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堵塞到了頭,就會造成腦出血,腦梗塞,腦溢血,腦中風,腦卒等一系列病。
而且患者還有血壓過高,血壓過高最損傷的就是經絡,而且都匯聚到了大腦,而一旦經絡阻塞,可想而知就會崩的一聲腦出血。
陽亢熱極,會導致患者的陰虛損津液,損掉了津液就需要補啊,所以口渴喜飲,還是涼陰。
江飛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辨證,尤其是在沒有脈診與舌診尤其是望診的情況之下,依舊敢如此判斷。
但喝涼的只會導致陰虛越來越嚴重,陽亢越來越盛,時間長了很危險。
這是陰虛陽亢的證候,那麼痰淤阻絡更好判斷,本身中風的患者十個里面有八個都存在著痰瘀阻絡。
陰虛陽亢,痰淤阻絡,這就是江飛對患者的辨證,就是患者的證候。
區別在哪?區別就在于不要看病,要看證候。
這是區分中醫和西醫理念最基本的判斷角度。
“小江,你要開藥啊?”
趙承業又坐不住了,看到江飛拿著處方單的模樣,他立馬起身走過來,皺眉問道。
江飛神色平和的點頭回答︰“對啊,怎麼了院長?”
“要不要在慎重一下?”
“實在不行,你派一個內科的大夫,去賚鎮看看患者?把個脈,看個舌根,再開方?”
趙承業發出提議,實際上他還是有些不相信江飛,或者不敢拿這樣的做法去賭醫院的名聲,江飛的未來。
他的確是個好領導,更是一個好院長,所以才會如此做。
江飛看到趙承業這樣謹慎,也不禁苦笑起來。
“院長,放心吧,出了問題我負責。”
“畢竟是我的患者,我負責!”
江飛這麼說,就已經相當于立下軍令狀了。
趙承業也當過兵,所以見江飛這麼說了之後,便知道這小子是真的有自信心啊,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隨他去吧。
只希望以後出事的時候,江飛別怪他就好。
畢竟這件事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該勸的都勸了。
江飛繼續低著頭,寫下方子。
中風之名的由來,最早是《黃帝內經》里面,不過對于中風這個說法,在唐宋前以外風為理念。
也就是說唐宋以前的名家,都認為中風來源于外風。
而從宋朝以後尤其是金元四大家開始,便開始重視內因,也就是內風。
江飛判斷王太行的老媽是類中風,而非真中風,區別就在于真中風來源于外風,而類中風則是內蘊化風。
這一點元代的名家王履在他的著作《醫經溯洄集》有說明。
王太行的老媽這個類中風的成因也比較復雜,但也很但一。
復雜在于類中風多樣,但主要就分為三種,一種為虛,一種為實,還有一種虛實摻雜。
精血損耗,肝腎陰虛這個多數虛證,而肝陽亢熱,化火內風,夾著痰淤這是實證。
所以王太極的老媽這就是實證。
至于什麼中經絡,中髒腑的區分,說起來更加的復雜,更難以令人理解。
對于這種中風,類中風的病,需要做的還是以蟲藥為主,進行抽風祛風除熱。
鉤藤七錢,廣地龍五錢,菖蒲三錢,遠志肉兩錢,生山楂十錢,懷牛膝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