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飲食男女

第457章 有點意思!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武文弄沫 本章︰第457章 有點意思!

    上面刮風,下面就是暴風。

    只是沒想到,還有龍卷風。

    67年3月26日,魔都出現一股強大的龍卷風,在近郊區旋轉疾進,將路上一萬多間房屋拔起摔碎。

    最駭人的是,22座牢固無比的高壓輸電鐵塔也被扭斷、拔起。

    這種鐵塔每座都有四根2.2米長的底錨固著于地面,若非每秒65米(18級以上的風力休想把它搬動。

    可它還是被連根拔掉了,可見風力之大。

    「沙沙——滋滋——」

    李學武家里的收音機收音效果很好,聞三兒曾經上門給更換的新零件。

    只是外面又是打雷,又是大雨的,電磁干擾嚴重,新聞播報也是斷斷續續有雜音。

    秦京茹從餐廳里走出來旋停了它的吵鬧,對著沙發上的李學武招呼道︰「吃飯了,領導」。

    「嗯,建昆呢?」

    李學武對于秦京茹的調侃沒甚在意,放下手里的報紙,站起身問了一嘴。

    秦京茹撿了壁爐旁架子上烘干的子,嘴里回道︰「說是看看車庫有沒有漏水」。

    「雨很大啊」

    李學武轉頭看向窗外,天色灰蒙蒙的,大雨瓢潑,根本看不清外面的景象。

    今天早下班的,就怕雨水嚴重,家里有個需要。

    好在是別墅和小院的建築很舍得材料,到家後同韓建昆兩人檢查過房屋密閉的情況,沒有漏雨,更沒有滲水。

    想起這座別墅的建築背景,想來那個時候也沒人敢偷工減料。

    敢有一絲馬虎,誅九族不至于,立即身死是一定的。

    如果搞建築都如此,但有閃失,通通槍斃,恐怕就沒有那麼多肥頭大耳的建築商了。

    「爸爸,我要那個」

    李姝從房間里跑了出來,手指著櫃子上的餅干盒要吃的。

    李學武低頭看了看只穿了襪子的閨女,無奈地問道︰「鞋呢?」

    「我不吃鞋,我要糕糕」

    李姝天真無邪地摳著小嘴,大眼楮撲閃撲閃的就等著爸爸投喂了。

    「糕糕這會兒都下班了,你沒看見爸爸都回來了嗎?」

    李學武彎腰抱起閨女,往房間走去找鞋,這小丫頭只要玩起來便什麼都不顧了,除非是肚子餓。

    「就得你爸爸治得了你!」

    秦京茹無奈地嗔了她一句,抱著手里的子往樓上走去。

    一樓被收拾了出來,沿著牆邊擺了一個大大的用木頭板子圈起來的沙箱。

    沙箱里面散落著許多玩具,不過都是缺胳膊少腿兒的,自然是李姝的杰作。

    她快兩周歲了,說話連貫了起來,可也更淘氣了,加上她長得大,一般的玩具還真圈不住她。

    京城天氣回暖,她總想著往外跑,有時候秦京茹忙起來怕看不住,只能送她去樓上。

    顧寧在坐月子期間就正常上下樓了,只是不外出而已。

    出了月子以後還抱著孩子去醫院做了個體檢,大人小孩都挺好的。

    小李寧終于長開了,也長胖了,不再是剛出生那會兒黑乎乎皺巴巴的了。

    顧寧營養足夠,孩子吃的就好,能吃能睡,手腕上都有胖痕了。

    小的還好照顧,不是那麼的費事,所以李姝上樓顧寧也能一並看著了。

    只是李學武看得出來,顧寧是有些心煩的,倒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就是第一次養孩子,總有手忙腳亂的時候。

    李學武能做的就是包容和理解,哪怕是時不時的,看見顧寧板起臉,也不會去招惹她。

    李姝就更不敢

    招惹媽媽了,上樓除了睡覺就是畫畫,要不就是看圖畫書,有時候也黏著顧寧要听故事。

    最讓李學武欣慰的是,顧寧跟他冷過兩次臉,但並未發脾氣,對兩個孩子尤其如此。

    內分泌系統重新修復,產後情緒容易波動,這些李學武都很清楚,所以更多的照顧顧寧的感受。

    「爸爸,你去上班吧」

    李姝坐在床上,由著爸爸給穿鞋,突然就來了這麼一句。

    李學武抬起頭看了看閨女,問道︰「你討厭爸爸啊,不想爸爸在家陪你玩啊?」

    「也不是,就是……」

    李姝歪著腦袋想了想,問道︰「你要是上班了,糕糕能上班嗎?」

    「加班是違法的,只有壞蛋才會讓人加班呢」

    李學武給閨女穿好了小虎鞋,抱著她放在地上說道︰「糕糕只跟好好吃飯的小朋友一起玩」。

    「咱們等媽媽下來就要吃飯了,所以,讓糕糕也下班回家陪爸媽好嗎?」

    「好——那……明天呢?」

    李姝跟在爸爸後面往外走,小嘴兒還是有些饞地問道︰「明天我能吃糕糕嗎?」

    「明天糕糕自己會來找你的」

    李學武領著閨女到了餐廳,抱著她坐在了餐椅上,將她的小勺子和小盤子擺好了。

    等顧寧和抱著孩子的秦京茹下樓時,李學武已經給李姝布好了飯菜。

    李姝早就開始吃輔食了,不過每天的牛奶和雞蛋仍然沒斷,小孩子發育的快,代謝的也快。

    這會兒給李姝的基本上是單獨做出來的清淡飯菜,青椒、胡蘿卜切丁炒肉丁,綠豆、紅小豆和大米熬粥。

    從津門帶回來的海鮮里有不少大蝦,都叫秦京茹收拾出來準備給李姝蒸了吃。

    李姝聰明的很,小木頭勺甩的飛起,少有浪費食物的時候。

    秦京茹只教過她幾次便會用了,更不耐大人喂,只想自己動手。

    她早就想上桌吃飯了,只是一直不被允許,現在有了自己的餐椅和碗碟,自然是好好吃飯的。

    家里什麼都不缺,鐵盒餅干、罐頭、干果、海鮮干等零食能塞滿一大箱子,可該什麼時候吃,不該什麼時候吃,秦京茹給規矩的很嚴。

    如果早能從她這里得到零食,李姝也不會踅摸的找李學武來化緣了。

    李寧還在睡著,穿著開襠褲,餐廳里的溫度不低,秦京茹都沒給包裹小被子。

    李學武也問過會不會冷,可秦京茹沒在意地回了他說小孩子體溫高,不能捂著。

    別說李寧這麼小的孩子不能捂著,就是李姝這樣的日常在家光腳啪啪地在地板上跑,她也不甚在意。

    李學武見著了會管,見不著的時候李姝才不會穿鞋呢,不自由。

    這件事家里卻是知道的,李順就喜歡放縱李姝光著小腳丫滿地跑。

    不怕扎著刺,更不怕涼著腳,即便小孩子淌鼻涕也不叫事,厚厚一層捂著才容易出事。

    胡同里的孩子都是這麼長大的,就算是春秋時候地上涼,也有穿著假鞋片滿街跑的。

    李學武低頭看了看兒子,笑著照了大臉蛋子上親了一口,這才起身去吃飯。

    韓建昆已經進了屋,給壁爐里添了些干柴,在李學武的招呼聲中上了桌。

    「沒漏雨吧?當初可沒少下料,尤其是門口的斜坡」。

    李學武端起飯碗夾了青菜問了一句,他還是信任竇耀祖的。

    韓建昆點了點頭,解釋道︰「咱們把一頭,上面有斜坡,我怕上面的水漫下來」。

    「好在是門口的水溝通著,水都排走了,恐怕西邊的大湖里要漲水了

    」。

    「咦——那大湖可不淺了,我還見有人在里面游泳呢」

    秦京茹接話道︰「這邊的小孩子也去湖邊玩,家長都不知道危險」。

    「冬泳嗎?」

    李學武吃了一口饅頭,道︰「不怎麼見這邊的鄰居出門,也沒見多少孩子」。

    「您早出晚歸的,能在家待多長時間,就上車、下車那會兒工夫能見著幾個人」

    秦京茹笑著說道︰「我出去買菜收拾垃圾的時候見著不少,就都很忙罷了」。

    「家里的伙食都夠吧?」

    李學武听她說起買菜的事,抬了抬眼眸問道︰「米面油啥的缺了提前說,忙不過來我就叫人送過來」。

    「不至于的,天越來越暖和了,咱們就能自己種菜了」

    秦京茹扭頭看了看窗外的院子,感慨道︰「這雨下的可真大,還不停啊」。

    「今晚別回去了,都住這」

    李學武也看了一眼窗外,轉頭對顧寧說道︰「上班的事跟你們領導問了嗎?」

    「嗯,29號,周六,第一天」

    顧寧點點頭,看了看李學武問道︰「有事?」

    「沒,怕你辛苦」

    李學武微微一笑道︰「如果不行,就再請一段時間的假」。

    「算了,哪有個頭,再歇著人都廢了」顧寧搖了搖頭,說道︰「院里支援了一批醫護人員去南邊,現在人手緊缺了」。

    「上班後先適應一段時間,尤其是大學習和現在的一些活動」

    李學武特別叮囑道︰「有麻煩就請短假回家休息一天,別為了面子勞累自己」。

    「我知道,沒事」

    顧寧嘴里說著沒事,心里還是有幾分擔憂的,前幾天科室主任來家里跟她談了談,有些活動面上至少要過得去。

    就算是再照顧顧寧,也總得人到場才行,況且這個時期,攀咬的情況比比皆是。

    前面是顧寧請假在家,產假沒人會刁難,但產假結束必定是要回去上班接受學習教育的。

    很難說這個時候會不會有人跳出來找麻煩,尤其是顧寧的性格她自己也清楚。

    時隔八個月,再回去單位上班,不僅僅是要恢復技能,還要適應工作環境。

    在這個基礎上,她還得喂養孩子,分身兼顧,想想都累得慌。

    李學武也算是在提前給她打預防針了,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沒有家庭和安全重要。

    為人民服務的前提是有這個能力去做好這件事。

    大雨真就整整下了一宿,早晨李學武出門的時候看了看,門口的水溝徹底滿了。

    水流很急,冬日里積蓄的淤泥和落葉全被沖走了,這倒是省的衛生服務的清淤了。

    很特別的,這方別墅街道內所有排水渠都是水泥鋪設的,滿京城比對都算得上一頂一了。

    尤其是路面,磚石鋪就不存水,雨這麼大也沒見這條街道有積水的地方。

    「前天李姝出來玩的時候還說呢,要在這釣魚」

    秦京茹出來送他們,連帶著關大門,見李學武望向水渠還笑著說道︰「現在別說魚了,小泥鰍都沒了」。

    「她倒是真敢想,家里的魚都玩不過來,還想著溝里的」

    李學武笑了笑,看著道路兩邊抽芽的大樹,給秦京茹叮囑道︰「天氣放晴了,放她出來轉轉,就是別往水跟前湊」。

    「圈不住了,剛才還要說出來送您呢」

    秦京茹回頭瞅了瞅門廳方向,李姝的小腦袋瓜就在那看著這邊,顯然是想出來玩的。

    「嗯,關門吧,我們走了」

    李學武給閨女揮了揮手,上了指揮車。

    「領導,咱們是先去團駐地,還是先去廠里?」

    彭曉力看著李學武匯報道︰「上午十點有個集團化項目領導小組會議,下午一點半要去車輛研究所,時間上不好安排了」。

    「那就先去團駐地,省的兩頭跑,倒浪費時間」

    李學武應了一聲,隨後看向彭曉力問道︰「去訓練場的事跟于副組長說過了吧?」

    「是,已經安排妥當了」

    彭曉力匯報道︰「雙預案培訓班四期招生一百六十七人,學員已經在招待所集結了,明天一早就上山」。

    「人事招錄工作有什麼新的情況沒有?」

    李學武還是比較關心人事問題的,統招最後一批次3000人的指標都給了京城。

    軋鋼廠集團化目標實現前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人事招錄,自然是重要的。

    此後再有新職工入職,只能通過廠屬教育渠道分配進廠,即便是初中生也不成了。

    初中畢業生要考進職業教育學院,開展職業技能教育,畢業後才能進廠工作。

    高中生倒是可以放寬條件,只是不如從高中考進職業技術學院的好安排工作。

    如果能從高中直接考進鋼鐵學院的,那基本上就能確定,出來後必然是干部崗,或者是專業技術崗。

    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人才的培養機制已經搭建起來,往後越來越需要高水準、高素質的工人執行標準化操作。

    尤其是此次人事變革,基本上形成了優秀的專業技術工人與完成基礎技能培養的新職工按照一定比例重新掌握生產秩序。

    從第一個月的勞動成績表現來看,生產效能有所下降,但在預估之內,這是崗位交接和人員上崗後必然要遭遇的階段。

    要給工人適應崗位的時間,也要給車間內管理層重新梳理工作的時間,硬卡標準只會適得其反。

    這一批次的招錄指標直接牽動了廠職工的神經,家里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子女基本上都要搏最後這一批了。

    雖然競爭很嚴酷,但算不上很激烈,本就一萬多人的工廠,就算工人再能生,也造不出十萬人的子女就業難題。

    畢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有初中學歷,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靠這一條出路,更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在適齡階段。

    有些職工已經急了,都要把念中專或者念高中的孩子帶回家參與這一次的指標招錄了。

    李學武听過這種情況,但沒有辦法干涉,只是給人事處下了一個意見,加大優秀專業人才招錄工作的宣傳。

    這次幾千人的大規模統一招錄工作應該不會再有了,但並不代表軋鋼廠不會招人了。

    正常渠道自然是通過廠屬教育結構一層一層選拔上來。

    但退伍和轉業安置,特殊子女安置,以及優秀人才引進的腳步是不會停的。

    一方面是配合福利待遇保證,對退伍和轉業人員進行妥善安置,這是所有企業和單位必須要做的。

    另一方面優秀人才進廠渠道是暢通的,中高端人才永遠都缺,這跟車間的普通工人是不一樣的。

    不過他是站在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職工安排子女放棄學業進廠也是一種特殊的選擇。

    早進廠工作不僅能早掙工資,給家里減輕負擔,還能早接觸勞動崗位,熟悉勞動技能。

    也不是沒有中學文化走到管理干部崗位的,這廠里很多干部都是如此。

    尤其是現在的教育情況,未來一段時間,如過軋鋼廠的教育渠道沒有發揮作用

    的話,干部文化素質依舊如現在這般。

    不過李學武有信心改變這一現狀,尤其是一百多名大學生進廠,在接受了一周的集訓過後,分配到對應的崗位上開始實習。

    這年月大學生金貴,廠里在安排這些寶貝疙瘩實習的時候也是小心再小心,謹慎再謹慎。

    去年那一批損失了三名大學生,至今仍給軋鋼廠留下了深深的疤痕。

    所以今年丁自貴主持大學生實習工作的時候,對安全和思想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不僅僅是大學生居住的宿舍加派了保衛崗,更連所有接收大學生實習的單位負責人都被他叫過去開了個會。

    著重強調了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更是嚴謹出現任何實習事故。

    老好人丁自貴是發了狠話的,今年誰的工作出了岔子,他就拿誰當儆猴的雞殺。

    「招錄考試和面試是谷副書記負責的,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是謝副組長」。

    彭曉力簡單介紹道︰「三千個招錄指標有六萬多人報名,估計筆試階段能篩下去不少,還有正審」。

    「估計正式完成招錄工作得要下個月月中了,面試難度不小,正審也是如此」。

    他說的六萬人是有資格報名的人數,要真是敞開了接受報名,恐怕全城的年輕人都要來了。

    京城戶口、初中以上學歷、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品德優秀、家庭背景無限制人員……

    這些基礎條件在篩選掉一大堆人過後,軋鋼廠還給出了其他競爭條件。

    比如有特殊技能,包括電子、機械、外語等等,甚至家庭不需要住房都算。

    最具競爭條件的當屬軋鋼廠工人子女了,只要符合這一條,就會被前置名次。

    所有條件綜合篩選後,六萬人再進行筆試和面試。

    毫不夸張點說,這特麼比高考還熱鬧,畢竟高考需要高中學歷,現在軋鋼廠只卡了初中學歷。

    再一個,高考每年才多少人,軋鋼廠一批次招錄多少人,不怪人事喊著壓力大。

    今年大學生提前進廠實習,還有個情況也開始準備了。

    那就是每年六七月份都會有的內部干部崗招錄考核。

    現在廠職工人數翻了兩杯多,干部人數增速卻沒那麼快。

    這是李學武要求人事處必須控制的,人盡其用才是機關管理的核心內容。

    一直執行的辦公管理制度就是在人手逐漸短缺的形勢下開展的。

    能這麼快達成管理效果,也跟工作多了,人手不夠用有關系。

    以前全廠干部加在一起也才只是一千人左右,管著一萬多人。

    現在呢,還是一千人左右,管著三萬多人,壓力猛增。

    還有閑工夫看報紙喝茶呢?

    只要工作多了,人浮于事的情況自然得到一定的緩解,再加上勞動紀律監察力度加深,必定會推動辦公管理制度趨于完善。

    干部指標已經在計算了,但今年大學生進廠後,一下子佔去了不少指標,現在組織處也在重新核算和考察。

    李學武倒是沒打算停止大學生分配進廠的工作,同谷副書記溝通過,安排人往各大高校開始招工。

    趁著現在時局形勢特殊,教育管理模式不穩,能摟多少算多少。

    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67年要是能招進一大批優秀人才,只要培養幾年,到七幾年軋鋼廠技術騰飛需要力量的時候,正好能頂上去。

    企業發展,人才先行。

    重新構建廠屬教育體系僅僅是維持和發展基層生產和管理需要,更高層次的發展必然需要更高層次的

    人才。

    李學武給谷維潔說的是,無論什麼專業的大學生,只要願意來,只要學校肯放手,那就都摟進來。

    要帶著優秀的待遇去,要帶著合理使用人才的態度去,把人才培養機制和渠道都講清楚。

    軋鋼廠未來發展必然會向綜合型去也進步,什麼人才到了這里都能人盡其用。

    哪怕是學音樂的,學舞蹈的。

    李主任最支持這個意見了。

    指揮車通過警衛崗,開進了衛三團駐地大院。

    院子里的玉蘭花開了,一朵一朵的,煞是好看。

    李學武下車後看了一眼,便拎著手包往辦公區去了。

    昨夜的大雨徹底洗刷了一整個冬日積蓄的灰塵,天空明朗透徹,屋頂都見了青黑本色。

    大院里同樣沒有積水,只是院里的大水缸滿了,屋檐尚有幾滴雨水沒有流盡。

    「呦!學武同志,好久不見啊」副團長楚南方正翻看著文件從指揮室里走出來。

    見到李學武打了聲招呼,語氣是有些調侃和揶揄的。

    李學武笑著與他握了握手,問道︰「這是忙著開會?」

    「忙著開人!」

    楚南方好笑地逗了他一句,無奈地甩了甩手里的文件道︰「三支工作,咱們團要出一半的干部」。

    「這麼多?」

    李學武接過文件看了看,卻是19號下發的那份文件,只是跟其他單位的不同,這份上有衛戍區具體的批示。

    「咱們還不算什麼,七團要出三分之二的干部,估計劉團長腦殼都要炸了」

    楚南方微微搖頭道︰「你來的正好,齊團長和趙政委,以及小琴政委都在屋里開會呢,咱們一起吧」。

    「我就說上午來,正趕上了」

    李學武笑了笑,說道︰「從家出來的路上秘書還問我要不要先來這邊,嘿」。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嗎?」

    楚南方已經習慣了衛三團的工作和生活,當初的被調過來的落差感已經不在。

    其實想想也正常,能保留工作就已經很不錯了,職級什麼的太在乎自己才難受。

    現在又沒有餃那一說了,大家都平等,衛三團的待遇本就不差。

    就是團里的伙食都比其他單位的要好,雖然標準絕對不會超過許多,但在這個年代,屬實是鳳毛麟角的存在了。

    主要還是根據地發展的好,訓練場上面的大山里,都快要叫齊耀武帶隊給全開墾出來了。

    這麼說有些夸張了,但只要是平坦的地塊,基本上都在開墾計劃之中。

    即便是有坑坑包包的地方,也都是肩挑手扛的鋪平了,山坡都能利用上,更何況漫坡了。

    這個年代的人對于糧食的看重實在是認真的過分,這是慘痛的代價,也是血的經驗教訓。

    餓肚子的滋味最難受,即便是部隊不會餓肚子,但油水少了也難受。

    此前在大山坳里圈養野豬和家豬,引進一些優秀品種進行繁殖。

    現在有了一窩又一窩的豬仔,那處大山坳又往外擴了不少。

    一整個冬天那處磚廠就沒有停歇,甚至磚廠都擴大生產了。

    村里人被征集來參與勞動,在大雪封山的時候燒磚燒瓦,砍伐木材,挖煤種菜,維護暖棚。

    山上的墾區今年是要有大規劃,大發展的。

    李學武和楚南方進屋的時候,齊耀武他們就在說這件事。

    「你來的正好,不然我也要給你打電話叫你過來的」

    齊耀武甩了一根煙

    過來,卻被李學武放在了一邊。

    他也是沒甚在意,繼續說道︰「成功同志和沈放同志在山上值班,我也是抽空把你們叫過來定一下今年的計劃」。

    「尤其是墾區,這是保證今年乃至是明年後勤補給能否實現自由度的重要工作」。

    齊耀武喝了一口熱茶,示意了李學武說道︰「你是這方面的專家,你來說說意見」。

    「前些天我上去了一趟」

    李學武疊起右腿,看著屋里幾人說道︰「我看新的墾區已經在開墾了?」

    「振華政委做的安排,我最近也是沒時間上去」

    齊耀武點了點頭,示意了趙振華說道︰「年後山上工作一直都是政委他們在做」。

    「蔬菜暖棚應該是最後一期了,這一期結束前,新的蔬菜種植也能在室外進行了,不會造成青黃不接的狀況」

    趙振華主動介紹道︰「因為土地開化,開掘不便,新墾區的開墾工作也是最近才開始的」。

    「軋鋼廠支援了一批農具和工具,算是借了勞動生產的燃眉之急」

    他看向幾人說道︰「不過從現在的生產規模和勞動需要來看,購買拖拉機參與種植和開墾勢在必行了」。

    「還有化肥,現在一直在使用農家肥,效果不是很好」

    王小琴提醒道︰「山里的土地本就未經過開墾種植,農藥也很需要,去年因為沒有經驗,損失不小」。

    「嗯,這兩點意見很急,最好能在春耕前解決」

    趙振華看向李學武,他知道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李學武。

    李學武點點頭,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開口說道︰「化肥的問題我想想辦法,一個月內解決掉」。

    「大概需要多少有數嗎?」

    他敲了敲沙發扶手道︰「我可能從外面調,需要時間提前安排」。

    「至少五十噸,才能滿足今年的需要」

    趙振華開口道︰「預計春耕要耕種五千畝土地,我是真愁化肥的問題了」。

    「這麼多地?今年要開墾一千多畝?」

    李學武挑了挑眉毛,看向齊耀武問道︰「去年是三千畝多一點吧?」

    「嗯,今年把砍伐區平一平,也種上地,那里的土地肥沃的很」

    齊耀武點了點煙灰,笑著說道︰「如果有了化肥,今年年底光是玉米就能收獲超過三千噸,足可以實現供給自由了」。

    「不會侵佔村里的農田吧?」

    李學武好笑地看了看他,半是玩笑半是認真地提醒了他一句。

    墾區可以慢慢發展,但絕對不能破壞根據地,更不能影響到村里的農業發展。

    齊耀武擺了擺手,道︰「放心吧,沒你想的那麼復雜,就是人多力量大,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那山很大,可總有給咱們種地的地方」

    他解釋道︰「基本上今年墾區開墾任務結束後就不會再這麼擴大生產了,忙不過來,耽誤訓練」。

    「種植玉米也是為了高產,更為了實現養殖豐富化」

    趙振華強調道︰「購買農用機械,就是為了解放雙手,恢復訓練強度」。

    「農用機械是吧」

    李學武撓了撓頭道︰「我還真一時想不起有這方面的資源,得等我回去問問再說」。

    「如果有了機械,耕種至少能節省絕大部分勞動力,尤其是畜牧業會得到很大的發展」

    趙振華給幾人介紹了一下墾區的養殖和畜牧,以及山間湖里的魚塘養殖,去年軋鋼廠就吃到了山上的魚。

    雖然這年月不缺魚蝦吃,可大河里的魚蝦終究是不好打撈,本

    身也沒有養殖的肥。

    今年看樣子齊耀武和趙振華打算好了,要大干一場了,用到李學武了,他自然義不容辭。

    化肥好弄,給港城聯系一下,直接回船的時候運化肥進來就可以了,本身回航的時候也在運輸這些東西。

    可拖拉機等農用機械去哪弄?

    軋鋼廠是能生產農用工具,可跟機械沒法比,拖拉機履帶倒是生產,可跟拖拉機生產廠沒直接的聯系。

    這件事還真的琢磨著辦,現在衛三團有錢購買機械和化肥,倒是不虞他化緣去。

    就是這年月化肥和拖拉機都是緊俏的物資,一般人還真弄不來。

    說了一會兒墾區的工作,又談了訓練的事,以及今年的政策。

    最後談的便是楚南方帶來的,關于三支工作的問題。

    一提到三支工作,齊耀武皺眉,趙振華手誤額頭唉聲嘆氣。

    實在是調了一半的干部去支援地方工作,對于戰斗力和組織建設都是一種負擔和削弱。

    尤其是按照政策需要,必須調集一定數量的帶隊干部。

    也就是說,營長和連長都得有,這可是為難住齊耀武了。

    如果一般人遇到這件事,乃至是現在的其他隊伍,基本上照章執行就完了。

    但衛三團有些特殊,才剛剛完成整訓半年,很多工作都需要深化執行。

    如果現在抽調一半人走,那隊伍誰來帶,訓練還搞不搞,生產工作還辦不辦。

    一大堆的問題急需今年解決和處理,沒想到又來了新難題。

    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出了,李學武已經提醒過齊耀武等人,只是有再多的準備,面臨這一情況也是為難。

    幾人都說了一下自己的意見,這是命令,必須執行的,所以大家的意見也是圍繞怎麼執行來討論的。

    李學武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齊耀武再次點了他的名。

    「不要抻著了,有什麼意見趕緊說一說,集思廣益嘛」

    「嗯,是有點想法,也是最近想到的」

    李學武搓了搓手指,道︰「前些天遇到了個事,跟相關單位的支管委打了個交道,印象有些不好」。

    眾人齊齊看向他,知道他有話要說了,也是有備而來的。

    李學武想了想,繼續說道︰「關于支管委嘛,我的建議是嚴格執行命令,堅決執行政策,杜絕超標超綱」。

    「也就是說,支援思想建設,支援農業生產、支援工程建設、支援事訓練,支援管理建設,要以牢固的準則思維和思想標準來執行應盡的義務」。

    「首先是定位,管理和支援就是兩種意義,管要管多少,支要支多少,心里要有個數」

    李學武強調道︰「我的意見是加大農業推廣合作,推廣墾區生產經驗,將這一優秀作風傳遞下去,傳播開來」。

    「包括漁業養殖技術、畜牧養殖技術、家禽養殖技術、農業種植技術等等,都是可以整理出來作為分享材料的」。

    「支援是什麼,我的想法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第二點,支援工程和工廠建設,軋鋼廠可以與衛三團結成互幫互助對子,包括軋鋼廠的聯合企業,這方面我來協調溝通」。

    「進廠參與勞動和學習,參與管理和執行,都可以交流和學習的形式來進行,不必拘泥于形式化和套路化」。

    「第三點,關于事管理和訓練,完全可以結合現有的訓練場條件,開展事訓練培訓班,開展思想教育培訓班」。

    「與高校合作最為穩妥,我可以介紹聯系鋼鐵學院作為支援管理對子」

    李學武看著幾人說道︰「

    尤其是事訓練,完全可以形成標準化流程,將訓練和勞動相結合」。

    他指了指牆上的地圖道︰「現在墾區不是缺人手,缺機械嘛,拉幾只隊伍上來結合一下嘛」。

    「還有進山的道路也該重新修整了,邊訓練邊勞動,在勞動中總結經驗,在訓練中思考和升華,我看是實踐號召最好的途徑」。

    「這……這倒是有點意思」

    齊耀武本來擰著的眉頭挑了挑,看著趙振華問道︰「如果在開展訓練和管理的時候,結合生產勞動,這就大大地減少了咱們的損失了」。

    「嗯,可以研究研究,但問題也很突出」

    趙振華皺眉道︰「有些單位和部門是沒有那麼多人的,且都有工作要做,如何能上山來脫產訓練」。

    「所以是長期且需要堅持的工作嘛」

    李學武強調了一句長期,意思就很明顯了,政策要執行,但可以分時間、分期限、分目標地執行嘛。

    相關單位有一百人要訓練,總不能都脫崗。

    那就二十人一組的來山上,要支援這麼多單位呢,每個單位來一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這條山路足夠長,這里的大山足夠廣,慢慢干,慢慢修吧。

    李學武估計這股風跟大學習有的一拼,三五年之內完結不了。

    真要一股腦地把所有力量投入進去,回頭後繼乏力,想要做出成績都難。

    當然要做出成績來,只要是工作,甭管它的性質如何,在歷史長河中是對或是錯,對于個人來說,你就在歷史中,就得服從歷史的慣性。

    你說它是錯的,你現在不做,你連驗證它是錯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李學武給出的意見就很中肯了,持續發力,相互結合。

    尤其是管理的流動性,李學武堅決反對干部一派兩三年,這就等于把鳥從籠子里放飛一樣。

    流動性,三個月一調回,參與政策活動可以,但必須完成一定的訓練和生產。

    衛三團所有干部都可以在輪換序列之內,就當是特殊休假了。

    估計所有干部輪換和三兩次,這股風吹的也就差不多了。

    「那就這麼著」

    齊耀武點點頭,眯著眼楮說道︰「農業就以紅星村為基礎和原點,工業就以軋鋼廠為核心和原點,管理就以鋼鐵學院為主,訓練就以訓練場為主」。

    經過李學武這麼一分析,好像衛三團還是在干原來的活,只是範圍廣了。

    趙振華等人琢磨琢磨,好像是琢磨出點味兒了,眯眼笑著點頭。

    有點意思!

    免費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四合院之飲食男女》,方便以後閱讀四合院之飲食男女第457章 有點意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四合院之飲食男女第457章 有點意思!並對四合院之飲食男女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