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討論決定後大家終于同意了改變先天青蓮道的名字,集思廣益後改為青蓮仙道,這個國家改名雪原仙域,定下來了名字接下來就是確立制度。
首先青蓮仙道的老一叫道主經過選舉投票由秦泰擔任,既然建立了政權那麼國家元首叫什麼呢?經過商量認定叫做國廷首座簡稱首座。國廷首座由道主兼任。至于干多久秦泰表示“十年之後重新選舉,自己絕對不搞終身掌權。”
但是有了元首還需要建立內閣,秦泰立即成立了行政會議行使內閣權利,任命康祿昭為行政會議的監理。
除此之外秦泰還提出建立自己的長老會議然後一口氣封了一百個長老,然後又說“應該建立樞機長老制度。”
經過討論樞機長老有四個人,輔助道主處理事物,而且兼任行政職位,除了康祿昭是監理之外,另外三個人分別是最高仲裁院的長官,最高監督院的長官,以及長老會議的首席長老。除此之外秦泰還說“現在條件艱苦,且這里民智未開,我們姑且先訓政,今後們還要建立民意立法機構,這個立法機構名字暫定為萬民會議。在正式建立萬民會議之前設立采言官去了解民意。”
基本框架就這樣定了下來接下來考慮地方官府的設立,首先是地方的名稱,是叫省還是叫州亦或是郡。在投票後支撐率最高的居然是郡。然後一群人拿起來一張地圖進行地域劃分,就這樣雪原仙域被劃分為七個郡。每個郡的長官稱為宣撫使掌管行政權利,另外設立節度使管理軍務,互相監督。
但是一般來說設立郡以後還要設立縣,但是雪原仙域地廣人稀好多地方還保留著放牧打獵的生活,用郡縣制管理行不通。一群人討論了一個小時得出結論在官府監管和指導下自治,于是每個郡下設兩到三個路,每個路設立布政使。
其中無論是村子還是部族都可以自行選舉,但是這一切必須在布政使的監督和指導下進行。村子設立村社,部族選土司。另外在一些地方嘗試進行保甲制度,二十戶選一個甲長,五十戶選一個里長,一百戶選出來一個保長。
在此基礎上進行“管、教、養、衛”。“管”包括清查戶口,查驗槍支,實行連坐切結等;“教”包括辦理保學,訓練壯丁等;“養”包括創立所謂合作社,測量土地等;“衛”包括設立地方團練,實行巡查、警戒等。這一套管、教、養、衛是秦泰從太鴻國搬過來的,畢竟流川士誠這一套讓泰泰印象深刻于是乎就拿來用了。
除此之外秦泰還在顯要的要塞設立鎮守使,這些鎮守使雖然權力不大但是不受節度使指揮可以直接向首座和監理匯報工作。
在治安方面秦泰決定效法紫鼎德國的巡捕房和坤山帝國的治安局經過討論名字叫保安局。
就這樣經過一天的討論政權的基本框架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