人聊些時事,不覺已到正午,便引薦黃忠和董昭與其認識,三人相邀酒樓飲宴一番,一為衛覬洗塵,二為精誠合作,他這個領頭人責無旁貸。

    自此河內大局已定,文有衛覬董昭,武有黃忠楊丑,大軍班師回朝。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三國風雲之名門飛將》,方便以後閱讀三國風雲之名門飛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衛覬出山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三國風雲之名門飛將第一百六十八章 衛覬出山並對三國風雲之名門飛將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