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都能感覺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靜。
洛國公洛千秋被封為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聖夕被封為嗣洛王,正一品親王,有一些傳言在民間流傳。
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傳開的。
目標自然是詆毀洛氏。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義之士的心中聲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懷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滅才好。
畢竟洛氏太過高潔,從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壓良善百姓。
這樣的洛氏,實在是讓不少人坐立難安。
李氏宗王也有一些拎不清的開始蠢蠢欲動。
而且不僅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動,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撥的。
其中有些是腦子有問題,自古以來富貴子弟多廢物,大唐也不例外。
還有一些則心思深沉,目標是架空宗王奪權,尤其是六大王國這些遠離朝廷的王國。
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是獨立王國,在獨立王國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運行規則。
朝廷本以為最先發難的會是燕國,但沒想到最先出現變動的竟然是楚國。
楚國遭受到了滅頂之災。
在六大王國中,楚國的實力最弱,畢竟楚國先天不足,既不像另外幾個國家得到了大批來自中原的補助,又不像是宋國勾結了大批中原士族權貴。
楚國是真的白手起家,啥都沒有,背靠吐蕃這個大唐死敵,面對的則是完全不了解的天竺環境。
吐蕃對繞到自己身後的楚國一直都心懷戒備,最終抓住機會,聯合著一些小國,對楚國發動了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只能無奈的派出使者,請求大唐的幫助。
太平召開了軍事會議後,諸位宰相和將軍,面對吐蕃的這種行為,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打。
“太陽之下,沒有任何人可以挑釁大唐的威嚴,觸犯這一條的人,只有死路一條。”
“沒錯,不給吐蕃一些教訓,還真的以為它天下無敵了。”
宰相和將軍們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沒有人退縮,強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庫,足以應對一切敵人。
“是時候將素王的光輝,播撒到高原上了。”
太平從小深受武𤊄韟R寰 鋇撓跋歟 歉隹襉磐劍 絲塘成下 撬嗄攏 庵智樾饔跋斕攪說鈧腥撼肌 br />
“恭請聖裁。”
群臣皆垂首肅穆道。
“不過為什麼吐蕃會在這�時候突然進攻楚國呢?”
既然決定了要給吐蕃一點顏色看看,那就要了解一下,吐蕃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進攻楚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陛下,根據前方傳回來的訊息,吐蕃國中的內斗很是激烈,新的吐蕃大相,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所以決定創造一些功績,就如同當初祿東贊家族那樣。
又因為朝廷在青海的防御過于嚴密,找不到什麼機會。
至于西域則是因為吐蕃不願意主動將西域推到大唐這邊,所以最終選擇了進攻楚國這個藩屬國。”
這個解釋就相當的合理了。
在古代,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戰爭,都不是因為矛盾積累到不可調和的程度而誕生的,恰恰相反,大部分的戰爭,都是因為統治者個人的私欲而爆發的。
所以這種戰爭才能夠快速開始,又快速結束,因為這種戰爭沒有根基。
那些真正因為不可調和矛盾而誕生的戰爭,幾乎是難以制止的,只有雙方殺到天昏地暗,殺到造成矛盾的一方,徹底消失,才算是結束。
洛千秋是很少說話的,但在這個時候,他卻開口道︰“吐蕃內部發生了分裂,這是我們的機會,一個徹底擊垮吐蕃的機會。
不過想要進攻吐蕃,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原上的不適,本王建議,抽調全大唐的精銳,前往雪域高原,深入腹地,進攻吐蕃。
先讓這些精銳在青海生活一段時間,適應一下當地的氣候,總比直接從中原調兵過去強。”
調集精銳,前往雪域高原,這是相當冒險的一步棋。
“洛氏敢戰士,基本上都生活在遼國,本王可以給遼國公修書一封,讓遼國公率領敢戰士前來。
再下詔抽調最精銳的披甲士。
最關鍵的則是西域的玄門神廟軍。
進攻吐蕃,一定要有西域的玄門神廟軍,否則難以功成。”
西域神廟軍!
“洛王,據朕所知,那西域神廟軍僅僅只有三千,縱然精銳,難道能夠在雪域高原上,發揮什麼作用嗎?
我大唐又不是沒有精銳,所擔憂的不過是高原之癥罷了。”
太平的想法同樣是其他人的想法,神廟軍的確是有名,是天下強軍,但根據實戰來看,即便是比大部分的軍隊強,但也沒有強到不可戰勝的地步。
洛千秋深吸一口氣,緩緩高聲道︰“陛下,諸公,這就是你們有所不知了。
玄門神廟軍,不是凡人之軍,平時的確是和大部分軍隊差不多,但關鍵時刻是不一樣的。
神廟軍悍不畏死,能戰斗到最後一兵一卒,比尋常士卒有更強的耐性,無論是在水中,還是在高原上,還是在林間,無論是受傷,還是遭受折磨,他們都能保持戰斗力。
神廟軍在高原上,是不會有不適之癥的,他們無論是在什麼地形,都能如履平地。
在山地中就是最強的山地兵,在雪域上就是最強高原戰士,在草原上就是最強的騎兵,下馬也是最強的步兵。
就算是敢戰士也比不了,敢戰士畢竟還是**凡胎,而神廟軍已經超脫了這種範圍。
沒有神廟軍的參與,這場戰爭,本王是絕對不會放心的。”
堂中大部分人都被洛千秋的話驚呆了,就像是在听一個神話故事一樣。
如果洛千秋單純說前面那些,他們還將信將疑,但洛王最後說了什麼,他親自說就連敢戰士都比不上神廟軍,這句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那可是敢戰士啊。
由洛氏子弟組成的敢戰士,從建立的那一刻,就從來都沒有任何的敵手。
敢戰士只要出現,就代表著勝利,和那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一支支精銳不一樣,敢戰士傳承一千多年,每當人們以為,敢戰士已經不復當年英勇的時候,敢戰士就會用一份令人震撼的戰績告訴所有人,敢戰士還在。
洛千秋可是洛氏家主,他既然說自己家族的王牌軍隊不如神廟軍,那就是真的不如。
【玄階•天兵(非人而為,實為天成)︰使用者可以選擇三千人成為天兵,進行一個月訓練,可以得到一支在戰場上令行禁止、悍不畏死、身強體壯、武器精通、戰爭精通、馬術精通的軍團。】
這種屬性,洛千秋太清楚了,敢戰士再強,也到不了這種程度。
“洛王殿下,但神廟軍是西域玄門精銳,他們會為了大唐和吐蕃間的戰爭而派出來嗎?”
這個問題就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
大唐和西域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西域屬于听調不听宣,大唐說話,西域不一定出手啊,尤其是這種直接讓最精銳出征之事。
捫心自問,不答應很有可能。
太平也將目光落在洛千秋身上,“洛王,諸位愛卿所言,有幾分道理,朕繼位以來,和西域的關系,與先前也沒有什麼變化,是否能請動玄門出手,朕沒有把握啊。”
洛千秋環視殿中所有人,緩緩沉聲道︰“陛下,大唐和西域間的這個問題,該是時候解決了,和吐蕃間的戰爭,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結束的。
先讓楚國盡力堅持住,或者說,如果楚國堅持不住,直接舍棄楚國也沒什麼,只要日後滅掉吐蕃,都是值得的,等到滅掉吐蕃,再重新建立楚國即可。
大唐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解決和西域間的關系,這件事就交給臣吧,開元八年前,臣盡力解決西域問題。”
解決西域之事!
這絕對是當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對于大唐來說,再也沒有比西域更讓人憂愁之事。
若是真正的能將西域握在手里,那無論是燕國,還是大唐的西擴,都能夠真正的提上日程。
現在洛王竟然會將這件事攬在身上,毋庸置疑是有些出乎眾人意料的,就算現在西域大祭司是洛氏子,但身處那個位置,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
因為大祭司所代表的不是他一個人,尤其是玄門那種體制,就算大祭司想要帶頭投降,那也不可能。
……
大唐和西域所爭奪的東西,不是世俗中的權力,而是精神世界。
在諸夏的精神世界中,最高的自然是素王,那問題就來了,到底是接受了天子代行素王之命,還是大祭司代行素王之命呢?
這是不可調和的問題,先前這個問題能夠掩蓋,是因為大唐內部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但經過李世民、李治、武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