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袁紹率領河北大軍進攻幽州。
之所以敢于這麼放心的北上,自然是因為冀州以南的曹操和劉備都無法北上進攻。
自劉備被袁紹趕出青州後,他便念念不忘的想要收回青州,但那又談何容易呢?
昔日一同攻擊曹操的盟友張燕變成了袁紹的藩屬,負責為他守御青州。
青州望族呂氏本來是支持他的,但袁紹入主青州,為了家族安穩,呂氏又與袁紹的兒子聯姻。
如今的呂氏一分為二,臨淄呂氏的一支隨著劉備遷徙到了徐州。
現在的青州已經變了一片天地,不再是他剛剛進入青州時的模樣了。
而曹操則從建安五年昭城相約時就開始謀劃從袁術那里奪取霸業之基了。
若說如今天下之間,哪一處戰亂最頻繁,那必然是曹操和袁術之間。
兗州以及豫州,幾乎是一路平坦,沒有絲毫的山川阻隔。
曹操佔據著兗州,以及豫州的潁川等郡,但袁術僅僅憑借汝南一郡就能夠抗衡曹操所有,甚至還能夠在錢糧上吊著曹操打。
但明明在軍隊上佔盡優勢的袁術,在這兩年的戰爭中,面對曹操軍卻屢戰屢敗,只要是野戰,袁術就沒有勝利過。
不斷的失敗致使袁術丟掉了豫州除汝南郡之外的所有郡縣。
其中靠近兗州的被曹操奪走,靠近徐州的被劉備順手撿走。
以作為劉備不與曹操聯合進攻袁術的補償。
東海郡。
隨著劉備率領著一眾青州人來到這里,並且重用了糜氏後,有一個家族的地位就變得比較尷尬。
那就是蘭陵蕭氏。
自 侯蕭何開始富貴的蘭陵蕭氏,在五姓家中的境況僅僅比淮陰韓氏好一點。
拋去五姓家的名頭,從如今的權勢上來說,淮陰韓氏是二流的世家,蘭陵蕭氏是次一流的世家。
比起袁荀陳這些家族都是不如的。
自劉備進入徐州以來,蘭陵蕭氏內部就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是關于怎麼對待劉備的討論。
那還是數年前,洛齊及一部分徐州士族在糜氏的率領下將劉備迎進了徐州。
當時蘭陵蕭氏沒有出現。
後來劉備進了東海郡蘭陵蕭氏才算是爭論出了一些結果。
一部分族人前往投靠劉備。
但不得不說,投靠的太晚,即便是 侯家,那也佔據不了核心。
況且這一代的 侯家沒有那種才華極其出眾的子弟。
不過好在蘭陵蕭氏經過後漢百年的經歷,對此早就有所準備。
除了洛氏,哪里有世家大族能代代出現大才的?
只要能維持住家族門楣,總會有杰出子弟出現,然後帶領著家族再興盛一個百年。
淮陰韓氏同樣是這麼想的。
與此同時,這兩個家族還分別派出了大量的子弟南下,前往江東。
理由很簡單,徐州乃是四戰之地,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這里定然是戰火連天。
戰爭對世家大族的破壞有多大?
看看現在的臨淄呂氏就行了,青州數年的戰爭,臨淄呂氏死了一半的族人。
現在唯有江東和荊州還能夠算得上是一片淨土。
蘭陵蕭氏以及淮陰韓氏和吳郡六姓的關系都非常緊密,早早就布置好後手。
等到洛楚入主江東,蕭氏和韓氏兩家更是大喜過望,這些年不斷地將徐州的資產變賣,然後在江東購置田地以及商鋪等等。
建安七年,經過多年的準備,兩家終于進行到最後一步,那就是遷徙族人。
糜貞掌握著徐州商會對蕭韓二家的動向還是清楚一些的。
她與洛齊聯袂而至州治所中,上報給了劉備。
面對此事,劉備沉默許久,抬頭望望天。
要說蕭氏和韓氏做的不算是過,只不過遷走一半人。
當今士族都是這樣幾面分頭下注,就連劉備的妻族呂氏都這麼干。
但這畢竟是 侯和淮陰侯家,這二家這麼干,對立志重走光武路的劉備來說,很是尷尬。
屋中眾人皆沉默著,張飛一拍桌案,怒吼道︰“大哥,我去將那蕭氏家主和韓氏家主綁來!”
劉備揮了揮手,最後只是感慨道︰“我不能得到蘭陵蕭氏和淮陰韓氏的完全效忠,又怪得了誰呢?
這是我的威望不足啊。
這是我的德行不足啊。
這是後漢以來的報應啊。
能夠得到英侯的支持已經是承祖之幸了,又怎麼能夠去奢求更多呢?”
洛齊卻語氣輕松道︰“主公不必如此,三將軍亦不必生氣。
所謂眾志成城。
蕭韓這種大家族,人多繁雜,本就不是一條心,試看這天下哪里有萬眾一心的家族呢?
莫說他們,就連我所在的洛氏,家中子弟都因為志向不同而各奔東西。
今日蕭韓二家中有人想要前往江東,這實在是正常不過。
這些不願意與我等一心的人離開徐州,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這些人離開,亦不影響早就投效主公的蕭韓二氏子弟,甚至這些子弟知道今日主公的表態,會更加忠誠。
此所謂,禍兮福所倚。
主公,當善待此事,不必憂慮,于我復興大漢大業,並無什麼影響。”
洛齊此言一出,屋中眾人的神情就好了許多,尤其是劉備,先前的些許失落都消散一空。
無論如何,還有英侯一家堅定不移的支持自己,還有兄弟在自己的身邊。
比起昔日,已經不知道強到哪里,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糜竺從外快步走進,與洛齊對視微微頷首,兩人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
然後向劉備作揖躬身道︰“主公,蕭氏少君與韓氏少君求見。”
眾人皆一驚,劉備連忙道︰“快快請進來。”
門外有兩個年約三十許的男子聯袂而至,走到門檻前,在所有人的面前,向著劉備直接大禮叩首。
劉備又是一驚,卻見到二人一拜三叩首,走進堂中,跪伏在地,泣聲道︰“主公!”
到了這個時候,劉備哪里還能不知道是為什麼呢?
他從上首走下來,來到兩人身前,將二人扶起,沉聲道︰“日後當奮發向前。
你二人雖不是嫡長,卻未必不能成就大業,未必不能光輝 侯與淮陰侯之爵。”
二人又是一拜泣聲道︰“主公仁義,願以死效之。”
這邊劉備忙著收攏人心,蕭韓兩家已經乘坐著大船順著淮水支流往江東而去。
長江邊,有驚濤拍岸。
白色的浪花朵朵拍擊在大船之上,那高大的樓船巍然不動。
蕭氏和韓氏這麼多年的大貴族,可不僅僅是掌握了一些經學以及兵法,手中的技術亦極多。
細數天下的世家豪族,基本上都有研究那些技術以及知識的,畢竟只有這些人有錢有閑。
即便是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但瞎研究依舊有不少東西被研究出來。
在長江的南岸,橋巍正靜靜等待著。
橋氏在江東的位置就是如此的特殊。
他是江東諸家之首,但又不局限于江東,交游廣闊,蕭韓二氏下江東,就是他主導的。
他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增強江東的世家大族的力量,從知識上、從數量上、從質量上。
務必將江東打造成一個無人敢來侵犯的鐵桶陣。
尤其是在他知道了洛楚的計劃後,他就更加孜孜不倦的引進外地的貴族。
畢竟不將江東的水搞混,新的江東之主上位之後,萬一拿吳郡士族開刀怎麼辦?
他只想安安靜靜地躲在暗處,讓家族在江東一直綿延下去,就像是洛氏一般。
伴隨著重重的一聲,巨大的樓船靠岸,橋巍迎上前去,大聲笑著道︰“你們終于來到江東了。”
來的當然不會是 侯和淮陰侯,那兩人都是年紀相當大的人,和橋巍都不是同一代人。
來到這里的是兩人的嫡長子,來到江東重新建立家族。
至于爵位。
說句不好听的,就連大漢眼看著都快要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