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嫣華

五十八︰出征

類別︰科幻小說 作者︰柳寄江 本章︰五十八︰出征

    長樂前殿

    劉盈抬起頭來,目光清亮直視劉邦的眼楮,“父皇,兒臣想請命領軍出征英布。”

    劉邦冷笑道,“胡鬧。你們母子兩個倒好,一個要戰,一個不要戰,當行軍打仗是好玩的,由得了你們說來就來,說去就去?”

    “這次不會了。”劉盈堅定答道,“只要父皇能答應,母後那里,我自己去說。”

    劉邦怔了一怔,仔細的瞧了瞧面前這個自己的兒子。

    原來他不知不覺已經長這麼高了。他前額寬廣,似乎隨朕。而一雙眸子,卻是和皇後一般。

    劉邦忽然心悸,揮手道,“下去吧下去吧。你要願意打,朕還樂意省事呢。不過你若敗了,朕就不見你這個兒子了。”

    “胡鬧。”

    當前殿高帝的意旨已經下來,這才得知消息的呂雉氣的渾身發抖,在椒房殿來回走了幾步之後才回過頭來,望著兒子神情疲憊,“盈兒,你素來听母後的話,這次為何如此自作主張?戰場凶險,你若有個萬一——”

    “可是母後,”劉盈跪坐在榻上,抬起頭來望著母親,“兒子想去試一試。”

    呂雉怔了一怔。

    “兒子知道若稟了母後,母後愛惜兒臣,多半不肯讓兒臣去的。這才先到父皇面前求了。母後,”他懇切道,“兒臣是自己想去的。”

    呂雉瞧著面前的兒子,只覺得心中滋味百般俱全。這些年,恨著兒子身上無自己剛毅的同時,她已經習慣了自己說了什麼,這個兒子便听命去做的日子。忽然有一天,他來到自己面前,對自己說。“我想怎樣怎樣。”她既有一種兒子終于長大的欣慰之感,更多的卻還是失落,仿佛那個一直在自己庇護下的孩子終于萌動,蠢蠢的想要走出自己的視線。

    出征前夕,劉盈在東宮與幕僚研究此戰方略,忽聞宮人稟報,楚國翁主劉擷來訪,侯在宮門之外。

    他迎出來,瞧見遠方堂上背對著自己而立的麻衣少女,一時之間有些怔忡。

    記憶中。這個堂妹總是與鮮衣怒馬聯系在一起,飛揚跳脫。卻不得不在一年孝期中以素色的服裝扮自己,整個人看起來也寡淡些。

    “太子哥哥。”劉擷忽的回過頭來。見到他,歡喜作色,“听說你即日出征,我特意過來送你。你開不開心?”

    劉盈笑道,“本不必勞妹妹特意來這一趟的。”

    “這怎麼成?”劉擷固執搖頭道。“太子哥哥你是第一次出去爭戰,我總想著,要心誠些,上靈才能庇佑。庇佑你旗開得勝。”

    她神色誠摯,劉盈見了,到底心里也有些感動。笑道,“如此便多謝妹妹。”

    “對了,”劉擷瞧了瞧他身後。神情難掩失望,凝眉問道,“我听說,張偕這幾日也在太子哥哥你這兒,他可知道我今次前來?”

    “知曉。”

    “那他便不肯出來見我一見?”她難過道。

    “擷。”劉盈微微轉身,掩住話語中不耐。“我知你對張偕一片心意,但如今出征在即,不是你們小兒女談情的時候。”

    “我就是知道你們出征在即才非要走這一趟的。”劉擷驀的道,神情激烈,“你們不是去風花雪月,而是要去打仗啊。我總是想,若是他受了傷,或是根本回不來了,我該怎麼辦?太子哥哥,”劉擷抓住他的手臂,求道,“你讓他出來見我一面可好?”

    劉盈嘆了一聲,只覺一個頭兩個大,招過一個宮人,沉重吩咐道,轉請副將張偕,務必,過來一趟,安撫楚國翁主。

    後來,劉盈隱約听說,張偕與劉擷大吵了一架。

    “莫名其妙。”張偕怒氣沖沖的抱怨,也只有生氣到極處的時候,這個少年身上才現出一種鮮動生活,“她不知道從哪里听來我和宣平侯府的長娘子交好,竟質問我是否是對她有意。”

    “阿嫣?”劉盈愕然道,“開什麼玩笑,阿嫣才幾歲?”

    “是啊。”張偕微微笑道,“那個小丫頭才幾歲?”

    “偕,”劉盈好奇道,“楚國翁主容貌姣好,又是楚王嫡女,在如意出生之前,一直是劉家的第一美人。又對你一往情深,多年執著如一,與你實是良配,你奈何不喜與她?”

    張偕怔了怔,喟嘆道,“心之向背,實無辦法。”

    “好了好了。”他搖手道,“值此大軍征戰之際,咱們還是將心思集中在淮南叛軍之上。

    辛酉日,宜出行,宜格斗。

    這一日,是大軍出征之日。

    二千余片精鋼打造的甲片密密疊壓猶如魚鱗,胸背之上用陰線固定,只露出極短繩段,精細之能堅固圍護;而于臂,腰則使用陽線,使之能靈活活動。陳瑚撫過托盤之上泛著冰冷光澤的甲冑,嘆了口氣,轉身將魚鱗甲為劉盈穿上。甲冑冠纓之下,劉盈的面容英姿勃發。

    劉盈懸劍于腰,握妻子的手,一笑道,“莫擔心。我會打贏這場仗,平平安安的回來。”

    語畢,他放開妻子的手,走出內室,走出東宮,走出長樂宮闕。

    闕門之上,觀樓之中,高皇帝劉邦目光炯炯的看著一身戎裝的兒子。

    “去吧。”他揮揮手。

    于是御史大夫趙堯捧著虎符從闕門之上走下來,“太子殿下。”他微微一笑,將背彎的比跪在君前的儲君看起來還要低得幾分。

    劉盈伸手,從墊著玄色錦布的漆盤中舉起一半右側虎符,恭敬的托在手上,虎符在正午日光直射下,“淮南右一”四個錯銀大字閃耀著奇異的光。

    “兒臣謝父皇賜符,此去定不負父皇所望。”他頓首再拜,起身翻身上馬,揮手道,“出發。”玄色一千著鮮亮鎧甲的北軍將士執戟隨行,浩浩蕩蕩的行過長安街頭,直奔灞上而去。

    “陛下。”趙堯笑道,“太子已經去遠了。”

    “我知道。——朕知道。”劉邦用手敲擊著觀樓闌干,“朕想,朕是不是做錯了。”

    “陛下這話說的,”&nbp;趙堯陪聲笑道,“陛下是天子,天子怎麼會錯呢?”

    劉邦微微一笑,不計較他說著什麼,依舊遠遠瞧著一眾北軍留下的煙塵,“盈兒此去。勝了朕固然歡喜,但他太子之位也就亦發穩固;若他敗了,若他敗了——他畢竟是朕親子。朕又真能忍心瞧他狼狽若斯麼?”

    午時三刻,劉盈抵達灞上,鼓吹齊響,胡笳長鳴,灞上軍營營門洞開。舞陽侯樊噲率眾將迎出,以軍禮參拜太子。

    “既是在軍營中,”劉盈揮手朗聲道,“便只論軍職,不論儲君。孤並無任何不同。”

    樊噲笑著拱手道,“是。劉將軍。”甲冑下抬起一張胡茬豪壯的臉,二人相視,共同而笑。

    “陛下對太子還是不錯的。”帥帳之中。樊噲指著案上地圖道,“灞上軍營有共有九千人馬,將軍又帶來了一千北軍。尚征調了諸侯軍,又發盡全國死囚。淮南不過傾一國之力,雖英布善戰。但漢軍又豈是吃素的?定然是手到擒來。”

    “太子信舞陽侯所言麼?”舞陽侯辭去後,有一人從帳中幕後繞出。淡淡道。

    他穿著一身白衣,束發為冠,腰上懸下一只小巧綠色錦囊,整個人干淨而又舒爽。

    劉盈並不吃驚,微微一笑,“許先生此話何意?舞陽侯是孤至親姑父,絕無欺瞞之理。”

    許襄哂笑道,“小子並不敢說舞陽侯有欺瞞太子之意,小子只是言,太子不可因了舞陽侯一席話而輕了此戰。”

    劉盈褪去戎裝,交到長騮手中,尖銳問道,“先生此前不是說英布有四必敗之理,如何此時又反口?”

    許襄微微一笑,“此一時彼一時,英布他縱有千百條敗理,也沒有一條是漢軍輕敵。當時太子不能肯定是否要戰,小子自然要力勸;如今太子既然已經要上戰場,謹慎對敵總是好的。小子既然是太子謀臣,自然會處處為太子謀劃。”

    “許先生懂戰?”劉盈銳利審視。

    “不懂。”許襄怡然道,“但此戰勝負,大半非戰之力。”

    劉盈遽然而笑,“戰而非戰之力,豈非荒謬?”

    “不荒謬。”許襄目光如炬,直直瞧著劉盈的眼楮,“太子可記得,商山四皓反對太子領軍所說的理由?”

    “先生不是一條條駁斥了麼?”

    “這世上很少有事情能分出絕對的是非對錯。小子認為太子當戰,這一點到現在還沒有改變,但小子也必須讓太子知道,此戰由太子出戰,比由陛下出戰,要難的多。”

    提到高皇帝,劉盈怔了一怔,溫和道,“父皇身經百戰,最後為帝,自然為人子不及。”

    “不然。”許襄搖頭,“陛下雖身經百戰,卻未必懂戰。”

    “許襄——”劉盈拍案而起,“你大膽。”

    少年的手指直指著額頭,許襄眼楮不眨,淡淡道,“這話不是我說的,是淮陰侯說的。淮陰侯曾言,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太子認為,你將將的手段,及的上陛下麼?”

    劉盈坐于案前,微微沮喪,“不能。”

    “所以陛下領軍,十停功夫有九停辦放在戰本身上,兵多將猛,自然容易取勝。太子領軍,卻要將五成功夫花在讓眾將領信服之上,甚至還要多。所以小子說,太子領軍,比陛下要難上數分。”

    燭火畢駁,劉盈在帳中呆坐良久,猛然抬頭,許襄卻早已離帳而去了。

    第二日,在灞上軍營祭蚩尤,佑漢軍得討叛軍,旗開得勝。之後大軍開拔奔赴淮南。

    宣平侯府里,魯元長公主牽著三歲的張偃在院中行走,不知不覺間間神游萬里。

    “阿母,阿母。”張嫣迭聲叫喚。

    “啊。”魯元猛然回神。

    ***********************

    于是答案揭曉,是包月。

    關于這個結果,總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晚上十一點左右再上一章。(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漢嫣華》,方便以後閱讀大漢嫣華五十八︰出征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漢嫣華五十八︰出征並對大漢嫣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