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皇宮迎來了一個新的女主人,趙飛燕,一個伶人舞女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漢的皇後。
頗具傳奇色彩,讓天下人都爭相談論,在這個門第觀念還不算特別強的時代,趙飛燕的成功很有示範作用。
皇帝縱情聲色,早早的掏空了自己的身體,又遇到趙飛燕這樣的絕代妖姬,瘋狂吃丹藥,在一場普通的風寒之後,又吃了方士的神藥,結果一病不起,死在病榻之上。
對皇帝的死,臣子都抱著一種比較無所謂的態度,百姓也是限于禮制才干嚎兩嗓子。
在普遍短命的漢朝皇帝中,劉赤的在位時間已經算是很長的。
對于劉赤這種皇帝,他這一死對天下做出的貢獻,比他這一生的功績還要大。
群臣按部就班的給劉赤上了一個中等的謚號僖,沒什麼功績,沒什麼過錯。
劉赤葬入帝陵的流程開始一步步走,但是朝廷的心思已經不在這個上面了,而是在未來的皇帝上。
趙飛燕沒有兒子,但是僖皇帝是有子嗣的。
只不過都是年紀比較小的,年紀輕輕就升級為皇太後的趙飛燕,挑選了其中一個只有兩歲、生母難產而死的皇子,以皇太後的身份,把他帶上了皇位。
以後這就是她的兒子了。
太皇太後沒說什麼,因為王莽終于在皇位的交替過程中,在權力上走到了人臣的巔峰,大司馬大將軍加輔政餃,掌握大漢的軍政大權。
在霍光之後,大漢朝又迎來了一位統攝天下的外戚,甚至比霍光還要強大。
但是激進的士子們可不僅僅想要這樣,霍光承接的是孝宣皇帝的盛世,王莽面對的卻是疲敝的局面,無數人高呼著,“天降大任,保民安定,宜進為公。”
進爵為公是王莽對反對派最後的試探。
不是劉氏卻稱王的,天下諸侯要一起起來討伐他。
公爵不在此列,但是公爵依舊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位置,會被某些人認為是僭越,因為目前大漢有一個公爵國,高度自治,擁有自己的官員體系,唯一和大漢有關系的就是每次新君需要天子的冊封,若是王莽封公爵,是不是同樣要建立一個半獨立的公爵國呢?
那王莽就擁有了對官員的升遷任命、賞賜封爵的權力,甚至不需要經過朝廷之手,而且公爵國的大小沒有規制,這都是隱患所在。
王莽到底想要干什麼呢?
洛琪都有些坐不住,徑直往王莽府中而去,問道“巨君公,你想要做什麼?是想要稱公嗎?”
王莽臉上帶著愁緒,問道“文琪,莽要如何做,才能讓天下沒有非議呢?
改革之業總是陷于這樣人情裹挾的繁雜之中,何時才能大展?
源源不斷的反對傳來,懲罰也不能讓停下,名位就是他們的性命,為了名位總是前赴後繼。”
只要王莽沒有直接篡位的心思就好,洛琪心中暗松一口氣道“春秋之世在諸子百家的典籍中,天下對頻繁弒君篡位不可能忘記,洛文王和博望武烈侯使天下的風氣正常。
但每一個靠近皇位的臣子依舊會被懷疑,這是權臣的宿命,按照琪所說的去做就可以了。”
王莽連忙道“還請文琪示下。”
于是洛琪將自己思索良久的一番話對王莽道出,然後緊緊的盯著王莽細微的表情變化,王莽先是出現了一絲錯愕,然後是糾結和掙扎,最後則是釋然。
“就按照您所說的。”
進位公爵的聲音似乎是大勢滔滔了,終于有人忍不住在朝堂之上,頂著巨大的壓力走了出來。
朝堂之上,趙飛燕抱著那個孺子皇帝,垂簾听政,王莽站在首位,然後就見到一個膚色有些黝黑的官員走出,恭謹卻大聲的說道“我大漢的臣子,難道有能夠及得上洛文王的嗎?
以洛文王對大漢的功德生前也只是東阿侯而已。
雖然東阿侯有十萬戶,但畢竟依舊是列侯。
現在大司馬大將軍的確是有德行的人,但相比較洛文王還是差得遠,大司馬大將軍的確是有些許的功勞,但與洛文王相比,是螢火與皓月爭輝。
不要說與洛文王相比,就算是與博望武烈侯相比,難道大司馬大將軍就能勝過嗎?
現在大司馬大將軍要越過洛文王,竟然進爵為公,這難道不是對洛文王的背叛嗎?
大將軍未曾立下什麼功勞,就已經位極人臣,竟然還不滿足,想要進爵為公,老夫倒是想要知道,大將軍何時才能滿足呢?
封公之後是要封王嗎?
封王之後是要做假天子嗎?
還是如同市井所說的那樣,大漢的天命要終結了你是上天降下的聖人,要禪位給你,天下才能太平?”
!!!
前面一段話群臣還沒覺得有什麼,但是後面這一段,听得眾人汗毛直立,這些市井流言在民間傳一傳,甚至在私下里面說一說,都不算是大事,但是直接拿到朝堂上,這里可是有史官記錄的,這是注定要上史書的。
對朝廷不滿的人的確是極多,但是至少現在還維持著一個表面的花團錦簇,想要皇帝直接禪位的人很多,但是朝廷之上沒人提,因為這件事實在是太大了,沒有人能預料未來的走向。
趙飛燕的目光落到了王莽身上,她和王莽合作攬政可以但是篡位那是絕對不行的,然後又望向了洛琪,稍微安下了心。
現在她和洛琪已經比較熟悉,她自認為還是比較了解洛琪性格,雖然不像傳說中的洛氏子那麼君子,但同樣是個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王莽視線同樣落到洛琪身上,見到洛琪一言不發,然後幽幽開口道“這世上總是想要做事之人,千難萬難,無數的繁雜紛擾都在我身上圍繞。
唉。
今日就在這長樂宮,向天下人表明我的志向。
諸侯王和公爵,那不是我想要的,這些對我又有什麼用處呢?
只不過徒增天下人的攻訐罷了!
假天子是我想要做的,這是洛文王的榮譽啊。
但禪讓,謀朝篡位,難道是我所追求的嗎?
我本來是列侯冢子,因為天下人的信任才走到這一步,若不是心中懷著光明,此刻便下殿而去。
用陰謀詭計,用狡詐權術,搶奪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最終的結局就是被天下人所厭棄吧。
我曾經听聞,在邦周時,有諸侯不遠千里,前往洛國請求洛國君主成為周天子,甚至就連周天子都希望將天子之位托付給洛國君主。
直到現在,一直都有這樣的聲音存在。
如今有我進爵為公的聲音,尚且有大臣前來進言阻止,這說明我的威望和功績還不足以稱公啊。
稱公尚且不足,閣下又為何污蔑我要篡位呢?
只有�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