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方說,大約在五十步外,一名身高九尺的壯碩巫者,就在主動性的儀式中搞出了驚人的動靜。
從懷中取出一個膠狀可變形的面具,他以半炭化的雷擊木制成的玉柄短劍為筆,飛快地在其上繪出了“朝菌”的圖案,然後將其覆于臉部,與其融為一體,閉上眼楮,身心沉浸在一種深邃的寧靜之中。
巫者的精神力量如同海洋的潮水般涌動,似乎化作了深深的鼓勵和呼喚,濃烈的情感仿佛凝成了實質,似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涌來,倒灌進入面具之內,讓其上的朝菌圖案“振作”起來。
伴隨著這股情感所凝成的浪潮,他手持施法的短劍,開始了一場肅穆而莊重的巫儀劍舞。
只見此人的身形如風般旋轉起來,衣袍翻飛,獵獵作響,周圍的氣流仿佛都被帶動起來,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氣旋,劍尖之處,雷霆之力繚繞,猶如一條條蜿蜒的電蛇,竟然化成了一只蒼猿的法相。
“此法出自于《袁何佐太昊主木敕蒼雷化元秘典》,上古眾木神之一的袁何,其所屬部族留下的巫儀傳承。”看到趙青朝著這個方向望去,許久沒發聲的金鯉躍了出來,吐著泡泡介紹道︰
“在初步修成‘巡天之目’後,猿公除了輔修煉氣一道,搜集山海藏雲、列星隨旋、造炬成陽等縉雲氏術法外,亦可從《袁何雷典》這條道從手,以火雲馭木雷,再結合它本身傾向的金水土屬性,補全五行變化……”
听了金鯉的介紹,趙青看出這個壯漢巫師在正面戰斗上應該比較擅長,在《越絕書》中尋出了“袁何”這個古老的神名,對這一系的巫術略有留意,細觀片刻,便又望向了另一個方向。
不知何時,在燈燭的照映下,廣闊的殿堂一角,竟多出了一條波光粼粼的虛幻河流,自一名衣飾華麗、難以分辨男女的巫師腳下流淌而出,沿途經過了數個玉簋,讓它們看上去仿佛漂浮在河水之中。
用一把金銀雙色的剪刀,對著身前的天地元氣一陣裁剪,這位中性巫師很快得到了一大張半透明的奇異之紙,緊接著將其折成了一條小巧的 舟,把它輕輕地放置在了河水之中,順著水流方向朝著玉簋所在的下游而去。
再然後,巫師服下了一顆藥丸,徑直昏睡躺倒在地,似是進入了某種特殊的夢境,不禁引起了趙青的注意,懷疑這是一種與“夢”相關的巫術。
隨著施法者的入夢,駛至玉簋邊上的紙船,在趙青的感應之中,驟然變得生動起來,只見船身微微顫抖,立起了一張絮繞著陰陽之氣的船帆,仿佛活了一般。
船頭處,一個與巫師面容相似的紙人站了起來,它的雙腳似乎深深扎根在船板上,一動不動,起初微微晃動,然後緩緩俯下身子,趴在船頭上,手臂拉長,變直,仿佛在追尋著什麼。
在河水的涌動中,那紙船終于來到了玉簋的正上方,忽然間拋下船錨,停在了原地,而船上的紙人則竭力拉長自己的紙臂,試圖探入簋中,看上去像是在伸出援手,想要拯救河中的溺水者。
金曰從革,可擴展其意象,以此代表變化之道,水曰潤下,亦可延伸擴大概念,發展成為承載時光的長河?
感應著那虛幻長河中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