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鋼鐵大亨

1827、大明圖書搶救計劃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 本章︰1827、大明圖書搶救計劃二

    和馬王堆發現的漢代帛書《老子》一樣,內容和現存《周易》有大量的文字存在不同。很多段落,表達的意思差異很大。

    不知道是被人刻意篡改過,還是在近四千年的口耳相傳、謄錄、傳抄的過程中,無數抄寫錯誤積累所致。

    這些原始的三部易經,展現出了上古蒼涼樸素的風貌,它們研究價值大的無法估量。

    這一次,出土的居延漢簡,楊凡打算抄寫整理完畢後,原件捐獻給現代的官方,至于花落誰家,他就不管了。

    他現在早已過了靠古董賺錢的階段。只有特別稀有的古董,他特別喜歡的古董才會主動收藏。其他的東西太多了,就不弄了。

    楊凡考慮興禾集團是不是也要高點文化產業,自己建一座博物館算了。提升一下文化品位。以後有好東西,就放在自家博物館里展示。

    楊凡在西寧府衙的書房里,一邊吸煙,一邊思索著。

    從每一次亂世來看,都是一次文化的浩劫。明末清初的六十年,是天崩地裂的六十年。人口幾乎損失了大部分。

    各種書籍和文化遺產,就更不用說了。

    不如趁著現在沒有天下大亂,把大明現有的圖書整理一下,整體保存下來。要不然等麻子上位時,全國人口都十不存一了。這些書籍也早都煙消雲散了。

    楊凡摸著下巴,這事不如忽悠一下崇禎來辦。

    陛下不是好大喜功嗎,總是自比堯舜嗎。

    都說亂世的黃金,盛世的古董,盛世才修書。就干脆忽悠他修書算了。正好彰顯文治氣象。他那麼好面子,正好這事兒刻意搔到他的癢處。盛世修書,粉飾太平,他一定喜歡。

    人都是越是缺什麼,越是喜歡炫耀什麼。

    現在,大明北方都已經進入末世模式了,陛下最需要展示的不就是文治武功馬。只要這些東西才能讓他拿來自我欺騙,自我療愈。

    這天下,還是在朕的掌控之中的,還是河清海晏的。還是萬民齊聲頌太平的。自己不僅收復漠南,還要修一部超過《永樂大典》的類書。看看後世子孫,誰敢小看朕。

    楊凡收復漠南,是朕的曠世的武功。現在修一部遠超《永樂大典》規模的類書,就是再來點文治。朕豈不是文武雙全、文治武功齊備的一代明君嗎。

    楊凡想到這里忍不住笑了,那位那麼自戀,還不得腦補成自己文韜武略,堯舜禹湯不成。他是一定會動心的。

    楊凡想起保護大明如今現存的歷史文化典籍。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永樂大典》。這部現代已經基本散失殆盡的類書。

    《永樂大典》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類書。

    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卷(目錄60卷,共計卷),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到現代,正本早已不知所蹤,去向眾說紛紜。學界懷疑是陪葬永陵了。目前存世的是副本,是嘉靖朝抄寫的。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後,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目前現代沒人看到過正本是什麼模樣的。

    《永樂大典》的原稿毀于大火,正本失蹤。

    筆者見過副本實物。非常大的一個大本子。大概有半米寬一尺半多高。

    黃色的書皮,內部抄寫精美,字很大。

    筆者看到的,應該就是到了嘉靖朝,怕大典有損,又重錄了的那一部,稱為“嘉靖副本”。

    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

    六百多年來,在朝代更迭、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到了現代,“正本”消失了,“副本”也只剩下400余冊(藏于國家圖書館,還有部分流散日本和歐洲)。

    實在是可惜的很,它的價值不低于《四庫全書》。

    楊凡感覺手指燙了一下,才發覺煙燒到過濾嘴了。趕緊把煙頭扔掉,踩滅。

    剛才出神思考大典的事情,忘了夾在指間的煙了。

    《永樂大典》比《四庫全書》還慘,基本散失殆盡了。至少四庫全書還有幾套留存于世,大陸和島上都有完整成套的。

    現存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

    文淵閣本今藏台灣省,文津閣本今藏北京圖書館,文溯閣本今藏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在戰火中多所殘闕,後來遞經補抄,基本補齊,今藏浙江省圖書館。

    楊凡考慮是不是給陛下上個書,問問《永樂大典》如今到底啥情況。

    能保護就保護起來,或者干脆再度抄寫幾套崇禎抄本出來。別搞得再度失傳了。

    另外,他打算干脆上書,請求成立《崇禎大典》編纂處,推薦一些博經鴻儒和大學者出任總編纂和編纂。在全國招募一萬名讀書人分組閱讀、審核、編纂、抄寫……。

    趁著現在大明朝多數省份還比較安定,趕緊在天下大亂前,把各種書籍文獻、珍貴的文物都保護起來。讓興禾錢莊開始在各地大肆收購文物,可以付銀幣,也可以付目前最緊俏的糧食、布料等物資。

    請皇帝和內閣下旨,讓全國各地獻書,暫借編撰處錄存副本後發還。然後,對匯集的文獻書籍分門別類進行整理。

    三年後,對整理完畢的書籍進行編纂。

    征收書籍采取強制性原則。現存的書籍都有義務交給朝廷留存副本。

    原本願意出售的,興禾錢莊出資買下。

    可以付銀幣,也可以付糧食和布匹、罐頭等易保存食品。畢竟現在大明北方已經進入饑荒模式了。食物比銀子更重要。

    即使出售的,印刷後,也會贈予原書主人五本以上的印刷品。

    新城書院已經制造出了鉛字的,蒸汽機帶動的印刷機。大規模印刷不是問題。也可以在京城和南京等地招募讀書人抄寫。現在失業的人遍地都是。

    讀書人家里也沒有五斗糧,願意干的人海了去了。

    楊凡估計,以崇禎的心性和脾氣,這件事會動心的。

    唯一讓陛下猶豫的就是經費問題,這可是給他臉上貼金的好事。如果不用他出錢,他不願意才怪呢。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鋼鐵大亨》,方便以後閱讀明末鋼鐵大亨1827、大明圖書搶救計劃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鋼鐵大亨1827、大明圖書搶救計劃二並對明末鋼鐵大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