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這開花彈也太厲害了吧。”小娘皮驚呼道。
“是挺厲害的,這是步兵第一次使用,處于試用階段呢。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不過我們就帶了兩百發炮彈。這東西可比鐵球、鉛球貴多了。打的都是銀幣啊。兩個齊射就打了36發。剩下的不能輕易使用了,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接下來,還是要看之前的武器的”楊凡笑道。
干掉了和碩特人的炮兵陣地,他們沒了重炮就是拔了牙的老虎。消除了他們一會對步兵橫隊的威脅。
鄂爾齊圖汗被嚇了一跳,戰場出現了短暫的平靜。和碩特人沒有進一步的動作。顯然,他們也被嚇到了,一時間不敢進攻了。
楊凡嘆了口氣,說道︰“第一師三個步兵團,呈三列橫隊前進。上去和他們的火槍手對射。”
這還是楊凡的全火器部隊成立以來,第一次遇見對方也是全火器部隊。
所以,楊凡決定不用火炮轟他們,讓步兵持燧發槍步槍,列隊上去,按照這個時代的火槍兵的打法,排隊槍斃式戰斗一次。
畢竟,這種燧發槍和火繩槍時代的戰斗模式,必須經過實戰檢驗。
難得在這里踫到了一個不算強的對手。
和碩特人居然請了奧斯曼人做訓練指導,他們建立了漠西蒙古唯一一支全火器的火繩槍部隊,一共一萬五千人。
這是弱敵,他們肯定不如奧斯曼帝國的禁衛軍,也不如毛子的射擊軍。正好拿他們練練手。
今後打到歐洲去,一定會在伏爾加河畔,遭遇西亞和歐洲真正的火繩槍大軍的。早晚都要適應這種,面對面懟臉射擊的排隊槍斃戰斗模式的。
這種戰斗極其考驗人的膽量和定力,以及組織性和紀律性。
帶英的龍蝦兵之所以在兩百年內打遍全球無敵手,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承受三輪面對面的排隊槍斃,然後挺著刺刀沖上去肉搏。
龍蝦兵之所以能夠吊打全球,主要得益于其高效的戰術、嚴格的紀律和強大的國家動員能力。
龍蝦兵,即英國的線列步兵,以其獨特的戰術和嚴格的紀律著稱。
在18到19世紀,線列步兵戰術被廣泛使用。
士兵們排列成密集的陣型,在統一口令的指揮下進行作戰。
這種戰術通過密集的隊形,提高了火器的命中率和作戰效率。
龍蝦兵的紀律性也非常強,軍官們始終沖在第一線。這不僅有助于現場指揮,還能激勵士兵。
嚴格的訓練和選拔,確保了士兵具備優秀的身體素質和非凡的勇氣。
龍蝦兵的戰術和紀律性,在歷史上多次戰役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例如,在1759年9月13日的亞伯拉罕平原會戰中,英國軍隊頂著彈雨,扛著不斷倒下的傷亡壓力,一直走到距離法軍僅18米時才開始首發開火。
近距離,用幾乎一槍一個的命中率,最終通過兩次齊射,擊潰了法軍。
這種戰術和紀律性的結合,使得龍蝦兵在多個戰役中取得了勝利,奠定了英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一般的軍隊一輪齊射就崩了。
面對面的站著,等對方槍斃,可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
法國人扛了兩輪就崩了。而且,尤其是冒著對方不斷地射擊,在槍林彈雨中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前進。身邊的人,一個接著一個的被打死。這種壓力十分巨大。
一直走到18米才立定,然後把扛在肩頭的燧發槍步槍放平射擊。這種距離命中率簡直百發百中。
兩輪就把法軍打崩了。然後沖上去用刺刀追殺法軍。
這是拼命三郎式的打法,當時,全球只有龍蝦兵能做到。
帶英稱霸那兩百年里,他們最大能動員多少兵力,三百萬!這僅僅是陸軍步兵,還不算海軍和殖民地僕從軍。
滴滴噠噠……滴滴噠噠……。
軍號吹響了。戰壕里的官兵們,條件反射一般的跳了起來。
抖落掉身上的浮土,整理好軍裝,然後開始裝彈。
裝好彈藥,以小隊為單位,在小隊長的哨子聲中,自動排成一排。
然後是第二小隊和第三小隊,前後組成三排橫隊。
一個中隊就是三排人,每一排都是三十四人組成。陣列的右側是中隊長和鼓手、號手、中隊部的幾個人。他們組成兩排,每排五人的橫隊。也拿著燧發槍步槍。
號手和鼓手則是背著步槍,手里拿著軍號和腰鼓。
因為是冬季,這些人棉衣褲和軍裝外穿著鋁合金板甲,最外面還有一層厚實的填充棉花的軍大衣。
他們帶著現代式樣的防暴防彈頭盔。類似摩托車頭盔那種形制。前面有可放下防彈玻璃面罩,鋼制外殼內部有兩到三厘米厚的保溫和緩沖層。
他們灰白色雪地迷彩面料的軍大衣,在腰部系著武裝帶。上面有彈藥盒子和水壺等物件兒。
楊凡的燧發槍步槍都是定裝彈。使用絲綢包裹好發射藥的子彈。這種子彈直接塞進槍口,用通條懟到底就行。
然後用懸掛在腰間的錐子,從火門處刺破絲綢藥包,讓發射藥灑出來一些進入藥池就可以了。燧發機會點燃藥池里的發射藥,從而擊發子彈。
藥池是在內部的,上面開口有蓋子,和三八式的防塵蓋類似。不容易遭到大風吹散發射藥。大風天擊發不受影響。
對面和碩特人的魯密銃也有類似的設計。不過他們的藥池在槍托前端內部。同樣可以防止大風吹散發射藥。
第一波18個營,組成的三排陣列,分別從兩側的山地和中間的峽口處出來,排列著整齊的步伐,向著和碩特人走去。
鄂爾齊圖汗有些吃驚,他本來擔心那種開花大炮的轟擊。沒敢繼續進攻,沒想到對方居然放棄了繼續開炮。
沒有欺負他,而是選擇了公平的決斗模式。
“讓我們的人,排成五路橫隊,上去和他們對射。”鄂爾齊圖汗陰沉著臉,下令道。
對方一個營大概五百多人,十八個營大概九千人多人,自己的火槍兵有一萬五呢。而且是經過奧斯曼人訓練了一年多的。
本來是打算去科莫多地區,找安三溪的麻煩的。不夠計劃沒有變化快,還沒打就救火一般的趕了回來。
對方是三列橫隊,三千人的一排。自己這邊因為是五排橫隊,所以也是三千人的一排。
鄂爾齊圖汗覺得自己的陣列更厚實,一會打起來,勝算更高。
因為奧斯曼的軍官告訴他,排隊懟臉射擊時,需要第一排倒下多少人,第二排立即補充上去,所以他們認為五排是比較合適的厚度。
另外五排輪流射擊,射速也更快些,有利于打垮他們。
而且,他認為蒙古人是吃肉的,狼的一個樣兒。漢人是吃草的,羊的一個樣兒。論起勇氣來,羊那里能和狼比呢。
所以這種懟臉射擊模式,特別適合他們使用。
漢人都是膽小鬼,估計一個照面就會被打崩了。然後就是一邊倒的追殺。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