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哥,你不要這樣。”楚沐歌忙躲開了江世儒,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她本就心煩意亂不已,江世儒提起了這些陳年舊事,讓她的心中更加的煩亂不堪。心里的人是誰她清楚,縱然她與溫墨白已分開,也不可能會接受江世儒。
她心底感情她很清楚,縱然不可能與溫墨白相守一生,但心中最炙熱的愛,已經給予了他。往後余生,心里也不可能容得下旁人了。
她轉過身去,望向窗外︰“江大哥,你現在的妻子是婉心姐,你就和她一起好好生活吧,不要再想一些虛無縹緲的了。”
“你對沐歌乃至楚家的恩情,沐歌會永遠銘記于心。從前的事情已經過去,以後你就把沐歌當成妹妹吧,沐歌也會把江大哥當成親哥哥看待的。”
“現如今家仇未報,我不想再談及兒女情長,以後也不要再和我說這樣的事情了。”
“可是,沐歌。”江世儒不肯甘心,上前了一步,又握住楚沐歌的手,聲音熱切︰“可是我對你的情意,並不是哥哥對妹妹的感情,你應該清楚的。我愛你的心,可是從來都沒有變過的。”
“你若現在不想談兒女情長,沒有關系。等楚家的家仇徹底的報了之後,你再做我的妻子,好不好?”
“江大哥。”江世儒的手剛踫上楚沐歌的手,楚沐歌便如彈簧一般,本能的躲開了他。
她心中無限煩亂,實在不願意多解釋,“多說無益,你已經有了妻子,就跟和她好好生活吧,我這一生,都不會再有男女之情了。”
只怕越糾纏下去,便越會剪不斷理還亂,她也不想再與江世儒就著這件事情糾纏下去了。
她也只能先找了個借口,“江大哥,我先去西廂房看看我嫂子和小佷子了。”
她說罷,便離開了房間,從長廊走了出去。
“哎,沐歌……”江世儒還想叫住她,卻奈何她早已走遠。
“唉!”一陣落寞涌上了他的心頭,他不由得沉沉的嘆了一口氣。
他的眼中又露出了憤恨的神色,握緊了拳頭︰“溫墨白那個小子有什麼好的,憑什麼值得你這麼樣為他念念不忘!”
此刻江公館內難過絕望的人,不僅僅是楚沐歌,在一個禁閉的房間里,還有另外一個傷心欲絕的女子。
自從父母離世,娘家倒閉,自己流產後,秦婉心整個人似乎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她的人生已經灰敗,如一具行尸走肉一般,早已忘卻了活著的意義。
她整日大門不出,又沉默寡言,早已對任何事情都失去了興趣,自然也不會知道楚沐歌住在江公館的事情。
她每日能做的事情,也只有握在手中的帕子,口中喃喃道著一句︰“我要殺了他,我要殺了他……”猶如瘋魔了一般。
沒有人敢問她要殺的是誰,但也都知道她恨的人是誰,只是都不敢說罷了。
但她自己心里卻清楚得很,雖然看似如同失了神志一般,但她的心里卻是十分清醒的,只不過是在自我麻痹罷了。
因為哪怕再恨他,可心里還是愛著他的,終究沒有辦法真的去殺了他為父母報仇。
這一日清晨,她依舊望著窗外呆呆出神,不知在想著什麼。她的面容早已憔悴消瘦到變形,身形甚至都已經形銷骨立。
“少奶奶,您能不能不要這樣了?”小娥帶著哭腔︰“您總是這樣,不吃飯不說話,小娥心里很擔心您啊。”
秦婉心依舊呆呆的望著窗外,沒有說出一句話。
小娥十分焦心,又繼續勸道︰“少奶奶,您若是有什麼心事,您跟小娥說呀,您不能再這樣憔悴下去了。您是秦家唯一的後人了,若是您再出什麼意外可怎生是好?”
秦婉心靜默了良久,才緩緩的抬起了頭,勾起了一抹蒼涼的自嘲的笑,“是呀,現在秦家的人只剩我一個了。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活著也只是個軀殼而已,這樣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小娥听了不禁心酸,握住了她的手臂,哽咽著︰“少奶奶,您不要這樣,你還有小娥呀,只要你能好好活著,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秦婉心沒有動一下,臉上也沒有波瀾,好似真的的已經變成了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
她雖然沒有出門,但屋外的聲音他還是能夠听到的,她轉過身,只是隨隨便便的問了一句,連聲音中都听不到任何的悲喜與關心︰“外面最近有什麼動靜呀,咱們這可是來了什麼客人嗎?”
這是秦婉心流產以後第一次關心家里的事情,听到她這樣問,小娥當她是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不禁興奮。
“也沒有什麼事,是少爺把楚家的少爺,少夫人和小姐接到了家里來住幾天,因為……”
她剛說完,心便猛然一顫,于是便打了住沒有再繼續說下去。她暗自懊惱,自己竟說話如此不注意分寸,竟把這件事情透露給了秦婉心。
她知道秦婉心因為江世儒傾心楚沐歌而冷落她的事情沒少傷心難過,秦婉心這些日子本就郁郁,如今若得到這個消息,只怕會更難過。
可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一般覆水難收,她竟不知該怎麼挽回。
而且秦婉心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並沒有想象中的憤懣或難過,只是轉過身去,面色平平的,“楚家人?那楚沐歌也住在江公館里,對嗎?”
“這……”小娥微微語塞,也只能搪塞︰“少奶奶,您不要多心,少爺只是把他們接到江公館暫住一段時間而已。”
“楚家被人陷害,楚公館被收走,他們沒有落腳的地方,所以少爺收留了他們。少爺把楚小姐單獨安置在一個房間,平時少爺忙的也都還是自己的事情,很少去看過楚小姐。”
“而且少爺與楚小姐也早就是過去時了,听說楚小姐也有了喜歡的人,他們之間是不可能有什麼的。現在您才是江家的少奶奶,您不要為了這件事情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