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鋼鐵大亨

1198、御前會議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 本章︰1198、御前會議三

    這時候,群臣已經來到太和門前的廣場上。畢自嚴抬頭看了一眼。御門上已經儀仗齊備。各色人等都已經就位。

    太和門的丹階上,台階左右是鐘鼓司的樂隊,殿陛門𧁓間列「大漢將軍」。他們都穿著華麗的山文鍍金鎧甲,腰佩雁翎刀。

    在丹階下面,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員身後,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這時候,一個太監高喊︰「陛下到,陛下升座。」

    隨即看到崇禎陰沉著臉,在王承恩的攙扶下,從後面走了出來。

    顯然,他早就到了。只是在屏風後面坐著休息。等候群臣。

    皇帝這般勤政早起,也給了群臣很大的壓力。

    誰也不敢晚起,萬一遲到了可就麻煩了。這也讓他們已經習慣了萬歷和天啟這種不上朝的閑散生活的人,感到十分痛苦。

    皇帝到達御門,在御座上坐好後,鐘鼓司開始奏樂。「升座」時所奏曲目為,先奏《萬歲樂》,再奏《朝天子》。

    錦衣衛力士撐五傘蓋、四團扇,從東西兩側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後左右。

    宮內的宦官內使兩人,一人執傘蓋,立于座上,另一人執「武備」,雜二扇,立于座後正中。(天順年間之後,執傘、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橋以南夾立,只留座上之傘及夾武備二扇;座上之傘,遇到大風時也被撤去。此處可能和實際情況有出入。)

    王承恩看群臣隊列嚴整,表情肅穆,垂手肅立。儀容上沒有任何問題後。高聲唱道︰「鳴鞭!」

    隨即,金水橋南的執鞭武士,再次奮力揮舞朝鞭。

    啪!啪!……

    鳴鞭過後,鴻臚寺官員上前。高唱道︰「入班!」

    本已經排好隊的文武官員立刻行動起來。左右文武兩班齊頭並進,步入御道。然後,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東上」。在太和門下近距離站好隊列。

    此時,公侯、駙馬、伯自成一班(勛戚班),在武官班前而稍離開一些距離站好。

    王承恩看到站班完畢,高喊︰「行禮!」

    全體官員立刻下拜,行一拜三叩之禮。眾人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時,是為「大班」禮成。

    崇禎面無表情的抬了抬手,說道︰「眾卿平身,開始朝會吧。」

    崇禎雖然年紀輕,今年才十九歲,比楊凡還小一歲呢。但是他性格古板,十分在意自己的權威,特別喜歡搞這些彰顯自己威嚴的儀式。

    今日是大朝會,大朝會的程序上和平台議事不同。平台議事十分輕松,沒有太多禮儀上的事情。而大朝會威嚴,嚴肅,主要是處理四類事件。

    第一件事是,接見入京離京官員人等。官員上任前,要來朝見皇帝一次,皇帝要做出一些囑托、指示、勉勵之類的。入京匯報工作的官員,也要來朝見皇帝,把這段時間以來,在地方上的工作做個總結匯報。同時,接受皇帝的質詢,聆听皇帝的指示。

    第二件事是,處理邊關緊急軍務和境內發生的民變、謀反、特大自然災害。司天監匯報突發天象、祥瑞等。今日楊凡求援的事情,就要放在第二階段來審議。

    第三件事是,處理一般朝政事務。相當于大明朝廷的總經理辦公會議。需要上會的事情,在這個階段依次審議。通過的安排執行,有關官員負責監督進展。沒有通過的或者加上指導意見,下次整改好了再來上會。或者直接否決。

    第四件事是,處理本次御門听政會議前和會議中的君前失儀官員。各部院大臣奏事完畢之後,御史和鴻臚寺官員便先後出班。奏報早朝期間的官員失儀情況,然後按照大明律和規章,需要進行哪些懲處,奏請請皇帝定奪。

    這四個流程走完後,王承恩會再喊一遍,諸位大臣是否還有其他事宜上奏。

    如果沒有人吭聲。這時候,鴻臚寺官員就會高唱︰「奏事畢,鳴鞭駕興,待聖駕退後,百官亦退,各回衙門蒞事。」

    再次鳴鞭,皇帝回後宮,諸位大臣恭送皇帝後,也散朝回各個部院辦公。

    崇禎今日雖然心情不好,但是仍然耐心的走著程序。現在還不是發泄怒火的時候。

    此時,正是大朝會御門听政的第一場,接見進出京城的文武官員。

    先後有幾個大臣奉命出京。出京前,前來陛見。

    崇禎都是和顏悅色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期待,也做出了勉勵。鼓勵他們為國分憂,把地方治理好,保障朝廷的稅收足額、按時。讓百姓的生活能有個起色。

    然後是幾個外省回京的督撫,听取他們的工作匯報。

    顯然,各地的情況都不太好。山東、山西、河南干旱嚴重,饑殍遍野,山谷之中流民成群。地方上既沒有糧食賑濟,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威懾。

    國家承平日久,衛所、營兵也缺乏戰斗力。欠餉嚴重,官兵皆無戰心,武備廢弛,情況都很糟糕。

    崇禎也是愁眉緊鎖,安慰了一下,就讓他們下去了。

    按照慣例,最後處理的往往是大事。這時候,王承恩高聲唱道︰「新任三邊邊總督楊鶴陛見。」

    三邊總督是明朝四大總督之一。四大總督分別是︰薊遼總督,宣大總督、三邊總督、兩廣總督。(直浙總督,僅在胡宗憲統籌抗倭時臨時設立,沒有延續下來稱為常設官職。)

    薊遼總督現在是劉策。雖然薊州兵變後,王應豸被下獄。劉策按理說也有領導責任。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皇帝就是不動劉策。

    這可把袁崇煥急的不行。他正等著把劉策拉下來,換上他自己的人呢。要不然劉策和他官職相同,平起平坐,資歷比他老多了。他根本指揮不動劉策。

    而錢龍錫覺得,皇帝顯然是不想把薊鎮完全交給東林。畢竟薊鎮是天下第一鎮,是京畿要地。

    宣大總督負責防御漠南蒙古諸部。現在楊凡基本平滅了漠南諸部。所以宣大總督成了擺設,失去了必要性。是否裁撤也是現在朝堂爭斗的焦點之一。

    因為宣府鎮和大同鎮、山西鎮是晉黨的地盤。如果裁撤,對晉黨是極大地打擊。他們堅決反對裁撤。

    在四大總督里,三邊總督管轄的範圍最大,兵力也最多,權力最重。

    總督即管軍隊,又管民政,權力極大。三邊總督下面,管理著九個總兵和四大巡撫。

    這四個巡撫分別是︰

    陝西巡撫︰巡撫陝西地方贊理軍務。駐地在西安。

    寧夏巡撫︰巡撫寧夏地方贊理軍務。駐地在銀川。

    甘肅巡撫︰巡撫甘肅等處贊理軍務。駐地在甘州。

    延綏巡撫︰巡撫延綏等處贊理軍務。駐地在榆林。

    按說應該是一個人人搶破頭的美差。可是現在,所有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樣,躲避這個職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鋼鐵大亨》,方便以後閱讀明末鋼鐵大亨1198、御前會議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鋼鐵大亨1198、御前會議三並對明末鋼鐵大亨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