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巨商

193章 大宋荒年裁軍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羅夫子 本章︰193章 大宋荒年裁軍

    大盛朝建國三年春,大宋樞密院樞密使楊戩,代表大宋皇帝與大金簽訂了兩國結成盟國的條約。

    條約指出,宋金兩國結成兄弟之國,宋為兄,金為弟。

    結成同盟後,為了支持金國擴軍,幫助大宋從遼人手中奪回燕雲十六州,大宋將無償供給金國五十萬石糧食,二十萬斤平價精鐵,以及布匹若干,物資總價值三百萬貫。

    所有物資今年交六成,明年八月份前,將剩下的四成物資交齊。後年兩國聯合向金國索要燕雲十六州,如果遼國不給,兩國就聯合出兵,共同打大遼……

    兩國簽訂盟約不久,大遼遣使到東京城,強調兩國是兄弟之邦,應該和平相處。如果大宋將歲幣增加一倍,大遼天祚帝可以考慮將燕雲十六州還給宋朝。

    大宋皇帝趙佶接受丞相王黼的建議,派吏部侍郎秦檜與遼使協商,遼使說宋朝在宋遼邊境陳兵幾十萬,是我們不敢輕意相信大宋的原因。

    如果大宋有誠意,就將西北三鎮、太原等地的兵力減少,把太行山的軍隊解散,再把歲幣增加一倍,那麼三年後,我們將逐步歸還燕雲十六州。

    三月中旬,大宋樞密院和兵部聯合發文,遵聖旨裁減各處兵馬。西部每鎮領兵三萬,太原一鎮領兵四萬,余者遣散。

    太行山楊家軍可以保留一萬,但糧餉自籌。大名府仲老侯爺年老,已經不能領軍,手下兵馬留五千看守侯府,並協助駐軍維持大名府秩序,其余遣散。大名府府兵可保留三萬……

    趙佶對各地的裁軍人數,比秦檜等人建議的稍微往上多加了一些。同時並沒有全部解散太行山楊家軍,讓他們保留一萬的編制,以便需要時,好征招這支戰力非凡的人馬。

    這年春夏,北方大旱,山西、河北、淮北、陝西等地糧食種不下去,眼看赤地幾千里,秋收無望。還在初夏,北方各地糧食大漲價,稍為有點余錢的人家開始屯糧。

    許多農民見地也種不下去了,到了秋天定是顆粒無收,留在家鄉到了秋冬只有活活餓死,不如趁早逃荒。

    有的逃到趙重陽萬通商會的勢力範圍,大多被商會收容,通知他們到固定地點集中,最後送往大盛國各地安置。從五月份開始,阮小五、阮小七兩兄弟的水軍送了近二十萬難民去大盛國,錢小波和謝幫金也送了十五萬人。

    逃難到其他地方的,大多被有心人士組織起來,往太行山上楊家將控制的山區跑來。

    趙重陽說過,民眾是國家的根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所以,以楊懷玉為首的太行山居民,對災民總是笑臉相迎。

    四五月間,災民只有兩萬多人,很快就安置下去了。到六月間,逃難到太行山區的越來越多,前十天就接近三萬人。

    原先來的,一個村安置幾戶就解決了。現在人越來越多,就必須另外開劈荒山,建立新的村落。

    但糧食是關鍵,太行山雖然遵照趙重陽的指示,貯存了控制區十多萬軍民一年的糧食。

    但現在來了大量的災民,按現在的情況,方天俊在太行山高層的災民安置會議上,作了一個大膽的推斷,六月底,災民可能達到十萬人,七月間有可能再增加十萬人,那麼到了年關,大行山的災民將達到六七十萬人,這樣貯存的糧食無論如何也撐不到年底。

    作為趙重陽都看重的智囊,方天俊的分析絕不是危言聳听。太行山的主要領導楊懷玉、楊志、史文恭、楊沂中等人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會上方天俊建議︰

    首先,對糧食進行嚴格管控,各縣的酒坊立即停止煮酒。楊家軍控制區的糧食只進不出,禁止在控制區集市買賣糧食,違者沒收財物,趕出太行山區。

    第二,各村立即實行集體伙食團,定人定量供應飯菜,嚴禁私人動火煙。私人的存糧交村上統一支配,按市場價格的兩倍結算。

    第三,飛鴿傳書山東、江南、淮西等根據地,請求各地支援糧食和管理人員。

    第四,將情況火速報告大盛王,請求大盛王督促各地積極行動起來,確保糧食在臘月以前到達太行山。

    第五,組織人員,將難民帶往山東,用大船運到海外安置。

    由于方天俊提出的幾點建議,針對性強,又比較全面,大家進行了一番補充後,便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轟轟烈烈的難民安置中。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亂世巨商》,方便以後閱讀亂世巨商193章 大宋荒年裁軍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亂世巨商193章 大宋荒年裁軍並對亂世巨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