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凜冬城,已經頗有規模,依山臨水而建的城池,徹底成為了洛氏的避風港,洛宮中,一眾人圍坐,洛豫之詳細地將自己這一行的見聞全部講出。
洛攸靜靜听著,當听到不願意出兵的結果,他的臉上既沒有憤怒,也沒有失落,就像是听著不相干人的事一般。
和洛氏關系比較親近的三個國家,只有有利可圖的燕國願意出兵,漢國和楚國都沉于本國大事。
殿中眾人有若有所思的,有滿面憤怒的,有悲哀不已的。
待洛豫之說罷,洛攸環視眾人,洛氏嫡系子弟、洛襄這樣非嫡系但親近的子弟,以及一直以來緊緊跟隨洛氏的氏族。
他平靜說道︰“漢國、楚國、魏國皆不願出兵,但諸位不要沮喪和憤,這是他們所該遺憾的。
我有一言願說于諸位听,是我任十年族長而有的感悟。”
他輕咳一聲,而後帶著沉吟道︰“縱觀史籍上的所有英雄豪杰,有誰不是氣運通天之人?
沒有。
皆是大難不死之人。
所以我們常說一人想要成事,首要不在能,而在于運。
運勢,縹緲莫測,是我們也不能觀測到的,但卻能大致推測出來。
大勢如同湍急的水流,世上的人便是水中的魚蝦,大部分的人都只能隨波逐流,而有的人卻能夠逆勢使驚濤拍岸。
當然,如果將時間拉到長遠,最後一定會失敗,因為大勢是不可逆的。
但大勢真的不可逆嗎?
這一條準則在我們洛氏是不成立的,所有不可逆的大勢,都是流的血還不多,付出的代價還不夠。
在大多數時間,我們並不願意付出太多的代價,我們總是有所保留,為了留待有用之身,以圖後事。
但現在,我們唯有恭敬的去執行素王上皇的命令,要徹徹底底的違逆一次大勢。
無論付出任何代價,我們都甘之如飴。
我的父祖都為之而擔憂,因為那時情況並不明朗。
自天外一劍殺單于後,我已經沒有什麼擔憂的,那光明的山已經在對岸,現在就是搭橋通過。
洛氏泣血,天下得利,但得利多少,就在運道。
如今四國中,各有其事,唯有燕國是能集合國中力量去發動大戰的,這就是慕容承光的運勢。
中原諸國的結局我是看不到了,但燕國的興盛卻是能夠看到的。
聯絡燕國和中原自願而來的義士吧,駐守遼東這麼多年,該是時候戰一次了。
胡命昌盛,那就一點點削,一定要將其鎮壓下去!”
洛攸這番話,是宣判,是戰爭宣言,是洛氏看到世界真實後的感慨。
殿中眾人剛要起身一起為之賀,就听到洛攸又高聲道︰“羲之,與鮮卑一戰,我將親率敢戰士出擊,家主戒指留給你,如果我死在外面,就由你來繼承家主之位,你留守凜冬城,記住我曾經和�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