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鋼鐵大亨

1533、呼蘭(補昨日欠的一章)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 本章︰1533、呼蘭(補昨日欠的一章)

    “老爺,咱們今晚這里宿營嗎。”小娘皮問道。

    此時大軍已經到了松花江上。這個年代的江面十分寬闊,冰凍三尺,可以走重達三十噸的基地房車。

    楊凡看了看地圖,說道︰“是的,我們就在齊齊哈了濱的北邊宿營,這里叫做,嗯,叫做呼蘭。”

    “老爺,呼蘭是什麼意思啊。”林月如眨著大眼楮問道。

    “呼蘭是滿語,呼蘭的意思就是獨立的煙筒。女真人的習俗,煙窗是不在房子內部的。而是離開房子幾米遠獨立矗立的一個單獨建築。”楊凡解釋道。

    “老爺,那怎麼走煙氣啊。”梅香不解的問道。

    “嗯,這個簡單,女真人的房子南西北三面是火炕,都連著。西炕不住人,用來供神位。而灶坑燒火,煙氣從三面炕盤旋一圈後,走地下煙道,或者矮牆煙道連接到房子旁邊五六米遠的獨立煙筒。”

    直到七八十年代,東北傳統的民宅煙囪,不是建在山牆上方的屋頂。也不是從房頂中間伸出來,而是立在距房山牆三四尺遠的地面上。

    煙囪獨立聳立,有圓也有方,下粗上細,逐級向上收斂,外形像一座小塔,高出房檐約數尺。這種在房屋外側豎起的煙囪,民間叫做“落地煙囪”、“跨海煙囪”,滿語則稱之“呼蘭”。

    這種其他地方少見的落地煙囪,來源于滿族人山林中的住宅。

    由于他們住宅屋頂是用樺樹皮或茅草覆蓋,東北冬季風特別大,人們燒炕做飯多用茅草、樹枝,往往燃燒不盡。

    如果將煙囪附在牆壁上或設在房頂上,煙火一旦被大風抽出去,落到屋頂上,很容易引起火災,危害極大。

    所以,就把煙囪設在距離房子稍遠一點的地面上,比較安全,經久耐用,成為了東北房屋建造的一大特色。

    落地煙囪,通過有內留煙道的矮牆搭建連通屋內火炕的炕洞,俗稱“煙囪橋子”,煙火經過炕洞循環,再經過煙囪橋子,到煙囪口時,已經沒有半點火焰、火星兒存在,也就很少發生火災了。

    “老爺,難道這里是因為有個大煙筒才得名呼蘭的嗎。”小娘皮問道。

    “應給是這樣吧,這里人少,這個地方有個不錯的大煙筒,就用作地名了。不過這里往南,過了松花江,有一座古城廢墟,就是當年大金國的都城會寧府(今天哈爾濱市阿城區)”

    林月如問道︰“老爺,岳爺爺說要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是不是這里啊。宋朝的欽徽二帝是不就關押在這里啊。”

    “這個還真不是,黃龍府離這里不遠了,過了松花江,有個扶余城,過了扶余城,不遠處就是黃龍府了,不過現在應該早已是廢墟了。”楊凡解釋道︰“而欽徽二帝被關押在五國城。那個地方也不在這里。沿著松花江向東北方向走五六百里,有個依蘭城遺址,就在那里。”

    哈了濱沒有城,只是一個小村子,可是呼蘭卻有一座土堡。這里駐守著建奴的一個牛錄。這里是大清最北邊的一個據點。

    其實,大清對北邊的女真人,他們也是防著的。

    建州女真吞並了遼東各部之後,又吞並了海西女真四部。也就是葉赫、哈達、輝發、烏拉。這些人組成了現在的滿洲八旗。

    而東海女真和索倫人、北山女真,始終處于冊封糜系狀態。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襲擊建州的城鎮。

    清朝建立後,花費了偌大心思,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把他們各個擊破。又通過聯姻拉近關系。用了小一百年,才算把他們收服。

    土堡之中的牛錄額真古勒佔布泰,看著一眼看不到頭的東海女真大隊,頓時嚇得大叫。

    “把城門關上,快點,你們這些豬。”

    “把人都集合起來,都上城。”

    土堡里雞飛狗跳的,三百個旗丁披甲的披甲,找武器的找武器。亂做一團。

    這個城里大概有滿洲人七八百戶,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民族二三百戶,大概相當于一個衛所千戶的樣子。城里有些鐵匠鋪子、皮匠鋪子、碾坊、皮草鋪子、當鋪等。算是松花江北岸一個小的商業據點。

    這還是楊凡南征以來,第一次見到建奴的兵馬。

    楊凡抱著膀子,饒有興趣的站在下面看。夫人們也用望遠鏡觀察,其實她們都沒有見過建奴。小娘皮和林月如主要是去蒙古出差辦事。

    東海女真和北山女真的各路首領,也都談笑著,對這個土堡指指點點。渾沒有當回事。這樣小的城,就是個土圍子,他們一吹號角,部落里的勇士就沖進去了。

    從這里開始,就進入建奴的勢力範圍了。楊凡出兵的消息也會很快的傳到沈陽去。楊凡已經得到情報,阿敏帶著瓖藍旗的騎兵已經返回了。

    他們攻擊茂明安山城的時候,消息就已經傳到了沈陽。

    皇太極得到消息,就提前做了防御措施,讓阿敏回來主持。

    八旗是一種寓兵于民的組織。一個牛錄有三百兵,但不是只有三百戶。而是指服役的兵三百人。一般八旗都是三丁抽一。現在隨著八旗人口基數的擴大,有時候是五丁抽一。

    漢軍旗一般按照民戶的數量,十丁抽一。因為漢人相對數量較多,為了保持八旗的優勢,所以抽丁比較少。

    這一次八旗就是五丁抽一,出兵五萬,尚有二十萬丁在本部地區。而八旗的內部和漢族一樣有藏匿人口的問題,而且相當嚴重。

    主要就是包衣奴才的問題。包衣奴是高級官員和貴族的私人家庭奴隸。他們的數量很大,能佔到八旗的五分之一左右。這些都是逃避征兵的。

    就像漢人的家奴也不交稅,不服徭役是一樣的。

    不論那里都是有特權階層的,滿清也概莫能外。

    楊凡估計,自己真打到沈陽,八旗至少有二十萬壯丁,漢軍旗也能有二十萬到三十萬壯丁。

    包衣奴才能有多少壯丁,還不清楚。這是一筆糊涂賬。估計皇太極也說不清楚。

    這是滿洲貴族的禁臠,誰也不敢踫觸的逆鱗。

    就像漢人地區,你要清查真實田地的畝數一樣。誰敢動,誰就倒大霉。張居正不就是例子嗎。

    在加上,這兩年逃來的蒙古人,蒙古八旗的沒有出征的壯丁。整個遼東地區,能戰斗的人不下五十萬。當然,他們都分散在廣闊的地域上。而且這是把一切生產生活都停止的極限征兵數量。

    這也是楊凡一直沒有動遼東的原因。

    這一次,他準備用女真人打滿洲人。下一次,他在完成了歐亞大草原帶的統一後,會用草原民族來打滿洲人。

    “老爺,你快看,這些慫包,居然投降了。”小娘皮插著腰,鄙夷的說道。

    楊凡抬頭一看。還沒等東海人攻城呢。城頭上已經飄揚了白旗了。還有人呼喊不要射箭。他們放人下來商談投降的事情。

    喜歡明末鋼鐵大亨請大家收藏︰(明末鋼鐵大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鋼鐵大亨》,方便以後閱讀明末鋼鐵大亨1533、呼蘭(補昨日欠的一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鋼鐵大亨1533、呼蘭(補昨日欠的一章)並對明末鋼鐵大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