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就在楊俊,閉目養神之時,突然有著一道靈光,從他的腦中劃過。
隨後一道蒼老的聲音,便是從他的大腦之中,傳了過來。
“你這小子不簡單,居然連老夫的藏身之所,都能夠尋得見。”
“看來你這小子,倒是有這幾分實力,就是不知道,你能否找得到,老夫的本尊呢?”
楊俊能夠清楚地感知到,這一道聲音,是從他的大腦中傳出來的。
而且這一道聲音,居然毫無任何蹤跡的,就進入到了,他的神識之內。
這倒是讓他感覺,有一些的始料不及,既然這老東西,能悄無聲息的,進入到他的神識之中。
那麼想必這老東西的本尊,應該就隱藏在,這第七層的空間中,難不成他所看到的這一切,都是假的?
“前輩,不知道你究竟是何方神聖,我楊俊來到此處,只是為了拜訪,而並非是有意冒犯。”
“這玄黃寶塔,已經沉寂多年,我也想要讓我們,道門的玄黃寶塔名揚天下。”
“所以還望前輩,能夠助我楊俊一臂之力。”
楊俊對著虛無,行了參拜之禮,畢竟面對這些,來自于上古真實的前輩,楊俊該有的禮數,還是沒有落下的。
“剛才我這話,不是說的已經,十分清楚了嗎?”
“你只需要,找到老夫的本尊,那麼老夫便是,可以指點你一二。”
“我能夠感覺出來,你身體之上的氣息,有著昆侖那些老東西的修真味道。”
“老夫並不打算為難于你,這一層主講的便是虛無,就看你能不能,在這虛無之中,找到那一絲天機了。”
楊俊一听這話,瞬間便是頓悟了,難怪在他進入之前,感覺這里一片虛無,什麼都未曾遇見。
現在看來這第七層,真正的神秘力量,便是虛無之力。
而這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者,應該便是這一層,真正的守塔之人了。
“前輩,既然如此,那麼晚輩,自然是恭敬不如從命了。”
並非是楊俊夸下海口,而是在楊俊看來,這一切都是有根有據。
所謂的虛無,也僅僅只不過是,在空間之力上方,又增加了一些獨到的力量。
而楊俊對于窺天秘法,更是十分的熟悉。
所以楊俊打算,利用窺天秘法,來窺探這一縷天機?
只不過是讓楊俊,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利用自己的天眼之力,打算動用窺天秘法的時候。
突然感覺自己的天眼,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封印了。
“小娃娃,不要認為我不知道,你身懷仙族之眼。”
“你的天眼在我這里,是起不到絲毫作用的。”
“你還是先想想,看一看能否利用其他的方法,來窺探到老夫的本尊吧。”
“哈哈哈哈。”
楊俊也感覺十分無奈,不過他必須要認清現實,雖然他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隔絕了他天眼的使用。
但是他卻知道,天眼不能動用,他的力量就等于是,衰減了許多。
此時的楊俊,還打算將幻靈喚醒,並且想要讓幻靈,幫他感應那老者,所在的位置。
只可惜無論他,如何去召喚幻靈,都沒有絲毫的響動,甚至都沒有一分,想要搭理楊俊的想法。
在知道幻靈,並不打算幫助他的時候,楊俊只能動用自己的頭腦,看一看能否感應得了。
那老者身居第七層,也算得上是真正的,至高無上的存在,一定是極難對付。
更何況就連鳳清兒,對于第七層的存在,都是相當的忌憚。
由此可見,這老者應該並非是尋常之人,再加上楊俊,也不能太過于依賴幻靈,對于他的幫助。
畢竟修行一途,靠的就是自身的悟性,越遇到困難,越容易激發,他身體中的潛能,對于自身就越有好處。
楊俊何等聰明,隨後便是再度,閉上了自己的雙眼。
他現在仿佛窺探到了,這一方空間最為玄妙,便是虛無,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這所謂的虛無,就是那老者真正存在之所。
楊俊無法動用天眼,那他就只能動用,先天八卦進行推演,先天八卦,講究的是陰陽相合,陰為暗陽為明。
也就可以說,陰應該就屬于虛無,而陽就應該屬于客觀存在。
一聯想到這里,楊俊瞬間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的明白了過來,難不成這虛無,便是按照陰陽太極所排列?
一切事情的真相,以及他所要探听的本身,難道就隱藏在這,無窮無盡的虛無之中?
如果一切,真的按照先天八卦所排列的,那麼楊俊就應該,能找到那老者,現在具體的位置。
手掌陰陽,楊俊按照八卦定位,這老者應該就在,那陰陽相交之處。
“找到你了。”
楊俊手掌一抬,對著身前不遠處,直接用力的就抓了過去。
但也就在此時,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直接與楊俊的手掌,硬生生的觸踫到了一處。
砰的一聲巨響。
一道身影,便是從楊俊面前顯露而出,狼狽的倒退了,將近百步開外,方才穩住自己的身形。
“好敏銳的直覺,你這小子,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要知道老夫的這道手段,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卻不曾想最終卻栽在了,你這小子的手中。”
楊俊听到後,自然也是微微一笑,面前這老者確實很強,而且還能封印,自己的天眼之力。
這等強者,楊俊在整個修行途中,都是很難遇見。
“前輩,強中自有強中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我想你應該也是明白的。”
“不得不說,你果然是陰陽五行,太極高手啊。”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生,兩儀相合。”
“看似虛無卻是,盈滿則虧。”
“這一切果然是,大才之中的大和呀。”
“晚輩不才,在此自然是,敬畏的五體投地。”
楊俊可並非,是在此處拍馬屁,而是真正的學到了東西。
真正的有就是無,真正的無就是有此,乃是暗合天地兩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