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發。
原本的一年一耕技術,漸漸跟不上各國的戰爭要求。
隨著鐵器農具,和牛耕的技術出現,華北平原就原始的一年一耕,朝著兩年三耕轉變。
所謂的兩年三耕,就是在搶種搶收的情況下,不間斷地進行‘禾一麥一豆’輪流種植技術。
這些資料,在《呂氏春秋》中,都有提及。
而兩年三耕的技術核心,又被稱為‘保墑抗旱’!
‘保墑防旱’,就是指解決水澇和干旱的問題。
這一技術將維持五六百年之久,直到隋唐時期,出現了‘漚肥’,以及曲轅犁等更先進的工具和耕作技術,這才把兩年三耕,發展到了一年兩耕。
甦明哲對漚肥和曲轅犁、水車等技術,都了如指掌,如今輕輕松松就拿了出來。
其中漚肥的步驟,比較麻煩。
不過,就算是在寒冷的冬天,總時長也只需要一個月就可以完成,若是在夏天,耗時會更短,只需要二十天左右。
有了先進的漚肥技術,解決了田地中的營養問題。
甦明哲又找來幾名墨者,讓他們把水車、曲轅犁等新農具弄了出來。
有了這些發明,甦明哲就在自己的食邑泗水鄉,還有沛縣的官田,播種了五十余萬畝地的冬小麥,進行實驗。
不知不覺中,時間到了十月份。
天寒地凍。
甦明哲又趁著河流枯水期,開始帶著百姓,興修水利,修建道路、修補城池等。
在這種忙碌工作下。
不知不覺中,半年時間過去了。
轉眼到了第二年春三月,去年種下的冬小麥,此刻都開始抽穗。
甦明哲叫來本郡大小官員,前來‘考察’。
由于加了漚肥的緣故,這五十萬畝冬小麥的產量預期,比往年的春小麥長勢還要健壯不少。
五月份,冬小麥收割。
每畝產量接近五石,這已經是肥沃良田的產量了。
對于這些數據,甦明哲都讓人整理出來,匯報給了公子扶甦。
扶甦得知後,按照甦明哲提供的技術,向始皇帝匯報。
始皇帝得知消息後,立刻派人來泗川郡查探消息真假。
在確認了消息準確後,始皇帝就按照舊例,先升甦明哲為‘右庶長’,然後吩咐治粟內史鄭國派人前來泗川郡學習,然後把這種技術向天下各郡推廣。
甦明哲見到咸陽來使後,就把這幾年自己培養的少年招來。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
一百多位少年齊聲恭賀。
“無需多禮!”
甦明哲把自己早就寫好的帛書拿了出來︰
“始皇帝陛下命人前來學習我泗川郡的‘一年兩耕’技術,這份帛書中已經詳細地記載了所有詳要,你們拿去各自抄錄一份後,就跟隨咸陽使者前往各地推廣……你們到了各地,首要事情就是記錄各地山川地勢,人口……”
這些少年年紀尚淺,不懂甦明哲要做什麼,但是對于甦明哲的命令,他們都是不打折扣的完成。
轉眼,春去秋來,又是一年。
甦明哲已經在泗川郡郡守的位置上,呆了近兩年光陰。
這一日,甦明哲派去咸陽,給扶甦送信的周勃回來,臉色沉重︰
“主人,扶甦公子……被陛下派去邊關守長城去了!”
“扶甦公子去守長城?”
甦明哲听到這個消息,微微一愣,急忙道︰
“把你打听到的事情,都給我講一遍!”
“喏!”
周勃作為甦明哲的鐵桿心腹,已經知道甦明哲要做什麼,每次出遠門時,也都盡心盡力地打探著各路消息。
如今,他就把自己一路見聞,還有打听到的消息,一五一十講了出來。
當年,甦明哲被任命為泗川郡郡守不久,宮內出現一位得寵的宦官,名叫高要。
這高要的劇情,和易小川一樣,就和電視劇中劇情一樣。
他原本是公子胡亥宮中的廚子,因為給麗妃做飯,得以與‘好兄弟’蒙毅將軍(易小川)重逢。
‘兩兄弟’互相幫襯下,高要在始皇帝面前,漸漸得寵,甚至在陰差陽錯之下,還成為了新的中車府令,被賜名‘趙高’。
這趙高在始皇帝面前得寵以後,突然就和蒙毅(易小川)、麗妃(利安公主)鬧掰了,還順勢‘投靠’到了李斯丞相陣營里。
說起大秦朝堂上的陣營,主要分為三派。
第一派,就是以王公貴族為首,這些人因為想要分封為諸侯,仗著祖上的軍功,糾集了大量文武百官,聲勢浩大。
第二派,就是以李斯為主的外來派,這些人的主要特點就是祖籍屬于其他六國,在秦國沒有根基,主要支持郡縣制。
第三派,就是公子扶甦為首的‘溫和派’,溫和派也支持郡縣制,不過也提出分封諸侯,和郡縣制並行。
始皇帝為了調解矛盾,讓扶甦公子迎娶了李斯丞相的千金。
可惜這對翁婿在政治上的理念,基本上相反,矛盾根本無法調和。
這一次就是李斯和趙高聯手,佔據了上風,把扶甦‘貶去’了邊關。
“……扶甦公子去鎮守邊關後,那蒙毅將軍,如今也被遣去驪山,為陛下修建皇陵去了!”
周勃說到這里,就開始唏噓不已。
如今的大秦朝堂,幾乎是烏煙瘴氣,亂作一團。
甦明哲听了咸陽城內諸多變化,不由暗嘆起來︰
“在經過自己參與之後,易小川和高要還是走上了老路,由此可見,天道之下,大勢不可改,唯有小勢可逆!”
“進而也說明,幕後操縱的大佬,至少也是個天道聖人,甚至是大道聖人!否則不會如此輕松操縱時事變化!”
思考了片刻。
甦明哲叫來曹無傷,讓他帶著一堆干活麻利,機靈又不失穩重的人,趕赴咸陽,臥底打探各路消息。
等到曹無傷離開後,甦明哲又把扶甦公子送給自己的門客首領嚴峰叫來。
嚴峰出自墨家。
春秋戰國數百年,雖然號稱‘百家爭鳴’,但是官方最重要的顯學,只有兩家——非儒即墨!
而在大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儒墨兩家也都是幫助良多。
比如說,丞相李斯,曾經師從大儒荀子,仕秦後,從儒家拉了不少儒家門生,幫助大秦處理後勤政務。
而墨家就更不必多說了。
大秦軍工產業,高居戰國七雄之首。
其中流水線作業,更是領先了西方世界兩千年。
對于大秦來說,儒墨兩家都是勞苦功高。
而嚴峰就是墨家中的佼佼者。
跟隨甦明哲來到泗川郡的一年半里,嚴峰經過甦明哲的帶領下,沒少參與設計、研發各種農具、工具。
得知甦明哲召見,嚴峰還以為甦明哲又有什麼奇思妙想,連忙跑來拜見。
甦明哲等嚴峰到來,就拿起自己桌案上的一本帛書︰
“嚴峰,我想把這本《農書》,在全郡推廣!”
“大人宅心仁厚,嚴某也有如此打算!”
嚴峰接過甦明哲遞來的帛書,看著帛書封面上書寫的《農書》兩字,眼神里全是歡喜。
這本《農書》,就是甦明哲花費近兩年時間,結合二十四節氣,在沛縣進行了無數次實驗後,總結出來的一本農牧業技術書籍。
對于這本《農書》的價值,嚴峰作為參與者,自然知道其價不可限量。
甦明哲見嚴峰答應,反過來也朝著嚴峰拜了一拜道︰
“這計劃的實施,就要拜托給你們墨者了!”
嚴峰連忙五體投拜︰
“墨者定不負大人所托!”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