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國醫

第296章 行醫不問出處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江門二爺 本章︰第296章 行醫不問出處

    “攻補兼施,好啊。”

    翁海緊皺著眉頭,琢磨了很久之後,這才感慨的點頭。

    他經過江飛的介紹和分析之後,已經完全明白了江飛的辨證根由和憑借根本。

    他也被說服了,的確如同江飛所說的這般,眼前這個孩子的情況實際上是心腎不足,肝虛火盛,脾胃失和,以及痰熱內阻所導致。

    而夢游癥也只是這證候之下的癥狀之一,其他的諸多癥狀,諸如性格孤僻,精神萎靡不振,頭暈頭疼,睡眠不正常,或多以及火燒,記憶力變差,驚悸囈語,全都是證候所至。

    “江主任,你是溫病派嗎?”

    翁海了解這一切之後,就想知道江飛是不是溫病派。

    因為今日江飛所開的攻補兼施,藥性並不強烈,而且平穩有度,合情合理,這是溫病派才能開出來的方子。

    江飛听了翁海的詢問之後,便忍不住笑出聲來︰“翁醫生,何出此言?”

    其實同樣的對于這個孩子的病,可以有無數種藥方用來開藥,因為不同的派系所開的藥也不同。

    傷寒派,經方派,溫病派,甚至各種各樣的中醫世家,以及金元四大家所傳承下來的補土派,養陰派,攻邪派,寒涼派等等。

    以及由傷寒派推陳出新,繼承發展出來的火神派。

    總之,這麼多派系之下,一個病人可以開出十幾種乃至幾十種不同藥方。

    有很多人說這樣的中醫不規範,沒辦法做到千人一方。

    一是中醫診病的時候注重辨證,用證候而不用病名,二就是派系太多,太過于混亂。

    佛有佛的說法,道有道的說法,不管怎麼說中醫能夠存在民間,且在民間擁有這麼高的根基,短時間也不可能任由西醫資本可以破壞甚至消滅掉。

    只是這樣變成散沙一樣的中醫杏林界,很難和西醫資本抗衡。

    江飛未來要對抗的就是那些無良的醫療資本,而不是西醫。

    因為西醫本身沒錯,甚至從事外科更沒錯,大家都是醫生,誰也不比誰高貴,都是為人民服務。

    錯的就是這些躲在背後敲骨吸髓的無量資本,為了所謂的利益和金錢,可以把人當成實驗品,壓榨一切剩余價值。

    諸如後世某個著名的醫院系,已經達到了無所不知的地步,很牛的那一種,但他們背後就是西醫資本扶持,制定行業標準,把手術費定的高高的,把抗癌藥定的天價,甚至不能進入醫保。

    這麼做干什麼?當然是獲取病人死之前的最後利益和價值。

    不把你搞到破產,不把你搞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怎麼好意思叫知名醫院系?

    翁海不知道江飛因為他這麼一個疑問,心里面卻延伸到了後世的弊端去了。

    他見江飛反問自己,他也不急的繼續問道︰“因為你開的方劑,多少有些溫的意思。”

    “溫嗎?我這方子可不是!”

    江飛覺得好笑,這個溫就是溫病派,而且溫在中醫界也被寓為中庸,不用苦寒酷烈之藥,不用偏性極大之藥,甚至不用劇毒有毒之藥。

    可以說中醫變成慢大夫,慢郎中,成為保健行業的代名詞,溫派要承擔很大的責任。

    甚至在後世里面溫病派幾乎佔據僅有的中醫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他的傷寒派,經方派以及其他一些派系,都靠邊站了。

    國人一直遵從一個思想,那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溫病派用藥講究四平八穩,不奇不邪,該治好的病必然會好,但一些復雜的病也只能望而興嘆。

    不是溫病派的大夫不行,也不是溫病派本身無能,而是不敢!

    沒有人敢承擔開酷烈之藥,苦寒之藥的後果。

    這也不是溫病派的錯,其他派系也開始畏首畏尾起來,大家都是一樣的,誰也不必說誰。

    但江飛卻對這種現象很是不滿,如果大家都是抱著中庸的思想,抱著穩字訣,以後何談中醫?

    古代名家之所以能夠成名,就是因為敢開藥,雖然可能開藥無效,導致重癥病人直接死亡,但一旦對癥,那就是活命之功。

    說白了就是賭,賭贏了一切都有,賭輸了化作煙雲。

    實際上西醫外科手術也是賭,任何一個手術都有風險性,哪怕再完美的手術結束後沒幾天,突然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甚至術後出現並發癥,誰也保證不了。

    所以醫學的發展,就是一點點賭著賭著就成為了經驗,成為了真理標準,成為了經驗學,成為了實驗學,最終成為了科學,而科學又最終還會成為經驗學。

    這就是一個圈,誰也跑不過這個圈。

    科學一旦成為真理,就勢必如同神學一般,被人奉為神靈,金科玉律。

    那麼科學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成為今後的經驗學,而有的必然探索。

    而或許中醫或者說古中醫學,也許早就走完了從經驗學,實驗學,到科學,再到經驗學的這條路。

    最為簡單的一個例子,以前西醫從不承認中醫經絡學,因為西醫證明不了經絡的存在,所以他們不承認,說經絡學不存在。

    但就在江飛前一世,國科學研究機構,就已經證實了,人身體的確有經絡,給中醫正了名。

    可中醫稀罕嗎?幾千年的探索,還不如你們幾十年的研究?

    江飛的思維太過于發散,往往就可以思考很多很多。

    他收攏心神,看到翁海好奇的眼神,江飛就再度開口說道︰“我這散劑里面所有的羚羊角粉,是溫嗎?”

    “我方中所開的鉤藤,茯苓以及生雞內金也是溫嗎?”

    “而且我開的量都偏大,這也不符合溫病派的想法。”

    “溫病派注重輕藥治重病,以巧勁破千鈞,頗有太極的意味。”

    江飛很想說,再過幾天國家頒布了新一屆藥典之後,自己今日所用的方劑用量,已經違背了藥典了。

    因為後世的藥典規定酸棗仁的用量,最大為15克,而江飛已經超過了八錢,也就是25克還還多。

    這個時代目前還用錢做劑量,但是過不了兩年,八十年代初開始,就變成了克,毫克,毫升這樣的劑量單位。

    翁海見江飛這麼說,也笑著點了點頭。

    的確,江飛的方子雖然看似溫,實際還是不溫,只能說不激進。

    “那江主任傳承何門何派?總不能是個海青,散醫吧?”

    相聲界有海青這個說法,形容這個人沒有正經的師承,沒有引保代三師見證,算不上真正的相門弟子,只能是海青。

    中醫界也有海青的說法,也有叫做散醫的說法。

    江飛听到翁海的問,還真別說,自己這一世可不就是個散醫,海青嗎?

    他這個身份不像是前世,是個中醫世家傳承的傳人,獲得行醫資格證都簡單。

    這一世的他的確說不出來自己到底是哪門哪派,之前江縣的御醫之後馬志山馬老,想收自己為徒,被自己拒絕。

    所以他實際上,沒傳承。

    “英雄不問出處,學醫也如此。”

    江飛開口回了一句,這就是委婉的告訴翁海,我沒傳承學派,也無名師教導。

    翁海聞言不禁吃驚萬分,一個這麼年輕的中醫,竟然沒人指導?難道是自學成才?

    那這個…豈不是天才?中醫界的天才?

    想到這里,翁海不禁心里一動。

    或許…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首席國醫》,方便以後閱讀首席國醫第296章 行醫不問出處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首席國醫第296章 行醫不問出處並對首席國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